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总结(实用23篇)

时间:2023-03-29 10:22:16 范文大全

岁月悠悠,东流去,落叶纷飞,岁月悠悠,匆匆而过,回首往昔,我想,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写作能力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下面是范文狗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中考物理总结,多篇合集,全方面满足您的需求,希望能帮到您!

中考物理总结 第1篇

1、声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

①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时,音色是不同的。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340m/s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小孔成像、日食和月食。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平面镜成像特点

6、光的折射规律:

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③光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c=300000000m/s

8、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透明物体颜色由透过的光颜色决定,不透明物体颜色由反射光颜色决定,

9、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注意和凸面镜、凹面镜的区别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

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非晶体熔点: 温度不断上升。

15、熔化的条件:⑴ 达到熔点。⑵ 继续吸热。

16、汽化:①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④沸腾的条件:⑴温度达到沸点。⑵ 继续吸热。沸腾的特点:不断吸热,温度不变

⑤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⑥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17、汽化吸热,液化放热

18、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液化的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外的水滴。▼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在升华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常见的升华现象:樟脑丸先变小最后不见了;寒冷的冬天,积雪没有熔化却越来越少,最后不见了;用久的灯丝变细。

19、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放热。常见的凝华现象:玻璃窗上的冰花;霜;用久的灯泡变黑;冰棒上的“”。

20、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①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2、比执容: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J/(㎏·℃) 符号:C 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t0) 和Q放=Cm(t0-t)

23、热值:单位:焦每千克(J/㎏)Q放=mq 热机效率:η=Q吸/ Q放

24、热机知识:①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②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在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中发生了能量转化,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又转化为机械能。

25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6、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它的大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7、天平:物体放于左盘,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

28、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把游码放到标尺放到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①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等,②调平前,如果指针向左偏(右盘高)就向右调节平衡螺母,如果指针向右偏(左盘高)就向左调节平衡螺母)(3)把物体放到左盘,右盘放砝码,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使天平平衡。(4)读数:m物=m砝码+ m游码示数

29、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殊属性;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成正比,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30、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特性),

31、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速度的计算公式: 1

32、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只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与速度无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7、二力平衡: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力平衡。

38、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39、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指向地心)。

40、实验探究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实验过程略)

实验结果: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摩擦力的大小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41、增大摩擦力方法:使接触面粗糙些和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摩擦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2)减小压力;(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分开(加润滑油、形成气垫)。

42、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 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L1=L2, 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43、定滑轮特点:(轴固定不动)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44、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忽略摩擦和动滑轮重),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 (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45、滑轮组:1、使用滑轮组时,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即(G为总重,n为承担重物绳子段数)2、S=n h(n同上,h 为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46、压力:(水平面时:F=G物)[压力的方向:垂直向下]

47、压力的作用效果:(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跟压力、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

实验结论:①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②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49、增大压强方法: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或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减小压强的方法: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或在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

50、液体压强特点:①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②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③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51、液体压强:液压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等无关。

52、连通器的应用:船闸、茶壶、下水管道。

53、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大气压强存在。

54、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最先测出):实验中玻璃管上方是真空,管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是大气压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落下,大气压的数值等于这段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55、标准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760mmHg=76cmg ×105pa=10m水柱。

56、抽水机是利用大气压把水从低处抽到高处的。

57、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越大的位置压强越小。

58、飞机的升力:飞机前进时,由于机翼上下不对称,机翼上方空气流速大,压强较小,下方流速小,压强较大,机翼上下表面存在压力差,这就产生了向上的升力。

59、浮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60、物体沉浮条件:

61、阿基米德原理: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浸没在气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气体受到的重力)。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m排g=ρ液V排g

62、计算浮力方法有:(1)称量法:F浮=G物-F拉 , (2)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3)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m排g (4)二力平衡法:F浮=G物 (适合漂浮、悬浮)

63、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64、功的计算:力与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W=FS。

65、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机械效率计算公式:η=W有用/W总 滑轮组机械效率:η=W有用/W总=Gh/FS

66、功率计算公式:推导公式:P=Fv。(速度的单位要用m/s)

67、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速度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就越大

68、质量相同的物体,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高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69、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住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消灭,也不会凭空产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71、①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②某处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或断路,电路断路时用电器是不工作的。③将电源正、负极直接用导线连在一起的电路叫短路。

72、电流表的使用①电流表接入电路时应和被测用电器串联;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进,从负接线柱流出;电路中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量程;绝不允许将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两极上,这样如同短路,会很快将电流表烧坏,甚至损坏电源。

73、①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处处相等,I=I1=I2;②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

74、保险丝的主要材料是铅锑合金。火线和零线间的电压是220V。

75、电压表的使用规则:使用电压表之前注意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电压表与所测量的用电器并联;让电流从电压表的“+”接线柱流进,从“-”接线柱流出;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极上,待测电压不能的量程,无法估测电压时,可采用试触法来选择量程。

76、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U=U1+U2。

77、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并联电路两端的电压 与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即:U=U1=U2。

78、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性质有关,此外,导体的电阻还和温度有关。同种导体的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79、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串联在电路中;两接线头要采用一上一下的接法。

80、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踺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81、欧姆定律的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表达式:

82、电能:单位是焦耳(J),常用的单位kW·h,1kW·×1000000J。电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1KW=1000W

83、电流在一段电路上做的功跟这段电路两端的电流、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成正比,即W=UIt。

84、电能表:电能表是测量电功的仪表,即测量用电器在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多少的仪表。电能表的读数方法:电能表的表盘上某段时间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即为这一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单位是kW·h。

86、实际功率和额定功率的关系:若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严重时会影响用电器的使用寿命,甚至会烧坏用电器。若U实=U额,则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若U实

87、利用用电器铭牌求正常工作时的功率、电阻和电流①已知U额、I额则P额=U额I额;R=U额/I额 ②已知U额、P额则I额=P额/U额;R=U额2/ P额

88、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在电阻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流越大,电流产生的热量越多。

89、焦耳定律:①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②公式:Q =I2Rt③对于任何电路都可以用Q =I2Rt计算。在纯电阻电路中Q =W=Pt=UIt=U2t/R=I2Rt。串、并联电路中放出的总热量Q =Q1+Q2+…+Qn。

焦耳定律与电功的关系:在纯电阻电路中W=Q,表明电流做的功全部转化为电阻的内能;在非纯电阻电路中W>Q,表明电流做的功只有一部分转化为内能,另一部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计算非纯电阻电路中通过导体转化为内能的部分只能用Q =I2Rt 电器加热效率:η=Q吸/W电

90、电热功率的计算:P =I2Rt,电能转化为热时的发热功率即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功率跟导体中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91、磁感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磁体内部,磁感线是从南极到北极)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92、奥斯特(丹麦)最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即电与磁的关系)。

93、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线的周围存在磁场,磁场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有关

94、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95、电磁铁的原理:电流的磁效应 [决定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①外形一定,匝数相同,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外形一定,电流相同,匝数越多,磁性越强。]

