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必备13篇)

时间:2023-04-23 20:22:08 范文大全

物理学史是人们对自然界的现象、结构、性质、规律、本质等进行探索和逐渐理解的历史。下面是范文狗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多篇合集,全方面满足您的需求,希望能帮到您!

历史知识点的总结 第1篇

王安石变法

背景

(1)社会矛盾尖锐: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2)冗兵、冗官、冗费使军队战斗力弱,行政效率低下,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措施及作用

富国之法

(1)青苗法。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政府收入增加

(2)募役法(免役法)。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

(3)农田水利法。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4)方田均税法。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5)市易法。有利于稳定物价,增加国家收入

(6)均输法。节约开支和成本,减轻纳税户的负担

强兵之法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加强对人民控制,减少了军费开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充实了边防力量。

取士之法

改革科举制,整顿太学,唯才用人。有利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

性质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影响

积极:财政收入增加,增强军事力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消极: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目的

(1)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

(2)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巩固封建统。

特点

(1)以“富国强兵”为中心内容。

(2)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的局部调整。

失败原因

(1)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2)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引起民间不满。支持变法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赏罚也不够公正,支持变法的宋神宗本身也摇摆不定等等。

(3)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变法本身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

历史知识点的总结 第2篇

秦的建立:秦王赢政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秦朝。

“始皇帝”与三公九卿

(1)“始皇帝”的来历:秦王嬴政统一天下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嬴政宣布自己为“始皇帝”,认为“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皇帝制:皇权至上;国家的一切权力,即司法、立法和行政、军事等大权总揽于皇帝一人之手;确立“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度。——皇权高度集中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确立。

(2)三公九卿制(较为完备的中央官制):三公指丞相(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九卿指中央政府中三公之下的许多重要官职。三公九卿受皇帝直接管理;协助处理军政财事务;互不统属、互相牵制;便于皇帝集权。

废分封,置郡县(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郡县制的建立:秦朝地方建郡(是中央政府以下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初为36郡后增至40余郡。)、县(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乡里机构;长官由皇帝指派;开始设置选官考官制度。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北击匈奴,移民河套,修万里长城;南平越族。修筑驿道;统一文字;(“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货币和车轨;制订秦律。

(3)先秦政治制度的阶段特征:

西周重视国家的制度建设,包括宗法制、分封制、井田制、官制在内的“周礼”体系得以确立。这是一个神权下降、王权强化、人文精神崛起的时代。战国的变法运动,破坏了贵族等级社会,造就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君主集权制、官僚制、郡县制等纷纷出现,对此后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朝确立了以皇帝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政体,郡县制在全国范围推广。西汉王朝继承了秦朝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而在地方实施“郡国并行”制,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力度加强,至汉武帝时期州刺史的设立,标志着监察制度更加严密。

中央集权的作用及影响:

积极:

①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②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对巩固国家统一,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

①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加强对人民的压榨,使人民处境日趋恶劣,阶级矛盾迅速激化。秦王朝十几年后土崩瓦解。

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自由发展。

补充:1、秦始皇确立皇帝制度:①权力的高度集中:秦朝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度,权力的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②皇权的至高无上:首先,皇帝总揽国家一切大权,皇权至高无上。其次,确立了“家天下”的皇帝继承制。

2、秦巩固统一的措施:皇帝制度的建立;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地方实行郡县制;制定了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制定严酷的法律;为了防御匈奴,修建长城;修建由都城通往各地的驰道;开灵渠;大规模移民等。

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原因(必然性):①经济根源:封建经济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统一;②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反抗;③_根源:法家_;

确立:秦朝这套中央到地方的统治机构,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统治权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最终确保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这套从中央到地方统治机构的建立,标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历史知识点的总结 第3篇

辛亥革命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澧起义:刘道一、蔡绍南;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安庆起义时间:徐锡麟,秋瑾

3、广西起义:孙中山、黄兴;

