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知识点总结(热门14篇)

时间:2023-01-22 16:00:13 范文大全

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提到知识点时,大家都会习惯性地把重点放在哪里?知识点才是关键。下面是范文狗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三年级知识点总结,多篇合集,全方面满足您的需求,希望能帮到您!

三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1篇

1、相关背景

剪枝:为保证果树正常开花、结果或为了保持树形,对花木的枝条定期进行修剪。工人叔叔每年都要给果树修剪树枝,有的树一年要修剪两次。这是因为果树一年要长很多枝条,如果不去修剪,枝条就会越长越长,越长越密,最后连阳光也透不进去,没有阳光,果实怎么能长好呢?剪枝工作一般在秋冬或冬春之交时进行。

2、主要内容

《剪枝的学问》记叙“我”在桃园和王大伯之间的一段对话,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有关剪枝的学问,使“我”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知识的哲理,获得了必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向生活学习的启发。

3、句式

比喻:

1、春天到了,桃花开了,王大伯的桃园红云片片。

2、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拟人: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3、分段及段意

本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1)简介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

第二段(2、3)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第三段(4)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

第四段(5)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三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2篇

第二单元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

2、没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

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一位数除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先用一位数除十位上的数,如果有余数,要把余数和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用除数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2)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笔算方法:先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如果最高位不够商1,就看前两位,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要把商写在那一位上,假如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都要比除数小,再把被除数上的数落下来和余数合起来,再继续除。

(3)除法的验算方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基本规律:

(1)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最高位不够除,就看两位上商。)

(3)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

(4)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三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3篇

关联词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着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

(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对偶句:(1)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课文内容考点

1 燕子

1、“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这就是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作者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写了燕子的外形。

2、《燕子》是郑振铎写的,让我们认识了活泼机灵的燕子,表达了作者对燕子和春天的喜爱之情。

3、第二段中作者写了微风、细雨、柔柳、青草、绿芽、鲜花、小燕子等景物。“赶集似的”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热闹。“赶来”写出了小燕子迎接春天的喜悦和急切。

4、“斜着身子”写出燕子的飞行姿势,表现了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掠过”写出了燕子飞行的轻盈,“‘唧’的一声”表现出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

5、“在蓝天的映衬下,电线杆之间连着的几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哇。”这句话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把燕子比作“音符”,把“蓝天”比作谱纸。

古诗三首

《绝句》

1、《绝句》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字子美,他的诗作被称为“史诗”,他被称为“诗圣”。这首诗是他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绘了初春时节的美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2、《绝句》一诗中描写颜色的词是:黄鹂、翠柳、白鹭、青天,描写动作的字是:鸣、上、含、泊。静态描写的句子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动态描写的句子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诗意: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鸣唱,白鹭飞上了高高的蓝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含”的意思是镶嵌,包含,泊的意思是停泊。万里船,指从远方来的船

诗意:窗口正对着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5、本诗中的对仗有:“两个”对“一行”;“黄鹂”对“白鹭”;“鸣”对“上”;“翠柳”对“青天”。

三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4篇

一般疑问句及特殊疑问句

句子基本是:简单陈述句,由简单陈述句转变成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疑问句是用来提出问题。英语中有四种疑问句: 一般疑问句、特殊疑问句、选择疑问句和反意疑问句。我们现在已经接触到了前两种疑问句。后两种疑问句以后我们还会学到.

一般疑问句:

英语中要用 yes和no 来回答的疑问句叫一般疑问句。如:

1)Is it hot ?Yes, it is .\No, it isn' -- be动词引导

2)Is it a car ?Yes, it is .\No, it isn't . -- be动词引导

3)Is this your ruler ?Yes, it is .\No, it isn't . -- be动词引导

4)Do you like bananas ? -- 含实义动词

Yes, I like \ No, I don't like

5)Can Ming hear a drill ? --含情态动词

Yes , Ming can hear a \No,Ming can't hear a

陈述句(肯定句,否定句,一般疑问句)的转变规律:

肯定句: 否定句: 一般疑问句及肯否定回答

1) 主语+be动词+…. 1) 主语+be动词+not+…. 1)be动词+主语+…?