96、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工作电路通断的开关。它利用低电压、弱电流电路的通断来间接地控制高电压、强电流的电路的装置。

97、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要受到力的作用(电动机原理),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感线的方向都有关系。(电流方向或磁感线的方向改变时,通电导线的受力方向改变)[电生磁实验]

98、法拉第(英)发现了电磁感应,进一步揭示了电与磁的联系。

99、电磁感应:由于导体(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在磁场中运动(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流的现象;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方向既跟导体的运动方向有关,又跟磁感线的方向有关)[磁生电](发电机原理)

做计算题的注意事项:

①必须写“解:”,必须有公式和计算过程,必须下结论(“∴……”或“答:……”)。

② 读题时注意思考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且思考应该使用什么样的公式。电学题要做电路分析,力学题要做受力分析。

③上面没有加括号的公式都可以直接使用,其他公式必须先推导才能使用(如:“由得U=IR=……”)。

④绝大多数公式的单位都是已经确定的(国际主单位)。上面有三个公式可以使用两种单位。杠杆平衡条件可以不使用主单位,但是必须使用统一的单位。

⑤代入时数的顺序不能颠倒。

⑥数字后面必须带单位,只有倍数、比例、机械效率除外。

⑦对于有很多“0”的数字,最好用科学计数法。用kg/m3作为密度单位时,必须写成“△×103kg/m3”(固体、液体)和“△kg/m3”。

⑧注意g的取值。

⑨最终的计算结果不能写成分数。对于除不开的数,一般保留两位小数(不要写约等于“≈”)。

⑩解答一道题的不同部分时,最好标清题号。这是对自己、对评卷老师都有好处的事情。

复习提纲第三部分[中考重点实验]

①伏安法测电阻

②伏安法测小灯泡电功率

③伽利略斜面实验(牛顿第一定律)

④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⑤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有关

⑥阿基米德原理(探究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

⑦机械效率的测量

⑧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

⑩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中考物理总结 第2篇

道尔顿(英国化学家)就说:“有的人能够远远超过其他人,其主要原因与其说是天才,不如说他有专心致志坚持学习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顽强精神。”第二条就是要会学习,了解作为一名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如下几个环节:制定计划→课前预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总结→课外学习。

这里每个环节中,存在着不同的学习方法,下面就针对物理的特点,针对就“如何学好初中物理”,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具体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死记硬背

要得!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课文必须熟悉,知识点必须记得清楚。至少达到课本中的插图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记得在多少多少面,但至少知道在左页还是右页,它是讲关于什么知识点的,演示的是什么现象,得到的是什么结束,并能进行相关扩展领会。

独立做作业

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会的题目搞会,并进行知识扩展识记,会收获颇丰。

要过程作图

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不管是理论过程,还是实践过程,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

抓紧课堂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课后再找老师讨论,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坚持做笔记

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学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整理好资料

学习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习资料的分类包括练习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习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比如*、?、※、◎等等,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发展与训练

有的学生也十分想学,也确实在努力学习,这些老师也能看到眼里,可是成绩依然不是十分理想。反观之,听课认真,作业工整,笔记细致,但一换个角度,换个方法,这种学生就不知所从。这样的学生多数也不是完全因为笨,主要还是思维上出了问题。常见的思维性障碍如下:

1、先入为主的生活观念形成的思维障碍。

2、相近物理概念混淆形成的障碍。

3、类比不当形成的思维障碍。

4、物理公式数学化形成的思维障碍。

5、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模糊形成的思维障碍。

6、旧有知识的局限性和思维定势干扰形成的思维障碍。

中考物理总结 第3篇

物理可以大到宇宙,也可小到电子,它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所以,想学好物理,就要先热爱生活。在我看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考生要通过观察、猜想,抓住每一次做实验的机会,培养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物理都是基础,课堂上的40分钟是重要的学习时段,也是所有知识点的会聚地。考生要全神贯注地与老师一起学习新知识,而不是盲目地跟随。课前的预习就尤为重要,带着疑问听课会事半功倍。知识网的形成靠自己,考生要及时联系之前学过的知识。

同时,考生要作好笔记。记物理笔记不是抄些定义就可以的,要注意记录和总结题型、方法。尤其对设计实验的大题而言,解题有一定套路,只要熟悉方法,就不存在大量失分的现象。另外,记完笔记下课不看也是徒劳,考生要动脑思考,无论是方法还是公式,透彻的理解都是关键。这样面对新颖的题目时就能灵活应对。

对于课下遇到的难点或不解之处,头脑中没有清晰的思路,考生要主动和同学、老师探讨。无论是一道力学大题还是多选题的一个选项,哪怕是一个普通、微小的问题,也要敢问。不要因为放不下面子,而放弃补漏的机会。

在备考期间,多做重点难题和套卷很有必要。见识多了,才能沉着于考场。在做物理重点难题时,我的重心在于难题的分解和方法的运用。而在做套卷时,考生要计时完成,重在给自己一个考试的状态。遇到有障碍的题要标记,即使最终做出结果,方法也不一定简便。学习没有捷径,把这些题记录下来,在周末或考前,考生要重新温习。

学习物理的快乐在于它带给我们的成就感。当你发现自己的猜想与结论相符,当你用最简单的步骤、最通俗的方法解决一道难题,当你能在生活中运用知识解释一些现象,当你坚持用理性分析种.种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你会发现学习物理不只是为了考试,它培养的是自己严谨的、富有逻辑性的思维。这些让我们受益匪浅。

学习不要试图探寻捷径,课上认真听讲、仔细记录,课下多质疑多提问、充分消化和积累,这样才能真正体会物理学习中的欣喜与满足。


中考物理总结 第4篇

一、选择题

1、物态变化

思路:分清楚变化前后各是什么物态,伴随的热量变化

2、声音

音调:频率的高低(女高音、男低音)

响度:振幅的大小(大声说话、轻声细语)

音色:每个发声体的发声特点不同(每个人说话的声音都不一样,每种乐器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乐音:人们喜欢听的声音

噪音: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干扰的声音(你喜欢听的音乐,对别人来说或许是噪音)

减弱噪音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消音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隔音墙)、在人耳处减弱(带耳塞)

3、光现象

直线传播: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日全食)

反射:光在同种介质钟传播(照镜子、倒影)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水中的鱼儿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凸透镜对光的折射:会聚作用(远视眼佩戴的眼镜)

凹透镜对光的折射:发散作用(近视眼佩戴的眼镜)

4、常见物理量

平时需要记忆,注意单位

5、物质固有属性

质量、密度(固体和液体)、热值、比热容等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随温度、位置、形状、多少而变化。

6、磁现象

磁性材料:铁钴镍都是磁性材料

磁场:真是存在的,两个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磁感线:为了形象描述磁场,人为加上的带箭头的闭合曲线

地磁场: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理南极附近。存在的夹角叫磁偏角,我国宋代学者沈括最早记录。小磁针静止时,南极指向地理南极(地磁北极)。