4、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孙中山、黄兴、赵声。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意义:起义虽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三、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①终结封建帝制②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制③引发社会生活巨变

历史知识点的总结 第4篇

首先,先看书,后背书。看是全面的看,背是重点的背。这理由很简单,它符合人自身大脑的记忆规律。所有的东西你都背下来是不可能的,而看书,是缘由于“熟悉”对于事物记忆的帮助。很多事情,你没有特意去背,但你却记住了,而且,终生不忘,就在于,它是你所熟悉的。

其次,看书后,不划重点的去做题。重点不是不需要划,而是,要看是谁来划,如果是老师,是其他同学给你划,那你便是一个被动的去接受的地位,你永远不知道为什么。而如果你去直接做题,遇到看书时没注意的问题了,再去书中找出来,划上重点,长此以往,这便是你自己的重点。你会发现,无形中,你已经对那些要背的重点了如指掌了,何须再背。

第三,熟练记忆采分点词汇。做过考试练习的同学都知道,考试是按点得分的。一道大题的标准答案通常只有几个要点,答出要点就有分,答不出哪怕写再多也没分。而要点通常都是很简洁、干净,课本上的一大段内容可能只需要一个词或一句话就能概括,一个词一句话就是要点。很多同学不放心,大段大段地背课文,而且还要求自己背的与课本内容一字不差。这么做,既难以记住又占用大脑空间。

第四,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诠释要点。这样做的目的是帮助你记忆。只有你知道怎么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书里的话了,你才能够真正的记住它的内涵。考试时,你才能够想起书里的采分点。有的同学是不知道怎么组织语言,怎么展开来写,就把死记硬背的课本内容套进去,其实可能是他对课本内容还不够熟悉。这时候不妨多看看书。这里更加体现了看书的重要性,平时看书看熟了,在回答大题尤其是主观题时,自然而然会用学科语言展开答题,也不用担心会出现写完要点不知如何展开的情况。

第五,勤练习,保持“手感”。考试四门考试中,文综是最能拉分的一门。毕竟文综三科不像语、数、英是从高一就练起,它是等到高三才开始三合一大综合,大家适应这门考试的时间都不长,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在这方面夺分的可能性也最大。有的同学平时单独做三科中的某一科像历史、地理什么的都挺强的,但一到三合一练习就不行了。这种情况,我也有过。说到底,就是还不适应。要适应的话,有个既笨又土但很有实效的方法:加大练习。成绩是其次的,关键是练手,熟悉这门科目的考试感觉。做得多了,有些规律也就摸索出来。像大家都挺头疼的文综大综合题,其实题目里都会隐藏着线索,做题的时候先要找出这条线索,才能把握答题的方向。比如线索是农业,那就调出史、地、政三科有关农业的知识再做题。再如做题顺序、做题时间,这些都是在平时的考试、练习中琢磨出来的。不要考试到最后,一看没时间了,看到大综合题就乱了阵脚。如果平时就找到适合自己的做题顺序,给自己定出做选择题、单科大题、最后一题等各用多少时间的话,高考时就可以保证所有的题目都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


历史知识点的总结 第5篇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了解秦朝的建立与疆域

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疆域: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

了解皇帝制度的创立

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一方面以皇位世袭显示了权力的不可转移,另一方面以皇权至上显示了地位的不可僭越。这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了解秦朝的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

秦朝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在中央设立三公。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了解郡县制的建立

郡县制的建立始于春秋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郡守、县令或县长由朝廷(皇帝)任命。郡县制的建立,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府直接有效的控制,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对秦朝影响:有利于国家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起来重要作用。

对后世的影响: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具有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历史知识点的总结 第6篇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一、二月革命:

时间:1917年3月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结果: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主要政权)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二、十月革命革命的爆发与胜利:

背景:(1)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2)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3)1917年4月,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国,受到广大工人和士兵的欢迎。

