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23篇)

时间:2023-07-22 16:22:08 范文大全

本文为大家分享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篇

本单元与第二单元考察内容大同小异。

第五单元混合运算

一、混合计算

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二、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想好先解决什么问题,再解决什么问题。

2、可以画图帮助分析。

3、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列综合算式。

4、带小括号运算的类型:

方法: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5.把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综合算式。(重点)。

弄清楚哪个数是前一步算式的结果,就用前一步算式替换掉那个数,其他的照写。

当需要替换的是第二个数,必要时还需要加上小括号。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最大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5、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1)余数比除数小。

(2)至少问题(进一法):商+1

22个学生去划船,每条船最多坐4人,他们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22÷4=5(条)……2(人)

答:他们至少要租6条船。

(3)最多问题(去尾法)

茵苗有10元,每个面包3元,茵苗最多能买几个?

本单元有一道难题,就是已知几月几日是星期几,要求几月几日是星期几。这一部分难度比较大,家长们可以先自行观看教学视频,自己先弄明白了,再给孩子讲解。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5、认识算盘,一颗上珠是5,一颗下珠是1。

二、10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千是一万。

2、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与1000以内的数读法和写法相同。

3、最小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

最小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三、整百、整千数加减法

1、整百、整千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1)把整百、整千数看成几个百,几个千,然后相加减。

(2)先把0前面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末尾添上与整百、整千数相同个数的0。

2、估算

把数看做它的'近似数再计算。

四、100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

(1)位数多的数就大,例如999<1000

(2)如果位数相同,就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数字大的这个数就大,反之就小;

(3)如果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上的数,依次类推。

第八单元克、千克

1.(千克)和(克)都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kg)作单位。

2、称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克”作单位;称较重的物品的质量时,用“千克”作单位。

3、一个两分的硬币约是1克。两袋500克的盐约是1千克。

4、1千克=1000克1kg=1000g.进率是1000。

5、计算或者比较大小时,如果单位不同,就需要把单位统一,一般统一成单位“克”。

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物品的重量和物品的材质没有关系: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一样重。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

1、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小红、小丽和小刚各拿一本。

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

2、填数游戏和扫雷游戏

当然,这么多的内容,当然不是让孩子一下子就记住。寒假期间,孩子要先把乘法口诀背熟,能够根据乘法口诀写出四道算式或两道算式。

此外,还可以做一些加减混合、乘加、乘减的应用题。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必背内容

(一)有余数的除法

①商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②余数要比除数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1、()÷()=5……6,除数最小是(),被除数最小是()。

2、在应用题中,余数单位和被除数单位相同。

(二)万以内数的认识

1、数位顺序表按(从右往左)的顺序,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2、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3、计数单位有:一、十、百、千、万,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最小的一位数是1,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大的五位数是10000.

5、读数、写数都从高位起。

(三)长度单位

1、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2、长度单位转换时,大单位转小单位,数字增大(添“0”),小单位转大单位,数字减小(去“0”)。

3、手臂打开大约1米;(1拃)长大约10厘米,也是1分米;

(2分硬币)大约有1毫米厚;10张纸的厚度大约1毫米。

4、在表示较远距离时,用(千米)作单位,如(各类交通工具的时速),(马拉松长跑的路程),(铁路长),(两个城市间的路程)等。

5、用米作单位常见的有描述(树高)、(楼高)、(桥长)等。

(四)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1、求“和”用加法;求“差”用减法;求“积”用乘法;求“商”用除法。

2、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减数+差

减数=被减数-差

3、笔算三位数加减法时,从(个位)算起,相加满十向(前一)位进1。相减,不够减向(前一)位借1,借1作10。

(五)图形

1、长方形:4条边,(对边)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较长的边叫长(2条长),较短的边叫宽(2条宽)。

2、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个角都是(直角)。

3、平行四边形:有4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对角)相等;有2个钝角和2个锐角,还具有不稳定性。

(六)时间单位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走一大格是(5分)。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一大格是(5秒)。

2、时针走(1大格)是(1时),这时分针正好走(1圈),是(60)分,所以1时=(60)分。

3、分针走(1小格)是(1分),这时秒针正好走(1圈),是(60)秒。所以1分=(60)秒。

4、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结束时间-经过时间=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

5、在求时间时,可以列竖式计算。

减法时:要先算(分减分),再算(时减时),当“分”不够减时,向(时)借1当60分,60分与原来的“分”合在一起再减。

加法时:先算(分加分),再算(时加时),当分加分超过60分时,要把其中的60分转化为1时。

7时10分-3是50分=()2时40分+3时50分=()。

6、通常下午的时间转化成24时计时法,例如

下午3时20分就是(15时20分)