7、电和磁

发电机模型(电磁感应):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有电流产生。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发现的。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只改变导体运动方向,电流方向改变;只改变磁场方向,电流方向也改变;既改变导体运动方向,又改变磁场方向,电流方向不变。)(手摇发电机、动圈式话筒)

电动机模型: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电动机、动圈式音箱)

电流的磁效应: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开关闭和后导体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奥斯特发现的。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大小和线圈匝数。(增加铁芯会大大增强磁性,即电磁铁)

8、扩散现象

说明: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

柳絮、尘土都是微小颗粒,不是分子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引力:两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平衡位置时表现为引力。(铁丝很难被拉长)

斥力:两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位置时表现为斥力。(液体很难被压缩)

内能:物体内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不管温度高低,物体的内能不会变成0。做功和热传递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9、压强

固体压强:与压力成正比,与受力面积成反比。

增大压强的方法: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力(图钉尖很尖锐、菜刀越磨越锋利)。

减小压强的方法: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力(书包背带较宽、滑雪板、铁轨下铺枕木)

液体压强:同种液体,同一深度出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大气压降低。

10、力与运动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与物体的速度、运动状态无关。

平衡力:等大、反向、共线。受力物体只有一个。(物体在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下静止)

相互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线。受力物体是两个。(杯子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杯子的支持力)

力的作用效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拉长皮筋)、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用球拍打乒乓球)

11、浮力

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液体的密度和浸没在液体中物体的体积(即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与物体的体积无直接关系。如果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深浅无关。

12、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

家庭电路中所有用电器都是并联,开关接在用电器和火线之间。插座的接法是:左零右火上接地。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金属外壳必须接地。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不靠近高压带电体、不弄湿用电器、不损坏绝缘层。

触电者施救方法:关闭电源或用绝缘体把触电者身上的导线拨开。

13、滑轮组

做题思路:先判断有几段绳子承担重量(n=?)然后根据滑轮组的特点计算各物理量:

14、电路故障

做题思路:1、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并联、串联)

2、各电表分别测量那一部分的数值

3、电流表无示数,说明电路某处断路了。

电压表无示数,说明电压表正负接线柱不能跟电源连通。

电流表示数变大,说明电路中总电阻变小了。

电压表示数变大了,说明与之并联的电阻与总电阻的比值变大了。

15、动态电路题型

做题思路:先判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在移动过程中,接入电阻的阻值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根据滑动变阻器阻值的变化情况判断出电流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出各电表的示数变化情况,进一步判断各电阻实际功率的变化情况和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情况。

16、电路题

做题依据:

二、填空题

1、简单运动

参照物的选取(与研究对象发生位置变化)

平均速度的计算:

图像:先看表头,是s-t图像还是v-t图像。s-t图像中与X轴平行,说明物体静止,线倾斜的越厉害,说明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v-t图像中与X轴平行,说明物体做匀速运动。()

2、平面镜成像

像物等大,像距等于物距,不管物体远离还是靠近平面镜,像的大小都不会变。

3、测电笔的用法:手必须接触笔尾金属体,不能接触笔尖金属体。

4、能量转化

判断物体在能量转化前后的变化情况(位置、运动状态、温度、是否有电流、是否有化学变化等)

5、杠杆

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动力臂:动力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

阻力臂:阻力作用线到支点的距离。

6、摩擦力

静摩擦力:大小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大小相等,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动摩擦力:不管速度多大,动摩擦力大小不变,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增大摩擦力大小的方法: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7、电能(二次能源)

电能表的读数:电能表最后一位是小数,单位是kw·h。表上的“10A”:表示电能表额定电流是10A。“2500r/kw·h”:表示电路消耗1kw·h的电能,圆圈转2500转。电表转了n圈,电路消耗的电能是

8、四冲程内燃机(汽油机、柴油机)

吸气冲程:进气门打开、排气门关闭,活塞向下运动。

压缩冲程: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上运动。机械能→内能

做工冲程: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活塞向下运动。内能→机械能

排气冲程: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活塞向上运动。

吸气冲程中,汽油机吸进来的是空气和汽油的混合物,柴油机吸进来的是空气。

压缩冲程末端,汽油机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汽油和空气的混合物;柴油机喷油嘴喷出雾状柴油,柴油遇到高温空气自燃。

9、电路

给出用电器铭牌,题目中提示小灯泡电阻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暗含的信息是要求出小灯泡的阻值

三、作图题

1、磁场

通电螺线管:用右手螺旋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性的南北极,四指方向为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大拇指的方向为N极,也是螺线管内部磁场方向。

磁体:磁场从N极出发,S极进入(N出S进)

小磁针:静止时N极所指的方向为该点磁场的方向。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像物等大,像距等于物距,像物对应点的连线垂直于镜面。

反射: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都在平面镜同一侧。

折射: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在法线两侧,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注: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或者玻璃时,既有反射,又有折射。光垂直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重合,但也要标上方向。光垂直射向水或者玻璃时,折射光线方向不改变。

3、杠杆

动力臂:找到动力作用线,然后过支点做动力作用线的垂线,如果动力作用线太短,用虚线将其延长。

阻力臂:找到阻力作用线,然后过支点做阻力作用线的垂线,如果阻力作用线太短,用虚线将其延长。

注:画好垂线后一定要标上垂足,并标上

4、电路图

电路图转化成实物图:注意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接线柱(量程),滑动变阻器的接线柱(滑片左右移动时阻值的变化),要符合题意,电路图和实物图中滑片向左(右)移动时,阻值变化要一致。

实物图转化成电路图:每个电器元件的次序不能乱,线要画的横平竖直,滑动变阻器在电路图和实物图中滑片向左(右)移动时,阻值变化要一致。

四、实验题

1、探究小灯泡电功率

注意:小灯泡的电功率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电压表的示数要调到小灯泡的额定电压。

考点:1、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

2、滑动变阻器滑片要移到最大阻值处

3、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要使小灯泡两端电压等于额定电压

4、小灯泡的电功率P=UI

2、探究物体吸热能力大小

试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两个不同电阻产生的热量判断依据:

电流相等,通电时间相同时,导体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酒精灯加热不同液体判断依据:

相同质量的不同液体,用同样的酒精灯(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一样多)加热时,比热容大的液体温度升高的慢。

3、伽利略理想斜坡实验(影响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不变量:同样的斜坡、同样的小球、每次都从同一高度处自由释放。变量:水平面粗糙程度不同<即阻力大小不同>。)

① 阻力越大,小球在平面上走的路程越短,时间越短,速度减小的越快;

阻力越小,小球在平面上走的路程越长,时间越长,速度减小的越慢;

阻力为零时,小球在平面上走的路程无限长,时间无限长,速度不会减小。即小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②动能的大小通过推动木块运动的距离比较。速度的大小是通过小球释放的高度决定的。

实验说明:物体质量一定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物体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注意:不能说是成正比,因为动能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与速度不成正比。)