Yes, 主语+be动词./

No, 主语+be动词+

I am a I am not a Are you a teacher?

--Yes, I No, I am

My mother is My mother is not /isn't Is your mother thin?

--Yes, she No, she isn'

They are They are not/aren't Are they insects?

they No, they aren'

2) 主语+情态动词can+… 2) 主语+情态动词can+ not+…. 2)情态动词can+主语+…?

Yes, 主语+情态动词can/

No,主语+情态动词can+ not

He can He can not/can't Can he jump?

--Yes,he No, he can'

3) 主语+动词+…. 3) 主语+助动词do/does+not 3) 助动词do/does+主语

+…. 动词原形 +….动词原形?

Yes, 主语+助动词

No, 主语+助动词do/does+

He likes to eat He doesn't like to eat Does he like to eat apples?

Yes,he No,he doesn'

We like to eat We don't like to eat Do you like to eat apples?

Yes,we /No,we don'

二. 祈使句:表示请求、命令、建议或劝告等的句子叫祈使句,主语you常省略。

1、肯定形式:一般以动词原形开头。 Open the door,

2、否定形式:在句首谓语动词前加Don't。 Don't be late for

三 特殊疑问句(又叫wh-question)

用特殊疑问词来提出问题的疑问句叫作特殊疑问句。特殊疑问词一般要放在句首。常用的疑问词有what who ,which how 等这些词都以wh 开头(包括how)所以也叫作wh-question。特殊疑问句要求回答具体内容。不能用yes或no回答。结构:疑问词+一般疑问句。回答不能用yes / no(或相当于yes / no)回答的问句。答句的句式同肯定句句式:如:

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 a

What can you hear ?I can hear a

What can you do ?I can sing and

What is it ? It's a

What do you like ?I like playing football

How old are you ?I'm

三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5篇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变式: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变式: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数学圆的周长知识点

环绕有限面积的区域边缘的长度积分,叫做周长,也就是图形一周的长度。多边形的周长的长度也相等于图形所有边的和,圆的周长=πd=2πr(d为直径,r为半径,π),扇形的周长=2R+nπR÷180?(n=圆心角角度)=2R+kR(k=弧度)。

推导圆周长最简洁的办法是用积分。在平面直角坐标下圆的方程是这可以写成参数方程:于是圆周长就是结果自然就是(注:三角函数一般的定义是依赖于圆的周长或面积的,为了避免逻辑上的循环论证,可以把三角函数按收敛的幂级数或积分来定义而不依赖于几何,此时圆周率就不是由圆定义的常数,而是由三角函数周期性得到的常数)。如果不需要更多的理论讨论,上面的做法就足够了。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知识点

1、连加的简便计算:

①使用加法结合律(把和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结合在一起)

②个位:1与9,2与8,3与7,4与6,5与5,结合。

③十位:0与9,1与8,2与7,3与6,4与5,结合。

2、连减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减去几个数就等于减去这几个数的和。如:106—26—74=106—(26+74)

②减去几个数的和就等于连续减去这几个数。如:106—(26+74)=106—26—74

3、加减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加数、减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加,也可以先减)例如:123+38—23=123—23+38146—78+54=146+54—78

4、连乘的简便计算:

使用乘法结合律:把常见的数结合在一起25与4;125与8;125与80等看见25就去找4,看见125就去找8;

5、连除的简便计算:

①连续除以几个数就等于除以这几个数的积。

②除以几个数的积就等于连续除以这几个数。

6、乘、除混合的简便计算:

第一个数的位置不变,其余的因数、除数可以交换位置。(可以先乘,也可以先除)例如:27×13÷9=27÷9×137。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①类型一:(a+b)×c(a—b)×c=a×c+b×c=a×c—b×c

②类型二:a×c+b×ca×c—b×c=(a+b)×c=(a—b)×c

③类型三:a×99+aa×b—a=a×(99+1)=a×(b—1)

