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活动总结(精选9篇)

时间:2023-09-02 09:22:19 范文大全

中国的植树节是在三月十二日,目的是为了鼓励全民植树、绿化家园、改善环境、造福子孙。下面是范文狗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种植活动总结,多篇合集,全方面满足您的需求,希望能帮到您!

种植活动总结 第1篇

早春三月,草长鹰飞间,冬天的寒意还未褪尽,春天带着绿色的气息向我们走来,春风吹绿了枝头上的嫩芽,吹绿了地上的小草,也吹动了韩旺幼儿园孩子们的热情。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了让幼儿了解树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培养从小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主动参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激发爱幼儿园、爱社区的情感,我们将在3月12日,组织孩子们开展“我和大树一起长”的植树节爱树护树活动。

(一)幼儿通过“绿色家园从我做起”——我为校园添点绿活动

每班在走廊上创设绿色植物角,通过每天的浇水、观察、记录,让孩子了解花卉的生长过程。

将绿化植物带来园,家长写上花卉的名称及孩子的姓名。让孩子在室外长期种植、观察的。

(二)通过教育活动,知道了植树节来历、知识,宣传植树节意义

(三)通过画一画、太阳人娃娃来“领树”、“我为小树浇浇水”活动培养了幼儿爱护植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主动参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激发爱幼儿园、爱社区的情感。

种植活动总结 第2篇

一、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农村孩子对现代化的东西越来越熟悉,而对于生活中常见的葱蒜却分不清,特别缺乏对自然的洞察力。加之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有限,活动场地窄小,功能室不全,区角活动开展得不够到位,种植区的创设对农村幼儿园显得尤为必要。种植区不仅能美化室内环境,而且能丰富孩子们的活动内容。由于种植区陈列物品的多样性、变化性、具体性,给孩子带来的是直接刺激感官的经验,为孩子提供的是自由的随机观察和探索的机会。种植区弥补了集体活动中观察、探究不足的缺憾,为孩子们提供的是感性经验,在摸、看、说、养等过程中,能为孩子的科学探索提供良好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培养探索精神。在种植区,教师还可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激发幼儿爱父母、爱家乡的情感。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种植的兴趣,启迪幼儿智慧,陶冶幼儿性情,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为幼儿提供天天接触、长期观察、亲自管理、动手操作的机会,通过幼儿的双手和感官,使孩子对自然界的事物得到正确的认识,开阔视野。

3、让幼儿接触自然,关注植物,感受生命的成长,从而珍惜生命,爱护生命。

4、通过观察、管理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美好情感及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参与活动的人员:聪聪猫班全体师生。

四、主要方法:

1、调查法。带领幼儿多方查阅种植的有关的理论与经验资料,向有经验的农民了解种植技术。

2、行动研究法。在研究过程中开设“种植区活动”、举办“自种蔬菜展览会”等,让幼儿享受种植区的快乐。

3、参与观察法。为幼儿创设绿色种植活动环境,努力营造浓厚的种植文化氛围,通过参与观察法,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生长特点。

4、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进行归纳整理,总结种植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作用,将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用于指导今后的.种植活动。

五、活动的主要过程:

(一)准备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运用调查法的方法,查阅相关书籍及网上资料,向农民家长了解种植的技术和方法,了解组织幼儿进行种植的可行性,以及小朋友对种植的兴趣等,选择适合幼儿园种植的蔬菜或农作物。成立种植小组,选出小组长,明确分工,各小组轮流值日。(小组成员及分见附件)。

(二)实施阶段:

1、设立种植区角。由于幼儿园活动场地有限,不能在户外进行种植,但为了让孩子有更多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在班里都设立了种植区,运用盆栽的方法种植一些蔬菜,如葱、蒜、土豆、萝卜、白菜、豆角、黄瓜等,农作物有玉米、花生、大豆等。小朋友们搜集各种植物的种子,选择土质肥沃的土壤,一起制作精美“花盆”,用来种植植物。

