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知识点总结(实用8篇)

时间:2022-12-19 10:44:07 范文大全

在平时的学习中,提到知识点的时候,大家都会习惯性地把重点放在上面吗?知识点才是关键。下面是范文狗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劝学知识点总结,多篇合集,全方面满足您的需求,希望能帮到您!

劝学知识点总结 第1篇

一、文学及文体常识:

《劝学》作者是____,也叫____,后世尊称他为____,战国后期____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属于_____学派。在《劝学》这篇文章里,作者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目的、意义、态度和方法,课文从中选取了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的____和学习应持的____。文章紧扣____________这一中心论点来论证,反复阐明了人的____、____、____

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由学习和积累取得的。课文三个段落从各自不同的角度论证中心论点:第一段从____;第二段从____;第三段从____,提出了三点:要____、要____、要____。文章善用比喻,____、____是这篇文章的特点。

二、写出本文的二个成语:

________和________

三、写出下列加【】内的字词的`拼音:

1.木直【中】绳()2.金就【砺】则利()

3.须【臾】之所学()4.而闻者【彰】()

5.假舟【楫】者()6.君子【生】非异也()

7.声非加【疾】也()8.故不积【跬】步()

9.【骐骥】一跃()()10.【驽】马十驾()

11.功在不【舍】()12.【锲】而舍之()

13.金石可【镂】()14.用心【躁】也()

15.【假舆】马者()()16.【?】而望矣()

17.虽有【槁】【暴】()()18.蟹六跪而二【螯】()

19.日【参】【省】乎已()()20.【?】以为轮()

21.【靛】青【蓼】蓝()()

四、古今异义词:

1.学不可以已可以: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2.蚓夫爪牙之利爪牙: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3.金就砺则利金: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4.輮以为轮以为: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5.故木受绳则直绳:古义________今义________

五、找出下列通假字并释义:

1.虽有槁暴________通________意为________

2.君子生非异也________通________意为________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________通________意为________

六、解释下列黑体字的意思:

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木直中绳

3.輮以为轮4.其曲中规

5.虽有槁暴6.金就砺则利

7.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8.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9.吾尝?而望矣10.声非加疾也

11.而闻者彰12.假舆马者

13.而绝江河14.而神明自得

15.故不积跬步16.驽马十驾

16.驽马十驾17.功在不舍

18.锲而舍之19.金石可镂

20.下饮黄泉21.用心一也

22.蟹六跪而二螯23.用心躁也

七、活用情况:

1.輮以为轮________用法,意为________

2.非利足也________作________,意为________3.非能水也________作________,意为________

4.上食埃土________作________,意为________5.下饮黄泉________作________,意为________

八、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心词+之+定语模式

九、一字多义:

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善假于物也

之:

锲而舍之

筋骨之强

青,取之于蓝

蚓无爪牙之利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使之然也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而:

顺风而呼

而青于蓝而闻者彰

而寒于水而致千里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而绝江河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而神明自得

吾尝终日而思矣

锲而不舍

吾尝而望矣

蟹六跪而二螯

登高而招

而见者远

劝学知识点总结 第2篇

周三的早读班里读起了荀子的《劝学》,听着圣人谆谆的教诲,头脑中回想着我的学生生活,一份亲切与温暖荡漾在心头。课余,我借了何老师的语文书,重温了这不到四百字的短文。

《劝学》是高中语文课的名篇,对于我也曾烂熟于心。然而高中时代的我,从没有被这篇小小的短文打动过。那个时侯,我喜欢大声地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我也喜欢一遍接一遍地背“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怀着一颗少年冲动的心,想象着先辈们“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感觉,不禁怦然心动。

大学的第一个学期期末考试,世界古代史的老师列出了考试范围——186个名词解释,每个名词都是几乎四百字的解释,我和伙伴们用了一周多的时间通宵达旦地把它们抄下来,看着那厚厚的一叠纸,想着我要把它们背下来,心里有种欲哭无泪的感觉……

此后的两年,每次的期中、期末考试我们几乎都是在数百个名词解释中度过的,中文系的朋友问我,背这个到底有用吗?我无言以对。每次夜半捧读,抬头仰望星空,我问星星:这难道就是我想学的历史吗?

