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提纲(集合5篇)

时间:2023-02-02 21:22:10 范文大全

本文为大家分享方案提纲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方案提纲 第1篇

一、基本情况

xx简称xx,隶属xx市,地处内蒙古、吉林、辽宁三省交汇处、科尔沁草原腹地。全总人口54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40万人,占总人口74%,是全国县级区域蒙古族人口最多的县。全辖xx个苏木乡镇场、街道,555个嘎查村。xx是农牧业大,全总土地面积981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541万亩、草牧场591万亩、林地327万亩,绿色农牧产业是优势主导产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55亿斤以上,是自治区产粮第一、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也是自治区33个牧业县之一、全国207个肉牛优势区域规划县之一。

20xx年,全农作物播种面积470万亩,其中,覆膜面积19.3万亩,占播种面积的4.4%,农膜使用量730吨。回收面积19.3万亩,其中利用中央废旧地膜回收利用示范县项目150万元,回收10.9万亩,种植户回收8.4万亩,回收面积达到100%。回收残膜(含杂质)876吨,回收率达到80%以上。20xx年,全预计覆膜种植面积18万亩,占播种面积的3.8%。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为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xx狠抓农膜回收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并设立专家指导组,统筹推进农膜回收利用工作。20xx年3月24日,政府专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农用地膜污染的通告》,进一步明确要求使用新国标农用地膜,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使用、谁回收”原则,压实了农用地膜回收责任,确保农膜回收及污染防治工作落地落实。

(一)推广无膜滴灌,推进农膜面积减量化。自20xx年以来,我大力推进农膜覆盖技术合理应用,有针对性的进行研发、创新无膜滴灌种植技术,降低农膜覆盖依赖度,减少农膜用量。20xx年全无膜浅埋滴灌种植面积达到174万亩,覆膜面积预计同比减少1.3万亩。

(二)加强源头治理,推进农膜产品标准化。推广使用新国家标准0.01毫米厚度农膜,组织农牧、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农资市场农膜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生产、销售非标农膜的企业、经销商,杜绝0.01毫米以下的农膜进入田间地头,提高农膜回收率。

(三)强化技术支撑,推进农膜回收机械化。加快农膜回收机具的推广应用,全4家农机合作社具有农膜回收作业经验,配套农膜回收机械30余台套,能够满足全农膜回收需要。同时,利用哈工大惠达农机精准作业公司先进技术,对搂膜机械安装了GPS定位作业测量仪器,实现对农膜回收的实时、精准监测。

(四)健全工作机制,推进农膜管理规范化。我实行了农膜种植登记备案制度,并由种植户、嘎查村、乡镇、农牧局签订农用地膜使用、回收、监管“四方协议”,进一步明确各方工作责任、技术标准和工作要求,切实保障农膜回收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五)整合企业资源,推进农膜利用资源化。引进xx市康盛节水工程有限公司与远大集团企业,在宝龙山工业园区合建1座大型残膜和滴灌带回收加工厂,安装滴灌带生产线12条,农膜生产线4条,管件生产线6条,年加工能力600—800吨。企业利用废旧农膜作为滴灌带生产原料,合作社和种植户回收的废旧农膜,可等价兑换滴灌带,有效推动了农膜加工和滴灌带生产进程。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农膜回收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全年均农膜回收率能够达到80%以上,剩余20%农膜残留在农田中,对农业生态环境及农田地力造成不良影响。二是项目资金支持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大。近年,全争取的项目资金仅能够回收60—70%的农膜,其余为动员种植户自行回收,种植户回收积极性和回收效果不佳。三是企业回收成本较高。农膜和秸秆残茬的人工分拣成本较高,企业经济效益较低,农膜加工利用受到制约。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宣传工作,加大农膜回收利用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努力创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二是提高农膜回收专业化程度,扶持引导种植大户、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农膜回收,进一步提高回收率,降低加工成本,推动形成良性回收加工体系。三是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将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市场监管同部署、同检查、同推进、同落实,加快工作队伍组建培育,尽快形成上下联动,多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推进体系。

以上汇报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方案提纲 第2篇

一、加强师生思想教育工作

1、重视师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2、加强教师的政治理论学习。

3、积极开展时事政治、党的理论文献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党员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扎实的开展师德教育。在学生中广泛开展常规教育活动和文明礼仪教育,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4、确定德育主题,广泛开展主题队会活动。

