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基础知识点总结(精选8篇)

时间:2023-01-23 14:22:17 范文大全

在平时的学习当中,每个人对这些知识点都不会陌生吧?知识点是信息传播的基础单元,知识点对于学生的学习导航起着关键的作用.下面是范文狗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中基础知识点总结,多篇合集,全方面满足您的需求,希望能帮到您!

初中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1篇

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吾余我2、鄙人、小人(自己的谦称)3、臣(官员面对皇帝的谦称)

4、奴才(清朝人对自己的谦称)5、奴家(女人对自己的谦称)6、谦称:

①自称:愚、鄙、敞、卑、窃、臣、仆②帝王自称:孤、寡、不谷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

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

7、第二人称:汝尔你您你们8、阁下(对别人的尊称)9、先生(对男性的尊称)

10、卿(对别人的尊称)11、敬称:

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l

l称天子:殿下

称将军:麾下l

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l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kǔ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

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的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见);

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如称用辈友人中长于自已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l称年老的为:丈、丈人(后来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泰水”。

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l

l对尊长者和同于朋辈间的称谓有: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12、第三人称:之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

10、社会亲戚关系

九代:玄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l子女孙子曾孙玄孙

公辈:爷爷伯公(叔公)外公l舅公姑公姨公姻公

父辈:爸爸伯叔姑姑公婆继父l妈妈舅舅姨妈岳丈继母表叔姨叔庚叔义父师太亲家姻伯

l平辈:兄弟姐妹夫妻姑嫂弟媳(妹)姐(妹)夫大伯子小叔子内弟襟兄(老挑)小姨子大姨姐舅母堂兄族兄表兄姨兄义兄亲家同年老庚邻舍同事同学朋友

子辈:子媳女婿侄甥内侄外甥l表侄姨侄学生徒弟

孙辈:孙外孙侄孙孙媳内侄孙l表侄孙姨侄孙孙女孙女婿

初中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2篇

1、深刻理解概念,概念是数学的基石,学习概念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2、对于每个定义、定理必须在牢记其内容的基础上知道是怎样得来的,又是运用到何处的。

3、多看一些例题,不能只看皮毛,不看内涵。

4、要把想和看结合起来,各难度层次的例题都照顾到。

5、看例题要循序渐进,这同后面的“做练习”一样,但看比做有一个显著的好处,例题有现成的解答,思路清晰,只需循着思路走,就会得出结论,所以可以看一些技巧性较强、难度较大的例题。

初中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3篇

1、数轴: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2、绝对值: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有理数的运算:

加法: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4、实数:

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初中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4篇

诗人别称

1、诗骨--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3、诗狂--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11、诗魔--白居易: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其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5、温八叉--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6、郑鹧鸪--郑谷:以《鹧鸪诗》而闻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7、崔鸳鸯--崔珏: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18、诗神--苏轼:苏轼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衡山居士----文征明;清真居士---周邦彦;六一居士---欧阳修;清莲居士----李白

香山居士---白居易;东坡居士---苏轼;四明狂客---贺知章

初中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5篇

空气的成分

氮气占 78%, 氧气占 21%, 稀有气体占 %, 二氧化碳占 %,其他气体与杂质占 % 。

主要的空气污染物

NO2 、CO、SO2、.H2S、NO 等物质 。

其他常见气体的化学式

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常见的酸根或离子

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根)、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

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

①宏观意义

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

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

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

金属单质。如:钾 K 铜 Cu 银 Ag 等;

固态非金属。如:碳 C 硫 S 磷 P 等

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 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 2 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 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 O3 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

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核外电子排布:1-20 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

①每层最多排 2n2 个电子(n 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 8 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 2 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 8 个电子(He 有 2 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

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说明:(1)pH=7,溶液呈中性;pH <7,溶液呈酸性;pH >7,溶液呈碱性。

(2)pH 越接近 0,酸性越强;pH 越接近 14,碱性越强;pH 越接近 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初中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6篇

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 形是等腰梯形

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9、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10、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1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12、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a+b)÷2 S=L×h

1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 ad=bc ,那么a:b=c:d

1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

1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

1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17、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18、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1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 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20、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2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3、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24、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25、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26、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27、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28、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2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3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3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3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3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3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3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3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3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39、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40、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41、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42、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4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4、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45、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46、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47、推论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48、推论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49、推论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50、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51、①直线L和⊙O相交 d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52、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53、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54、推论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55、推论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56、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5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58、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59、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60、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61、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62、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63、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 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6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65、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③两圆相交 R-rr)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 dr)

66、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67、定理 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68、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6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70、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7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72、正三角形面积√3a/4 a表示边长

7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74、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7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76、内公切线长= d-(R-r) 外公切线长= d-(R+r)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初中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7篇

三角和的公式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

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

倍角公式

tan2A = 2tanA/(1-tan2 A)