2、组织幼儿在泥土里进行种植,还尝试了水养大蒜、洋葱等蔬菜。孩子们尝试不同的发芽方法,如有的将种子放在水中发芽后在放入土中养,有的把种子直接种在土里,但总体发现大蒜、洋葱容易在水中发芽、生长,长势良好;但黄瓜、豆角等种子在水里不容易发芽,如果有芽儿发出来也容易霉烂。老师针对以上的不同的情况及时组织幼儿进行新一轮的发芽实验,将黄瓜、豆角等种子用湿布包裹,大大提高了孩子们的种植兴趣。

3、观察与记录。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管理,观察植物的变化,记录其生长变化过程,大大激发了幼儿的种植兴趣,增强了幼儿的责任心和坚持性。

第一,做好标签。家长、教师帮助孩子将带入园的材料做好标记,尽量做得详细些。同时教师和家长鼓励孩子,主动将自己带来的材料介绍给班上其他的小朋友。

第二,合理分工。根据幼儿平素的能力差异,好次搭配,分成小组,小组之间轮流负责。

第三,引导观察。老师和家长平日里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如学会用眼看:认识动植物的外观、颜色等;用手摸:感觉粗糙还是滑腻;用鼻子闻:植物的花、果实是否有香味,等等。孩子们在长时间的照料植物的过程中,逐渐会养成了自觉和不自觉的观察习惯,对周围事物的感知能力自然会不断提升。

第四,做好记录。小朋友每天到种植区观察,发现有变化就记录下来。只有让幼儿把观察到的现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才能让理论的东西在孩子们头脑中生根发芽,进而指导孩子进行实践活动。小朋友不会写字,由教师代笔记录,或画图记录。通过观察比较,了解了哪种植物喜欢水,哪种植物喜欢阳光……

4、与教育内容相结合。巧妙利用各种农作物的果实、茎、根等,师幼共同制作教玩具,共同创设幼儿园的室内外环境,尽情体现农村特色。在区域活动中,让幼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有计划地引导、支持、鼓励幼儿进行有趣的探索活动。如:在益智区内提供各种豆豆,供幼儿进行排序、分类等活动;美工区内为幼儿准备树叶、花生壳、植物种子等,供幼儿做粘贴画;在科学区里,为幼儿准备各种植物种子做发芽实验等。我们还把采来的劳动成果陈列在自然角,让幼儿观察、比较、识别、分类。

5、分享快乐

(1)在班上开展种植区成果交流会,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互相评价,分享成果,展示自己。

(2)邀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参与,家长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和成长,进而对学校和班级的工作大力支持,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果实成熟,一起欣赏我们的劳动成果,品尝果实做出来的美餐,用植物果实、茎叶制作精美的小礼物送给爸爸妈妈。

(三)总结阶段:

孩子们亲手进行实践种植活动,尝试在泥土和水里的不同种植方法,让幼儿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从而发展了幼儿探究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一次种植后,老师就跟幼儿一起讨论并形成一些比较稳定的步骤性策略体系:如挖坑——放种子——填土——浇水——施肥——除虫等,形成了种植活动实录。通过孩子们的努力,种植区里的蔬菜绿油油、水灵灵的,可爱极了。孩子们脸上的愉悦、自豪与满足,真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但是,结出果实的情况并不理想,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结果,有的瓜刚长的很小就夭折了,有的只开花了,并没有结果。我们询问了农民家长,也在网上查了相关资料,盆栽的蔬菜瓜果不结果的原因很多,总结起来有以下四点:

1、盆栽种植容易缺少结果的微量元素。

2、无法和其他植株传粉。虽然我们进行了人工授粉,但由于技术不高,再加上管理中打顶不及时,坐果率不高。

3、由于我们选择的是盆栽,盆多是我们自制的,不是很大,植物根系生长受限制,吸收的养分不足以供应结果。

4、教室每天用紫外线消毒灯消毒,如果遮蔽不好,就会影响植物的生长,甚至导致死亡。

种植区里有喜有悲,我们更关注的是种植里蕴藏的教育功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应是全面的、启蒙的,各领域间的内容应互相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技能等方面的发展。”种植区的创设正是实现这样教育的一种途径,对孩子的全面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1、种植区的创设,有利于发展幼儿认知水平。