④类型四:a×99a×102=a×(100—1)=a×(100+2)=a×100—a×1=a×100+a×2

三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6篇

词语搭配

(乌黑光亮)的羽毛 (剪刀似的)尾巴 (俊俏轻快)的翅膀 (春天)的歌

(脍炙人口)的名诗 (烂漫无比)的春天 (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鹅黄色)的嫩叶 (触动)心情 (伫立)江边 (凝视)远方

词语归类

1、表示颜色的词语:湛蓝 墨黑 湖蓝 翠绿 雪白 粉红 金黄

2、表示颜色ABB式词语:金灿灿 银亮亮 白花花 黑乎乎 绿油油 红通通

表示“看”的词语:远眺眺望仰望俯视仰视鸟瞰凝视

关联词

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着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江上景色。

(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对偶句:(1)岸边杨柳依依,江上沙鸥点点。

(2)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7篇

第五单元 面积

面积和面积单位: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理解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的意义。

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1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光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背 熟 :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

(2)边长 (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 (1米 )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米)。

(5)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面积单位进率和土地面积单位:

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有( 公顷 )和( 平方千米 )。

★“ 公顷 ”→ 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建筑面积

★“ 平方千米 ”→ 测量城市土地面积、国家面积

1公顷: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公顷。

1平方千米: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① 进率100:

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 = 100 公顷

② 进率10000:

1公顷 = 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

③ 进率1000000:

1平方千米 = 1000000平方米

④ 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

背熟公式

1、周长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 = (长+宽)× 2

长 = 周长÷2-宽

或者:(周长-长×2)÷2= 宽

宽 = 周长÷2-长

或者:(周长-宽×2)÷2=长

正方形的周长 = 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 = 周长÷4

2、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面积求长:长=面积÷宽

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开平方

已知周长求长:长=周长÷2 - 宽

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4

三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8篇

汉字:

一、会认200个字(P158-160),会写300个字(P161164)

二、易混淆的字:

1、耍要 些此 钓钩 峰逢 纪记 倍培 访坊 娇骄 内纳 境镜 坚竖 爪瓜 蓝篮 捡拣 状壮 鱼渔 退腿 抢创 俩两 予矛

2、语文园地:P32形近字 P16形声字去偏旁识字 P64同音字、形近字和音近字

P82加偏旁识字

3、带"月(肉)"旁的字P65 形旁表义 "扌女 氵 讠 木 忄 竹衤" P114

三、查字典:

1、音序查字法 2、部首查字法

词语:

一、每课词语P165170,会认会写并能理解运用,其中2字词语307个,3字词语13个,四字词语38个

二、 特色词语

1、意思相反或相近的词: P114 P71

2 、AABB ABAC P99 ABB P131

3 、四字成语 P132 八字成语P114 带反义词的成语P81

4、表颜色的词 P49

5、P50 匆匆地( )( )的 ( )得 ABB式 P131

AABB 又A又B 不A不B P99

三、组词:减一减 P16 P32 加一加 P82 同音形近音近字 P64

句子:

一、日积月累

1、名人名言(学习类) P32 P69 2、谚语(祖国风光) P90

3、古诗名句(写景) P98

二、特殊句

被字句 把字句反问句设问句比喻句(P45)拟人句(P54)

三、标点

1、逗号句号冒号 引号感叹号 顿号

2、引用人物语言的三种形式P31

四、在句子中理解词的意思

1、一词多义 P98

2、理解古诗中重点词句的意思P35 P84

3、理解词语的方法(查字典、联系上下文) P38 P105 P107 P121

阅读:

一、主要内容

二、受到的启发、懂得的道理、体会 P54 P67 P68 P118 P125 P41B P106

三、过渡句 P75 中心句 P85

四、1、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P7 P10 P19 P21 P26 P55 P75 P109 P117(文中小泡泡)

2、每课课后问题

3、提有价值的问题

五、背诵

1、P15古诗《小儿垂钓》 2、农谚歌谣(瓜果蔬菜)P64

3 、对子(描写秋天)P49 4、三字经 P131

5、全背:9课《古诗两首》21课《古诗两首》P37

选背:1课《我们的民族小学》》P4 11课《秋天的'雨》 13课《花钟》

19课《赵州桥》 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 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

六、文中"小泡泡"

