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汇总6篇)

时间:2023-01-23 11:00:07 范文大全

本文为大家分享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1篇

细胞内的主要生命物质是?蛋白质和核酸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生物体最好的储能物质脂肪

酶的特点是?专一性、高效性激素作用的特点是?特异性、高效性

碘是人体合成什么的原料?甲状腺激素钙是人体什么的主要成分?骨骼铁是人体合成什么的重要成分?血红蛋白镁是植物合成什么的重要成分?叶绿素磷是组成细胞什么结构的重要成分?细胞膜

鉴定下列有机物的试剂及现象:淀粉、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

淀粉:碘液;变蓝

还原性糖:班氏试剂、加热;红黄色

脂肪:苏丹Ⅲ染液;橘红色

蛋白质:双缩尿试剂(5%的NaOH2~3mL, 1%的CuSO42~3滴);紫色

植物的多糖、动物的多糖各有什么作用?动物合成糖原储存能量,植物形成淀粉用于储存能量、形成纤维素形成细胞壁

动物饥饿或冬眠时,有机物的消耗顺序?糖类、脂肪、蛋白质

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磷脂、蛋白质、多糖(外有内无)、胆固醇其中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那几种?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主要方式是哪一种?主动运输

原生质层的组成?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

三羧酸循环、H与O结合生成水依次在线粒体的哪里进行?线粒体基质/内膜

生物学发展进入细胞水平的标志?显微镜的发明进入分子水平的标志?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氨基酸的通式、肽键的结构

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结构:半流动性功能:选择透过性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哪几种?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线粒体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核糖体功能?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中心体功能?有丝分裂有关内质网功能?蛋白质加工、运输,脂类代谢高尔基体功能?蛋白质的储存、加工和转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差异?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病毒的种类?DNA/RNA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艾滋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2篇

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分裂生殖,营养繁殖

有丝分裂前期的特点、有丝分裂后期的特点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差异?前期形成纺锤丝方式不同,植物两极直接发出,动物由中心体发出;末期形成子细胞方式不同,植物赤道面位置形成细胞板,在转变成细胞壁,把细胞一分为二,动物赤道面位置细胞膜内陷,缢缩成两个子细胞

细胞分裂后的三种状态?(各举一例)不增殖细胞(神经细胞)、暂不增殖细胞(肝、肾细胞)、增殖细胞(动物骨髓细胞)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特点?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特点?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差异?精子:细胞质均等分裂,一个精原细胞形成四个精细胞;卵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一个卵原细胞形成一个卵细胞精子形成过程有变形

细胞分化的特点?稳定、不可逆

植物组织培养需要控制的条件?无菌,温度,pH值,光照

图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

图解克隆绵羊多利的培育过程

第8章复习要点

染色体变异的类型?结构变异的类型?结构、数目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物理和化学致变因素各举三例

什么是基因突变?有什么特点?

变异主要有哪三方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畸变

5。图解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过程

单倍体育种有什么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简述单倍体育种的过程

遗传病预防的措施有哪些?禁止近亲结婚、遗传咨询、避免遗传病患儿的出生、婚前体检,适龄生育

秋水仙素使染色体加倍的原理?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分离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3篇

1、培养基的种类:按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按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按用途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2、培养基的成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P14

3、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4、培养基还需满足微生物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O2的要求。

5、获得纯净培养物的关键是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

6、常用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将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灭菌;干热灭菌:如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需保持干燥的物品。高压蒸汽灭菌:如培养基的灭菌。

7、用固体培养基对大肠杆菌纯化培养,可分为两步:制备培养基和纯化大肠杆菌。

8、固体培养基的制备: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9、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10、平板划线法是通过连续划线,将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分别涂布到培养基表面。当它们稀释到一定程度后,微生物将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在培养基上形成单个菌落。

11、微生物的计数方法:活菌计数法、显微镜直接计数法、滤膜法。

12、活菌计数法就是当样品的稀释度足够高时,培养基表面生长的一个菌落,来源于样品稀释液中的一个活菌。通过统计平板上的菌落数,就能推测出样品中大约含有多少个活菌。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因为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的只是一个菌落。

13、显微镜直接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但它包括了死亡的微生物。

14、设置对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实验组中非测试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提高实验结果的可信度。①如何证明培养基是否受到污染:实验组的培养基中接种要培养的微生物,对照组中的培养基接种等量的蒸馏水(设置空白对照)。②如何证明某选择培养基是否有选择功能:实验组中的培养基用该选择培养基,对照组中培养基用普通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如果普通培养基的菌落数明显大于选择培养基中的数目,则说明该选择培养基有选择功能。

15、如何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培养基中以尿素为唯一氮源,加入酚红指示剂,如果PH升高,指示剂变红,可初步鉴定该菌能分解尿素。

16、如何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

17、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至少包括三组分: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18、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刚果红染色法,其原理是刚果红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产生了透明圈,说明纤维素被分解了,说明有纤维素分解菌)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4篇