4、探究凸透镜成像

实验条件:物体、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直线上(物体的像成在光屏中间)

注意:物左像左,物右像右;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

5、探究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

试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控制电源电压不变,导体的电阻跟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

同一个电阻,电阻两端的电压与电路中的电流成正比;

控制电流不变,电阻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中考物理总结 第5篇

声与光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

3.乐音三要素: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

②响度(声音的大小)

③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4.超声波的速度比电磁波的速度慢得多(声速和光速)

5.光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6.光是电磁波,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

7.真空中光速:c=3×108m/s=3×105km/s(电磁波的速度也是这个)

8.反射定律描述中要先说反射再说入射(平面镜成像也说"像与物┅"的顺序)

9.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中的每一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0.光的反射现象(人照镜子、水中倒影)

11.平面镜成像特点:像和物关于镜对称(左右对调,上下一致)

12.平面镜成像实验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13.人远离平面镜而去,人在镜中的像变小(错,不变)

14.光的折射现象(筷子在水中部分弯折、水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

15.在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中光路都是可逆的

16.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17.能成在光屏上的像都是实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实像倒立,虚像正立

18.凸透镜成像试验前要调共轴: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同一高度

19.凸透镜一倍焦距是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成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如果换到像的位置,像也换到物的位置

运动和力

1.物质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2.相对于参照物,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即物体运动了

3.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被研究的物体不能选作参照物

4.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5.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①使物体发生形变

②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7.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

8.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9.一切物体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都是地球

10.两个力的合力可能大于其中一个力,可能小于其中一个力,可能等于其中一个力

11.二力平衡的条件(四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12.用力推车但没推动,是因为推力小于阻力(错,推力等于阻力)

1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

①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

②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4.惯性现象:(车突然启动人向后仰、跳远时助跑、运动员冲过终点不能立刻停下来)

15.物体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的质量决定(气体也有惯性)

16.司机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错,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17.判断物体运动状态是否改变的两种方法:

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其中一个改变,或都改变,运动状态改变

②如果物体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改变

18.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作用时可能静止也可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机械功能

1.杠杆和天平都是"左偏右调,右偏左调"

2.杠杆不水平也能处于平衡状态

3.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是省力杠杆(动滑轮是省力杠杆)

4.定滑轮特点: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动滑轮特点: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5.判断是否做功的两个条件:

①有力

②沿力方向通过的距离

6.功是表示做功多少的物理量,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7."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快"这句话是正确的

8.质量越大,速度越快,物体的动能越大

9.质量越大,高度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10.在弹性限度内,弹性物体的形变量越大,弹性势能越大

11.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12.降落伞匀速下落时机械能不变(错)

热学

1.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6.5℃

3.体温计使用前要下甩,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间有空隙,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5.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的运动着;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6.密度和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属性

7.沿海地区早晚、四季温差较小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暖气供水、发动机的冷却系统)

8.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对)

9.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错,冰变为水)

10.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等效的)

11.热机的`做功冲程是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压强知识

1.水的密度:ρ水=1.0×103kg/m3=1g/cm3

2.1m3水的质量是1t,1cm3水的质量是1g

3.利用天平测量质量时应"左物右码"

4.同种物质的密度还和状态有关(水和冰同种物质,状态不同,密度不同)

5.增大压强的方法:

①增大压力

②减小受力面积

6.液体的密度越大,深度越深液体内部压强越大

7.连通器两侧液面相平的条件:

①同一液体

②液体静止

8.利用连通器原理:(船闸、茶壶、回水管、水位计、自动饮水器、过水涵洞等)

9.大气压现象:(用吸管吸汽水、覆杯试验、钢笔吸水、抽水机等)

10.马德保半球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托里拆利试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值

11.浮力产生的原因: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压力的合力

12.物体在液体中的三种状态:漂浮、悬浮、沉底

13.物体在漂浮和悬浮状态下:浮力=重力

14.物体在悬浮和沉底状态下:V排=V物

15.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也适用于气体(浮力的计算公式:F浮=ρ气gV排也适用于气体)

电学

1.电路的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2.电路的三种状态:通路、断路、短路

3.电流有分支的是并联,电流只有一条通路的是串联

4.在家庭电路中,用电器都是并联的

5.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金属导体里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6.电流表不能直接与电源相连,电压表在不超出其测量范围的情况下可以

7.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8.安全电压应低于24V

9.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0.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温度有时不考虑)

11.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都是靠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12.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要注意I、U、R三个量是对同一段导体而言的

13.伏安法测电阻原理:R=伏安法测电功率原理:P=UI

14.串联电路中:电压、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

15.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功和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

16."220V100W"的灯泡比"220V40W"的灯泡电阻小,灯丝粗

磁场知识

1.磁场是真实存在的,磁感线是假想的

2.磁场的基本性质是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有力的作用

3.奥斯特试验证明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电生磁)

4.磁体外部磁感线由N极出发,回到S极

5.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6.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地磁南极在地理北极附近

7.磁场中某点磁场的方向:

①自由的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②该点磁感线的切线方向

8.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中考物理总结 第6篇

本学期我教1410、1417、1419、1420四个班物理,圆满的完成了教学任务。在教学的全过程中要贯穿实验这一条主线,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必须把握好“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这三个关键环节,以下是我的总结:

一、演示实验教学要做到“精、真、显”

演示实验是指为配合教学内容而由教师操作示范的实验。它能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把要研究的物理现象清楚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帮助他们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精”是要精心准备,要在选题、仪器、教案、教法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准备。在选题上,对于教材中提供的演示实验要作为首选,但要结合实际。在仪器上,要在课前认真检查实验所需仪器的性能,必要时可以先做一遍实验,确保仪器的完好。在备课上,教师要对教材进行认真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解决。在教法上,教师要对授课内容有整体把握,对何时进行实验,在实验中有什么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引导学生应归纳出什么规律或总结出什么结论,学生会提出哪些问题要在课前考虑清楚。“真”教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也必须保证过程的真实性和结论的可靠性。因此一定要尽可能保证实验的成功。要保证实验成功,除了在课前充分准备外,还要求教师有深的理论功底和较刻苦的钻研精神。一旦实验中出现了问题,教师一忌忙乱,二忌简单,三忌虚假,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要迅速地分析原因,找出错误的所在,并向学生做出正确的解释,尔后重新开始实验直到得出正确的结论。“显”是显明易见,演示实验的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学生有直观的印象,并通过其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

二、“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实验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通过亲自实践,验证物理规律、加深对教材理解的教学手段。学生亲自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和总结物理现象,是对知识的再认识、再学习和再提高。学生实验是物理考查的重点,不管是学期考试还是中考考查的类型主要有两种方试,一是理论考试,二是实验操作考试。但结果往往不尽人意。对此,笔者谈一些看法和建议:教师在进行实验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如下问题:

