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精选5篇)

时间:2023-09-03 10:00:24 范文大全

本文为大家分享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1篇

雅典选官制度的特点

雅典的选官制度虽然看似民主,但能够参选的人数比例非常低(例如在前4世纪中,雅典的人口可能达到25万至30万左右,但只有3万人为可以参与议会投票的成年男性公民。)

雅典选官则是从自愿者中抽签选择,完全看运气,而与水平无关。

雅典获选者则自动进入各个官位,不需要进行册封,权利则基本以为民服务为主,不像中国权利大(中国是一言堂制度,雅典是全民议会制度)。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2篇

古今中国重大科技总结

①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是在商朝

②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是战国时的《甘石星经》

③世界上最早的星表是战国时的《石氏星表》

④世界上最早使用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九九乘法口诀)是在春秋战国时期

⑤记载了世界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是东汉时的《九章算术》

⑥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南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⑦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农业百科全书)的是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⑧被誉为“中国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⑨“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3篇

新中国成立

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1949--1956)

1、建国后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两大任务,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结果。

2、过渡总路线的提出背景,内容,特点,执行结果。

3、一五计划的实施条件,内容特点,实际实施的情况,取得的具体成就。

4、过渡时期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过渡性"在政治,经济,思想,外交上的体现。过渡中我党的几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举。过渡中存在的问题。

5、我国经济在1948-1956年的社会经济在状况,所有制,经济体制上的变化及原因。

6、建国后到1956年我党对官僚资本、民族资本、小农经济采取的不同政策、原因和影响。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4篇

秦朝的统治

1、秦的统一

⑴、统一的条件:社会生产力不ZYB系列增压泵断提高,民族之间、地域之间、联系加强,为统一提供了必要的社会基础;长期的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秦国变法比较彻底,国富兵强,实力超过了其他国家,具备了进行统一战争的条件。嬴政掌权后,广泛搜罗任用外来人才,部署统一全国的战略和策略。

⑵、过程:灭六国;统一越族地区;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为了解决军粮运输困难,开灵渠,沟通了湘水和离水,把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连接起来;击匈奴,取得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形成中国历幅员空前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⑶、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长期以来诸侯割据的局面,顺应了历史潮流,有利于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会生产的发展,符合当时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⑷、疆域:秦的疆域时,东到大海,西到陇西,北到长城一带,南到南海。秦是我国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大国。从此,统一成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的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秦王嬴政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完成统一大业,功不可没。

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①政治:第一,确立皇权至高无上,规定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一切军国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皇帝制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自秦至清末,延续了2100多年。第二,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和行政机构,在中央设“三公”及“九卿”。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管理军事;九卿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分掌政要。在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和诸卿以及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第三,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秦律集中ZYB型系列渣油泵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对后世封建律令制订很有影响。

②经济:第一,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地主阶级专政的经济基础。封建国家保护土地私有制,有利于社会生产的组织,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但加重了人民的地租、赋税负担)。第二,统一度量衡(改变了战国以来度量衡的混乱局面,便利了经济交往和发展)。第三,统一货币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质交流,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第四,统一车轨,修驰道(对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③文化:第一,书同文(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第二,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但毁灭了文化典籍,极大地摧残了文化。)第三,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规定教育由官府举办,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

④作用: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有利于封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发展国家的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秦中央集权制的特点:是皇帝通过直接任免中央和地方的官吏而掌握了人事大权。

3、秦末农民战争

①原因:秦朝的暴政(徭役繁重、刑罚严酷、赋税十分沉重、土地兼并严重)。②陈胜、吴广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起义地点:大泽乡;提出口号:“伐无道、诛暴秦”,“王侯将相,沥青拌合站增压泵宁有种乎!”政权建立:在陈建张楚政权。

③农民战争_朝:陈胜被杀后,由刘邦、项羽等人领导的起义军继续进行反秦斗争。不久,赵高杀秦二世,另立子婴为秦王。前207年,刘邦军至咸阳附近,子婴投降,秦朝灭亡。

③意义:_秦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迫使后来汉初统治者采取一些休养生息的政策。大大削弱了奴隶制残余。他们的首创精神,为历代农民树立了榜样;他们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汉初“布衣将相”局面的出现奠定了思想基础。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5篇

有关东北问题

近代中国东北,长期受到俄国和日本的侵略。

1858年沙俄通过《瑷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年沙俄通过《北京条约》

割占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约40万平方公里领土。

年甲午战争中

一路日军从朝鲜渡过鸭绿江入侵中国,占领九连城;另一路日军从辽东半岛花园口登陆,占领大连、旅顺,在旅顺对和平居民实行野蛮的大屠杀。

年签订的《马关条约》

把辽东半岛割给日本。割辽损害了俄、德、法三国利益,三国出面迫使日本将辽东半岛还给中国。

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俄国强租旅顺、大连。

年-1905年日俄战争在中国东北进行

战后俄国与日本分别控制中国东北的北部和南部。

辛亥革命失败后的军阀割据时期

东北地区由日本扶植的军阀张作霖控制。

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炮轰东北军大营,攻占沈阳,不到半年,日军侵占东北三省。

9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为傀儡,建立伪满洲国,中国东北沦为日本殖民地。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派大批干部去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

1936年组成抗日联军,主要领导人有杨靖宇、周保中和李兆麟。

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

,出兵中国东北,给70万关东军以歼灭性打击。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中国人民举行全面反攻。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

年9-11月,辽沈战役胜利结束,东北地区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东北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已成为我国重工业基地。

一五计划的主要成就有: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鞍山无缝钢管厂。1963年开始建设大庆油田。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精选5篇)】相关文章:

1.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大全(精选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