大学的第四年,和一个师姐聊天的时候无意中提到历史系学习的收获,她说:你难道没有发现自己从看不懂别人的论文,到现在不知不觉地看得懂了吗。我忽然意识到这是一个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真实过程。在抄抄写写、记记背背的过程中,我懂得了历史学习最基本的无数个概念,是它们帮我看懂了专家高深莫测的论文,理解了智者玄妙精微的思想。我是该感谢这四年间那几千个名词解释啊!

那天晚上,我又想起了“登斯楼也,则有去国还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但是耳畔再没有“谈笑间”的快意,而是回响着“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万里之行,始于足下”,于是,我找到了名词解释本,写下了“脚踏实地”。

劝学知识点总结 第3篇

(1)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烤使木弯曲)

知明而行无过(“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通“曝”,日晒)

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通“至”,达到)

(2)古今异义

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 古义:验,检查。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参加,参考。

疾 古义:强。例:声非加疾也(这里指声音宏大);疾风知劲草。

今义:疾病,快。

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

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 古义:思想意识活动。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3)词类活用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故木受绳则直(直:形作状,变直)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善事)

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4)一词多义

于:寒于水 (比)

善假于物也 (介词,不译。引进作用)

取之于蓝 (从)

而: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关系,并且)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并列关系)

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

而见者远 (表转折)

锲而舍之 (顺承关系)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原因)

者:假舟楫者 (代词,指……的人)

不复挺者 (……的原因)

焉:风雨兴焉 (兼词,意为在这里)

圣心备焉 (语气词)

(5)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无以至千里(“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

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

輮使之然也(省略句:輮(之)使之然也)

劝学知识点总结 第4篇

本文节选自《荀子·劝学》的第一、第三和第六段。着重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应持的态度和方法:

第一段,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首句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接着用一连串的比喻进行论证,最后说明人要广博地学习并不断反省自己,就会智慧明达、行为无过。

第二段,论述学习的作用。作者先从正面阐述学习的显著效果,接着阐述良好效果的取得是因为凭借外界条件,最后推论人需要通过学习来改造、提高自己。

第三段,说明学习应持的态度。全段分三层:

第一层 着重说明知识需要积累;第二层 着重说明学习贵在持之以恒;第三层 着重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

这三层意思层层深入,内在联系十分紧密。

劝学知识点总结 第5篇

《劝学》这篇文章是荀况最有名的文章。这篇文章寓意深刻,形象地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学习要坚持这个道理。比如说“故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呀,比如说“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呀,比如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呀等等,都很有名。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这一句话:“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是蚯蚓没有很锋利的爪子,没有很强硬的骨头,却能在坚硬的土地里自由地活动,还能吃到泥土,饮到地下的水,是因为专心致志的缘故。但是螃蟹有很多腿和两个有力的大钳子,却只能住在蛇挖的洞里,是因为浮躁不认真的缘故。

每次读到这里,我都不由得想起“囊萤映雪”的故事。“囊萤”说的是一个人叫车胤,他小时候家里十分贫穷,晚上点不起油灯。可他太想读书了,怎么办呢?在一个夏天的夜晚,他推开窗一看,有很多萤火虫在飞,他灵机一动,找了一个袋子,抓了一把萤火虫进去,用它们微弱的光映着读书。而“映雪”说的是一个叫孙康的人,十分好学,可家里也是很穷没法点灯。他觉得时间白白浪费掉了很可惜。一个冬天,他出去一看,下了大雪,银光闪闪,十分明亮,于是,他取出书来,不顾寒冷地读了起来。