1、注意力分散。在教师讲时,学生只管自己边看边玩。导致一些学生在十分基本的知识点上也要发生错误。

2、仪器无端损坏。在教师介绍实验原理时主要是因为教师只利用静态的示意图及板书,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下降。有不少学生在自已摆弄仪器,导致实验器材无端损坏。

3、热闹而无序。学生注意力相对集中及积极参与是在“仪器安装及调节”“操作并记录数据”“数据分析及处理”这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学生的积极性虽然很高,但实验效果较差,这是由于前面几阶段的基础没有打好,导致学生的操作无序。

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1)变视听信息相互干扰为协调一致,笔者认为在开始讲解器材作用与介绍实验原理时可以用视频展示台将实验器材放大,这样学生既可以看到清晰的仪器,又可以听教师讲解。在实验原理讲解时,力求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2)用动作技能的学习规律指导动作技能的学习,学生的动作技能是比较缺乏的,由于教师不熟悉动作技能的学习规律的缘故。有的教师把动作技能的学习等同于知识的学习,认为我己经把它讲清楚了,你们也就会了。有的教师由于自己已经掌握了动作技能,而认为动作技能的学习很简单。其实既使是比较简单的骑车、游泳等动作技能,哪个人是一学就会的呢?只有通过教师很好的示范作用,(示范的可见性非常重要)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率才会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及教学的吸引力大大提高。

三、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学习好课本知识之后,在老师的引导下结合具体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从而对知识更进一步的领会和掌握,探究实验是基础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措施。笔者认为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实验探究教学。

1、科学选取探究性实验的课题

探究性实验的选题要切合《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要准、新、奇。准──即准确,科学合理。新──即新颖,别致,有趣。奇──即想象丰富,思维创新。因此选题应注重科学性、需要性、趣味性、新颖性、创造性和可操作性。

2、认真地组织好探究性实验的活动

首先探究性实验的活动要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参与,并经过认真的观察,实践,思考,体会物理现象中蕴含的知识和规律,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技能得到充分的提高。其次活动要能体现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和提倡学生敢于想象,勇于提问,大胆实践,可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步骤来进行研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第三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色和协作精神,要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不宜对学生制定统一的要求,规定相同的方法。尽量让学生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实验器材,选择自已的实验方法,设计好实验的步骤,制作好实验的记录表格。根据各自的猜想和假设来相互协作地进行自主探究,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总之,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探究实验的教法学法各有不同,功效不同,但他们之间有必然联系。实验教学是中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技能的重要手段。加强了实验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考物理总结 第7篇

考点1:电荷、电荷守恒定律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例如: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1.元电荷:电荷量e=1.60×10-19C的电荷,叫元电荷。说明任意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元电荷电荷量的整数倍。

2.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又不能被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3.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金属小球接触时,电量分配规律:原带异种电荷的先中和后平分,原带同种电荷的总量平分。

考点2:库仑定律

1.内容:在真空中静止的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他们的连线上。

2.公式:

3.适用条件:真空中的点电荷。

4.点电荷:如果带电体间的距离比它们的大小大得多,以致带电体的形状对相互作用力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这样的带电体可以看成点电荷。

考点3:电场强度

1.电场

(1)定义:存在于电荷周围、能传递电荷间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物质。

(2)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2.电场强度

⑴定义:放入电场中的电荷受到的电场力F与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⑵单位:N/C或V/m。

⑶电场强度的三种表达方式的比较

⑷方向: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或与负电荷在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⑸叠加性:多个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这种关系叫做电场强度的叠加,电场强度的叠加尊从平行四边形定则。

考点4:电场线、匀强电场

1.电场线:为了形象直观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在电场中画出一系列的曲线,曲线上的各点的切线方向代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方向,曲线的疏密程度表示场强的大小。

2.电场线的特点

⑴电场线是为了直观形象的描述电场而假想的、实际是不存在的理想化模型。

⑵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终于无穷远或负电荷,静电场的电场线是不闭合曲线。

⑶任意两条电场线不相交。

⑷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某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的场强方向,它不表示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轨迹。

⑸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电场线从高等势面(线)垂直指向低等势面(线)。

3.匀强电场

⑴定义:场强方向处处相同,场强大小处处相等的区域称之为匀强电场。

⑵特点:匀强电场中的电场线是等距的并行线。平行正对的两金属板带等量异种电荷后,在两板之间除边缘外的电场就是匀强电场。

4.几种典型的电场线

孤立的正电荷、负电荷、等量异种电荷、等量同种电荷、带等量异种电荷的平行金属板间(正点电荷与大金属板间)的电场线

考点5:电势能

1.定义:电荷在电场中某点的电势能在数值上等于把电荷从这一点移动到电势能为零处(电势为零)静电力所做的功。

2.单位:焦耳(J),电子伏(eV)是能量的单位,1eV=1.60×10-19J。

3.矢标性:是标量,但有正负,电势能的正负表示该点电势能比零电势能点高还是低。

4.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的关系

⑴静电力对电荷做正功电势能就减小,静电力对电荷做负功电势能就增加。

⑵静电力对电荷做功等于电荷电势能的变化量,所以静电力的功是电荷电势能变化的量度。用表示电势能,则将电荷从A点移到B点,有

中考物理总结 第8篇

电学常见公式

1.电流强度:I=Q电量/t

2.电阻:R=ρL/S

3.欧姆定律:I=U/R

4.焦耳定律:

(1)Q=I2Rt普适公式)

(2)Q=UIt=Pt=UQ电量=U2t/R (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

(1)I=I1=I2

(2)U=U1+U2

(3)R=R1+R2

(4)W=UIt=Pt=UQ (普适公式)

(5)W=I2Rt=U2t/R (纯电阻公式)

(6)U1/U2=R1/R2 (分压公式)

(7)P1/P2=R1/R2

热学公式

C水=4.2×103J/(Kg·℃)

1.吸热:Q吸=Cm(t-t0)=CmΔt

2.放热:Q放=Cm(t0-t)=CmΔt

3.热值:q=Q/m

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Q有效利用/Q燃料

5.热平衡方程:Q放=Q吸

6.热力学温度:T=t+273K

7.燃料燃烧放热公式Q吸=mq或Q吸=Vq(适用于天然气等)

机械效率公式

η=W有/W总η=P有/ P总

(在滑轮组中η=G/Fn)

(1)η=G/ nF(竖直方向)

(2)η=G/(G+G动) (竖直方向不计摩擦)

(3)η=f / nF (水平方向)

总功公式

W总=FS(S=nh)W总=W有/ηW总= W有+W额W总=P总t

有用功公式

举高W有=Gh水平W有=FsW有=W总-W额

物理液体压强公式

液体压强公式P=ρgh

液体压力公式F=PS=ρghS

规则物体(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公式通用

浮力公式

(1)F浮=F’-F (压力差法)

(2)F浮=G-F (视重法)

(3)F浮=G (漂浮、悬浮法)

(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排水法)

压强公式(普适)