经过:(1)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2)爆发:1917年11月6日(俄历十月,故称为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阿芙乐尔号巡洋舰)。(3)胜利: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胜利。(4)参与者:工人、革命士兵。 (5)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6)性质:无产阶级革命(社会主义革命)。(7)任务:推翻临时政府。(8)结果:①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巩固措施:①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 ②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③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进行三年国内战争。

结果:1917年至1920年,巩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三、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诞生(苏俄)。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补充:十月革命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十月革命,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2课、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及启示

经济上: 实行新经济政策:

(1)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

(2)领导人:列宁。

(3)实施时间:1921年——1924年。

(4)内容(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到1927年,国家经济恢复到战前1913年的水平。

(6)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政治上: 苏联成立:(1922-1991)

(1)时间:1922年底;

(2)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二、(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经济上: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特点重点发展重工业。

作用: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政治上:1936年新宪法颁布

①内容: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②意义: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形成(即斯大林模式形成)

三、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1)积极作用:在一定历史阶段对苏联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

(2)存在严重弊端: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④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因此,从长远看,它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启示:国民经济比列要协调发展,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经济要保障农民的利益

历史知识点的总结 第7篇

第一单元

输12

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的主要内容

分封制: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后代,同性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权利:政治上,设置官吏,军事上,建立武装,经济上,征派赋役,有较大独立性。

宗法制:

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持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与分封制的关系:互为表里。

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历史作用和特点

分封制: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②有利于西周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带有宗族色彩。

宗法制:作用:①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②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特点(原则):嫡长子继承制。

始皇帝的来历和皇权的至高无上

由来: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认为是“德兼三皇,功高五帝”,将“皇”、“帝”两个人间最高的称呼结合起来,为自己的帝号,从此天子称为皇帝。皇帝制度基本特征:皇位世袭、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秦朝中央官制与郡县制的内容和作用

内容:中央: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三公:丞相-处理政事;御史大夫-奏章、诏令、监察;太尉-军事)(诸卿: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向丞相负责)

中央官制作用:相互配合,彼此牵制,皇权中心,减少决策失误。

郡县制作用:实现了中央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5、秦朝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1)政治:彻底打破了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巩固国家统一。

(2)经济: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发展

(3)民族: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

(4)局限性:强化皇帝的专制权威,激化阶级矛盾,秦朝短命而亡。

另:列表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作用。

措施:颁布“推恩令”

作用: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及其作用

(1)内容唐朝中央设三省:中书省:草拟政令 门下省:批驳审议 尚书省:执行政令

(2)三省制作用: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明朝内阁与清朝军机处

(1)明朝内阁: 确立:明成祖在位时,正式设立内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 性质: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作用:加强君主专制。(2)清军机处 确立:雍正设置军机处。突出特点:军机大臣跪受笔录;机构简单;办事效率高;保密性强。作用: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2)使皇帝的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阻碍社会进步。(3)明清之际,西方许多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起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为资本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跨入生产力迅速发展的新时代。而清朝统治者却继承明制,把君主专制制度推向高峰,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

输入

第二单元

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从1840年至1901年列强侵华的史实。

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内容及其附件内容:

(1)《南京条约》内容: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协定关税④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

(2)《南京条约》①领事裁判权;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居留通商口岸

鸦片战争影响: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

(1)《马关条约》内容:①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②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

(2)《马关条约》主要影响:

①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②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③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内容及影响:

(1)《辛丑条约》内容:①赔款白银亿两 ②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③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沿线④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⑤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2)《辛丑条约》主要影响:①清政府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②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1839-1901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

(1)虎门销烟(2)三元里人民抗英(3)清满族将领海龄抗英(4)太平天国运动打击外国侵略(5)黄海战役邓世昌抵御日本侵略(6)台湾人民反割台(7)义和团廊坊阻击战