5、结合创卫工作对学生养成习惯、卫生习惯进行教育。一学期以来师生中无违纪违法现象发生。

二、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工作。

按照上级教育部门工作部署,我校安全工作以“关爱生命、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为主题,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了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年来无安全事故发生。

三、教学工作

1、加强教研组工作管理

2、加强教学常规管理

3、走出去,以取长补短,提高本校教师的教学技能

4、加强学校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与建设,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工作以及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5、一学期以来我校组织和参加的各项活动都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成绩骄人。

四、存在问题:

1、我校所有校舍属于D级危房教室7间漏雨严重、亟待解决屋顶修缮问题

2、教师年龄偏大,身体状况不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工作。无音体美、英语专业教师

总之,一学期以来,我校的各项工作在县教体局、镇教办的指导下,全体教师群策群力,学校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各项工作健康、稳步、有序地开展,并出现了良好的局面。 我校将以团结协作,开拓进取,努力拼搏的精神,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加强科学管理,使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更加扎实、更加有效,为彻底改变我校教育质量的落后面貌而奋斗!

方案提纲 第3篇

一、关于队伍建设

1、学校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好的做法,效果如何?

2、学校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特别是在师德建设、校本培训、基本功培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培养及使用等方面采取了哪些卓有成效的措施。

二、关于德育工作

1、学校在开展养成教育、中学生文明礼仪教育以及其它主题教育活动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2、学校是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社会大课堂活动的具体做法。

3、学校在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推进三结合教育方面有哪些成功经验。

三、关于教学工作

1、学校在校本教研、规范教学行为、抓好常态课教学方面有哪些好的经验。

2、学校在聚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有哪些典型做法。

3、学校在推进三级课程建设方面的具体措施。

4、学校在开展考试评价研究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效。

四、关于学生全面发展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学校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方案提纲 第4篇

我市现有各类从业人员605429人,其中女性296660人,占49%;现有失业人员14411人,其中女性7494人,占失业人员总数的52%。到20xx年底,全市女性就业22779人,占全市新增就业总数52721人的43%。城镇女性登记失业率为4%。三年试点期间,全市36120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与338户企业有偿解除了劳动关系,其中57%为女性,即20588人。女性不仅占下岗的较多数,而且她们的再就业也比男性更困难。女性就业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有着广泛影响力的社会问题。几年来,市劳动就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全面优化妇女发展的就业环境,逐步提高妇女的职业文化素质,依法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保障妇女平等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和共享资源的权利,为促进男女平等就业做出了不懈努力,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促进女性就业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政策扶持体系——扶持女性就业

20xx年以来,再就业优惠政策体系不断完善,政策驱动就业效能充分释放,形成了税费减免、财政收入、社保补贴、小额贷款支持、就业援助、就业服务等为支柱的八大政策体系。在进一步细化了“零就业”家庭特殊援助、大龄就业困难群体灵活就业社保援助、就业培训普惠制、自主创业扶持保护等再就业扶持政策的同时,优化女性就业扶持力度,并转发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再就业扶持政策的意见》等5个促进就业的政策性文件,完善政策扶持体系。在制定出台每一个新政策文件之前,组织专题的.调研活动,召开专题座谈会,广泛深入征求意见,对女性就业工作专题召开座谈会,并坚持分层、分类、分阶段和人性化的原则,力求制定的政策措施更具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再就业扶持政策进一步向深度、广度方向延伸。同时,为3669名符合条件的“4555”人员开展社会保险补贴认定工作,其中女性为2552人,占总人数的70%,并起草制定了《市大龄就业困难对象社会保险补贴申领审批实施办法》。优惠政策覆盖范围逐步扩大,由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扩展到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由“4050”大龄困难对象惠及到“零就业”家庭成员;由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普惠到进城务工人员;由政府公共职介机构拓展到非政府的中介组织机构;由技能培训提升到创业培训,使再就业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并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二)强化政府组织优势——促进女性就业

20xx年年初,全市各级劳动就业机构就就业困难群体人员就业难问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就业帮扶工作。一是深入开展了以“送岗位、送政策、送技能、送服务”为内容的“再就业援助”活动,全市、县(区)劳动就业工作人员深入到街道、社区、乡镇对4221户特困就业家庭进行了走访,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640人,其中女性占45%,开发就业岗位500个,援助1916人实现再就业,其中女性占25%,为576个特困家庭发放了15.6万元的春节慰问金;二是将开发公益性岗位与社区治安综合治理、交通协理相结合,将市场化就业机制与政府援助的就业政策相结合,完善了促进困难群体就业的动力机制。全市开发公益性岗位9923个,安置“4050”人员就业7003人,其中安置40岁以上就业困难的女性下岗失业人员3398人,占安置“4050”人员总数的49%。;三是积极开展了以改善农民工转移就业服务为主题的“春风行动”,将农民进城求职纳入公益性服务范围,免费为农民进城求职提供职业介绍服务、技能培训服务、政策宣传服务,举办了大型专题招聘洽谈会,采集空岗信息,发放“春风卡”,专项清理整顿42家民办非法职介机构,进一步净化了全市劳动力市场秩序,为农民工进城就业提供便捷服务。

