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集合8篇)

时间:2023-01-26 22:22:26 范文大全

大家在漫长的求学过程中,多多少少都会接触到一些古文吧?文言文是一种形式固定,但又不会很难的交流方式,可以让不同的语言使用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下面是范文狗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多篇合集,全方面满足您的需求,希望能帮到您!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第1篇

一词多义

①因入京师,观太学(于是)

②蒙故业,因遗策(沿袭)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顺着)

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

(通过、经由)

⑥衡乃拟班固《两都》《二京赋》,因以讽谏(凭借)

⑦因击沛公于坐,杀之。(趁机)

①精思傅会三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就)

⑤尔其勿忘乃父之志。(你的)

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⑦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是)

⑧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于是,就)

属zhǔ

①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连接)

②衡少善属文(连缀)

③属予作文以记之(嘱咐)

④举酒属客(劝人喝酒)

属shǔ

⑤名属教坊第一部(属于)

⑥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掌管)

⑦吾属今为之虏矣(辈)

⑧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善:

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好的)

②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善行)

③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擅长)

④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交好)

⑤不如因善遇之。(好好地)

⑥善刀而藏之。(通“缮”,擦拭)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第2篇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

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5.荆轲奉樊於期头函奉,通“捧”,捧着。

6.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

7.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

8.卒起不意卒惶急无以击轲卒,通“猝”,仓促,突然。

二、古今异义

1.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走投无路,陷于困境。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2.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

4.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它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

5.持千金之币物古义:礼物今义:钱币。

6.秦王方还柱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7.诸郎中执兵古义:宫廷侍卫今义:指中医。

8.左右既前,斩荆轲古义:周围侍从。今义:表方向或大约。

三、词类活用现象:

名词作状语

1.进兵北略地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3.函封之

4.发尽上指冠

高一语文常用知识点

名词作动词

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2.皆白衣冠以送之

3.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1.使使以闻大王

2.使毕使于前

3.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1.太子迟之

2.群臣怪之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

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3.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2.欲与(之)俱

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4.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语文学习五种方法

1.大量阅读

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

美国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心理实验研究表明,学生充满兴趣的课外阅读对提高他们写作能力的作用,远远大于机械的写作训练。

语文成绩好的孩子几乎都特别读喜欢课外书。

这些孩子往往有很多的积累:语词的积累、素材的积累、情感的积累等。

这样的孩子在写作上往往有突出的构思、神奇的用词,在阅读理解方面有杰出的见地,在说话方面有超出他人的见识等。

总之,他们由于见多识广而语文根底厚实。

坚持阅读是培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多读一些文辞优美、气魄宏大的散文,对提高理解能力很有帮助,比如《鲁迅文集》,《读者》杂志对培养这些能力和素养都很有帮助。

博览群书不但是孩子语文素养的基本功之一,而且是孩子成材的一个重要条件。

因为丰富的知识是创造力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也是见识增长,智慧来源的途径之一。

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能远离名著,培养孩子阅读经典名著要从小引导,循序渐进。

同时要注意不但要阅读,而且要写读书笔记或者书评。

2.背诵经典

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

初中毕业生,如果能背诵150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错的。

如果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间——16岁之前,让孩子记诵大量的语言精华,那么,这个孩子从小就奠定了坚实的语文根底。

如果不能在孩子们阅读背诵的“童子功”季节引导他们走向阅读的海阔天空,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

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人文素养的基础,将来孩子就很难成为高尚的、文明的,具有创造性的现代人。

3.勤写日记

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和积累作文素材。

写日记的好处大大超过了教育者的想象。

培养孩子写日记的习惯要循序渐进,开始可以写短些,每天一、两句,到每天三、五行,慢慢提高增长。

内容也不拘格,什么都可以写,想象的,现实的,国内的,国外的,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国家大事,小到鸡毛蒜皮等等,要做到有闻必记,有为必记,有见必记,有感必记。

但一定不能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哪怕一两句也要写上,写得荒诞一点,不合常规也行,但必须要写下去,目的是为了习惯的养成,终止了,就前功尽弃了。

只要老师与家长引导得当,一定能够大幅提升孩子的写作水平与语文水平。

4.开阔眼界

要孩子懂得: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

语文学习还要在广阔的天地中,引导孩子睁开惊奇的眼睛面对世界,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去逛书店、旅游、看展览、做采访、搞调查、看焦点访谈;讨论下岗分流、西部开发、腐败现象、庸俗文化……

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世界里,懂得我们生活在奇妙的大自然里,生活在多变的信息社会中,感受人世间的爱与恨,美与丑。