7、描述50米、100米跑步的时间要用(秒)作单位。

8、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经过时间是()。

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经过时间是()。

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8经过时间是()。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2篇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二)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三)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写下板书:平均分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分糖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平均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性。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问题的引申帮助学生认识平均分。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3篇

课题: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会辨认锐角和钝角。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3、学生在建立锐角和钝角的表象同时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辨认锐角和钝角,知道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直角、锐角和钝角三者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预设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活动效果

一、情境导入,复习铺垫

复习: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直角,生活中很多物体的角都是直角,你是怎样判断的?

可是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角都是直角,(课件出示锐角和钝角)你瞧!这两个角是直角吗?也直角有什么不同?

设疑:这些角,有的比直角大,有的比直角小,它们是什么角呢?

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角。(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

1、认识锐角和钝角

(1)比一比

课件出示例5中的队旗和红领巾图。

问:同学们这是少年先锋队队旗和红领巾,上面有这样两个角,老师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和它们比一比,看看有什么发现?

教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介绍并板书:

比直角小的角是锐角;比直角大的角是钝角。

(2)动手做角

强调学生做角时:一只手动,另一只手不动。

①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锐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锐角的大小一样吗?(锐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小)

②拿出活动角,做一个直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直角的大小一样吗?(一样)

③拿出活动角,做一个钝角

同桌互相比一比,钝角的大小一样吗?(钝角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比直角大)

(3)连一连(教材41页做一做第2题)

课件出示,说说是什么角,再连一连。

提出问题:怎样验证?

引出学生思考,得出:用三角尺的直角来验证。

组织学生进行验证,如发现错误给予纠正。

教师小结:根据角的大小可以把角分为三类:以直角为标准,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补充课题)

三、深入感知

1、认一认

(1)认真观察你手中的三角尺,刚才我们知道了三角尺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那剩下的两个角是什么角呢?

小结:每一个三角尺上都有两个锐角。

2、练习八第9、10、11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学到了哪些知识?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4篇

一、填空。

1、时针走一个大格是()时,走一圈是()个小时。

分针走一个小格是()分,走一个大格是()分,走一圈是()分。

2、2∶10再过30分钟后是()时()分。

3、现在时间是上午7时45分,再过()分是8时正。

4、现在的时间是1∶57,再过3分是()。

5、()时整,时针和分针成一条直线;()时整,分针和时针重合。

6、现在是11时,再过2时是()时。

7、分针从6走到9,走了()分,时针从6走到9走了()时

8、钟面上时针指着8,分针指着12是()时整。

9、钟面上时针走过7,分针从12起走了30个小格,这一时刻是()时()分。

10、钟面上时针指着6,分针指着12是()时。这时时针和分针在一条直线上。

11、时针在9和10之间,分针指着7,是()时()分。

12、从上海开往南京的火车,甲车是6:50开,乙车是7:30开,()车开的早。

13、小军每天6:20起床,小青每天6:25起床,()起床早。

14、1时=()分1时-8分=()分

50分+40分=()时()分1时+15分=()分

1个半小时=()分1个半小时-20分=()分

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1、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是6()。

3、看一场电影要2()。

4、工人叔叔每天工作8()。

5、从上海坐火车到北京要17()。

6、李勇从家走到学校要15()。

三、判断。

1、分针走一圈是1分。()

2、钟面上最短的针是分针。()

3、电子表上显示6:45就是6时45分。()

4、分针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5分钟。()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5篇

一、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数不能带单位。

注意:百分数是专门用来表示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的,表示两个数的比。

1、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1)联系:都可以用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2)区别: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倍比关系,不表示具体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分数不仅表示倍比关系,还能带单位表示具体数量。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分数的分子只可以是整数。

注意: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所涉及问题基本和分数问题相同,分母是100的分数并不是百分数,必须把分母写成“%”才是百分数,所以“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这句话是错误的。“%”的两个0要小写,不要与百分数前面的数混淆。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一般出粉率在70%、80%,出油率在30%、40%。

2、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1)百分数化小数: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去掉“%”。

(2)小数化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

(3)百分数化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化简成最简分数。

(4)分数化百分数: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然后化成百分数。

(5)小数化分数:把小数成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再化简。

(6)分数化小数:分子除以分母。

二、百分数应用题

1、求常见的百分率,如:达标率、及格率、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等求百分率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了百分之几、减少了百分之几、节约了百分之几等来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