孩子在幼儿阶段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年龄越小,给孩子感官刺激就应该越多。而种植区展示在孩子面前的便是一个多彩的、真实的世界,里面的东西摸得到、看得见、闻得着,是孩子们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积累得到的认知概念,而非靠语言和视觉图片来间接认识。种植区有助于幼儿获取有关自然的科学信息、直接经验,并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认知和概念。

又如让孩子了解“植物”的概念,有“根、茎、叶”三部分组成。何为根?何为茎、何为叶?教师如果利用图片在集体教学中讲上半天,才能让孩子获得“一知半解”的经验。如果让孩子们到种植区真实地面对植物,孩子们会在观察、比较中获得这些概念,还会产生探究的欲望,为什么不同的植物根是不一样的,为什么有的植物会落叶,有的不会。随着种植区植物的增多,孩子们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

我们带领孩子一起在种植区做“种子发芽”的实验,把三粒黄豆按上、中、下的顺序用线系好,放入水中,让最下面的一颗完全浸入水中,中间一颗刚好碰到水面,最上面的一颗裸露在空气中,没有水的作用。经过一段时间,孩子们发现最下面的那颗黄豆腐烂了,最上面的那颗干瘪了,只有中间的那颗黄豆发芽了。通过观察、比较,孩子们了解了发芽与空气及水之间的关系,掌握了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理解了空气、水和种子发芽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

2、种植区的创设,有利于提高幼儿技能水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及科学领域的目标为“能运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这其实是孩子认识世界的基础,当孩子运用自身感官越积极主动,他们所获得的外部信息也会越多,积累的经验也会越广泛、越丰富,形成的概念也会越具体。种植区的创设提高了孩子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事物的能力。萝卜开花了,通过看,了解了花的颜色、花瓣的个数;白菜花也开花了,比较一下,萝卜和白菜的花有什么不同呢?葫芦和黄瓜摸上去感觉有什么不同呢?生动、有趣的形式,使孩子们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利用多种感官习得了经验、发展了感知能力。

另外,种植区的创设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的知觉,是孩子学习的基本方法,孩子正是通过观察获得了对世界的第一手经验。在观察中,孩子能不断地发现大自然的奥秘,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了孩子探究大自然的兴趣,从而进行了再次新的或更细致的观察。

种植区的设置直观、丰富、生动、具体,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了种植区,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观察。豆角秧苗越长越高,他是怎么爬上去的呢?在观察中,孩子们不仅获得了快乐,还逐渐培养了他们观察的持久性和有效性。

3、种植区的创设,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美好情感。

种植区生动、活泼、丰富、富有结构的物质材料激发了孩子探究的欲望,使孩子们的好奇心蠢蠢欲动,逐渐使孩子自发的好奇心转化为具有特定方面的好奇——对科学的好奇、对探究的兴趣、对成功的向往,为幼儿播下了爱科学的种子,为今后学科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幼儿对事物的喜爱往往是先被其外在的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等外形特征吸引,渐渐的由欣赏美逐渐产生良好的情感萌芽,产生积极、愉悦的情绪体验,具体表现为关心、爱护、保护种植区的植物。当有其他班的孩子想来采种植区的花时,他们会着急得说“这朵小花能结出豆角,不能碰!”“花是给小朋友看的,不能摘!”……出现了自觉、认真的保护植物的行为。通过观察、浇水、拔草等管理等活动,使孩子们感受到了父母劳动的辛苦,培养了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激发幼儿爱父母、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六、今后的设想: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继续利用好种植区,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幼儿园开设种植园。在种植园里分班、分类进行初步的种植活动,让幼儿认识各种蔬菜瓜果的名称、用途,更主要的是让幼儿在种植活动中探索,在劳动活动中锻炼,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增强幼儿的探索兴趣,提高幼儿的认知水平,发展幼儿的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全面发展。

种植活动总结 第3篇

在幼儿园的环境教育中,美丽的'种植区始终都是班级环境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因为它不仅具有绿化班级,美化环境的作用,同时还蕴涵着很大的教育价值。

在当今的都市生活中,孩子们越来越远离大自然。在种植区里进行简单的种植活动,是他们直观感受植物生长过程的良好机会。它不仅能激发孩子们对植物的兴趣,还能学到许多有关植物的科学知识,掌握简单的种植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孩子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以及观察、比较等多方面能力。那么如何利用种植区开展有趣的种植活动,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呢?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策略一:有效利用种植区,鼓励孩子自主种植和管理