5.写好作文

作文是需要灵性的,是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世界各国的学校都非常重视,例如美国从小学开始,写作就是孩子们的必修课,到博士毕业都是如此。

提高语文成绩有哪些窍门

可能有些同学会觉得,语文即使不听课,在考试的时候,也不会有什么影响,所以上课的时候,经常不注意听课,或者是利用语文课的时间去睡觉,这种做并不对,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语文课的时间,然后在课下的时候,用少的时间去学习语文,其实有些时候,语文底子打下了,即使你课后的时候不怎么学习,课上认真听讲一点,你的成绩也会很好的,所以利用好上课的时间,对你学习很重要。

语文中,有很多知识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感悟的,有些东西可能老师讲我们也听不懂,所以学习语文,还要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第3篇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徒: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类,属)

2、出:其出人也远矣(超出)

二、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感也(受:通"授")

2、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

三、一词多义

1、传: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书的著作)

2、师:

①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老师)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名作动,从师)

3、从:

①惑而不从师(动词,跟随)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介词,自)

4、也:

①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用于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

②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句末语气词,轻微感叹,可译为"啊")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句末语气词,"呢")

5、则: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转折连词,却)

②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条件连词,就)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副词,表判断,译为"就是")

6、于:

①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比)

②而耻学于师(介词,向)

③不拘于时(介词,被)

④其皆出于此乎(介词,在)

7、乎:

①其闻道也亦先乎吾(介词,相当于"于",译为"比")

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句末语气词,反诘语气)

8、所以:

①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用来,"以"作"用"讲,表凭借、手段)

②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的原因,表原因)

四、词类活用

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意动用法,以……为耻)

2、吾从而师之(师:名作动,学习)

3、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形作名,圣人;愚:形作名,愚人)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名作动,学习)

5、孔子师郯子(师:名作动,拜师学习)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义:所用来……;今义:因此,因果连词)

3、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并且,今义:目的连词)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不需要)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接受初等教育的地方)

六、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判断句)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

3、不拘于时,学于余(被动句)

4、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介宾短语后置)

5、而耻学于师(介宾短语后置)

七、难句翻译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译:老师,就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译:所以无论高贵还是低贱,不分年纪大还是年龄小,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译:不知道文章的停顿,有的人就去求师学习,不能解决疑难问题,有的人却不求师学习,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却放弃了,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明啊。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译:所以弟子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贤能,知道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象这样罢了。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第4篇

形容词作动词

①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②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形容词的使动

①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弄错,使……错。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知。昏暗:使动,使人感到模糊迷惑。

(四)副词作动词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副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①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者,……也:“者”表停顿语气,“也”表判断语气)

②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者,……也)

③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者,……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因果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原因”,“也”语气助词,表判断)

⑤此余之所得也(此……也)

(二)倒装句

状语后置句

①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②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定语后置

有穴窈然。

(三)省略句

①有志矣,不随(之)以止也(省宾语)

②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省宾语)

③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省宾语)

④有碑仆(于)道(省介词)

文言固定句式

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第5篇

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5、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7、如:①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往)

②如怨如慕(副词,像)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第6篇

《苏武传》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⑾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2.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3.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归

(8)屈节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4.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④食

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食:粮食。

4)给其衣食食:食物。

⑤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

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

5.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女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为见女”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第7篇

虚词归纳

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助词,取独)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苟非吾之所有(助词,取独)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特殊句式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

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谓语省略,省略句)

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固一世之雄也——“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非”为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非”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表被动的被动句

(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省略句

(其声)舞幽壑之潜蛟——省略句

词类活用(词性转换)

歌窈窕之章(名词用作动词,歌咏)

击空明兮溯流光(形容词用作名词,月光下的清波)

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

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舞动)

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渺沧海一粟(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渺)

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译作状语加动词,向东进军)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通假字

①举酒属客属—嘱劝酒

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凭凭借

③山川相缪缪—缭盘绕

④举匏尊以相属属—嘱劝酒尊—樽酒杯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第8篇

名词作动词

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

皆白衣冠以送之

乃朝服,设九宾

使动用法

使使以闻大王

使毕使于前

自引而起,绝袖

意动用法

太子迟之

群臣怪之

文言句式:

判断句

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省略句

秦王购之(以)金千斤

欲与(之)俱

见燕使者(于)咸阳宫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

被动句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介宾短语后置

1、常痛于骨髓(介宾短语后置)

2、嘉为先言于秦王(介宾短语后置)

3、燕王拜送于庭(介宾短语后置)

4、使毕使于前(介宾短语后置)

定语后置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集合8篇)】相关文章:

1.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集合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