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二知识点总结(集锦9篇)

时间:2023-02-15 21:44:14 范文大全

本文为大家分享人教版初二知识点总结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人教版初二知识点总结 第1篇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

(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测量液体内部压强。

2、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3、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4、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6、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2、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4、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5、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人教版初二知识点总结 第2篇

第四单元 科学精神

第16课 大自然的语言

一、重点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孕yùn育 萌méng发 销声匿nì迹 连翘qiáo

点拨:注意多音字“翘”字的读音。

解释下列词语。

(1)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2) 孕育:怀胎生育,用来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3) 销声匿迹: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本课指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4)周而复始: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用恰当词语填空。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大自然的语言》的作者是我国气象学、地理学家(称谓) 竺可桢(人名)。

说明文按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两种,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

说明文的结构特征有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三种。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最基本的特征。

第17课 奇妙的克隆

一、重点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胚pēi胎 蟾蜍chán chú 两栖qī分泌mì濒bīn临 繁衍yǎn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

大自然的语言 在文中指什么??课文开头一段将大自然一年四季的物候景观写得生动形象,寓说明于描写之中,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既引人入胜又使人联想,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题目标作“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奇妙的克隆》的作者是谈家桢。

第18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臀tún 骨骼gé 铱yī潮汐xī尘埃āi 硅guī追溯sù

点拨:“臀”不要误读成dian

解释下列词语。

(1) 追溯: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2) 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制作,没有缝儿,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3) 致密:细致精密。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阿西莫夫是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称谓)。

第19课 生物入侵者

一、重点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归咎jiù 藩fān篱 扼è制

解释下列词语。

(1)束手无策:比喻没有任何办法对付。

(2)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

(3)归咎:归罪。(4)藩篱:篱笆。比喻门户或屏障。

二、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生物入侵者》的作者是梅涛。

第20课 你一定会听见的

一、重点字词

给下列加点宇注音。

喷嚏tì 嚼jiáo饼干 嘈cáo杂 面颊jiá

点拨:注意多音字“嚼”的读音。

解释下列词语,

(1)潜意识:下意识。心理学上指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

(2)过滤:这里是选择的意思。

(3)充耳不闻: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你当然知道,声音就是物体振动时与空气相激荡所发出的声响,而每一种声响,每一种声音,都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从声音里,人学会了分辨、感受各种喜怒哀乐,也吸收了知识。愉快动听的声音,带给我们快乐,嘈杂无聊的声音,则会使人痛苦。从声音里,我们逐渐成长。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你一定会听见的》的作者是桂文亚。

人教版初二知识点总结 第3篇

《喂——出来》选自《不速之客——星新一短篇小说选》,作者星新一,日本现代科幻小说作家,以微型小说,作品特点是构思巧妙本文是一篇科学幻想小说,以环境污染为题材,讲的是一场台风吹倒了一座古庙,庙底露出个无底洞,通过对这个洞一番研究后,后来成民填垃圾的地方,终于有一天,里面的东西又都飞了出来小说揭示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警示世人要正视环境问题小说的题目充满悬念,原是一个年轻人的喊叫,其实也蕴含队们对大自然认识的浅薄无知结尾再写小石头飞来,这种循环式结构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云南的歌会》是一篇极富情趣的散文作者沈从文,湖南凤凰人,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文章描绘了三个场合中唱歌的情景,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在手法上也各不相同第一部分是山野对歌,主要写唱歌人;第二部分写山路漫歌,主要写唱歌环境;第三部分写村寨传歌,主要写唱歌的场面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对人、对艺术的品味与赞赏生活的美好,人生的美好在作者抒情的笔调中汩汩流淌而出

《端午的鸭蛋》作者汪曾祺,江苏高邮人,作家文章在结构上按照“端午风俗—家乡的鸭蛋—端午的鸭蛋”这一框架,先浓墨重彩地描绘出“端午”的气氛,再通过说鸭蛋,写家乡鸭蛋的名声、特色最后涉及正题“端午的鸭蛋”,着重写“鸭蛋络子”,于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的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在悠然恬然之间,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吆喝》选自《北京城杂忆》,作者萧乾,作家、记者、翻译家文章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动幽默的语言介绍了旧北京街市上动人的一景——吆喝,按照从早到晚和一年四季的顺序作介绍,在缓缓的追忆语调中流露出愉悦和怀想,引人体味生活中蕴含的浓郁情趣。