以往,教师为了让孩子们参与种植区活动,教师都要求他们都从家里带一些自己种植的小植物放到班级的种植区里,但是大部分孩子种植的小植物都是由家长代劳的,孩子们(甚至包括家长)是在被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对于这个小植物以后的生长状况并不关心。即使有一些做得很好的家长和孩子,在把种下的小植物带到班级后,由于植物的发芽都需要一个过程,孩子的兴趣无法持续很久。加之很多植物放在一起,教师也很难顾及到每一株植物的变化,于是经常出现这样一种场景:虽然每个班级的种植区都是郁郁葱葱,但是孩子们却很少真正的去关注,只是教师或班级里个别的孩子管理种植区,没有发挥其教育价值。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建议:请孩子在家种一株小植物,并精心照顾它,等它发芽后再拿到幼儿园来,比一比谁的植物长得好。孩子们在争强好胜的心理作用下,都积极地参与了种植活动。为了让自己的孩子种的植物长得最好,家长们责无旁贷地充当了指导者的角色,在家里认真地一对一地指导孩子,极大地激发了孩子对种植兴趣,同时也掌握一些简单的种植方法。

由于种植时间以及植物生长速度的不同,孩子们陆陆续续地把植物带到幼儿园来,使孩子们都有机会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小植物。实践证明,不仅孩子们爱上了种植区活动,经常到种植区看看植物的变化,家长也充分体会到了种植活动的教育价值。

比如:甜甜的妈妈和孩子种了几颗黑豆,发芽以后,甜甜说:“这个豆子发芽太有意思了,妈妈,别带到幼儿园了,我要在家看它长大。”妈妈说:“把它带到幼儿园,给小朋友讲讲你是怎么把它照顾到发芽的,然后和小朋友一起看它长大,那多好呀!”这个事例充分说明,幼儿园种植活动不仅能激发孩子对植物生长的兴趣,而且还是鼓励孩子和别人交流与分享的绝好机会。

策略二: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帮助孩子获得有益的知识经验

对于这一点,我们过去也有一些很好的经验,如:做植物生长记录。但是对于幼儿来说,做植物生长记录还是一件有难度的工作。那么怎样指导孩子完成呢?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幼儿做榜样。

具体表现为教师要亲自种小植物,还要从孩子的角度审视所提出要求的合理性、适用性。如果教师本身都对种植活动不感兴趣,怎么为孩子做榜样呢?因此在选择所种植物上,我刻意标新立异,找到一根莴笋,目的是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首先我向孩子们介绍莴笋的名称,并组织幼儿说说它的外形特征,然后让孩子们猜想它以后会长成什么样子?最后请孩子们画下小植物现在的样子和猜想的样子,于是有了第一次的观察记录,全班幼儿都饶有兴趣地参与其中。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观察记录,知道了可以用绘画的方式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极大地调动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提高孩子们的记录水平,我又提出了新要求:学会观察和写生。因为植物的生长速度是不同的,其生长过程中的形态也是不一样的,有一些植物很快就能发生变化,有一些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就没有太多的变化,所以教师决不能为了记录而记录。教师要引导孩子经常观察植物的变化,当发现有变化时再记录。

例如:小豆苗长出新叶子了,白菜好像结花骨朵了,地瓜苗又长高了,甚至是萝卜烂掉了,蒜苗干枯、死掉了。不管是谁有了新发现,教师都会做发起人,以小组的活动形式组织孩子进行观察记录,这样不仅利于指导幼儿的观察、绘画,还可以组织幼儿对植物的生长进行话题讨论。这些话题包括:白萝卜和红萝卜的叶子一样吗?为什么这棵萝卜的根会烂掉?种在水里、沙里、土里的大蒜长出的蒜苗哪个最快?哪个最粗?等等。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参与话题讨论,也许孩子们的讨论只是只言片语,缺乏逻辑性,但是孩子们真真正正在思考问题,这是最重要的。