求乙比甲少百分之几:(甲-乙)÷甲

3、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单位“1”)×百分率

4、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部分量÷百分率=一个数(单位“1”)

5、折扣、打折的意义: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折扣、成数=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小数

八折=八成=十分之八=百分之八十=0.8

八五折=八成五=十分之八点五=百分之八十五=0.85

五折=五成=十分之五=百分之五十=0.5=半价

6、利率

(1)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2)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3)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5%

注:国债和教育储蓄的利息不纳税

7、百分数应用题型分类

(1)求甲是乙的百分之几——(甲÷乙)×100%=百分之几

(2)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100%

(3)求甲比乙少百分之几——(乙-甲)÷乙×100%

数学分数的加减法知识点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小学数学必背关系表达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6篇

长方形与正方形

知识点: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初步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与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知识点:

1、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

2、初步了解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一、主题图引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吗?你喜欢什么运动?(对学生进行热爱运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思想教育。)

2、这是什么地方?你看到了什么?(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同桌说或小组说。)

3、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图形。

学生汇报、交流。

4、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四边形”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7篇

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 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商=被除数

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被除数

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

例:8÷2=4则2为除数。8为被除数。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

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8篇

知识点: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时)

1时=60分1分=60秒

时间的两种标准写法:

8时零5分——8:05

8时55分——8:55

注:当两个表中时针表示的时间相同时,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即可得到经过的时间。

练习题:

1、一节数学课上了40()。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

2、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课间休息10()。

3、小明吃饭用了20()。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

4、爸爸每天工作约8()。王艳跑50米用了10()。

5、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

参考答案:

1、一节数学课上了40(分钟)。小红上午在校时间约4(小时)。

2、小芳跳绳20下用了15(秒)。课间休息10(分钟)。

3、小明吃饭用了20(分钟)。小明做20道口算题用了2(分钟)。

4、爸爸每天工作约8(小时)。王艳跑50米用了10(秒)。

5、南京乘火车去上海用了5(小时)。晚间新闻联播时间大约是30(分钟)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9篇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相结合的方法

数学学习应是有意义接受学习和有意义发现学,如何使两者互相配合、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各自和综合的效力这是学习方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接受学习,不论是听系统的讲授,还是以定论的形式给出的教材,都不涉及任何的独立发现。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并非只是单纯的接受,他们总不断地向自己提出问题,如定理是如何发现或产生的,证明的思路是怎样想出来的,中间要攻破哪几个关键的地方。许多数学家都十分强调“应该不只胀到书面上,而且还要看到书背后的东西。”在进行接受学习时,还要增添某些发现学习的万分,从中学习创造、发明的思想和方法,而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接受上。

发现学习,是依靠自己对所提供的材料或问题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独立地了现的解决某问题,从而获得新知识。在解决问题时,要真正理解问题中所涉及的要领、原理、公式、定理和法则,懂得每步操作的意义,以及提出假设、检验假设的目的等。解决问题,总需要联想以往学习过和知识与方法,一时回忆不起来的,还要重新复习,以求进一步理解的应用。有是遇到困难问题,甚至还在查看参考书或请教老师者能解决。可见,这期间也穿插着接受学习。

数学学习既需要接受学习,以便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前人积累起来的宝贵知识财富,也需要发现学习,以利于思维、培养创造能力。因此,学习要根据自身的年龄、学习能力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要求,使两者紧密结合起来。

学好数学的三大法宝正确的思维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刻苦的学习精神便是学好数学的三大法宝。

所谓正确的思维方式,通俗点讲就是同学们平时说的解题思路,很多学生抱怨道一看到数学题就完全没有思路,不知道该从何入手。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建立正确的思维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并不难,首先课堂上要紧随老师思路,特别是在老师讲解习题时,不要仅仅把精力放在最后的结果上,更应该注重老师讲解的过程和思维的切入点。其次应该勤于思维训练,比如说课后进行相似习题的思考,这里切忌照葫芦画瓢,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思路从头来一边。最后还应积极的参与新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其实与同学讨论甚至争论都是帮助你不断完善思维方式的有效手段,在讨论中发现自己没有想到的点,积累同一问题的多个思维角度。