《春酒》作者琦君,台湾女作家文章通过写“过新年”“吃春酒”“吃会酒”几件事时,以我的天真可爱,母亲的善良能干,乡人的淳朴厚道,来表,现浓浓的人情民风之美和思乡之情构思精巧,语言生动传神。

人教版初二知识点总结 第4篇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一次函数:若两个变量x,y间的关系式可以表示成y=kx+b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特别地,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正比例函数一般式:y=kx(k≠0),其图象是经过原点0,0的一条直线。

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直线y=kx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在一次函数y=kx+b中: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已知两点坐标求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一次函数是初中学生学习函数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它函数知识的基石。在学习本章内容时,教师应该多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出变量,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事物。培养学生良好的变化与对应意识,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侧重于理解和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让学习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乐趣。

人教版初二知识点总结 第5篇

一、力

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

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弹力

弹性和塑性:(1)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人教版初二知识点总结 第6篇

第21课 桃花源记

一、重点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yǎn然 阡陌qiān mò 髫tiáo 诣yì

间jiàn隔 问津jīn 此中人语yù云

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

(2)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类。

(4)悉如外人。 悉:都。

(5)具答之。 具:详尽,详细。

(6)问今是何世。 世:朝代。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言:详细地说出。

(8)皆叹惋。 惋:惊讶、惊奇。

(9)便扶向路。 扶:沿、顺着。

(10)及郡下,诣太守。 及:到。诣:拜见。

(11)处处志之。 志:做标记。

(12)欣然规往。 规:计划。

(13)未果,寻病终。未果:没有实现。寻:随即,不久。

(14)后遂无问津者。 津:渡口。

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音: 要通邀,邀请。

辨析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 今义:不充足,不够。

请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至少三个)

(1)成语:世外桃源。意思: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成语:豁然开朗。 意思:形容由狭窄昏暗—变而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

(3)成语:无人问津。意思: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用原文填空。

(1)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觉得这种景象非常奇怪,又继续往前走,想找到林子的尽头。点拨:重点理解“异”“穷”等词。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整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明净的水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点拨:重点理解“平旷”“俨然”“属”等词语。

(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和小孩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 点拨:重点理解“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等词语。

(4)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他们)自己说祖上为躲避秦朝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妻子”“邑人”“绝境”等词语。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点拨:重点理解“何世”“乃”“无论”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渔人“访问桃花源”的两段。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届。阡阳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间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巨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著名诗人。

五、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回答:“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是 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六、应当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社会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22课 短文两篇

一、重点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馨xīn 苔tái 鸿儒rú 案牍dú 蕃fán

淤yū泥 濯zhuó 清涟lián 亵xiè玩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名:出名,著名。

(2)惟吾德馨。 馨:香气。指品德高尚。

(3)可以调素琴。 调:调弄,指弹(琴)。

(4)无案牍之劳形。 形:形体、身体。

(5)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蕃:多。

(6)濯清涟而不妖。 濯:洗涤。妖:美丽而不端庄。

(7)亭亭净植。 植:立。

(8)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9)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10)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宜:应当。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用原文填空。

(1)《陋室铭》中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陋室铭》中从反面写陋室主人高雅脱俗的生活情致的句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爱莲说》中从生长环境表现莲高洁质朴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爱莲说》中从体态香气方面写莲正直、芳香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爱莲说》中写莲的清高风度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爱莲说》中高度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句于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点拨;“牍”、“淤”、“濯”“涟”“亵”等字字形较复杂,容易写错。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丁)。

点拨:重点理解“惟”“馨”等词浯。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点拨:重点理解“丝竹”“乱”“案牍”“形”等词。

(3)何陋之有? 有什么简陋的呢?