Sin2A=2SinA?CosA

Cos2A = Cos^2 A--Sin2 A =2Cos2 A-1 =1-2sin^2 A

三倍角公式

sin3A = 3sinA-4(sinA)3;

cos3A = 4(cosA)3 -3cosA

tan3a = tan a ? tan(π/3+a)? tan(π/3-a)

三角函数特殊值

α=0° sinα=0 cosα=1 tαnα=0 cotα→∞ secα=1 cscα→∞

α=15°(π/12) sinα=(√6-√2)/4 cosα=(√6+√2)/4 tαnα=2-√3 cotα=2+√3 secα=√6-√2 cscα=√6+√2

α=22.5°(π/8) sinα=√(2-√2)/2 cosα=√(2+√2)/2 tαnα=√2-1 cotα=√2+1 secα=√(4-2√2) cscα=√(4+2√2)

a=30°(π/6) sinα=1/2 cosα=√3/2 tαnα=√3/3 cotα=√3 secα=2√3/3 cscα=2

α=45°(π/4) sinα=√2/2 cosα=√2/2 tαnα=1 cotα=1 secα=√2 cscα=√2

α=60°(π/3) sinα=√3/2 cosα=1/2 tαnα=√3 cotα=√3/3 secα=2 cscα=2√3/3

α=67.5°(3π/8) sinα=√(2+√2)/2 cosα=√(2-√2)/2 tαnα=√2+1 cotα=√2-1 secα=√(4+2√2) cscα=√(4-2√2)

α=75°(5π/12) sinα=(√6+√2)/4 cosα=(√6-√2)/4 tαnα=2+√3 cotα=2-√3 secα=√6+√2 cscα=√6-√2

α=90°(π/2) sinα=1 cosα=0 tαnα→∞ cotα=0 secα→∞ cscα=1

α=180°(π) sinα=0 cosα=-1 tαnα=0 cotα→∞ secα=-1 cscα→∞

α=270°(3π/2) sinα=-1 cosα=0 tαnα→∞ cotα=0 secα→∞ cscα=-1

α=360°(2π) sinα=0 cosα=1 tαnα=0 cotα→∞ secα=1 cscα→∞

三角函数记忆顺口溜

1三角函数记忆口诀

“奇、偶”指的是π/2的倍数的`奇偶,“变与不变”指的是三角函数的名称的变化:“变”是指正弦变余弦,正切变余切。(反之亦然成立)“符号看象限”的含义是:把角α看做锐角,不考虑α角所在象限,看n·(π/2)±α是第几象限角,从而得到等式右边是正号还是负号。

以cos(π/2+α)=-sinα为例,等式左边cos(π/2+α)中n=1,所以右边符号为sinα,把α看成锐角,所以π/2<(π/2+α)<π,y=cosx在区间(π/2,π)上小于零,所以右边符号为负,所以右边为-sinα。

2符号判断口诀

全,S,T,C,正。这五个字口诀的意思就是说:第一象限内任何一个角的四种三角函数值都是“+”;第二象限内只有正弦是“+”,其余全部是“-”;第三象限内只有正切是“+”,其余全部是“-”;第四象限内只有余弦是“+”,其余全部是“-”。

也可以这样理解:一、二、三、四指的角所在象限。全正、正弦、正切、余弦指的是对应象限三角函数为正值的名称。口诀中未提及的都是负值。

“ASTC”反Z。意即为“all(全部)”、“sin”、“tan”、“cos”按照将字母Z反过来写所占的象限对应的三角函数为正值。

3三角函数顺口溜

三角函数是函数,象限符号坐标注。函数图像单位圆,周期奇偶增减现。

同角关系很重要,化简证明都需要。正六边形顶点处,从上到下弦切割;

中心记上数字一,连结顶点三角形。向下三角平方和,倒数关系是对角,

顶点任意一函数,等于后面两根除。诱导公式就是好,负化正后大化小,

变成锐角好查表,化简证明少不了。二的一半整数倍,奇数化余偶不变,

将其后者视锐角,符号原来函数判。两角和的余弦值,化为单角好求值,

余弦积减正弦积,换角变形众公式。和差化积须同名,互余角度变名称。

计算证明角先行,注意结构函数名,保持基本量不变,繁难向着简易变。

逆反原则作指导,升幂降次和差积。条件等式的证明,方程思想指路明。

万能公式不一般,化为有理式居先。公式顺用和逆用,变形运用加巧用;

一加余弦想余弦,一减余弦想正弦,幂升一次角减半,升幂降次它为范;

三角函数反函数,实质就是求角度,先求三角函数值,再判角取值范围;

利用直角三角形,形象直观好换名,简单三角的方程,化为最简求解集。

初中基础知识点总结 第8篇

诱导公式的本质

所谓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就是将角n(/2)的三角函数转化为角的三角函数。

常用的诱导公式

公式一: 设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sin kz

cos(2k)=cos kz

tan(2k)=tan kz

cot(2k)=cot kz

公式二: 设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公式三: 任意角与 -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初中基础知识点总结(精选8篇)】相关文章:

1.初中基础知识点总结(精选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