P=F/S固体平放时F=G=mg

S的国际主单位是m2 1m2 =102dm2 =106mm2

滑轮组公式

不计绳重和摩擦时F=1/n(G动+G物)s=nh

中考物理总结 第9篇

1、速度公式:v = v =s

ts总

t总

v ——速度(m/s);v——平均速度(m/s);s ——路程(m);t ——时间(s)

2、密度公式:ρ=m v

ρ——密度(kg/m3);m ——质量(kg);v ——体积(m3)

3、重力公式:G = mg

G ——重力(N);m ——质量(kg);g ——常数(9.8N/ kg)

4、压强公式:

① P =FP ——压强(Pa);F ——压力(N);S ——受力面积(m2) S

② P =ρg h P ——压强(Pa);ρ——密度(kg/m3);h ——深度(m)

5、液压公式:F1F2= S1S2

F1 ——作用在小活塞上的力(N); S1 ——小活塞的横截面积(m2);

F2 ——作用在大活塞上的力(N); S2 ——大活塞的横截面积(m2);

6、浮力公式:

① F浮 = G =ρ物g v物 ρ物——物体的密度(kg/m3);v物 ——物体的体积(m3) ② F浮 = F下-F上F上 ——上表面受的压力(N); F下 ——下表面受的压力(N); ③ F浮 =G-F拉G ——物重(N);F拉 ——液体中测力计的读数(N); ④ F浮 =ρ液g v排 ρ液——液体密度(kg/m3);v排——排开的液体体积

7、功的公式:

① W = F·s

W ——功(J);F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N);s ——物体移动的距离(m); ② W = mghm ——物体的质量(kg);h ——物体移动的距离(m)

8、功率公式:

① P = W P ——功率(W);W ——功(J);t ——时间(s); t

② P = F·v F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N);v ——物体移动的速度(m/s); ③ P = mg·vm ——物体的质量(kg);h ——物体移动的距离(m)

9、杠杆平衡公式:F1·L1= F2·L2(理想机械)

F1 ——动力(N);F2 ——阻力(N);L1——动力臂(m);L2——阻力臂(m);

10、轮轴公式:F1·R = F2·r (理想机械)

F1 ——作用在轮上的力(N);R ——轮半径(m);

F2 ——作用在轴上的力(N);r ——轮半径(m);

11、斜面公式:F·L = G·h (理想机械)

F ——拉力(N); L ——斜面长(m); G ——物重(N); h ——斜面高(m)

12、滑轮组公式:

① F = n·h F ——拉力(N);n——绳子股数;h ——物体上升高度(m)

② W有 = G·h W有——有用功(J);G ——物重(N);

③ W总 = F·s = W有+W额

W总 ——总功(J);W额 ——额外功(J);s ——拉力移动距离(m)

④η=W有

W总=mghmgG==×100% η——机械效率

13、热值公式:Q = m·q

Q ——燃料放出的热量(J); q ——燃料的热值(J/kg)

14、比热公式:Q = c m △t

Q ——热量(J);c ——物质的比热容(J/kg·℃);△t ——温度差(℃)

15、欧姆定律:I = UI——电流(A);U——电压(V);R——电阻(Ω) R

16、焦耳定律:W = Q = I2R

W ——电流所做的功(J);Q ——电流产生的热量(J);t ——通电时间(s)

U2

补:W = Q= Pt = IRt = UIt =t (纯电阻电路的`计算,必须用带R的) R2

17、电功率公式:P = UIP —— 用电器的功率(W)

补:P == IR = UI = (纯电阻电路的计算,必须用带R的) tR

18、电学补充公式:

①任意电路中:W总 = W1 +W 2 Q总 = Q1 +Q 2 P总 = P1 +P 2

②串联电路:R1U1W1P1Q1====R总 = R1 + R2

③灯泡的实际功率:P实= ??U?0

P实、U实——实际功率、实际电压 P0、U0——额定功率、额定电压

④计算电能表转过n转时消耗的电能:W = = NN

W ——功(kw·h / J); n ——实际转数; N ——消耗一度电电能表的转数;

⑤计算电能表转过n转时消耗的电功率:P = = NtNt

P ——电能表消耗的电功率(W)

中考物理总结 第10篇

20xx— 20xx学年度即将结束,这学年中,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体教师的支持和帮助下,本人在本学期的物理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努力完善实验室管理,健全实验室基本制度,认真开展分组实验教学,促进物理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现把本学期的物理实验教学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落实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实验室财产和仪器的保管、维护、借出、收回、使用等方面的规范化管理。做到出入有据,每次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都能填写好《演示实验记录》、《分组实验记录》以及《实验室开放记录》。

2、 做好仪器的清理、放置和登记,做到整洁、规范,项目清楚。在实验前后对仪器性能进行认真检查,做完实验后及时收回、上架归位。

3、 熟悉仪器的基本性能和使用方法,做好仪器的保养和维护,对危险品按照要求进行安全处理。做好防尘、防火、防虫等防患措施。

4、 做好易耗品和仪器破损登记。对易耗品及时补充,对仪器破损及时登记,填写好《仪器损坏丢失报废单》并按赔偿规定进行处理。

5、特别是今年我校将迎接省检,对 添置的仪器设备要时及登记,及时安装调试 并使用,提高课堂实验教学质量。

6、做好安全、卫生清洁工作, 同时强化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对发现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地对进行批评教育,及时关闭电源开关并锁好门窗。以确保实验教学正常进行。

9、准备好各项待查材料,填写好各项报表,做到有据可查,条理清楚,并接受有关主管部门检查。虚心接受意见和建议,总结经验,改进实验室管理工作。

10、认真完成好学校分配给我的其它工作。

总之,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这一学年来,我积极、主动、热情的,开展好实验教学,为学好物理创造前提条件。

中考物理总结 第11篇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和归纳、应用、创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整个一学期,我们九年级物理组严格按照自己学期初的实验教学计划进行九年级物理的实验教学工作。

一:本学期所做的主要工作

九年级物理有许多新奇有趣的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每个主题设置了“学着做”、“自主做”、“合作做”三个层次的探究活动,增强了物理实验的趣味性。目的是让学生构建基础性的科学知识,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领悟科学探究的技能。

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实施实验教学,一般只给出设计和组织探究活动的建议:给学生的探究活动留出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有一定依据的猜想与假设,避免盲目的探究;辩证地处理学生自主与教师的指导;方案力求使探究始于真实和接近学生所处的真实环境(自然、生活和社会的环境);情境中隐藏着可能被学生发现的问题,给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质疑的机会。让学生多思多动手,自己去提出假设,验证猜想,严格遵守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观念,让学生做自己的的主人,作学习的主人。

二:取得的成绩

九年级的学生好学好动,在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上需要进一步培养,安排必要的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可以让学生养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的能力,在本学期的实验教学工作中学生的实验积极性高,能够保证完成实验任务,并且在实验中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发现问题,然后改进实验的方法,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实验的进行还让学生对知识形成感性的认识记忆深刻不易遗忘。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在整个一学期的实验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实验课的组织上,在实验室上实验课课堂的纪律比在教室的纪律差,有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实验,在课堂上乱跑,乱讲话,影响到其他学生。其次,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动手能力差,作为教师没有耐心地去认真辅导。