1、理解词语方法:P38 P43 P105 P107 P121

2 、理解句子意思体会含义:P10 P41 P54 P68 P106 P118 P125

3 、读文章想画面:P2 P73 P92

4 读句子想问题:P7 P19 P55 P75 P88 P44 P117 P123

5 发现、搜集:P15 P16 P20 P21 P26 P31 P45 P53 P48 P54 P59 P63 P64 P71 P82 P89 P98 P102 P131 P132

七、选读课文(8篇)

1、《不懂就要问》2、《做风车的故事》3、《五花山》4、《六个矮儿子》

5、神笔马良》6、《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7、《喜爱音乐的白鲸》8、《信箱》

八、趣味语文(2次)

1、 绕口令P50 2、编字谜P132

九、成语故事(2次)

1、《刻舟求剑》P115 2、《闻鸡起舞》P33

十、资料袋(9个)

1、民族资料P5 2、李四光P27 3、宋庆龄P30 4、风筝P41 5、蜜蜂P57

6、微生物P60 7、孔子P69 8、香港P96 9、圣诞节P126

习作:

1、 小练笔(4次)

<1>续写故事 P24 <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P60 <3>写家乡的景物P93 <4>替小女孩写感谢话P126

2、 作文 (8次)

一单元:课余生活 二单元:一个熟悉的人 三单元:选一幅秋天的画写下来

四单元:观察日记 五单元: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六单元:介绍风景优美的地方

七单元:编写童话故事 八单元:自由写作

口语交际:

1、我们的课余生活 2、讲名人故事 3、秋天的快乐 4、观察中的发现 5、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6、介绍风景优美的地方 7、动脑筋解决问题 8、夸夸我的同学

综合性学习:

一、展示台(2次)

1、多彩的课余生活图片展示P16

2、传统文化的展示P82

二、宽带网(2次)

1、了解科学发明的故事P65 2、反映祖国风光和物产的资料 P99

三、综合性学习(2次)

1、记录课余生活P5 P11 P14 2、搜集中华传统文化资料P70 P76 P80

三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9篇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5、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6、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7、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平方米)。

8、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1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面积÷宽宽=面积÷长

1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宽=周长÷2-长长=周长÷2-宽

1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6、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公顷、平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小学数学学习方法

重视计算

数学的计算学习就像语文的识字学习,是最基本的。

不识字,语文读不好;计算差,数学同样学不好。而且计算好,会给孩子数学学习提供很大的帮助。

可以每天让做2分钟口算。一开始,2分钟内能只能做完20道口算,但之后,你会发现会越来越快,正确率越来越高。

重视生活中的数学

其实数学的学习对生活的影响很大,它能提供很多的帮助。

例如:

买东西、计算利率、盈利等等,这些都用到数学。你可以在生活中,有意识的跟孩子提数学问题,让他解答。很简单,你带孩子去买菜,一斤苹果5元,买3斤多少钱,给阿姨20元,找回多少钱。

别小看这些,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占的分数是最多的,而解决问题无非就是判断用加减乘除中的哪种来列式解答,这些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的问题,孩子在生活中接触多,自然就会解答。

小学数学考点

数与计算

(1)分数的乘法和除法,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乘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倒数,分数除法的意义,分数除法。

(2)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3)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比和比例

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和成反比例的量。

几何初步知识

圆的认识,圆周率,画圆,圆的周长和面积,扇形的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圆柱的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圆锥的认识,圆锥的体积,球和球的半径、直径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10篇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重要路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习惯是一个人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行为或方式。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巩固和发展学习能力,而且对将来工作和学习也有较大帮助。良好的学习习惯应该从小养成,在三年级教学中,就应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特点,小学生学习习惯大致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1、常规学习习惯。①书写端正漂亮,卷面整洁规范;②计算认真仔细,画图符合要求;③学会观察事物,审题认真全面;④课前自学预习,课后回忆复习;⑤听课专心致志,活动积极参与;⑥作业独立按时,做完检查评价。

2、独立思考习惯。数学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表现为:无论上课或做作业时遇到问题,学生能积极开动脑筋、乐于思考、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而不依赖老师提示或同学求出的答案。