侵华日军的罪行

(1)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超过30万人

(2)潘家峪屠杀

(3)731部队

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主要史实及意义

(1)开始: 卢沟桥事变

(2)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1937年9月,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承认共产党合法地位。标志着第二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3)两大战场: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凇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共产党敌后战争:1937年,制定全面抗战路线;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中的首次胜利;1940年,彭德怀指挥百团大战

(4)结果: 日本无条件投降

(5)意义: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

注意:中国胜利的最主要原因,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第三单元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输12

平天国的主要史实

(1)简单经过:①1851金田起义。1853年定都天京 ; ②1853年颁布《天朝田亩制度》。③1853年北伐和西征。1856全盛时期, ④1856年发生天京变乱,标志由盛向衰。⑤1859年洪仁玕颁布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⑥1864天京陷落,标志失败。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3)《资政新篇》是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

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

(1)背景:①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原因)②思想:传播民主革命思想:中心:上海、南京;代表人物:章柄麟、邹容、陈天华③组织:中国同盟会: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 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性质: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意义: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2)爆发: 武昌起义

(3)高潮:①1912年,成立中华民国②1912年,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③1912年,宣统帝下诏退位,260年的清王朝统治结束,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4)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分析它所体现的民主精神、意义①主要内容: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内阁制。②体现的民主精神:从君权到民权,从人治到法制,赋予公民人权与自由。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力的 制约与平衡③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①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最大功绩)

②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打击了帝国主义

④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五四运动及其历史意义

(1)背景: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2)过程 :

①爆发:第一阶段:中心是北京,主力是学生。1919年五月四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

②高潮:第二阶段:中心是上海,主力是工人。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③结果:A、释放被捕学生;B、罢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C中国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3)意义:

①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②五四运动中先锋是学生,主力是工人知识分子起领导作用。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诞生及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1)条件: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③组织基础: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建立

(2)成立:时间:地点:上海(浙江嘉兴南湖)

(3)性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型无产阶级政党

(4)意义:给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革命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阶段。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革命的史实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1)国共合作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 基础:新三民主义意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2)北伐战争北伐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3)大革命失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失败标志)

【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1)南昌起义时间人物---周恩来、贺龙、朱德、陈毅影响——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2)八七会议:确立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3)湘赣边秋收起义:时间人物---毛泽东影响——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4)“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人物:毛泽东内容: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

【红军长征】(1)原因: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战略转移。(2)时间:,开始长征,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长征结束。(3)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围剿”,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铸成伟大的长征精神

【遵义会议】(1)时间:1935(2)内容:纠正博古等人“左”倾错误;肯定毛泽东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3)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解放战争】(1)重庆谈判:1945年8-10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双十协定》确立和平建国方针。(2)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3)粉碎全面、重点进攻:国民党军队全面进攻失败后,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解放军粉碎重点进攻。(4)战略反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5)三大战役:1948年,解放军力量超国民党,决战时机成熟。1948年9月-1949年1月相继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解放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6)北平谈判:1949年1月国共和谈,和谈破裂。(7)国民政府覆灭: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渡江战役。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意义:

(1)国内意义——实现了中国的独立、统一;

(2)国际意义——改变世界政治格局,鼓舞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解放斗争;

(3)思想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历史知识点的总结 第8篇

丝织业

中国又最早养蚕缫丝织绸。距今四五千年已养蚕并有丝织品。

商朝织机。

西周斜纹提花织物。

唐朝丝织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

明清设苏杭织造局。缎成为清朝丝织品的代表。

民间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

民间手工业经历春秋战国和秦汉的发展后,魏晋南北朝时曾遭受摧残,到隋唐才得以恢复和

发展。两宋以后,民间手工业在曲折中继续艰难发展。

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那时使用的花楼机,能够织出画师设计的各种花纹。

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清朝时,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

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西汉“丝国”“丝绸之路”;

唐朝起瓷器大量输出国外;

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清代还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

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从17世纪开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

