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知识点高中归纳总结(集合17篇)

时间:2022-12-20 21:44:13 范文大全

本文为大家分享物理知识点高中归纳总结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物理知识点高中归纳总结 第1篇

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有用推论Vt2-Vo2=2as

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末速度Vt=Vo+at

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位移s=V平t=Vot+at2/2=Vt/2t

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物理知识点高中归纳总结 第2篇

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1)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速度:Vx=Vo 竖直方向速度:Vy=gt

水平方向位移:x=Vot 竖直方向位移:y=gt2/2

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V=s/t=2πr/T 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周期与频率:T=1/f 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本文来自高三网[]。

3)万有引力

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

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


物理知识点高中归纳总结 第3篇

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有用推论Vt2-Vo2=2as

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末速度Vt=Vo+at

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位移s=V平t=Vot+at2/2=Vt/2t

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初速度Vo=0

末速度Vt=gt

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位移s=Vot-gt2/2 末速度Vt=Vo-gt (≈10m/s2)

有用推论Vt2-Vo2=-2gs 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物理知识点高中归纳总结 第4篇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 ,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

物理知识点高中归纳总结 第5篇

反射定律α=i {α;反射角,i:入射角}

绝对折射率(光从真空中到介质)n=c/v=sin /sin {光的色散,可见光中红光折射率小,n:折射率,c:真空中的光速,v:介质中的光速, :入射角, :折射角}

全反射:1)光从介质中进入真空或空气中时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C:sinC=1/n

2)全反射的条件: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入射角等于或大于临界角

物理知识点高中归纳总结 第6篇

简谐振动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示F的方向与x始终反向}

单摆周期T=2π(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值,成立条件:摆角θ<100;l>>r}

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2)加强区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处,减弱区则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处;

(3)波只是传播了振动,介质本身不随波发生迁移,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

(4)干涉与衍射是波特有的;

(5)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

(6)其它相关内容:超声波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22〕/振动中的能量转化〔见第一册P173〕。

物理知识点高中归纳总结 第7篇

1、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和时间的关系:vt=v0+at

注:一般我们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1)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作匀变速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等于初速度和末速度的平均;

2、位移: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v0t+1/2at

注意:当物体作加速运动时a取正值,当物体作减速运动时a取负值;

3、推论:2as=vt2-v02

4、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两个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位移之差等于定植;s2-s1=aT2

5、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前1秒,前2秒,„„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时间的平方比;第1秒、第2秒„„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是:位移之比等于奇数比。

三、自由落体运动: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高处静止下落的物体所作的运动;

1、位移公式:h=1/2gt2

2、速度公式:vt=gt

3、推论:2gh=vt2

物理知识点高中归纳总结 第8篇

本影和半影

(l)影:影是自光源发出并与投影物体表面相切的光线在背光面的后方围成的区域.

(2)本影:发光面较小的光源在投影物体后形成的光线完全不能到达的区域.

(3)半影:发光面较大的光源在投影物体后形成的只有部分光线照射的区域.

(4)日食和月食:人位于月球的本影内能看到日全食,位于月球的半影内能看到日偏食,位于月球本影的延伸区域(即“伪本影”)能看到日环食.当地球的本影部分或全部将月球反光面遮住,便分别能看到月偏食和月全食.

用眼睛看实际物体和像

用眼睛看物或像的本质是凸透镜成像原理:角膜、水样液、晶状体和玻璃体共同作用的结果相当于一只凸透镜。发散光束或平行光束经这只凸透镜作用后,在视网膜上会聚于一点,引起感光细胞的感觉,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产生视觉。

三、光的反射

反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的界面上再返回原介质的现象.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且反射光线和人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分类:光滑平面上的反射现象叫做镜面反射。发生在粗糙平面上的反射现象叫做漫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光路可逆原理:所有几何光学中的光现象,光路都是可逆的.

四、平面镜的作用和成像特点

(1)作用:只改变光束的传播方向,不改变光束的聚散性质.

(2)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物和像关于镜面对称.

(3)像与物方位关系:上下不颠倒,左右要交换

物理知识点高中归纳总结 第9篇

【实验目的】

1、理解用插针法测定玻璃折射率的原理

2、学会测量玻璃的折射率的实验方法

【实验原理】用插针法确定光路,找到跟入射光线相对应的折射光线,用量角器测出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折射定律,计算出玻璃的折射率。

【实验仪器和器材】

玻璃砖,直尺,大头针(四枚),量角器,图板(四枚),图钉,白纸,铅笔,木板。

【实验步骤】

1、把白纸用图钉钉在木板上

2、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aa,作为界面,画一条直线AO作为入射光线,并过O点画出界面aa,的法线NN,