3、主动参与习惯。上课时,学生积极举手发言,发表自己见解,有话敢说,有问题敢提,有想法敢补充,让身心完全融入到课堂中去,这就是主动参与的集中表现。

4、合作性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数学课堂积极参与合作操作、实践。课外合作收集生活中数学,身边数学的信息,思考探究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习惯。

以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例如,学生在学习三年级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时,错误率很高,这就要学生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发散到以后的学习中,都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随时调整,不断完善。为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经常提醒学生反身自问:为什么要这样做?我这样做对吗?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呢?哪一种方法?以后逐步让学生形成自我监控的意识,提高元认知能力。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做到经常训练学生的口算以及估算,提高正确率。有意识地让学生养成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所有这些学习习惯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应该融会贯通地加以培养。

小学三年级是一个关键期也是一个转变期,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对我们老师来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一个长期坚持的过程,任重而道远。数学相对来说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我们要以美的感受,以极大的热情引领学生进入数学之门,让学生产生兴趣,成为志趣,从内心里想要学习好掌握好数学这门课程,并自觉地提高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三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11篇

倍比问题

【含义】 有两个已知的同类量,其中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若干倍,解题时先求出这个倍数,再用倍比的方法算出要求的数,这类应用题叫做倍比问题。

【数量关系】 总量÷一个数量=倍数 另一个数量×倍数=另一总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 先求出倍数,再用倍比关系求出要求的数。

例1 100千克油菜籽可以榨油40千克,现在有油菜籽3700千克,可以榨油多少?

例2 今年植树节这天,某小学300生共植树400棵,照这样计算,全县48000生共植树多少棵?

例3 凤翔县今年苹果大丰收,田家庄一户人家4亩果园收入11111元,照这样计算,全乡8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全县16000亩果园共收入多少元?

相遇问题

【含义】 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

【数量关系】 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

总路程=(甲速+乙速)×相遇时间

【解题思路和方法】 简单的题目可直接利用公式,复杂的题目变通后再利用公式。

例1 南京到上海的水路长392千米,同时从两港各开出一艘轮船相对而行,从南京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8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船每小时行21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船相遇?

例2 小李和小刘在周长为4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李每秒钟跑5米,小刘每秒钟跑3米,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跑,那么,二人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需多长时间?

例3 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骑自行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13千米,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处相遇,求两地的距离。

三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12篇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 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 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3、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5、(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 “估算”、 “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近似数,用估算。(估算时要用 ≈)

例:387×5≈

把387看作390(个位是7,四舍五入,7大于5所以进1,看作390)再算390×

所以:387×5≈1950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6、平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变式: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变式: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三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13篇

第一单元 时 分 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分别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是秒针。秒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1秒。

4、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5、常用时间单位:时、分、秒。

6、时间单位:时、分、秒,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30分=半时

7、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

8、计算一段时间,可以用结束的时刻减去开始的时刻。

三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14篇

《恐龙》

1、相关背景

恐龙,繁盛于中生代(约两亿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与传说中的“龙”无关。恐龙种类繁多,一般头小体大,大的长达数十米,重达四五十吨,小的长不到一米。生活于陆地或沼泽附近。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中生代末期全部灭绝。

2、主要内容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的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爱之情。

3、分段及段意

本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节)交代了恐龙的生活年代、生活环境的优越、活动范围广、数量多。

第二段(2——5节)介绍了恐龙以及近亲的种类和生活习性。

第三段(6节)恐龙消失了,但其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

《槐乡五月》

1、相关背景

洋槐,豆科,落叶乔木,又名“刺槐”,高15~25米,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7~25片,互生,卵状长圆形。花冠(ɡuān)蝶形,黄白色,夏季开花,秋季结果。荚果肉质,不开裂,内有种子1~6粒,果皮在种子连接处收缩,使荚果成一串念珠的形状。

2、主要内容

《槐乡五月》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洋槐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和感人场面,抒发了槐乡孩子热爱家乡、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3、句式

比喻:

1、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2、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三年级知识点总结(热门14篇)】相关文章:

1.三年级知识点总结(热门14篇)

2.三年级知识点总结归纳语文(通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