策略三:放大种植活动成果,促使孩子积累有益的生活经验

虽然孩子们种植活动在成人看来很不起眼,但教师要高度关注种植活动,并及时放大这种成果,充分满足孩子们的成就感。当有的孩子种的植物变化快,成为大家观察和讨论的中心时,孩子的内心是充满快乐的;当有的孩子种的蒜苗被剪下来送到食堂成为美味的汤料时,孩子的内心更是充满快乐的。教师千万不要忽略了每一次机会,要及时使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体会这种快乐,并把它放大再放大。

总之,种植活动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开展的工作,其教育效果也不是一、两次活动就能够完全呈现出来。教师必须把对种植区活动的关注作为一种习惯,抓住这一良好的教育契机,引导孩子们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并获得一些有益的生活经验。因为这些生活经验的获得,远比孩子们枯燥单调地学习一种知识更为重要,它必将在孩子们美丽的人生画卷中留下最为新鲜靓丽的一笔。

种植活动总结 第4篇

春回大地,细雨飘渺,万物苏醒,一片生机盎然。随着植树节3。12的到来,衢州市柯城区新世纪学校,为激发学生爱护植物,珍惜绿色,保护生态环境和谐的意识,本周举行了“相约春天共植希望”的活动。

新世纪学校植树节开展“相约春天共植希望”的活动。

在校德育处的倡导下,以班级中队为单位,教师们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并号召孩子们要多种绿色植物,美化家园,做到真正的低碳环保,为美化环境,创建绿色家园尽一份力。在班主任老师的精心组织下,孩子们再次认识了校园内的各种花草树木,孩子们还纷纷行动起来,为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浇水,清理杂草。很多班级,都在教室内开创了绿色角,将一盆盆的绿色盆栽请进教室,并定期浇水。不仅如此,老师们还动员家长带领孩子走进社区为小区的树木浇水,拔草。

这些活动对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护绿、爱绿意识,提高环保意识都大有好处!同时老师和学生都积极地行动起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为改善我们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尽一份力,添一点彩,为抵抗雾霾、美化校园环境,贡献自己的小力量!

种植活动总结 第5篇

开学初,学校给每个中队分配了一个“爱心种植园”。我班全体同学为这个种植园付出了很多心血:翻土、积肥、施肥、撒种、浇水、围栏??这过程,有苦,有乐,更多的是收获,是对孩子能力的培养。

(一)提高学生的观察力。

植物栽培活动中,同学们从播种开始,在植物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中,对植物进行科学的观察和管理,坚持写种植日记。

研究发现,观察力强的儿童,其智力水平明显高于观察力弱的儿童。观察力是儿童心理发育的一部分,是从小培养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 孩子观察力是在丰富的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课堂。学生在种植的过程中,每天写观察日记,他们调动各种感觉器官观察三种植物的成长变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孩子的观察力得以提高,为写作提供了许多素材,提高文字表达的能力。通过实践体验照料植物的酸甜苦辣,在锻炼动手能力的同时,不少孩子还培养了责任心和爱心。

(二)促使学生体验生命的珍贵。

本次种植活动中,在进行种植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像呵护什么宝贝似的照顾花儿,下雨了,他们担心水分过多不利花儿的成长;浇水时,他们担心自己的浇水过多或过少,总是小心翼翼,边浇水边不停地问老师,这样浇水够吗?孩子用他稚嫩的心灵真切地在关注植物的成长,关爱这些幼小的生命。同时在种植的过程中,花儿像小婴儿一样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磨难,如有些花苗的叶子被虫子吃了,有时个别花苗长得慢,有时花苗被破坏了??学生看着花儿的成长,懂得植物成长的不容易,懂得生命的珍贵。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种子是一个生命,我第一次感受到责任的重量。

学生家长都非常支持学校的“爱心种植”活动,一学生家长满意地说:“小孩拿着种子很开心,这种活动可以使同学们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感受着生命的成长过程。同时也会让同学们由此懂得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无疑对同学们健康情感的培养十分有利。”