历史知识点的总结 第9篇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李贽离经叛道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1)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2)江南一带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3)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4)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

2、李贽的思想主张:指出孔子不是天生圣人,儒家经典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理论。他认为是非标准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他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二、明清时期的三大进步思想家

1、黄宗羲的思想主张:

(1)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尖锐地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3)影响:黄宗羲的政治主张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主张走出家门,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著述《天下郡国利病书》。这部书记述了山川形势、物产风俗、民生利弊,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3)影响: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3、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思想来源: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

(2)思想主张:王夫之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他还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影响:王夫之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4、进步思想家思想的积极意义:

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历史知识点的总结 第10篇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标志:鸦片战争(1840─1842)。

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战争爆发。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俄国(150多万平方公里)。

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多的不平等条约:中俄《瑗珲条约》。

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亿两白银)。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标志:1894年威海卫战役。

第一次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约:《马关条约》。

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

标志中国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

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

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标志:《辛丑条约》的签订。

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的是:洋务运动。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洋务运动。

洋务派创办的最早的军事企业: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

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军事企业: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中国近代第一个钢铁企业: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公车上书。

戊戍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不甘当亡国奴的皇帝:光绪帝)

戊戍变法失败的标志:戊戍政变。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

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我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君主专制)结束的标志: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的标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改为《新青年》)。

第一次提出“民主”.“科学”口号的人:陈独秀。

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李大钊。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爱国运动。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事件: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合作后领导了国民大革命)。

北伐战争作战最勇敢的部队: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是称号)。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标志(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的事件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军旗升起的地方)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的标志:南昌起义。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红军长征开始的标志: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的遵义会议。

长征胜利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日本局部侵华(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年12月12日,日本在南京进行长达六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共杀害无辜军民30万人以上。

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八路军):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1938年春,台北庄战役(李宗仁)。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1940年,百团大战(八路军.彭德怀)。

日本投降的标志.抗日战争结束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国民政权垮台的标志性: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詹天佑设计建造的京张铁路。(1909年全线通车)

辛亥革命后,颁布剪发辫.易服饰.称先生(君),改变过去不好的社会习俗。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第一个倡导白话文:胡适。

历史知识点的总结 第11篇

欧洲宗教改革

背景

(1)经济根源(根本原因):随着西欧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天主教会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天主教地位:经济上,是最大的封建地产所有者;政治上,教权高于世俗王权,至高无上;思想文化上,支配文化教育,钳制人们思想;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广大人民深受教会束缚)

(2)直接原因: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

(3)政治因素: 民族国家的形成(政权与教权矛盾加深,天主教会成为各国中央集权的最大障碍)。

(4)宗教“异端”运动: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对宗教改革影响深远。

(5)文化因素: 文艺复兴的影响,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导火线

1517年,罗马教皇以兜售赎罪券的形式对德意志进行勒索

主要改革

德国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瑞士日内瓦加尔文宗教改革、英国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概况

马丁·路德发起宗教改革

原因

(1)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

(3)直接原因导火线: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目的

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

时间

1517年开始

经过

开始:“九十五条论纲”,1517年。

意义

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内容及评价

(1)思想的核心是“因信称义”;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信仰的惟一依据是《圣经》。反映了正在兴起的资产阶级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和反封建的思想。

(2)简化宗教仪式,并主张神甫可以娶妻。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建立“廉价教会”的要求,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3)王权高于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彻底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加强王权,实现国家统一的政治要求。

影响

(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

(2)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形成了一种新教路德宗;(3)有利于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4)为欧洲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加尔文宗教改革

背景

(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内容

(1)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2)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3)核心:主张先定论;

(4)主张发财致富;

(5)主张自由、平等,个人主义;

(6)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主张要有奋斗精神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等高尚美德。

评价

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

作用

(1)打击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2)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3)日内瓦也由此成为“新教的罗马”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背景