3、将长方形的玻璃砖放在白纸上,使一边与aa,对齐,并画出玻璃砖的另一边。

4、在AO直线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

5、在玻璃砖另侧竖直插上大头针P3,使得其能挡住P1和P2的像

6、同时在该侧竖直大头针P4,使其能挡住P1,P2,P3的像

7、记下P3,P4的位置,移去玻璃砖和大头针,过P3、P4作直线O,B与bb,交于O,则OO为玻璃砖的折射光线,入射角为,折射角为

8、用量角器量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角度

9、用三角函数求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值,记录在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10、用上面的方法分别求出入射角为30、45、60度的折射角,

11、计算不同入射角时的折射率,看它们是否接近一个常数,求出几次试验中的平均值,即为玻璃砖的折射率。

【注意事项】

1、玻璃要厚,只能接触玻璃的毛面和棱,严禁用玻璃当尺子用

2、入射角应在30度到60度之间

3、要竖直插到白纸上,且玻璃砖每一侧两枚大头针的距离应该大一些,以减少确定光路方向时造成的误差

4、玻璃砖的折射面要画准

5、由于要多次改变入射角重复实验,

【误差分析】

主要来源:

1、确定入射光线、出射光线时的误差,两枚大头针的距离宜大点。

2、测量入射角与折射角的误差。不宜过大和过小

物理知识点高中归纳总结 第10篇

磁感应强度是用来表示磁场的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单位:(T),1T=1N/A?m

安培力F=BIL;(注:L⊥B) {B:磁感应强度(T),F:安培力(F),I:电流强度(A),L:导线长度(m)}

洛仑兹力f=qVB(注V⊥B);质谱仪〔见第二册P155〕 {f:洛仑兹力(N),q:带电粒子电量(C),V:带电粒子速度(m/s)}

在重力忽略不计(不考虑重力)的情况下,带电粒子进入磁场的运动情况(掌握两种):

(1)带电粒子沿平行磁场方向进入磁场:不受洛仑兹力的作用,做匀速直线运动V=V0

(2)带电粒子沿垂直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做匀速圆周运动,规律如下:(a)F向=f洛=mV2/r=mω2r=mr(2π/T)2=qVB;r=mV/qB;T=2πm/qB;(b)运动周期与圆周运动的半径和线速度无关,洛仑兹力对带电粒子不做功(任何情况下);(c)解题关键:画轨迹、找圆心、定半径、圆心角(=二倍弦切角)。

物理知识点高中归纳总结 第11篇

运动学的基本概念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的另外的物体。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被选为参考系的物体,我们假定它是静止的。选择不同的物体作为参考系,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但选择时要使运动的描述尽量的简单。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注(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

(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 ,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易错现象

1、忽略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只考虑大小,不注意方向。

2、混淆速度、速度的增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物理知识点高中归纳总结 第12篇

两种电荷、电荷守恒定律、元电荷:(×10-19C);带电体电荷量等于元电荷的整数倍

库仑定律:F=kQ1Q2/r2(在真空中){F:点电荷间的作用力(N),k:静电力常量×109N?m2/C2,Q1、Q2:两点电荷的电量(C),r:两点电荷间的距离(m),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电场强度:E=F/q(定义式、计算式){E:电场强度(N/C),是矢量(电场的叠加原理),q:检验电荷的电量(C)}

真空点(源)电荷形成的电场E=kQ/r2 {r:源电荷到该位置的距离(m),Q:源电荷的电量}

匀强电场的场强E=UAB/d {UAB:AB两点间的电压(V),d:AB两点在场强方向的距离(m)}

电场力:F=qE {F:电场力(N),q:受到电场力的电荷的电量(C),E:电场强度(N/C)}

电势与电势差:UAB=φA-φB,UAB=WAB/q=-ΔEAB/q

电场力做功:WAB=qUAB=Eqd{WAB:带电体由A到B时电场力所做的功(J),q:带电量(C),UAB:电场中A、B两点间的电势差(V)(电场力做功与路径无关),E:匀强电场强度,d:两点沿场强方向的距离(m)}

电势能:EA=qφA {EA:带电体在A点的电势能(J),q:电量(C),φA:A点的电势(V)}

电势能的变化ΔEAB=EB-EA {带电体在电场中从A位置到B位置时电势能的差值}

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ΔEAB=-WAB=-qUAB (电势能的增量等于电场力做功的负值)

电容C=Q/U(定义式,计算式) {C:电容(F),Q:电量(C),U:电压(两极板电势差)(V)}

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εS/4πkd(S:两极板正对面积,d: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ω:介电常数)

常见电容器〔见第二册P111〕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加速(Vo=0):W=ΔEK或qU=mVt2/2,Vt=(2qU/m)1/2

带电粒子沿垂直电场方向以速度Vo进入匀强电场时的偏转(不考虑重力作用的情况下)

类平 垂直电场方向:匀速直线运动L=Vot(在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极板中:E=U/d)

抛运动 平行电场方向: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d=at2/2,a=F/m=qE/m

注:

