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通用11篇)

时间:2023-07-06 08:22:01 范文大全

希望大家在备战研究生入学考试的时候,在复习高数的时候,能把真题和模拟题结合起来,下面是范文狗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多篇合集,全方面满足您的需求,希望能帮到您!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第1篇

四季更替和五带

四季划分依据是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变化。

划分的方法有三种:

★(1)物候四季:3、4、5月为春季,6、7、8月为夏季,9、10、11月为秋季,12、1、2月为冬季。

(2)传统四季:以 “四立”为起始点。

(3)天文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始点。

五带的划分依据是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界限是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

★黄赤交角与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关系

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与极圈的纬度数互余。

⑵如果黄赤交角变小,南北回归线度数变小,极圈度数增大,从而使热带和寒带的范围缩小,温带范围扩大。如果黄赤交角变大,南北回归线纬度变大,极圈纬度减小,热带和寒带的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第2篇

高等数学是考研数学的重中之重,所占的比重较大,在数学一、三中占56%,数学二中占78%,重点难点较多。具体说来,大家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有几以下几点:

1.函数、极限与连续:主要考查极限的计算或已知极限确定原式中的常数;讨论函数连续性和判断间断点类型;无穷小阶的比较;讨论连续函数在给定区间上零点的个数或确定方程在给定区间上有无实根。

2.一元函数微分学:主要考查导数与微分的定义;各种函数导数与微分的计算;利用洛比达法则求不定式极限;函数极值;方程的的个数;证明函数不等式;与中值定理相关的证明;最大值、最小值在物理、经济等方面实际应用;用导数研究函数性态和描绘函数图形;求曲线渐近线。

3.一元函数积分学:主要考查不定积分、定积分及广义积分的计算;变上限积分的求导、极限等;积分中值定理和积分性质的证明;定积分的应用,如计算旋转面面积、旋转体体积、变力作功等。

4.多元函数微分学:主要考查偏导数存在、可微、连续的判断;多元函数和隐函数的一阶、二阶偏导数;多元函数极值或条件极值在与经济上的应用;二元连续函数在有界平面区域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此外,数学一还要求会计算方向导数、梯度、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5.多元函数的积分学:包括二重积分在各种坐标下的计算,累次积分交换次序。数一还要求掌握三重积分,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以及相关的重要公式。

6.微分方程及差分方程:主要考查一阶微分方程的通解或特解;二阶线性常系数齐次和非齐次方程的特解或通解;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一介常系数线形方程求解方法

由于微积分的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考试的题目往往带有很强的综合性,跨章节的题目很多,需要考生对整个学科有一个完整而系统的把握。最后凯程考研名师预祝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

凯程教育张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那么,具体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

方法一:规划进度。分别制定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习时间表,并把它们

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按计划进行。

方法二:互相监督。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安排计划复习,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方法三:定期考核。定期对自己复习情况进行考察,灵活运用笔试、背诵等多种形式。

2.分配好各门课程的复习时间。

一天的时间是有限的,同学们应该按照一定的规律安排每天的学习,使时间得到最佳利用。一般来说上午的头脑清醒、状态良好,有利于背诵记忆。除去午休时间,下午的时间相对会少一些,并且下午人的精神状态会相对低落。晚上相对安静的外部环境和较好的大脑记忆状态,将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据科学证明,晚上特别是九点左右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刻,演员们往往利用这段时间来记忆台词。因此,只要掌握了一天当中每个时段的自然规律,再结合个人的生活学习习惯分配好时间,就能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得到最佳利用。 方法一:按习惯分配。根据个人生活学习习惯,把专业课和公共课分别安排在一天的不同时段。比如:把英语复习安排在上午,练习听力、培养语感,做英语试题;把政治安排在下午,政治的掌握相对来说利用的时间较少;把专业课安排在晚上,利用最佳时间来理解和记忆。

方法二:按学习进度分配。考生可以根据个人成绩安排学习,把复习时间向比较欠缺的科目上倾斜,有计划地重点复习某一课程。

方法三:交叉分配。在各门课程学习之间可以相互穿插别的.科目的学习,因为长时间接受一种知识信息,容易使大脑产生疲劳。另外,也可以把一周每一天的同一时段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第3篇

