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6篇)

时间:2023-02-23 15:22:23 范文大全

本文为大家分享六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六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篇

百分数(二)知识点

1、折扣:商品按原定价格的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2、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例如,八折就表示十分之八,就是按原价的80﹪出售。

3、原价×折扣=现价

原价×(1-折扣)=便宜的钱

4、折扣=现价÷原价

便宜的钱÷(1-折扣)=原价

5、原价=现价÷折扣

增长或降低或降低

成数:“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三成五就是十分之三点五,也就是35%

应纳税额 = 总收入×税率

税率=应纳税额÷总收入

总收入=应纳税额÷税率

6、利息=本金×利率×存期

7、本金=利息÷利率÷存期

8、利率=利息÷本金÷存期

9、存期=利息÷本金÷利率

10、满100元减50元,就是在总价中取整百元部分,每个100元减去50元,不满100元的零头部分不优惠。

六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2篇

一、百分数的`意义: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百分比或百分率,百分数不能带单位。

注意:百分数是专门用来表示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的,表示两个数的比。

1、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1)联系:都可以用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2)区别: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倍比关系,不表示具体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分数不仅表示倍比关系,还能带单位表示具体数量。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小数,分数的分子只可以是整数。

注意:百分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所涉及问题基本和分数问题相同,分母是100的分数并不是百分数,必须把分母写成“%”才是百分数,所以“分母是100的分数就是百分数”这句话是错误的。“%”的两个0要小写,不要与百分数前面的数混淆。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一般出粉率在70%、80%,出油率在30%、40%。

2、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1)百分数化小数: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去掉“%”。

(2)小数化百分数: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上“%”。

(3)百分数化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100的分数,然后再化简成最简分数。

(4)分数化百分数:分子除以分母得到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三位小数)然后化成百分数。

(5)小数化分数:把小数成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再化简。

(6)分数化小数:分子除以分母。

二、百分数应用题

1、求常见的百分率,如:达标率、及格率、成活率、发芽率、出勤率等求百分率就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2、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实际生活中,人们常用增加了百分之几、减少了百分之几、节约了百分之几等来表示增加、或减少的幅度。

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

求乙比甲少百分之几:(甲-乙)÷甲

3、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一个数(单位“1”)×百分率

4、已知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部分量÷百分率=一个数(单位“1”)

5、折扣、打折的意义: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折扣、成数=几分之几、百分之几、小数

八折=八成=十分之八=百分之八十=0.8

八五折=八成五=十分之八点五=百分之八十五=0.85

五折=五成=十分之五=百分之五十=0.5=半价

6、利率

(1)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2)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3)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5%

注:国债和教育储蓄的利息不纳税

7、百分数应用题型分类

(1)求甲是乙的百分之几——(甲÷乙)×100%=百分之几

(2)求甲比乙多百分之几——(甲-乙)÷乙×100%

(3)求甲比乙少百分之几——(乙-甲)÷乙×100%

数学分数的加减法知识点

1、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2、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含有括号,应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应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小学数学必背关系表达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六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3篇

一、圆柱

1、圆柱的形成:圆柱是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而得的。

圆柱也可以由长方形卷曲而得到。

两种方式:

1、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宽为高;

2、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长为高。

其中,第一种方式得到的圆柱体体积较大。

2、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他们的数值是相等的

3、圆柱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圆柱有无数条高

4、圆柱的切割:

①横切:切面是圆,表面积增加2倍底面积,即S增=2πr?0?5

②竖切(过直径):切面是长方形(如果h=2R,切面为正方形),该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高,宽是圆柱的底面直径,表面积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即S增=4rh

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①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长方形,如果h=2πr,则展开图形为正方形

②不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平行四边形或不规则图形

③无论怎么展开都得不到梯形

圆柱变形记,圆柱怎么变形成长方体?与长方体又有什么联系?怎么借助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圆柱的体积?

