化学高考的知识点总结(推荐9篇)

时间:2023-04-28 16:00:01 范文大全

本文为大家分享化学高考的知识点总结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化学高考的知识点总结 第1篇

(1)、氯酸钾热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2)、高锰酸钾热分解

(3)、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4)、电解水

(5)、氧化汞热分解

(6)、浓硝酸分解

(7)、次氯酸分解(光)

(8)、氟与水置换反应

(9)、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10)、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11)、光合作用

以上1~3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但一般所谓“实验室制取氧气”是指1、2两种方法。工业用氧气主要来自分离液态空气。


化学高考的知识点总结 第2篇

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3熟悉阿伏加德罗常数NA常考查的微粒数止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4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5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

(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6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7pH值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9电化学

(1)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2)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3)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4)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10盐类的水解

(1)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化学高考的知识点总结 第3篇

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

(1)、水作氧化剂

水与钠、其它碱金属、镁等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碱:

水与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铁的氧化物(四氧化三铁):

水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水煤气”:

铝与强碱溶液反应:

(2)、水做还原剂

水与F2的反应:

(3)、水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水电解:

(4)、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

水与氯气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

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水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水参与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1)、水合、水化:

水与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酸性氧化物化合成酸。(能与二氧化硅化合吗?)

水与氧化钠、氧化钙等碱性氧化物化合成碱。(氧化铝、氧化铁等与水化合吗?)

氨的水合、无水硫酸铜水合(变色,可检验液态有机物中是否含水)、浓硫酸吸水、工业酒精用生石灰吸水然后蒸馏以制无水酒精、乙烯水化成乙醇

(2)、水解:

卤代烃水解、乙酸乙酯水解、油脂水解(酸性水解或皂化反应)、水与碳化物——电石反应制乙炔、盐类的水解、氮化物水解、糖类的水解、氢化物——氢化钠水解

名称中带“水”的物质

(一)、与氢的同位素或氧的价态有关的“水”。

蒸馏水—H2O重水—D2O超重水—T2O双氧水—H2O2

(二)、水溶液

氨水—(含分子:NH3,H2O,NH3·H2O,含离子:NH4+,OH-,H+)

氯水—(含分子:Cl2,H2O,HClO,含离子:H+,Cl-,ClO-,OH-)

卤水—常指海水晒盐后的母液或粗盐潮解所得溶液,含NaCl、MgCl2、NaBr等

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1∶3)

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1∶3)

生理盐水—%的NaCl溶液

(三)、其它水银—Hg水晶--SiO2水煤气—CO、H2的混合气、水玻璃—Na2SiO3溶液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的总结:生成氧气的反应小结

(1)、氯酸钾热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2)、高锰酸钾热分解

(3)、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催化)

(4)、电解水

(5)、氧化汞热分解

(6)、浓硝酸分解

(7)、次氯酸分解(光)

(8)、氟与水置换反应

(9)、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10)、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11)、光合作用

以上1~3适合实验室制取氧气,但一般所谓“实验室制取氧气”是指1、2两种方法。工业用氧气主要来自分离液态空气。

化学高考的知识点总结 第4篇

水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

(1)、水作氧化剂

水与钠、其它碱金属、镁等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和相应碱:

水与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铁的氧化物(四氧化三铁):

水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水煤气”:

铝与强碱溶液反应:

(2)、水做还原剂

水与F2的反应:

(3)、水既做氧化剂又做还原剂

水电解:

(4)、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

水与氯气反应生成次氯酸和盐酸

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水与二氧化氮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

水参与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1)、水合、水化:

水与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等酸性氧化物化合成酸。(能与二氧化硅化合吗?)

水与氧化钠、氧化钙等碱性氧化物化合成碱。(氧化铝、氧化铁等与水化合吗?)

氨的水合、无水硫酸铜水合(变色,可检验液态有机物中是否含水)、浓硫酸吸水、工业酒精用生石灰吸水然后蒸馏以制无水酒精、乙烯水化成乙醇

(2)、水解:

卤代烃水解、乙酸乙酯水解、油脂水解(酸性水解或皂化反应)、水与碳化物——电石反应制乙炔、盐类的水解、氮化物水解、糖类的水解、氢化物——氢化钠水解

名称中带“水”的物质

(一)、与氢的同位素或氧的价态有关的“水”。

蒸馏水—H2O重水—D2O超重水—T2O双氧水—H2O2

(二)、水溶液

氨水—(含分子:NH3,H2O,NH3·H2O,含离子:NH4+,OH-,H+)

氯水—(含分子:Cl2,H2O,HClO,含离子:H+,Cl-,ClO-,OH-)

卤水—常指海水晒盐后的母液或粗盐潮解所得溶液,含NaCl、MgCl2、NaBr等

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1∶3)

王水—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1∶3)

生理盐水—%的NaCl溶液

(三)、其它水银—Hg水晶--SiO2水煤气—CO、H2的混合气、水玻璃—Na2SiO3溶液

化学高考的知识点总结 第5篇

1、影像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决定因素)

化学反应是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决定的。

(2)外因(影响因素)

①浓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注意:增加固体物质或纯液体的量,因其浓度是个定值,故不影响反应速率(不考虑表面积的影响)

②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气体的体积减小,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注意:由于压强对固体、液体的体积几乎无影响,因此,对无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③温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一般来说,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4倍。

④催化剂:催化剂有正负之分。使用正催化剂,反应速率显著增大;使用负催化剂,反应速率显著减慢、不特别指明时,指的是正催化剂。

2、外界条件同时对V正、V逆的影响

(1)增大反应物浓度时,V正急剧增加,V逆逐渐增大;减小反应物的浓度,V正急剧减小,V逆逐渐减小

(2)加压对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V正、V逆均增大,气体分子数大的一侧增大的倍数大于气体分子数小的一侧增大的倍数;降压V正、V逆均减小,气体分子数大的一侧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分子数小的一侧减小的倍数。