操作(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为例)

步骤

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加萃

取剂

#FormatImgID_0#   

用量筒量取10  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注入4  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发现液体分层,四氯化碳在下层

振荡

萃取

#FormatImgID_1#   

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振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静置

分层

#FormatImgID_2#   

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液体分层。上层为水层,无色;下层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显紫色

分液

#FormatImgID_3#   

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特别提醒]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时,上层为水层,下层为CCl4层,而用苯萃取碘水中的碘时,上层为苯层,下层为水层。

归纳总结

萃取实验的操作步骤

查漏-装液-振荡-静置-拔塞-分液

分液漏斗的使用和检漏方法

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液,若漏液可在活塞上涂少量凡士林。

检漏方法:关闭分液漏斗颈部旋塞,向分液漏斗内注入适量的蒸馏水,观察旋塞的两端以及漏斗的下口处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关闭上磨口塞,左手握住旋塞,右手食指摁住上磨口塞,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正立,将上磨口塞旋转180度,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则此分液漏斗可以使用。

萃取剂必须具备的三点性质

(1)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溶;

(2)萃取剂和溶质不发生反应;

(3)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它在原溶剂中的溶解度。

分液操作的注意事项

(1)振荡时,要不时旋开活塞放气,以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造成危险。

(2)分液时,分液漏斗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以防液滴飞溅。

(3)旋开活塞,用烧杯接收下层液体时,要注意待下层液体恰好流出时及时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注意不能让上层液体流出,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第4篇

地球的运动

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二、太阳直射点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如图示:

地球公转过程中两分两至点的判断

依据:看日地球心连线和赤道的位置关系——连线在赤道以北说明太阳直射23°26′N,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夏至点;连线在赤道以南说明太阳直射23°26′S, 则地球处于公转轨道上的冬至点。

简便方法:看地轴——地球逆时针公转时,地轴左偏左冬,地轴右偏右冬。

地球公转过程中速度变化的判断

依据:1月初,地球运行至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二、昼夜交替和时差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四、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五、四季更替和五带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第5篇

把一个大于10的数表示成 的形式(其中, 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是科学记数法

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注意:怎样算简单,怎样算准确,是数学计算的最重要的原则.

特殊值法:是用符合题目要求的数代入,并验证题设成立而进行猜想的一种方法,但不能用于证明.

等于本身的数汇总:

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0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1,-1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正数和0

平方等于本身的数:0,1

立方等于本身的数:0,1,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第6篇

⒈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注意:⑴相反数是成对出现的;⑵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若一个为正,则另一个为负;

⑶0的相反数是它本身;相反数为本身的数是0。

相反数的性质与判定

⑴任何数都有相反数,且只有一个;

⑵0的相反数是0;

⑶互为相反数的两数和为0,和为0的两数互为相反数,即a,b互为相反数,则a+b=0

相反数的几何意义

在数轴上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在原点两旁,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0的相反数对应原点;原点表示0的相反数。

说明: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相反数的求法

⑴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在它的前面添上负号“-”即可求得(如:5的相反数是-5);0的相反数还是0;

⑵求多个数的和或差的相反数是,要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a+b的相反数是-(5a+b)。化简得-5a-b);注意: a-b+c的相反数是-a+b-c;a-b的相反数是b-a;a+b的相反数是-a-b;

⑶求前面带“-”的单个数,也应先用括号括起来再添“-”,然后化简(如:-5的相反数是-(-5),化简得5);)相反数的和为0 ? a+b=0 ? a、b互为相反数

相反数的表示方法

⑴一般地,数a 的相反数是-a ,其中a是任意有理数,可以是正数、负数或0。

当a>0时,-a<0(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

当a<0时,-a>0(负数的相反数是正数)

当a=0时,-a=0,(0的相反数是0)

多重符号的化简

多重符号的化简规律:“+”号的个数不影响化简的结果,可以直接省略;“-”号的个数决定最后化简结果;即:“-”的个数是奇数时,结果为负,“-”的个数是偶数时,结果为正。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第7篇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法则一: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专指“两数相乘”的情况,如果因数超过两个,就必须运用法则三)

法则二: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法则三: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

法则四: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则积等于

倒数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其中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倒数,用式子表示为a·=1(a≠0),就是说a和互为倒数,即a是的倒数,是a的倒数。

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 a≠0,那么的倒数是;倒数是本身的数是±1;若ab=1? a、b互为倒数;若ab=-1? a、b互为负倒数.