(三)实施技能培训工程——带动女性就业

20xx年,市劳动就业领导小组下发了《市劳动技能培训工程实施方案》,全面启动了劳动技能培训工程。20xx年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就业培训政策,在促进培训与就业的有效结合和提高培训就业率方面出台了新的激励办法。根据职业变化需求和妇女从业人员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培训内容。尤其在离岗失业人员创业、再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培训方面,有针对性地着手打造优秀培训品牌,进一步加强择业观念教育,切实增强培训资源和受训人员的市场竞争力,提高妇女从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截止20xx年底,全市通过实施就业前培训、劳动预备培训、再就业培训、在岗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创业能力培训等形式共培训各类人员101814人。其中,培训各类女性66179人,占总培训人数的65%,培训就业率达65%。20xx年全年培训创业培训3061人,其中女性1373人,占总人数的45%,成功创业小企业1163人,成功率达到85%。下岗女职工中,女性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达到8668人,占全市培训各类人员总数的59%,女性接受培训后整体就业能力有所提高,再就业实现率达到65%。

(四)强化公共服务功能——帮助女性就业

注重强化公共的服务功能,特别是对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这块“前沿阵地”的建设,将此作为就业工作任务的一个重要基点,来帮助女性就业,并下大力气抓紧抓好。同时,实行百分制目标考核,制定奖励政策,通过“竞赛”活动拓宽了就业渠道,开发了社区就业岗位,实现了“三个依托”,即:依托社区资源、向驻社区单位要岗位,积极在辖区内的单位挖掘就业岗位;依托社区服务,向家政服务和社区网点要岗位,以家政服务组织为载体,以发展便民利民服务网点为突破口,积极开展托老、托幼、月嫂、美容美发等系列社区家政服务,挖掘社区就业岗位;依托社区管理,向公共服务要岗位。全年实现社区就业人数达17523人,其中女性就业9112人,占社区就业总人数的52%。20xx年12月,召开了全市“社区就业工作达标竞赛活动”表彰大会,对全市社区就业工作做了全面的总结和充分肯定,并对帮助女性就业的28个工作突出单位进行了表彰,社区劳动保障平台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同时,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积极提供女性就业服务。加强劳动力市场管理,合理开发配置和使用女性人才资源,建立市、县(区)、街道(乡镇)、社区四级公益性职业介绍服务体系,利用现代服务手段普遍开展针对女性失业人员特点提供劳动保障咨询、职业介绍、指导和信息服务,引导和帮助他们尽快实现再就业愿望,提高女性职业介绍成功率,促进妇女实现充分就业。

(五)帮扶弱势群体——安置女性就业

根据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相关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省劳务输了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体困难地区就业扶持工作的通知》等四个配套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了我市促进就业的政策扶持体系,细化了对创业培训、困难群体人员就业援助、劳务输出和就业培训的鼓励政策。同时,将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作为实施就业的优先目标和首要任务,制定了《关于援助“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的援助方案》,明确了确保“零就业”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成员有一人实现就业的任务。并将“零就业”家庭成员的就业援助工作纳入政府政绩考核体系,建立了责任体系;针对“零就业”家庭成员家庭经济条件偏差、就业成本投入较少、年龄比例偏大、就业技能较低的现象,区别“零就业”家庭成员情况的特殊性,组织专项推进,分类指导就业,创新服务模式,按照“一家一策、一人一策”的原则,采取“推荐一批、扶持一批、安置一批、确保一批”的办法,有效实施就业援助,即对“3949”年龄以下人员向企业推荐就业196人,出台政策,减免吸纳“零就业”家庭成员的企业的部分税费,鼓励企业优先选聘“零就业”家庭成员就业;对于“4050”人员年龄段以内的,尽量列入原“4050”人员就业的政策扶持范围,按公益性岗位进行安置919人;对“4555”年龄以上人员,采取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的参保的方式,根据实际需要配比一定比例的资金。截止20xx年7月末,通过全市街道、社区300余人昼夜兼程对全市城镇6704户“零就业”家庭的回访工作来看,全市涉及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口12762人,目前6704户“零就业”家庭全部实现就业再就业,其中女性实现就业2489人,占总人数的37%。