这两个故事都是说的家境贫寒却刻苦读书的故事。我们现代人和古人相比之下条件有多么好,多么优越呀,可我们却不好好读书,这难道不是在浪费这么好的条件吗?我们现代人受的苦能古人相比吗?我们有资格寻找借口不去读书吗?有的人抱怨家长不给买书看,有的人抱怨作业太多没有时间看书,找出各种理由去逃避读书。其实这些都是借口。

所以我们要明白:读书,不需要任何理由,不想读书,所有的理由都是借口。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不能找借口,只要认真做了,坚持做了,就必定成功!

劝学知识点总结 第6篇

文言实词

文言实词 兴 文言翻译 xīng 起;兴起。《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3]焉。”

文言实词 就 文言翻译 jiù 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文言实词 望 文言翻译 wàng 远望;远看。《劝学》:“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文言实词 长 文言翻译 cháng 长,与“短”相对。《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文言虚词

而<连词>

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表假设关系。《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1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

1<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也<助>语气助词,用于句中

表陈述或解释。《劝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

乎<介>相当于“于”

连词,表递进。《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

1<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

通假字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或“揉”,用火烘木使弯曲

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古今异义

博学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参 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今义:加入。

假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今义:与“真”相对。

金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今义:金子,黄金。

爪牙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用心 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绳 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

今义:绳子,绳索。

跪 古义:腿脚 。例:蟹六跪而二螯

今义:跪下

疾 古义:疾劲,强,大,这里指声音宏大 。例:声非加疾也

今义:疾病

致 古义:达到而致千里

今义:赠送,给予

寄托 古义:这里指藏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今义:大致指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

词类活用

①名词做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②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③动词的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④形容词作名词

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积善成德 善:形作名,善行

⑤形容词用作动词

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形容词用作动词

⑥形容词作使动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⑦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⑧动词作名词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流:流水

一词多义

于:

1寒于水 比

2善假于物也 介词,不译。引进作用

3取之于蓝 从

而: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递进关系,并且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并列关系,而且

3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

4而见者远 表转折

5锲而舍之 表假设或承接

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8锲而不舍表假设,如果

9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者:

1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

2不复挺者……的原因

焉:

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2圣心备焉语气词

利:

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音节助词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代词代青

1善假于物也借助

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

2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停止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与世隔绝

3以为妙绝《口技》 极了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横渡

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 断绝关系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强壮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有余

3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 勉强

特殊句式与固定格式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可译为“……的原因”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善假于物也状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介词结构“于水”,表示比较

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

輮使之然也(省略句:輮之使之然也)

无以至千里固定句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金石可镂被动句

劝学知识点总结 第7篇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从,介词)

而青于蓝(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对于,介词)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表并列,连词)

劝学知识点总结 第8篇

一、古今异义:

蚓无爪牙之利 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金就砺则利 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今义:黄金。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检查; 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輮以为轮 輮 通 “煣”, 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虽有槁暴 有 通 “又”。暴 通 曝, 晒干。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 通 “智”, 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生 通 “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2、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利,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輮以为轮/輮使之然也:(輮,通"煣","使……弯曲")

3、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水,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

4、上食埃土: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上。

5、下饮黄泉:下,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

四、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五、固定格式

1、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六、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古义:介词“以”+动词“为”,使……成为。

??今义:认为。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广博精深。

3、用心一也/用心躁也——古义:两个词。用,介词,因为;心,心思。??今义:集中注意力;多用心力。

4、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古义:藏身。??今义: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今:人格高尚的人)

七、一词多义

(1)于

青,取之于蓝。 (从,介词)

而青于蓝 (比,介词)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对于,介词)

(2)而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转折,但是,连词)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递进,而且,连词)

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连词)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表顺接,就,于是,连词)

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连词)

【劝学知识点总结(实用8篇)】相关文章:

1.劝学知识点总结(实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