注意:①0没有倒数;

②求假分数或真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点颠倒位置即可;求带分数的倒数时,先把带分数化为假分数,再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

③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是负数。(求一个数的倒数,不改变这个数的性质);

④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或-1,不包括0。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⑴乘法交换律:一般地,有理数乘法中,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即ab=ba

⑵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即(ab)c=a(bc).

⑶乘法分配律:一般地,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在把积相加。即a(b+c)=ab+ac

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除以一个不等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

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

(1)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

(2)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如无括号指出先做什么运算,则按照‘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进行。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第8篇

萃取——利用某种物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

实验仪器: 分液漏斗, 烧杯,铁架台(带铁圈)。

实验步骤:①装液②振荡③静置④分液

注意事项:

(1)分液漏斗使用前要先检查是否漏水。查漏的方法:在分液漏斗中注入少量水,塞上瓶塞,倒置看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把瓶塞旋转180°,再倒置看是否漏水。

(2)振荡过程中要不断放气,防止内部气压过大将活塞顶开。

(3)分液时活塞和凹槽要对齐,目的是保证内外气压相通,以使液体顺利流下。上层溶液从上口倒出,下层溶液从下口放出。

(4)萃取剂选择的三个条件:

①萃取剂与原溶剂互不相溶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比原溶剂中要大

③萃取剂与原溶液不发生反应。

三.Cl-和SO42-离子是如何检验的?

检验方法:先加稀HNO3,后加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Cl-。加稀HNO3的目的排除CO32-的干扰。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l-+Ag+=AgCl↓。

检验方法:先加稀HCl,后加BaCl2(或Ba(NO3)2)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SO42-。加稀HCl的目的排除CO32-、SO32-和Ag+的干扰。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SO42-  + Ba2+ = BaSO4↓

四.物质溶解性口诀是什么?

碱:K、Na、Ba溶,Ca微溶

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全部溶

氯化物:AgCl不溶 硫酸盐:BaSO4不溶,CaSO4和Ag2SO4微溶

碳酸盐:NH4+、K、Na溶,Mg微溶

在水中不存在:AgOH,Fe2(CO3)3,Al2(CO3)3,CuCO3

五.除杂有哪些原则?

除杂原则:

_不增(尽量不引入新杂质)

_不减(尽量不损耗样品)

_易分(容易分离——生成完全不溶物或气体)

_复原(除去各种杂质,还原到目标产物)

注意:为了使杂质除尽,加入的试剂不能是“适量”,而应是“过量”;但过量的试剂必须在后续操作中便于除去。

六.粗盐提纯加入除杂试剂的顺序是什么?

→ NaOH → Na2CO3 → HCl

→ Na2CO3 → NaOH → HCl

→ BaCl2 → Na2CO3 → HCl

注:粗盐中含有的杂质离子有Ca2+、Mg2+、SO42-

必须在BaCl2之后加入,目的是除去Ca2+和过量的Ba2+。

最后加入的盐酸必须适量,目的是除去过量的OH-和CO32-。

加盐酸之前要先进行过滤。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的定义及制定标准是什么?

物质的量——符号(n),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的物理量。

单位——为摩尔(mol):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 × 1023。

把含有 × 1023个粒子的任何粒子集体计量为1摩尔。

阿伏加德罗常数

把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确定为 × 1023mol-1。

物质的量 = 物质所含微粒数目/阿伏加德罗常数 n =N/NA

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成正比:n1/n2=N1/N2

使用物质的量应注意事项:

①物质的量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是专用名词,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

②物质的量只适用于微观粒子,使用摩尔作单位时,所指粒子必须指明粒子的种类,如原子、分子、离子等。且粒子的种类一般都要用化学符号表示。

③物质的量计量的是粒子的集合体,不是单个粒子。

二.摩尔质量(M)定义及公式是什么?