二、目前,推进女性就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1、就业质量不高。我市目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女性比重较低,大部分女性就业滞留在第一、二产业的比重较大,而且多是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与男性竞争本来更适合男性的就业岗位。

2、就业要求不断提高。在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趋于紧张的时候,买方市场使得用人单位对年龄、性别、学历、技能、婚姻状况要求更苛刻,对大龄女性的"挤出"效应更为明显,女性的在业率会进一步下降。

3、缺乏良好的就业条件。女性就业的劳动安全条件恶劣,工作加班加点、拖欠工资、男女同工不同酬、甚至使用童工的现象时有发生。

4、性别歧视较强。在结构调整中,女性退出一些行业,向某些行业聚集,而雇主从利益最大化目标出发,对不同性别采取不同雇佣策略,"女性行业"报酬通常低于男性集中的行业,今后男女两性间收入差距将会进一步拉大。同时,在现代生活中,“男强女弱”的这种性别意识依然没有淡化,不仅存在于对女性就业有一定处置权的男性心中,也存在于女性本身。这样一来,一是对女性就业的实际问题的下量产生了消极影响,造成就业歧视;二是使女性产生了甘为附庸的“第二性”心理,影响了女性潜能的发挥和拓展空间。

三、针对女性就业工作,今后应做好以下几点:

1、普及《劳动法》,加大维权力度。加强劳动法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劳动执法力度。健全和完善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措施,使企业增强依法用工意识,使从业女性全面增强自身安全生产意识、自我防护意识和依法维权意识。

2、提高女性整体就业水平。进一步拓宽女性就业渠道,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要充分考虑妇女就业的需要。充分利用现有培训资源,大力开展面向女性从业人员的转业、转岗培训,开展有针对性、实用性、有效性的技能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妇女的就业素质,提高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鼓励妇女自谋职业,支持和引导女性兴办私营、个体企业和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女性通过多种形式实现再就业。

3、引导和扶持农村女性向非农产业转移。面向广大农村女性开展各种适用技术培训,帮助其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小城镇建设,组织开展劳务输出,为农村女性在非农产业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

4、实施政策倾斜。进一步关注和改善女性中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如年龄偏大女性、残疾女性、低文化层次女性等,建立政府常规性政府援助政策。

方案提纲 第5篇

一、财政补贴农民资金的发放及政策执行情况

1、各类补贴对象的确定是否严格按照政策规定执行,是否按要求进行张榜公示,是否存在弄虚作假、虚报冒领现象。

2、有无借信息调整之机擅自变动补贴数据、抵扣各种款项等违规行为。

3、是否存在按政策应享受补贴而未享受补贴的农户。

4、补贴卡是否由邮政、财政人员发放到户,是否存在村组干部代领代发代保管补贴卡和代取补贴款的现象。

5、是否存在扣发、收取补贴卡代取补贴款抵扣各类集资款的现象。

6、有无拒绝、拖延兑付等阻挠农民自由提取补贴的现象,有无借兑付补贴资金之机,搭售各类物品和收取各类费用的现象。

二、两税征收及涉农收费

1、耕地占用税是否严格按照新的税额标准执行,征收税额是否按占地平方数计算核定。

2、两税是否存在违规不征、漏征、少征现象,是否存在降低税额标准等征收“人情税”和擅自提高标准征“过头税”的现象。

3、是否存在收税不开票、白条收税或税款不能及时入库等现象,是否存在有税不征借款垫税的现象。

4、是否存在村级代征并借机收取各种费用加重农民负担的现象。

5、是否存在巧立名目乱收费项目,财政所人员是否经手收取,财政所是否签印。

6、经手的涉农收费是否缴入专户进行管理,是否存在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现象。

三、村级财务管理

1、目前村级资金存在几个资金账户,XX年村级资金余额是否结转XX年账户进行核算。

2、村级的各项收入是否按要求缴入村级资金账户进行统一管理,是否存在村级自收自支未纳入村级资金管理的现象。

四、要求

各所要根据自查题纲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并如实写出自查报告,于8月28日前报县局。

【方案提纲(集合5篇)】相关文章:

1.方案提纲(集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