一、种群的特征

1、种群的概念: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是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

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数量特征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2、种群的特征迁入率和迁出率

空间特征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样方法:以若干样方(随机取样)平均密度估计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Nt=N0λt

(1)条件: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相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连续增长;

2、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

(1)条件:有限的环境中,种群密度上升,种内个体间的竞争加剧,捕食者数量增加

(2)特点:种群内个体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答应的最大值(K值)时,种群个体数量将不再增加;种群增长率变化,K/2时增速最快,K时为0

(3)应用:大熊猫栖息地遭到破坏后,由于食物减少和活动范围缩小,其K值变小,因此,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K值,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降低其K值。

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危动物种群的挽救和恢复,都有重要意义。

4、[实验: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计划的制定和实验方法:培养一个酵母菌种群→通过显微镜观察,用“血球计数板”计数7天内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数量→计算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

结果分析:空间、食物等环境条件不能无限满意,酵母菌种群数量呈现“S”型曲线增长

三、群落的结构

1、生物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落是由本区域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2、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课本P71

3、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4、种间关系:

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结果对一方有利一方有害。

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或空间等。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提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5、群落的空间结构

群落结构是由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进化过程中通过相互作用形成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1)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植物分层因群落中的生态因子—光的分布不均,由高到低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动物分层主要是因群落的不同层次的食物和微环境不同。

(2)水平结构:指群落中的各个种群在水平状态下的格局或片状分布。影响因素:地形、光照、湿度、人与动物影响等。

4、意义: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四、群落的演替

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1、初生演替:

(1)定义: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过程:地衣→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2、次生演替

(1)定义: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2)引起次生演替的外界因素:

自然因素:火灾、洪水、病虫害、严寒

人类活动(主要因素):过度砍伐、放牧、垦荒、开矿;完全被砍伐或火烧后的森林、弃耕后的农田

3、植物的入侵(繁殖体包括种子、果实等的传播)和定居是群落形成的首要条件,也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础。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5篇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复制→合成→释放

什么是基因?携带遗传信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

DNA复制的方式和特点?半保留复制,边复制边解旋

DNA复制、转录、翻译的场所?细胞核,细胞核,核糖体

基因工程的三种必要工具?(1)基因的剪刀—限制酶(2)基因的化学浆糊—DNA连接酶(3)基因的运输工具—质粒

基因工程的三大分支?动物、植物、微生物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获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重组,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筛选含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

获取目的基因的2种方式?化学方法人工合成,从生物体细胞中分离

转基因生物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主要集中在那两方面?

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6篇

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和基因工程中,(三倍体,病毒,细菌等不能基因重组。)

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有DNA就有RNA,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

双缩尿试剂不能检测蛋白酶活性,因为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

高血糖症,不等于糖尿病,高血糖症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能验血,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因为血液是红色的。

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必须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细胞克隆,就是细胞培养,利用细胞增值的原理。

细胞板不等于赤道板,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后期由高尔基体形成,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部分,CO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属于体液调节。

注射血清治疗患者不属于二次免疫,(抗原加记忆细胞才是),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刺激肌肉会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这个点昨天一摸理综就考了),判断兴奋传导方向有突触或神经节。

递质分兴奋行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变化,但电性不变,所以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主要”如何理解?每种生物只有一种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就是也不是次要的遗传物质,而是针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隐性基因在哪些情况下性状能表达单倍体,2,纯合子,位于Y染色体上。

染色体组不等于染色体组型不等于基因组。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元染色体,如人类为2个染色体组,为二倍体生物。基因组为22+X+Y,而染色体组型为44+XX或XY。

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无独立心陈代谢,只能过寄生生活,用普通培养基无法培养,之能用活细胞培养,如活鸡胚。

病毒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举例:①基因工程中作载体,②细胞工程中作诱融合剂,③在免疫学上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

平常考试用常见错别字归纳:液(叶)泡、神经(精)、类(内)囊体、必需(须)、测(侧)定、纯合(和)子、抑(仰)制、拟(似)核、拮(佶)抗、蒸腾(滕)、异养(氧)型。

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糖蛋白(识别功能,如受体、MHC等),载体蛋白,水通道蛋白等。

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比较: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和有丝分裂着丝粒断裂,减数分裂有基因重组,有丝分裂中无基因重组,有丝分裂整个过程中都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有联会、四分体时期。(识别图象:三看法针对的是二倍体生物)。

没有纺锤丝的牵拉着丝粒也会断裂,纺锤丝的作用是使姐妹染色单体均分到两极。

精子、卵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但全能性较大、无细胞周期。

表观光合速率判断的方法:坐标图中有“负值”,文字中有“实验测得”。

哺乳动物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酵母菌兼性厌氧型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植物无氧呼吸一般产生酒精、二氧化碳(特例:马铃薯的块茎、玉米的胚、甜菜的块根)。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汇总6篇)】相关文章:

1.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汇总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