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摩尔质量。

单位:g/mol 或

数值: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 n = m/M

三.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及公式是什么?

气体摩尔体积(Vm)

(1)定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

(2)单位:L/mol 或 m3/mol

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n=V/Vm

标准状况特指0℃ 101KPa ,Vm = L/mol。

阿伏加德罗定律:

v 同温、同压下,等物质的量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个数)的体积相等.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克拉珀龙方程):PV=nRT

v 推论:

(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与其物质的量成正 比:V1 :V2 = n1:n2

(2)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压强与其物质的量成正比:P1 :P2 = n1:n2

(3)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摩尔质量之比ρ1:ρ2 =M1:M2

四.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及公式是什么?

(1)定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的物质的浓度。

(2)单位:mol/L,mol/m3

(3)物质的量浓度 =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 C = n/V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的步骤包括哪些?

(1)基本原理:根据欲配制溶液的体积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用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方法,求出所需溶质的质量或体积,在烧杯中溶解并在容量瓶内用溶剂稀释为规定的体积,就得欲配制的溶液。

(2)主要操作

所需仪器:托盘天平或量筒、烧杯、玻璃棒、容量瓶、胶头滴管。

检验是否漏水,方法与分液漏斗查漏相同。

配制溶液 ①计算;②称量;③溶解;④转移;⑤洗涤;⑥定容;⑦摇匀;

⑧装瓶贴签。

注意事项:

选用与欲配制溶液体积相同的容量瓶。

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不能在容量瓶内直接溶解。

溶解完的溶液等冷却至室温时再转移。

定容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滴管,以平视法观察加水至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相切为止。

误差分析

a、称量产生误差

1)称量时左盘高,右盘低↓

2)称量时称量物放在右盘,而砝码放在左盘 (正常:m=砝码+游码;错误:砝码=m+游码)↓

3)量筒量取液体药品时仰视读数↑

4)量筒量取液体药品时俯视读数↓

b、溶解、转移、洗涤产生误差

5)溶解过程中有少量液体溅出烧杯↓

6)未洗涤溶解用的玻璃棒和烧杯↓

7)洗涤液未转入容量瓶中而倒入废液缸中↓

c、定容误差

8)定容时仰视刻度↓

9)定容时俯视刻度↑

10)定容时液面低于刻度线↑

11)未等溶液冷却就定容↑

12)定容后发现液面高于刻度线后,用滴管吸出少量溶液↓

13)摇匀后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加水↓

14)原容量瓶洗净后未干燥 无影响

15)容量瓶中含有少量的水 无影响

16)往容量瓶中加水时有少量加到瓶外 无影响

溶液稀释定律是什么?

C(浓溶液)·V(浓溶液) =C(稀溶液)·V(稀溶液)

浓度(C)与溶质的质量分数(ω)的关系式

C= 1000ρω/ M (ρ的单位为g / mL)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第9篇

一蒸馏

蒸馏

(1)蒸馏实验原理

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沸点不同,把液体加热汽化,蒸气重新冷凝成液体的过程,利用蒸馏可以除去易挥发、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

(2)实验仪器装置

熟悉各仪器的名称

蒸馏实验中所用的主要仪器的作用:

蒸馏烧瓶——可以用于加热的反应容器,在加热时要垫石棉网;

冷凝管——用于冷凝蒸气使之成为液体;

牛角管又叫承接器——将蒸馏出的液体转移至锥形瓶中;

锥形瓶——用来接收冷凝出的液体。

(3)实验注意事项

①蒸馏装置的连接应按由下到上、由左到右的顺序。

②气密性检查

连接好装置,在冷凝管的出口处接一橡胶管,并将橡胶管插入水中,将烧瓶微热,水中有气泡产生,冷却到室温,橡胶管中有一段稳定的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③用水作冷却介质,将蒸气冷凝为液体。冷凝水的流向要从低处流向高处,即下口进水,上口出水。