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仅是在数学的学习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它可能会成为你一生中许多事情成败的决定因素。笔记是否记录详实,卷面是否书写工整,课后是否及时复习等等,都是是否建立良好学习习惯的体现。有些同学会说,课堂上的知识当时都明白了,为什么还要记笔记呢?请注意当时明白并不代表以后明白,笔记是为了今后复习时有案可查。还有一些同学会说,复习时再向其他同学借不就好了,殊不知每个同学在记笔记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侧重点,甚至是自己标注的特殊符号,这些并不一定是你的侧重点,同时你也失去了一次锻炼自己归纳总结能力的机会。其实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很多,这完全可以在学习过程中慢慢摸索体会,关键在于将学习变成一种有规律,可持久的习惯,然后乐在其中。

刻苦的学习精神并不是简单的学习时间的累加,其实它真正表达的是一种不懈的精神。对于自己没有理解清楚,没有彻底掌握的地方是否马虎应付,还是不停钻研直到弄透?为了提高自己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是否会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计算练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1+1=2同学们都可以非常迅速的回答,但95+36=?能很快给出答案吗?其实这并不是因为1+1简单,而是因为这个结论已经熟于心中,无需计算。因此,只要每个同学可以树立合理的目标,并为之付出不懈的努力,最终是可以实现的,甚至是别人称为“奇迹”的目标。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0篇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第1---3页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

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

体的长度。

2、第4---5页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

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

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

的线段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1篇

知识点概括总结:

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

其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cm。

毫米:英文缩写为mm

(1厘米=10毫米分米米千米)

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1-22=39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23=85

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85-40-26=19

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2篇

第六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一、有余数的除法

1、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在平均分一些物体时,有时会有剩余。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的余数小于除数1,最小的余数是1。

3、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1)先写除号“厂”

(2)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除数写在除号的左侧。

(3)试商,商写在被除数上面,并要对着被除数的个位。

(4)把商与除数的乘积写在被除数的下面,相同数位要对齐。

(5)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如果没有剩余,就表示能除尽。

4、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分四步进行: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1)商:即试商,想除数和几相乘最接近被除数且小于被除数,那么商就是几,写在被除数的个位的上面。

(2)乘:把除数和商相乘,将得数写在被除数下面。

(3)减: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的乘积,所得的差写在横线的下面。

(4)比:将余数与除数比一比,余数必须必除数小。

二、解决问题

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的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余数。

第七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1000以内数的认识

1、10个一百就是一千。

2、读数时,要从高位读起。百位上是几就几百,十位上几就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中间有一个0,就读“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3、写数时,要从高位写起,几个百就在百位写几,几个十就在十位写几,几个一就在个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数也没有就写0占位。

4、数的组成:看每个数位上是几,就由几个这样的计数单位组成。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3篇

1、抓住课堂。数学学习重在平日功夫,不适于突击复习。平日学习最重要的是课堂40分钟,听讲要聚精会神,思维紧跟老师。同时要说明一点,许多同学容易忽略老师所讲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而注重题目的解答,其实思想方法远远重要于某道题目的解答。

2、高质量完成作业。所谓高质量是指高正确率和高速度。写作业时,有时同一类型的题重复练习,这时就要有意识的考查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每做完一次时能够对此类题目有更深层的思考,诸如它考查的内容,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解题的规律、技巧等。另外对于老师布置的思考题,也要认真完成。如果不会决不能轻易放弃,要发扬“钉子”精神,一有空就静心思考,灵感总是突然来到你身边的。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机会。成功会带来自信,而自信对于学习数学十分重要;即使失败,这道题也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3、勤思考,多提问。首先对于老师给出的概念、规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做到刨根问底,这便是理解的途径。其次,学习任何学科都应抱着怀疑的态度,尤其是数学。对于老师的讲解,课本的内容,有疑问应尽管提出,与老师讨论。总之,思考、提问是清除学习隐患的途径。

4、总结比较,理清思绪。

(1)知识点的总结比较。每学完一个单元都应将本章内容做以整理或在脑中过一遍,理顺出它们的关系。对于相似易混淆的知识点应分项归纳比较,有时可用联想法将其区分开。

(2)题目的总结比较。同学们可以建立自己的题库。我就有两本题集。一本是错题,一本是精题。对于平时作业,考试出现的错题,有选择地记下来,并用红笔在一侧批注注意事项,考试前只需翻看红笔写的内容即可。我还把见到的一些极其巧妙或难度高的题记下来,也用红笔批注此题所用方法和思想。时间长了,自己就可总结出一些类型的解题规律,也用红笔记下这些规律。最终它们会成为你宝贵的财富,对你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帮助。