6、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

底面积:S底=πr?0?5

底面周长:C底=πd=2πr

侧面积:S侧=2πrh

表面积:S表=2S底+S侧=2πr?0?5+2πrh

体积:V柱=πr?0?5h

考试常见题型:

①已知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周长

②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③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体积,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高,底面积

④已知圆柱的底面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

⑤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高,求圆柱的底面半径,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以上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通常是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无盖水桶的表面积=侧面积+一个底面积油桶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烟囱通风管的表面积=侧面积

只求侧面积:灯罩、排水管、漆柱、通风管、压路机、卫生纸中轴、薯片盒包装

侧面积+一个底面积:玻璃杯、水桶、笔筒、帽子、游泳池

侧面积+两个底面积:油桶、米桶、罐桶类

二、圆锥

1、圆锥的形成: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圆锥也可以由扇形卷曲而得到。

2、圆锥的高是两个顶点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与圆柱不同,圆锥只有一条高

3、圆锥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锥的底面一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圆锥有一条高。

4、圆锥的切割:

①横切:切面是圆

②竖切(过顶点和直径直径):切面是等腰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的高是圆锥的高,底是圆锥的底面直径,面积增加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即S增=2rh

5、圆锥的相关计算公式:

底面积:S底=πr?0?5

底面周长:C底=πd=2πr

体积:V锥=1/3πr?0?5h

考试常见题型:

①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求体积,底面周长

②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锥的体积,底面积

③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体积,求圆锥的高,底面积

以上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通常是求出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圆柱和圆锥的关系

1、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2、圆柱与圆锥等底等体积,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3、圆柱与圆锥等高等体积,圆锥的底面积(注意:是底面积而不是底面半径)是圆柱的3倍。

4、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2/3Sh

小学数学单位换算公式大全

长度单位换算: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体(容)积单位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立方米=1000升。

重量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1时=60分。

1分=60秒1时=3600秒。

数学因数与倍数知识点

1、因数和倍数:如果整数a能被b整除,那么a就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方法是成对地按顺序找。

3、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方法时依次乘以自然数。

4、2、5、3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5、偶数与奇数:是2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6、质数和和合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六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4篇

圆、圆柱、圆柱必背公式

1、在同圆或等圆内,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公式d=2r;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公式r=d÷

2、已知直径求周长: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直径=周长÷圆周率,

公式C=πd, 公式d=C÷π

3、已知半径求周长:半径=周长÷圆周率的2倍,

圆的周长=2×圆周率×半径, 公式r=C÷2π

公式C=2πr

4、已知半径求面积: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的平方,公式S圆 =πr?

5、已知直径求面积:圆的面积=圆周率×(直径÷2)的平方,公式S圆 =π(d÷2)?

6、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的周长×高

圆柱的底面周长=侧面积÷高

圆柱的高=侧面积÷底面周长

7、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底面积

8、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圆柱的高=体积÷底面积

圆柱的底面积=体积÷高

9、一个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

圆锥的高等于体积的3倍除以底面积,公式h=3v÷s;

圆锥的底面积等于体积的3倍除以高,公式s=3v÷h。

10、环形的面积=大圆面积-小圆面积,S环 =πR?-πr?

11、体积和高相等的圆锥与圆柱之间,圆锥的底面积是圆柱的三倍。

即圆锥的底面积=圆柱底面积×3,圆柱底面积=圆锥底面积÷3

12、体积和底面积相等的圆锥与圆柱之间,圆锥的高是圆柱的三倍。

即圆锥的高=圆柱的高×3,圆柱的高=圆锥的高÷3。

六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5篇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圆柱的两个圆面叫做底面,周围的面叫做侧面,底面是平面,侧面是曲面。

5、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当底面周长和高相等时,侧面沿高展开后是一个正方形。

6、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即S表=S侧+S底×2或2πr×h + 2×πr2

7、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即S侧=Ch或2πr×h

8、圆柱的体积=圆柱的底面积×高,即V=sh或πr2×h

(进一法: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数的时候,省略的位上的是4或者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9、圆锥只有一个底面,底面是个圆。圆锥的侧面是个曲面。

10、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是圆锥的高。圆锥只有一条高。(测量圆锥的高: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11、把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

12、圆锥的体积等于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即V锥=1/3 Sh或πr2×h÷3

13、常见的圆柱圆锥解决问题:①、压路机压过路面面积(求侧面积);②、压路机压过路面长度(求底面周长);③、水桶铁皮(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④、厨师帽(求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积);通风管(求侧面积)。

六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6篇

比例必背知识点

1、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如:2:1=6:3

2、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两个内向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例如:由3:2=6:4可知3×4=2×6;

3、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数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例如:3:x = 4:,内项乘内项,外项乘外项,则:4x =3×8,解得x=6。

4、成正比例的量: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y/x=k(一定) 例如: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因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5、成反比例的量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他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用字母表示x×y=k(一定) 例如: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因为:速度×时间=路程(一定)。

6、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六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6篇)】相关文章:

1.六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精选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