④加入碎瓷片(或沸石)是为了防止蒸馏烧瓶内液体暴沸。

⑤温度计的液泡(水银温度计的液泡又称水银球)不能浸入液体中,应放于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精确地说,温度计的液泡上缘要恰好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的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

⑥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32,也不能少于31。

⑦制取蒸馏水时可以不使用温度计,因为水的沸点是100 ℃,加热至沸腾即可,可以不通过温度计控制。

(4)蒸馏实验的操作步骤

①检查蒸馏装置的气密性。

②向蒸馏烧瓶中加入待分离或提纯的液体混合物,并加入几粒碎瓷片。

③向冷凝管中通入冷却水。

④给蒸馏烧瓶加热。

⑤收集馏分。

⑥停止加热,拆卸装置。

制取蒸馏水的实验操作

(1)检验Cl-

在试管中加入少量自来水,滴入几滴稀HNO3和几滴AgNO3溶液,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自来水中含有Cl-。

(2)蒸馏

在100  mL烧瓶中加入约31体积的自来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按上图连接好装置,向冷凝管中通入冷水,加热烧瓶,弃去开始馏出的部分液体后,收集蒸馏水。

(3)再次检验Cl-

取少量收集到的液体加入试管中,然后滴入几滴稀HNO3和几滴AgNO3溶液,试管内无沉淀。说明制得的蒸馏水不含Cl-。

的检验方法

(1)试剂:稀硝酸、硝酸银溶液。

(2)现象: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3)以氯化钠为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AgNO3===AgCl↓+NaNO3。

二萃取和分液

原理

(1)萃取

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的方法。加入的溶剂称为萃取剂。

(2)分液

把萃取后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第10篇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一.化学实验安全都包括哪些内容?

遵守实验室规则。

了解安全措施。

(1)做有毒气体的实验时,应在通风厨中进行,并注意对尾气进行适当处理(吸收或点燃等)。进行易燃易爆气体的实验时应注意验纯,尾气应燃烧掉或作适当处理。

(2)烫伤宜找医生处理。

(3)浓酸沾在皮肤上,用水冲净然后用稀NaHCO3溶液淋洗,然后请医生处理。

(4)浓碱撒在实验台上,先用稀醋酸中和,然后用水冲擦干净。浓碱沾在皮肤上,宜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浓碱溅在眼中,用水洗净后再用硼酸溶液淋洗。

(5)钠、磷等失火宜用沙土扑盖。

(6)酒精及其他易燃有机物小面积失火,应迅速用湿抹布扑盖。

常用危险化学品的标志有哪些?

二.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有哪些?

过滤——适用于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实验仪器:烧杯,玻璃棒,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装置如右图。

注意事项:

(1)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二低,滤纸要低于漏斗边沿,液面要低于滤纸边沿。三靠,玻璃棒紧靠三层滤纸处,滤纸紧靠漏斗内壁,漏斗尖嘴处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起到引流的作用。

蒸发——适用于可溶性固体和液体的分离。

实验仪器: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

注意事项:

(1)在加热蒸发过程中,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由于液体温度局部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加热到蒸发皿中有大量晶体析出时应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3)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取下,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以免烫坏实验台或遇水引起蒸发皿破裂。如果确要立即放在实验台上,则要垫上石棉网上。

蒸馏——利用互溶的液态混合物中各组分沸点的不同,加热使其某一组分变成蒸汽,经过冷凝后再变成液体,从而跟其他组分分开,目的是将难挥发或不挥发的杂质除去。

实验仪器:温度计,蒸馏烧瓶,石棉网,铁架台,

酒精灯,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注意事项:

①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

②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液体暴沸。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先打开冷凝水,再加热,加热前需垫石棉网。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第11篇

乘方的概念

求n 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 中,a 叫做底数,n 叫做指数。

(1)a2是重要的非负数,即a2≥0;若a2+|b|=0 ? a=0,b=0;

(2)据规律 底数的小数点移动一位,平方数的小数点移动二位

乘方的性质

(1)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的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 (-a)n=-an或(a -b)n=-(b-a)n , 当n为正偶数时: (-a)n =an 或 (a-b)n=(b-a)n .

(2)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

【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通用11篇)】相关文章:

1.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通用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