四:下学期努力的方向

在学期的教学中我们九年级物理组的还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针对他们的具体情况予以耐心帮助,鼓励多做物理实验和参加物理实践活动,使他们基本达到教学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采取研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创造和探索能力。

严格遵守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此文转自观念,让学生做自己的的主人,作学习的主人。

总之,实验的具体实施也许会有变动,但是实验总的宗旨不会变。让学生养成动手动脑学物理的能力,并且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中考物理总结 第12篇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使学生最有效地掌握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所必需的基础物理知识,培养初步的实践操作技能、探究精神、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科学实验能力与提高学生科学实验素养,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学能力、运用知识的综合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和设计创新能力。实验教学作为物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手段,是素质教育的直接体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实验教学并不像我们所预想的那样,而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与物理实验教学的目标和意义有较大的差距。为了体现课改精神,贯彻素质教育精神,我就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和研究,现做以总结,为今后改进物理实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提供参考。

一、学校的实验器材配备。

本校及相邻兄弟学校都存在实验器材不够完备、器材落后的问题。器材总体上能够满足70%的实验需要,实验室里器材不少,有些残缺不全,有些损坏报废,有些落后淘汰。要改变现状需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多深入了解,进一步配备完善实验器材,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

二、教师对实验教学的态度。

大部分老师都很重视实验教学,能做、应做的实验都尽量去做,还将有些演示实验变为分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近距离探究,很受学生欢迎,效果很好。在实验中,老师大多都能让学生遵循探究规律,鼓励学生去探究设计实验,注重实验操作的过程,及时的帮助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三、演示实验开出率较高。

演示实验老师亲力亲为,能够提前备好实验,有时让学生共同参与,实验的成功率高,效果好,给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对学生掌握知识有很好的帮助作用。但也不乏个别老师把有些简单的或者较为麻烦的实验变为“说”实验,没有对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有一个正确的引导和深化作用。使得教学和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另外,有些演示实验由于器材的质量或落后的原因,要么实验效果很差,要么观察效果差,后排学,生不易观察到实验现象,实验的效果不佳。

四、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较低。

原因之一是实验器材不完备,条件所限;其二是个别老师嫌麻烦不去做。

对于分组实验,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实验前,不能很好预习实验,老师讲解强调时,有的学生不认真听,做实验时小组又没有明确的分工,实验时有的学生对实验的各个环节不很清楚,做实验很盲目。有的学生没有设计表格、规范记录数据的习惯,实验最后数据凌乱或不清楚,没办法正确分析,得不出合理的结论。有的'学生不了解仪器的操作规程,做实验时胡做乱动,毫无意义也没有收获。总之,分组实验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能顺利完成实验。

五、实验教学管理要求不到位、不严格。

在演示实验时,有些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只看热闹,只看结果,不注重操作过程,对器材的使用规则没有掌握,缺乏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探究精神。老师在上课时既要操作实验又要管理学生难免顾此失彼,这与学生的纪律性和平时的养成习惯有很大关系。

在分组实验时,对于学生的实验前预习,老师有时没有做硬性的要求,这样,许多学生不自觉,往往不预习,做实验时没有准备,不了解实验各个环节,盲目进行实验。老师有时对学生的实验小组没有具体的分工安排,学生合作意识差,又缺乏团队精神,不能很好配合,使得小组实验效果较差,甚至不能完成实验任务。另外,有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训练不到位,许多学生不熟悉器材的使用规则,进行实验时困难重重。

六、忽视课本中的小实验、小制作。

对于课本里的一些“想想做做”,或者是课外学生可以完成的一些小实验,能很好的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在实际中,有些老师忽视这方面,只重视重点实验,对学生也没有这方面的要求。而学生的自觉性差,没有很好地探索、钻研的精神,不喜欢动手,因此,在课外知识的拓展方面就是很大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

总的来讲,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面,各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硬件条件、仪器配备还有待加强,学校应通过各种制度、措施鼓励教师加强实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积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热情,才能发挥物理实验教学的真正作用和现实意义,才能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

中考物理总结 第13篇

两种电荷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3、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摩擦起电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注意

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

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

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电流和电路

1、电流:

电流的形成: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的方向与负电荷、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反。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2、一个完整电路的构成:电源、开关、用电器、导线。

3、电源:能够提供电能的装置,叫做电源。

干电池、蓄电池供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持续电流形成的条件:

①必须有电源;

②电路必须闭合(通路)。(只有两个条件都满足时,才能有持续电流)

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用电器:消耗电能,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装置。

导线:传导电流,输送电能。

4、电路的三种状态:

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此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电路是闭合的。

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叫断路,此时电路不闭合,电路中无电流。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用导线把电源正、负极连在一起,电路中会有很大的电流,可能把电源烧坏,或使导线的绝缘皮燃烧引起火灾,这是绝对不允许的。用电器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起来的情况也属于短路(此时电流将直接通过导线而不会通过用电器,用电器不会工作)。

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2、扩散现象说明:

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内能

1、内能: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①温度

②质量

③材料

3、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①做功

做功可以改变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减少(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热传递

定义: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比热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是c水=4.2×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中考物理总结 第14篇

半个学期来,我时时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生活,收看、收听各类新闻报道,了解时事;在工作上发扬了一贯的任劳任怨的精神,做到不计个人得失,以校为家,以教为本;对待同事团结友爱,互相帮带,并能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对待学生则爱护有加,但决不放松严格要求。这一切行动,都源于一个思想上的目标──我要做一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做一个社会满意的优秀教师。

我担任了的是初二年级1、2、3班的物理教学课程。为了满足学生的需要,我在认真备课、上课之余,还尽可能地利用了大量的休息时间来自学各类知识,以提高自身素质。多看参考书,各取精华所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尽量抽时间去听有丰富经验的朱海舟、赖进港老师的课,并向他请教该课要注意的地方,向他学习教法。从中获益匪浅,这使我在往后的日子里更注重听课了。我基本上了解我所教的三个班的情况,包括熟悉学生的姓名,座位情况。向班主任了解整体和个体的基本情况,除学生的家庭,思想等情况外,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讲简单明了,摸清学生的思维方式,加强对学生知识掌握。我利用空堂的时间,除了听物理科的课外,还听其它科的课,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从中学习不同的教学方法及在课堂上如何管理学生的办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在教学中,上课课堂气氛尽量活跃,主要通过利用课后时间,找课外书,找有关物理小趣味的内容阅读。而且在讲课时不断调整自己的讲课技巧,尽力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欢愉的气氛中学习。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我尽能减少作业量,把大多的练习放在课堂上,一来可以在课堂上及时巩固知识,二来可以从学生的练习中及时得到反馈并补救。这也可避免有少部分学生抄作业的习惯。对于交上来的作业我都会争取在该班上下一节物理课前批改完毕,发下去。在批改过程,不止单单写上一个分数,还会把学生错的地方圈起来,对于问题较多的地方会及时评讲。对于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这些成绩较差的学生大多基础不好,所以必须有耐心,细心地进行指导,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让给学生树立信心。学生只要有进步,我不断的鼓励,帮助他,在每一次测验中,增加基础题,降低学习难度,不断增强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