5、认真地做课外练习。课余时间对我们小学生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所以在做课外练习时要准而精,只要每天认真地做三两页,天长日久,你的数学学习就可以做到“积沙成塔”,收获丰硕。学习数学方法固然重要,但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数学学习精神更为重要。只要你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可以学好数学。相信自己,数学会使你智慧的光芒更加耀眼夺目!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4篇

1、表内除法的知识点:

(1)理解平均分的意义。会根据表内乘法,计算简单的除法。

(2)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3)根据乘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

(4)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

2、除法:是四则运算之一,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3、除法的性质

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4、除法公式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商=除数

(3)除数×商=被除数

5、被除数

除法运算中被另一个数所除的数,如24÷8=3,其中24是被除数

6、除数: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后面的数叫做除数。

例:8÷2=4则2为除数。8为被除数。除数不能为0,否则没有意义。

7、商:在一个除法算式里,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进而推导得出: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8、完全商

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如:9÷3=3,3就是完全商。

9、不完全商

如果数a除以数b(非零)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10、被除数和商的关系

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5篇

一、认识角

1、角的特征: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的)

2、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3、角的画法:

(1)定顶点。

(2)由这一点引一条直线。

(3)画另一条边(直角时,用直角边对准画好的一条边后,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线)

二、角的分类:

1、认识直角:直角的特点,

2、认识锐角和钝角: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3、会用三角尺来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吧三角尺上直角的顶点与被比较角的顶点重叠在一起,再将三角尺上直角的一条边与被比角的一条边重合,最后比较三角尺上直角的另一条边与被比角的另一条边,线上为直角,内为锐角,外为钝角。

4、画直角、锐角和钝角。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6篇

一该记的记,该背的背,不要以为理解了就行

有的同学认为,数学不像英语、史地,要背单词、背年代、背地名,数学靠的是智慧、技巧和推理。我说你只讲对了一半。数学同样也离不开记忆。

因此,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一定要记熟,有些能背诵,朗朗上口。比如大家熟悉的“整式乘法三个公式”,我看在座的有的背得出,有的就背不出。在这里,我向背不出的同学敲一敲警钟,如果背不出这三个公式,将会对今后的学习造成很大的麻烦,因为今后的学习将会大量地用到这三个公式,特别是初二即将学的因式分解,其中相当重要的三个因式分解公式就是由这三个乘法公式推出来的,二者是相反方向的变形。

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等,理解了的要记住,暂时不理解的也要记住,在记忆的基础上、在应用它们解决问题时再加深理解。打一个比方,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就像木匠手中的斧头、锯子、墨斗、刨子等,没有这些工具,木匠是打不出家具的;有了这些工具,再加上娴熟的手艺和智慧,就可以打出各式各样精美的家具。同样,记不住数学的定义、法则、公式、定理就很难解数学题。而记住了这些再配以一定的方法、技巧和敏捷的思维,就能在解数学题,甚至是解数学难题中得心应手。

1、“方程”的思想

数学是研究事物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初中最重要的数量关系是等量关系,其次是不等量关系。最常见的等量关系就是“方程”。比如等速运动中,路程、速度和时间三者之间就有一种等量关系,可以建立一个相关等式:速度.时间=路程,在这样的等式中,一般会有已知量,也有未知量,像这样含有未知量的等式就是“方程”,而通过方程里的已知量求出未知量的过程就是解方程。

物理中的能量守恒,化学中的化学平衡式,现实中的大量实际应用,都需要建立方程,通过解方程来求出结果。因此,同学们一定要将解一元一次方程和解一元二次方程学好,进而学好其它形式的方程。

所谓的“方程”思想就是对于数学问题,特别是现实当中碰到的未知量和已知量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善于用“方程”的观点去构建有关的方程,进而用解方程的方法去解决它。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7篇

培养下面两个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一、认真完成家庭作业的习惯

根据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的原理,人有在学习新知识后及时练习便不容易忘掉,如果不及时练习,就很容易遗忘的记忆规律。因此,巩固当天所学,认真完成家庭作业很有必要。对于这点,我要求学生作到:做作业前,先看课本回顾一下当天所学的知识,然后再做作业,还要做到“三到一检查一签字”。“三到”:眼到、心到、手到,眼睛看清题目,心里想着计算,手要把答案写得正确、美观;