(1)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2)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终止于负电荷,电场线不相交,切线方向为场强方向,电场线密处场强大,顺着电场线电势越来越低,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3)常见电场的电场线分布要求熟记〔见图[第二册P98];

(4)电场强度(矢量)与电势(标量)均由电场本身决定,而电场力与电势能还与带电体带的电量多少和电荷正负有关;

(5)处于静电平衡导体是个等势体,表面是个等势面,导体外表面附近的电场线垂直于导体表面,导体内部合场强为零,导体内部没有净电荷,净电荷只分布于导体外表面;

(6)电容单位换算:1F=106μF=1012PF;

(7)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0-19J;

(8)其它相关内容:静电屏蔽〔见第二册P101〕/示波管、示波器及其应用〔见第二册P114〕等势面〔见第二册P105〕。

物理知识点高中归纳总结 第13篇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1)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为恒量

(2)某段时间内时间中点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4、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2)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几个重要结论

①1T末,2T末,3T末……瞬时速度之比为:

v1∶v2∶v3∶……∶vn=1∶2∶3∶……∶n

②1T内,2T内,3T内……位移之比为:

x1∶x2∶x3∶……∶xn=1∶3∶5∶……∶(2n-1)

③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第n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

xⅠ∶xⅡ∶xⅢ∶……∶xN=1∶4∶9∶……∶n2

④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易错现象:

1、在一系列的公式中,不注意的v、a正、负。

2、纸带的处理,是这部分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易错问题。

3、滥用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特殊公式。

物理知识点高中归纳总结 第14篇

初速度Vo=0

末速度Vt=gt

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位移s=Vot-gt2/2

末速度Vt=Vo-gt (≈10m/s2)

有用推论Vt2-Vo2=-2gs

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物理知识点高中归纳总结 第15篇

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1、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者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2、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第N个力与(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3、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在任意两个相互垂直方向的合力为零;

物理知识点高中归纳总结 第16篇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计算公式]

1)E=nΔΦ/Δt(普适公式){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感应电动势(V),n:感应线圈匝数,ΔΦ/Δt:磁通量的变化率}

2)E=BLV垂(切割磁感线运动) {L:有效长度(m)}

3)Em=nBSω(交流发电机最大的感应电动势) {Em:感应电动势峰值}

4)E=BL2ω/2(导体一端固定以ω旋转切割) {ω:角速度(rad/s),V:速度(m/s)}

磁通量Φ=BS {Φ:磁通量(Wb),B: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T),S:正对面积(m2)}

感应电动势的正负极可利用感应电流方向判定{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由负极流向正极}

*自感电动势E自=nΔΦ/Δt=LΔI/Δt{L:自感系数(H)(线圈L有铁芯比无铁芯时要大),ΔI:变化电流,?t:所用时间,ΔI/Δt:自感电流变化率(变化的快慢)}

注:(1)感应电流的方向可用楞次定律或右手定则判定,楞次定律应用要点〔见第二册P173〕;(2)自感电流总是阻碍引起自感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3)单位换算:1H=103mH=106μH。(4)其它相关内容:自感〔见第二册P178〕/日光灯〔见第二册P180〕。

物理知识点高中归纳总结 第17篇

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有用推论Vt2-Vo2=2as

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末速度Vt=Vo+at

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位移s=V平t=Vot+at2/2=Vt/2t

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初速度Vo=0

末速度Vt=gt

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位移s=Vot-gt2/2 末速度Vt=Vo-gt (≈10m/s2)

有用推论Vt2-Vo2=-2gs 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水平方向速度:Vx=Vo 竖直方向速度:Vy=gt

水平方向位移:x=Vot 竖直方向位移:y=gt2/2

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V=s/t=2πr/T 角速度ω=Φ/t=2π/T=2πf

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周期与频率:T=1/f 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本文来自高三网[]。

3)万有引力

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R:轨道半径,T:周期,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取决于中心天体的质量)}

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 (×10-11N?m2/kg2,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天体上的重力和重力加速度:GMm/R2=mg;g=GM/R2 {R:天体半径(m),M:天体质量(kg)}

卫星绕行速度、角速度、周期:V=(GM/r)1/2;ω=(GM/r3)1/2;T=2π(r3/GM)1/2{M:中心天体质量}

第一(二、三)宇宙速度V1=(g地r地)1/2=(GM/r地);;

地球同步卫星GMm/(r地+h)2=m4π2(r地+h)/T2{h≈36000km,h:距地球表面的高度,r地:地球的半径}

注:

(1)天体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F向=F万;

(2)应用万有引力定律可估算天体的质量密度等;

(3)地球同步卫星只能运行于赤道上空,运行周期和地球自转周期相同;

(4)卫星轨道半径变小时,势能变小、动能变大、速度变大、周期变小(一同三反);

(5)地球卫星的最大环绕速度和最小发射速度均为。

【物理知识点高中归纳总结(集合17篇)】相关文章:

1.物理知识点高中归纳总结(集合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