(三)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热情。

大自然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学生种花的过程中,花儿也会教育孩子。种花不仅可以让孩子懂得,植物就像人一样,也需要食物和水才能成长,才能保持健康。照料植物不仅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还可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种植过程中,他们遇到许多的问题:黄新奇的疑问:鸡冠花的花苞一长出来就是红色的吗?邹虹发现牵牛花的叶子上有的虫卵是什么?何文涛的疑问:家里种的凤仙花的茎为什么比学校种的粗?育种后第二代种子能发芽吗?等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促使学生产生极高的探究的热情,让他们沉浸于种子萌芽、花儿绽放、蜜蜂采蜜等大自然的神奇之中,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奥秘的热情。 总之,“爱心种植园”给了孩子们一个参与种植、观察与发现、付出与收获的自由空间,在这里,孩子们分工、合作、交流、分享,达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种植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在种植中提高观察水平,在种植过程中培养初步的管理能力,在种植活动中促进同学间的合作,在种植中体验成长的乐趣. 孩子们体验到的不仅是种植的快乐,还体会到生命的过程,这样的经历是留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种植活动总结 第6篇

又是春暖花开的季节,花儿开了,小草绿了,一年一度的“3.12”植树节又沐浴着春风来到了。植树节让我们对大自然又多了一份呵护,对绿树又多了一份关爱。绿化孕育了文明,关心爱护绿色生命,保护身边的绿化成果,广泛开展“植绿、护绿、爱绿、兴绿”,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为了使孩子们充分了解有关树木的知识,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及其远大意义;进一步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提高孩子保护树木花草的责任感;增强爱护树木的能力,我园在3月16日,组织了中班级亲子植树活动。

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们主要让孩子们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及意义,以班为单位,围绕爱树、护树,进行树类知识讲解的同时并呼吁大家:

1、要关心、爱护绿色生命,自觉保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不踩踏草坪、花圃,不攀折花木。

2、选择一些适合在家种植的植物,种在阳台上或房间里。

3、认养一棵小树,定期的给予浇水和修剪。

4、周末去大自然中寻找绿色足迹,并向大家宣讲环保知识。

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的家长和孩子们当天还参加了户外的`植树体验活动,在植树、捡树叶、挂树牌、和给树木浇水的活动中,孩子们学会了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等良好的习惯。

总的来说,这次植树节活动,加深了我园师生的环保意识。大家都积极地行动起来,为了保护地球母亲,为了美化我们zz镇,也为了美化我们的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种植活动总结 第7篇

活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全体学生的踊跃参与。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3月1日,在中队活动时号召全体学生:人人参与植树节护绿、养绿系列活动,为美化、净化环境尽一份力。然后利用本周课余时间搜集树木的知识,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在3月5日下午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召开小组会议。各小组分别围绕“爱绿护绿”为主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活动。有的小组以“保护树木、人人有责”、“绿色的朋友”、“小树,伴我成长”等主题开展了活动;有的小组组织队员组成义务讲解员,为大家讲解环保植树知识;有的小组则集思广意,发出“植树造林”倡议书。在本中队浓浓的“爱绿护绿”活动氛围中,全体少先队员纷纷行动起来,人人争做护绿小卫士,为美好的环境、祖国的绿化出一份力,让我们的地球变得更美丽。

利用6日、7日的周末时间,号召学生亲手种下一颗种子,细心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并记录下来。

结合我校校园绿化活动,从8日开始,本周进行了集体绿化活动,在同学和老师的共同劳动中,一颗颗小树苗被种在了绿化带里面,看着被同学们打扮得美丽的校园,大家都笑了。

3月18日下午,全班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认养校内绿化植物,开展拣垃圾、落叶、擦花坛、养护绿化等活动。

3月25日下午,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植物生长过程我知道活动,在活动中,同学们把种植的过程和大家交流,进一步加深了对植物的了解。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绿色畅想”,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对植物的认识进一步加深,提高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为学校和社会增添了绿色。现在,全体学生爱护绿化的风氛蔚然成风,人人争做护绿小卫士,大家都愿意为学校的绿化出一份力。

种植活动总结 第8篇

幼儿园的植物角是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区域,对于促进幼儿观察力发展、激发探索欲有极大的帮助,借此契机,实验幼儿园开展了创意盆栽展活动。