(1)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

(3)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4)欧洲大陆宗教改革的推动。

发起者和时间

国王亨利八世,1534年国会通过了著名的“至尊法案”

性质

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宗教改革运动

动机

建立作为王权之精神支柱的、不受罗马教廷控制的民族教会,加强统治。

实质

反映了王权和教权的斗争

内容

(1)1534年,颁布《至尊法案》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关系;

(2)规定国王为英国最高首脑;

(3)保留天主教的教阶制度,教义和仪式;

(4)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

特点

(1)宗教改革由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地展开,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

(2)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英国国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影响

(1)摆脱了罗马教权的桎梏,巩固了日益强大的王权;

(3)天主教会的财产落到新兴资产阶级手里,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4)比较保守的,在宗教信仰和神学思想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变化,不利于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后出现清教运动。

结果

建立了不受罗马教会控制的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

历史作用

(1)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在欧洲的神权统治,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

(2)促进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发展。

(3)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

(4)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5)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实质

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进行的一场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目的

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历史知识点的总结 第12篇

(1)鸦片战争中,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始从“天朝上国”的梦幻中惊醒了,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出向西方学习,开眼看世界,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这就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思想并没有付诸实施。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内忧外患的形势,清政府内部以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为首的洋务派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图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这场洋务运动虽然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为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基础,但随着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洋务派的“自强”的迷梦彻底破灭。

(2)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是伴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文化的传人,是早期维新思想的来源。他们的代表人物是正在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的新型知识分子,他们认为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他们的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他们的思想为维新变法思想做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

(3)19世纪90年代,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首的维新派开始用西方政治制度和思想来评判中国,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维新变法运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学,批判封建主义旧学,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号召人们奋起救国,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注人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尽管它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强烈的冲击。

(4)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一场很有影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作为思想战线,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新文化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使民主和科学思想得到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浩地位,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当然,他们在批判封建正统思想的过程中,对东西方文化的某些提法,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片面性,而且他们忽视人民群众,没有把新文化运动同广大群众相结合,也没有正面提出反帝的任务。

(5)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李大钊第一个在中国举起了社会主义大旗;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中国有许多知识分子都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改造中国的历史作用,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转变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导致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准备工作,1920年各地陆续建立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共产主义小组;随后,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

历史知识点的总结 第13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标志: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国庆节)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的事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历史新纪元开始的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标志: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土地改革开始的标志: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标志性事件的标志: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

地主阶级被消灭的标志:1952年底,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我国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的标志: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实行赎买政策。

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一次严重失误:1958年“大跃进”和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

改革开放的开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事件: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开始于:农村(最早在安徽凤阳小岗村尝试)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先在安徽.四川两省实行)

我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是:广东.福建两省。(1980设立四个经济特区: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1988年,海南成为第五个.同时也是最大的经济特区)

我国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深圳经济特区。

最早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1987年中共十二大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我国对少数民族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

我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1947年设置的内蒙古自治区。

中国对香港正式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建立)的标志: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权交接仪式。

中国对澳门正式行使主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建立)的标志:1999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政权交接仪式。(1553年澳门被葡萄牙侵占,葡萄牙是第一个侵略我国的西方殖民国家)特别行政区“特别”在享有高度自治权,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的是:“港澳回归。

“一国两制”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首先实践于港澳。我国对台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海峡两岸关系发生历史性的变化的事件是:1987年,台湾被迫调整“三不”政策

海峡两岸关系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是:1993年“汪辜会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前夕)

人民军队走上科技强军之路的标志:战略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1957成立,又名第二炮兵部队)。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我国成功进行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1966年。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我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我国政府与印度政府代表谈判时提出。

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1955年万隆会议(周恩来出席并提出“求同存异”原则,扭转会议方向)。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乔的笑)

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1972年,尼克松访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9年。

中国迄今举行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多边外交活动:上海APEC会议。

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袁隆平

【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必备13篇)】相关文章:

1.历史知识点的总结(必备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