“一检查一签字”:做完作业后,仔细检查有没有出错,有错要及时订正,最后再让家长签字。老师及时批改后的错题,记录在《错题集》上,并在作业本上订正。

二、快速、正确口算的习惯

数学上低年级的口算是今后计算的基础,要养成快速、正确口算的习惯,还要在掌握一定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多练习。二年级上期重点练习10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法以及乘加、乘减的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的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这需要老师在具体的计算方法上进行分类指导,而表内乘法以及乘加、乘减的计算就需要学生熟记乘法口诀,教学时,老师要引导学生采用有效的具体的记忆方法有针对性地多记、多练、熟记。课上课下也可以用牌游戏的形式练习连加、连减或乘法,经常练习,熟能生巧,口算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也可以借助一些电脑软件或者app,程序自动出题,自动批改,孩子们还可以PK口算成绩,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养成好习惯,关键在头三天,决定在一个月。要想使好习惯持之以恒,刚开学的一个月很关键。作为二年级的数学老师,开学后我要时时处处提醒自己以身作则,改掉以往易冲动、处理问题简单、粗暴的坏毛病,时时处处提醒自己按上面的养成教育的要点去悉心培养学生的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因为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关系,有时习惯容易反复,所以还要和家长多沟通,教给家长具体的家庭培养方法,让家长配合老师共同抓,反复抓,抓反复,才能使习惯成自然。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8篇

—6的乘法口诀

1×1=1

1×2=22×2=4

1×3=32×3=63×3=9

1×4=42×4=83×4=124×4=16

1×5=52×5=103×5=154×5=205×5=25

1×6=62×6=123×6=184×6=245×6=306×6=36

——9的乘法口诀

1×7=72×7=143×7=214×7=285×7=356×7=427×7=49

1×8=82×8=163×8=244×8=325×8=406×8=487×8=568×8=64

1×9=92×9=183×9=274×9=365×9=456×9=547×9=638×9=729×9=81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9篇

数与计算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加、减法竖式。两步计算的加减式题。

(2)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乘法的初步认识。乘法口诀。乘法竖式。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竖式。有余数除法。两步计算的式题。

(3)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数数。百位、千位、万位。数的读法、写法和大小比较。

(4)加法和减法。加法,减法。连加法。加法验算,用加法验算减法。

(5)混合运算。先乘除后加减。两步计算式题。小括号。

量与计量

时、分、秒的认识。

米、分米、厘米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千克(公斤)的认识。

几何初步知识

直线和线段的初步认识。角的初步认识。直角。

应用题

加法和减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乘法和除法一步计算的应用题。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实践活动

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例如调查家中本周各项消费的开支情况,想到哪些数学问题。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20篇

长方形与正方形

知识点: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4条边,4个直角,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2、初步了解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联系: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与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知识点:

1、直观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

2、初步了解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认识四边形)

(1)下面的图形中,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就把它剪下来。(印发,每人一份)

学生剪完后汇报,并说说理由。

(2)小组讨论。

你发现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有

四个角

(3)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教学例2。(给四边形分类)

(1)把你剪下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学生独立操作)

(2)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小组交流)

学生汇报,并说理由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21篇

长度单位:是指丈量空间距离上的基本单元,是人类为了规范长度而制定的基本单位。其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常用单位有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千米(km)等等。长度单位在各个领域都有重要的作用。

米: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分米:分米(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

厘米:厘米,长度单位。简写(符号)为

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 1厘米=10毫米分米米千米。

毫米:英文缩写MM(或mm、㎜)

进率关:1毫米厘米;

进位:加法运算中,每一数位上的数等于基数时向前一位数进一。

以个位向十位进位为例:基数为10(2进制的基数是2,类推),个位这个数位上的数量达到了10的情况下,则个位向前一位进1,成为一个十。

在十进制的算法中,个位满十,在十位中加1;十位满十,在百位中加一。

不退位减:减法运算中不用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56-22=34。6能够减去2,所以不用向高位5借位。

退位减:减法运算中必须向高位借位的减法运算。例:

1不能够减去2,所以必须向高位的5借位。

连加:多个数字连续相加叫做连加。例如:28+24+

连减:多个数字连续相减叫做连减。例如:

加减混合:在运算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运算。例如:67-25+28=70。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22篇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1、第1——-3页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能用给定的“工具”进行估计和测量。

(3)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4)能用厘米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

2、第4——-5页

(1)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用米估计较长物体的长度。

(2)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能恰当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初步认识线段,能辨别,能测量线段的长度,能画定长的线段。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23篇

1、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平均分的方法:

(1)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一个一个的分,也可以几个几个的分,直到分完为止。

(2)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分时可以想:这个数可以分成几个这样的一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平均分”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二)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23篇)】相关文章:

1.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汇总23篇)

2.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合集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