点拨:此句句式为宾语前置,翻译时要调整词序,使之符合现代汉浯习惯。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出白淤泥而不被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而不显得妖媚。

点拨;重点理解“染”“濯”“清涟”“妖”等词语。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可以远远地欣赏却不可贴近去玩弄啊。

点拨:重点理解“观”“亵玩”等词语。

(6)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很少明说过。

点拔:重点理解“鲜”“闻”等词语。

(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点拨:重点理解“宜”“众”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陋室铭》全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默写《爱莲说》第1段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陋室铭》的作者是唐朝文学家刘禹锡。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爱莲说》的作者是北宋(朝代) 哲学家周敦颐。

人教版初二知识点总结 第7篇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0的算术平方根为0;从定义可知,只有当a≥0时,a才有算术平方根。

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互为相反数;0只有一个平方根,就是它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数a的相反数是-a,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实数部分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和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估算无理数的大小;了解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会进行实数的运算。重点是实数的意义和实数的分类;实数的运算法则及运算律。

人教版初二知识点总结 第8篇

第二十课 文化艺术和体育

文化艺术的繁荣

1、新中国文艺发展的历程:

⑴“”前:

“”以前,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导下,文化艺术工作者排除“左”的思想干扰,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时代风貌、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优秀作品,其主要成就表现在: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②电影《青春之歌》

③昆曲《十五贯》的演出成功,被称为“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④第一部彩色电影戏剧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也风靡大江南北。

⑵“”期间:文化艺术备受摧残

⑶改革开放后:

文化艺术迅速由复苏走向前所未有的繁荣。在艺术手法上,继承传统,借鉴国外经验,大胆创新,流派纷呈;在创作题材上,视野开阔,勇于拓展,出现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新时期的文化艺术生机勃勃,以其活泼多变的风格呼应并推动着时代的进步。

①促进中外文化艺术交流,广泛吸收世界各国]

②文化部组织创办了中国艺术节,每四年一次,在国内重要城市轮流举行。

③发展社会主义文化,重视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体育事业的突飞猛进

1、体育事业的成就:

⑴1973年,中国恢复在亚运会联合会的合法席位

⑵1979年中国重返奥委会。从此,中国全面登上国际体坛,加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⑶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⑷在第27届夏季奥运会上,中国名列金牌榜第三位,实现历史性突破,跻身世界竞技体育强国之林。

⑸20XX年7月,北京申奥成功,取得20XX年夏季奥运会主办权。

2、个人成就:

⑴1953年8月9日,25岁的吴传玉在第四届青年与学生和平联欢节男子100米仰泳比赛中夺冠,获得金质奖章,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⑵1956年6月7日,陈镜开打破最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这是中国人创造的第一个世界纪录。

⑶1957年11月17日,20岁的郑风荣在北京的田径场上成功地跳过米的高度,打破了世界纪录。

⑷1959年4月,容国团获得第25届世乒赛男子单打冠军。

⑸1959年举办第一届全国运动会。

3、中国运动蓬勃发展走出国门举世瞩目

4、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方针: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

5、群众体育运动广泛开展:

群众体育运动广泛开展,体育从过去主要是少数富裕阶层享用的“高雅娱乐”,迅速发展为全民健身活动,并日渐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1995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通过,中国体育事业开始进入依法实行行政、依法治体的新阶段。

人教版初二知识点总结 第9篇

第二十一课 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劳动就业社会制度的变化

1、建国初期的劳动就业制度:统包统配

2、统包统配的含义:

工作岗位无须自己寻找,全由国家统一分配、安排

3、改革开放后的劳动就业制度:

“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成为新的劳动就业模式。

4、劳动就业制度的含义:完全由市场调节

5、劳动就业制度的法律文件:《劳动法》,从法律上保障了企业自主用工、个人自主择业的权利

6、我国劳动就业制度取得巨大进步的表现:

⑴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⑵就业结构逐渐优化

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就业管理体制正在形成。

7、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劳动就业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后,国家对劳动就业制度实行了深刻的改革,从“统包统配”,通过各种形式的劳动就业和劳动合同制的逐步推行,最后过渡到完全由市场调节。“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成为新的劳动就业模式。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1、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⑴改革的方向:建立统一的、覆盖全社会的社会保障新体制

⑵改革的目的: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稳定

⑶改革的成果:建立起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同时实行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和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是相关人员的社会保障得到完全落实。

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内容:

⑴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⑵职工养失业险制度

⑶职工养医疗险制度

⑷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人教版初二知识点总结(集锦9篇)】相关文章:

1.人教版初二知识点总结(集锦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