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一起收集塑料瓶、油桶等废旧物品,对其进行切割、造型,然后放入泥土、水,种上各种花草,与孩子一起探讨植物生长的小秘密,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体验劳动的快乐。创意花盆也是别出心裁,形成了该园一道绿色的风景线。

此次活动师幼共同分享了绿色、健康的生活理念,倡导了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对该园教师的专业成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种植活动总结 第9篇

本学期主要带领学生种植了黄瓜、丝瓜、玉米、香葱、空心菜、黄豆、辣椒等的种植。在种植过程中,主要教了学生的种植蔬菜的基本流程,同时培养了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的精神及观察、探究的能力。

一、蔬菜种植的基本流程:

1、整理土地

整地的目的是为植物创造适宜的土壤环境,为栽培蔬菜高产优质奠定基础。

2、翻地

表层土壤在机械、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因素作用下,土壤结构被破坏,变得板结、透气不良,所以在每植物植前或收入后要对土地进行耕翻。耕翻深度因土壤质地不同和种植作物不同而异,一般秋耕深23-25厘米,春深18-20厘米。

耕翻土地有机械耕翻、特征畜耕翻和人力耕翻。一般菜园面积较小时,往往需要人力翻地。勿要视翻地容易之事,往往不弄明耕翻地的道理,是达不到耕翻目的的。

3、作畦

整地之后,按要求进行作畦,作畦的目的是有效控制浇水,利于排水,便于种菜操作和进一步改善土壤环境。

4、播种

蔬菜播种分撒播、条播(沟播)和穴播(点播)三种方式。

5、浇水、除草、施肥

6、后期管理。(植株调整等)

二、详细过程:

1、人员管理

我们班选了两名班长,负责班级管理及种植方面对组长的培训。全班又共分成六组,每组都选了一名组长,每组共5名同学,由组长带领组员进行种植。

2、种植过程

首先,在播种蔬菜前,要将土地整理妥当,其中主要包括田间杂草的清除,土壤的翻松。以及隆畦。翻土是先用锄头与铁锹将土壤翻松一边,然后将地均平,分为六小块,每组负责一块,我所种植的蔬菜,播种的方式主要有撒播、条播和穴播。其中黄瓜、黄豆、丝瓜为穴播;空心菜、苋菜等为条播;辣椒、为撒播。我们根据土地的实际情况采用了不同的播重方式。若是没下雨,我们就把种子撒在准备好的土壤上,撒上水,再盖好土。若是刚下过雨,土壤比较湿润,因此在播种时不要浇水,播种时用干土与种子混匀,均匀的洒在土壤表面,然后再在其上覆盖一层薄土,至此,播种过程基本完成。

几天后,菜苗出土,每周我们定期去跟读园观察一次,并记录株高,清除杂草。但由于第一次实地播种,很多同学的菜苗都参差不齐,稀疏不均匀,因此长出的菜苗不大美观,所以需要把过密的幼苗剔除,这就要求我们在后期的学习与实践中要更加注重这方面的训练。对于辣椒来说,播种一个月后,苗长成了之后,我们要对它进行栽植,栽植时,我们要翻土,打坑,这里是由四年级的学生负责,翻完后再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栽种。三年级进行浇水。

3、后期管理过程

后期管理主要是对蔬菜进行松土、施肥、除草等。我是这样安排的,四年级的学生松土、施肥、三年级的学生除草。三年级的学生完成了就帮助四年级的学生施肥。

4、收获

本来来讲,我们有很多的收获,黄豆都快张成熟了,可惜连续的下雨,土地塌方,把我们的黄豆给掩埋了。黄瓜被其他的老师和学生给摘了。幸运的是仅存一些辣椒,我们摘了一下,分给了同学们,让他们拿着自己的劳动果实回去煎鸡蛋。同学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果实后都笑逐颜开。

总之,通过这次蔬菜种植训练,我们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园艺操作技能,这将对我们后期的园艺学习与实践起到很大的帮助,我相信,只要我们有足够的细心、耐心和决心,定能把种植这门课程学好,为将来的研究和应用打下基础。

【种植活动总结(精选9篇)】相关文章:

1.种植活动总结(精选9篇)

2.幼儿园种植活动总结(集锦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