(3)升温,V正、V逆一般均加快,吸热反应增大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增加的倍数;降温时,V正、V逆一般均减小,吸热反应减小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减小的倍数。

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1)V正=V逆,如对反应mA(g)+nB(g)======pC(g)

①生成A的速率与消耗A的速率相等。

②生成A的速率与消耗B的速率之比为m:n

(2)各组成成分的量量保持不变

这些量包括: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体积、浓度、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反应的转换率等。

(3)混合体系的某些总量保持不变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及体系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密度等不变

高考化学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相关

化学高考的知识点总结 第6篇

仪器的洗涤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试纸的使用

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1)在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2)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导管口或集气瓶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或交由老师处理。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用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3)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倾注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4)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A)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A)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B)白磷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C)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加些水(水覆盖在液溴上面),起水封作用。

(D)碘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盛放在磨口的广口瓶里。

(E)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贮放在阴凉处。

(P)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易在空气中变质,应密封保存;其溶液盛放在无色细口瓶里,瓶口用橡皮塞塞紧,不能用玻璃塞。

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

(1)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2)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3)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紧靠;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靠;漏斗颈的下端出口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紧靠。

蒸发和结晶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体或使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析出晶体。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外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1)液体混合物蒸馏时,应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2)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

(4)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使之与被冷却物质形成逆流冷却效果才好。

(5)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升华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可以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解I2和SiO2的混合物。

分液和萃取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1)将要萃取的溶液和萃取溶剂依次从上口倒入分液漏斗,其量不能超过漏斗容积的2/3,塞好塞子进行振荡。www .ks5 om

(2)振荡时右手捏住漏斗上口的颈部,并用食指根部压紧塞子,以左手握住旋塞,同时用手指控制活塞,将漏斗倒转过来用力振荡,同时要注意不时地打开活旋塞放气。

(3)将分液漏斗静置,待液体分层后进行分液,分液时下层液体从漏斗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例如用四氯化碳萃取溴水里的溴。

渗析

利用半透膜(如膀胱膜、羊皮纸、玻璃纸等)使胶体跟混在其中的分子、离子分离的方法。常用渗析的方法来提纯、精制胶体。

化学高考的知识点总结 第7篇

20个重要的化学方程式

(1)MnO2+4HCl(浓)MnCl2+Cl2↑+2H2O(2)C+2H2SO4(浓)CO2↑+2SO2↑+2H2O

(3)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5)C+H2O(g)CO+H2(6)3Fe+4H2O(g)Fe3O4+4H2

(7)8Al+3Fe3O49Fe+4Al2O3(8)2Mg+CO22MgO+C

(9)C+SiO2Si+2CO↑(10)2H2O22H2O+O2↑

(11)2NaCl+2H2O2NaOH+H2↑+Cl2↑(12)4NH3+5O24NO+6H2O

(13)2Na2O2+2CO2=2Na2CO3+O2(14)4Fe(OH)2+O2+2H2O=4Fe(OH)3

(15)N2+3H22NH3(16)2SO2+O22SO3

(17)2C2H5OHCH2=CH2↑+H2O(18)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19)CH3CHO+2Cu(OH)2CH3COOH+Cu2O+2H2O

(20)C2H5Br+H2OC2H5OH+HBr

化学高考的知识点总结 第8篇

1、影像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内因(决定因素)

化学反应是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决定的。

(2)外因(影响因素)

①浓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反应速率加快。(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注意:增加固体物质或纯液体的量,因其浓度是个定值,故不影响反应速率(不考虑表面积的影响)

②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气体的体积减小,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注意:由于压强对固体、液体的体积几乎无影响,因此,对无气体参加的反应,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③温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

一般来说,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4倍。

④催化剂:催化剂有正负之分。使用正催化剂,反应速率显著增大;使用负催化剂,反应速率显著减慢、不特别指明时,指的是正催化剂。

2、外界条件同时对V正、V逆的影响

(1)增大反应物浓度时,V正急剧增加,V逆逐渐增大;减小反应物的浓度,V正急剧减小,V逆逐渐减小

(2)加压对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V正、V逆均增大,气体分子数大的一侧增大的倍数大于气体分子数小的一侧增大的倍数;降压V正、V逆均减小,气体分子数大的一侧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分子数小的一侧减小的倍数。

(3)升温,V正、V逆一般均加快,吸热反应增大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增加的倍数;降温时,V正、V逆一般均减小,吸热反应减小的倍数大于放热反应减小的倍数。

3、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1)V正=V逆,如对反应mA(g)+nB(g)======pC(g)

①生成A的速率与消耗A的速率相等。

②生成A的速率与消耗B的速率之比为m:n

(2)各组成成分的量量保持不变

这些量包括: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体积、浓度、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反应的转换率等。

(3)混合体系的某些总量保持不变

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的可逆反应,混合气体的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及体系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密度等不变


化学高考的知识点总结 第9篇

1C、N、O、S、Cl、P、Na、Mg、A1、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2)注意N中的硝酸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两作为”是考查的的重点

(3)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性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4)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和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性。

(5)物质间三角转化关系。

2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1)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2)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3)熟悉含(—COOH、—OH)、(—COOH、—NH2)之间的缩聚反应

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请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和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

(2)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4有机物的燃烧

(1)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和H关系

5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机代表物的相互衍变,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6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一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7化学实验装置与基本操作

(1)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2)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3)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

8化学计算

(1)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注意单位与计算的规范。

(2)回顾近几次的综合考试,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化学高考的知识点总结(推荐9篇)】相关文章:

1.化学高考的知识点总结(推荐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