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我还担负起初二物理科第二课堂的教学。这第二课堂主要是组织了各班对物理科有浓厚兴趣的、成绩较好的几三、四名学生,参加电子制作竞赛,并在每年的各级比赛中都取得优异的成绩。

在班级管理方面,不同的班级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问题,自我感觉在课堂教学上还存在着不足。尤其是课堂气氛与以及管理方面,在自己班上的学习习惯上的养成,以及补差方面有待于提高。

教育事业是一份良心的工作。经过两个学期的工作,我深深地领会到这一点。只有我们把心思放在学生身上,处处为学生着想,才能做好本职工作,太多的计较只会成为阻碍。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不断进步,以“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思想,为平山的崛起做出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

中考物理总结 第15篇

固体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2)F不变,S↓(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沸点降低。

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5帕米水柱。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中考物理总结 第16篇

近日,大鹏新区教科研中心在深圳亚迪学校举行了主题为“基于问题导学物理高效复习”中考备考专题研讨活动。

活动首先由亚迪学校王心灵老师向新区全体物理教师展示了一堂《机械效率》的复习课。王老师通过复习机械效率的相关知识,建构了简单机械中的几种典型的模型,通过视频的讲解等方式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机械效率。课堂最后还准备了课堂小测,做到及时评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接着,龙岗区初中物理教研员熊华老师、大鹏新区教科研中心物理教研员欧阳华乐老师、深圳亚迪学校高青校长及听课的教师代表做了交流点评。欧阳华乐老师指出,鼓励一线教师基于问题导学的模式改变自己的课堂,为国家输送好新的一代人才,物理老师要大胆变革创新,教育要与时俱进,拒绝固步自封,一尘不变。

最后,特邀嘉宾龙岗区初中物理教研员熊华老师给在座的老师带来了一场《新中考下的物理教学思考》的专题讲座。熊华老师先对2020年广东省中考的省卷和深圳新中考题型进行了比对分析,激发大家对新中考的思考。接着详尽分析了20xx年和2020年广东省省卷的题目分析,给教师们传递了基础分要送到学生手里,能力题目要拉开学生的区分度,主要体现在综合题中,让一线老师豁然开朗。接着,熊华老师又根据自己参与省卷的命题的经验和对课标指引下中考命题的变革的思考,解读课标的'行为动词和20个必做实验等方面,让一线教师对课程标准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受益匪浅。最后,他对初三的复习做了四阶段的指导,第一阶段知识要梳理清楚,第二阶段专题要复习到位,第三阶段要查漏补缺,第四阶段要充分利用好错题集,提醒各位一线教师要注重抓好落实,利用好错题集,引领20xx届的学子们主动学习做好初三的高效复习。

中考物理总结 第17篇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在这春意盎然的美好季节,全旗的数学、物理教师们也在“摩拳擦掌”,为课例研究厉兵秣马。20xx年3月14日,为进一步提升课例研究品质、实施有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全旗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乌拉特中旗数学,物理中考备考课例研讨培训活动在乌中旗二中圆满举行。本次活动是由旗教研室主办,乌中旗二中承办,邀请昆区知名专家教研员指导的高规格培训,为全旗物理、数学的中考备考工作问诊把脉,同时也为我旗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我校对此次活动高度重视,积极承办组织,同时何英书记、张君利副校长、刘艳丽主任、王丽英主任等领导全程参与了本次活动。

3月13上午是数学、物理的课例展示环节。承担课例展示的老师有来自包头昆区的专家教师邢瑞峰、付世卓和陈雯、张卫红老师以及我校的韩兆熙老师、郝彩兰老师和一中的杨玲老师和张丽萍老师。四位包头的专家教师的展示课,角度各异,风格不同,立足于课标,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并注重答题方法的指导和学科素养的培养,让与会的老师受益良多。我校的两位承担展示课的教师积极集体备课、认真展示,也受到了专家的好评。旗教育局教研室的领导及教研员和昆区教研室的领导及专家们全程参与指导。

3月13下午是数学、物理的课例研讨培训环节。在下午的研讨培训中昆区教研室的吴宝岩主任、祁敬原主任分别对四位老师的课例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并高屋建瓴的从理论的高度,联系课堂教学的实际,对四位老师的教学设计理念、课堂结构顺序安排、教材内容的重难点处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采用以及学生活动的组织、等方面进行了透彻的点评,充分肯定了四位老师的娴熟的教学技巧和过硬的业务素质。同时两位专家针对2020年中考的存在的问题指出要透彻研究中考理念,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关注生成,要注重学习的差异性。同时专家们还就20xx年的中考命题特点对与会教师进行了指导,专家强调20xx年的中考将以学科为主干,必备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科关键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和核心价值,考查学科方法的掌握和学科思想的体悟,侧重思维考查,可以说满满的“干货”让参加培训的老师受益匪浅。

在本次活动中,我校数学、物理教师积极学习、交流、研讨,熟悉中考命题趋势,明确中考复习方向和策略,为中考复习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本次中考备考研讨会紧密围绕学生当前学习困惑、学科复习备考症结、名师备考建议方法等,切实立足于初三学生中考备考实际,指导和帮助我旗初中学校对20xx年中考进行基本判断,有助于参会教师及时调整并采取有效的备考对策,对学生进行中考复习指导,为提升数学、物理学科教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考物理总结 第18篇

第一轮:抓住课本,夯实基础

1、构建知识架构,深化对物理知识和规律的理解

这一复习环节旨在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重组与整合,形成整体性的认知结构。因此,教学的重点放在《物理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究上,做到定时间、定内容,明确中考对各章、各知识块的知识点的能级要求、变化情况、考试新动向。重点、难点、学生的薄弱点在哪里,就设置怎样的典型性例题和针对性练习,做到心中有数。必须让学生进行个体知识建构,在学生充分自主的基础上,让学生对学得的知识及其本质属性进行再认识,对其已掌握的知识,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归纳连接、重新整合。

2、抓住重点,把知识融会贯通

初中物理主要包括力学、电磁学、热学、光学、声学五个部分。这么多的知识点如果仅靠老师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变成课本的“浓缩”,在有限的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也是无效的,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动眼、动脑、动手,分析讨论问题,然后再总结,通过引导使学生能把知识点融会贯通,全面理解,牢固地掌握。

第二轮:把握重点,专题复习

(1)“板块式”专题复习:打破教材的章节顺序,把所有内容分为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四大板块,重点加强每块知识的联系,提高复习的难度。通过学生的自主思考与练习来完成,同时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增强知识广度。采用精讲巧练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掌握解题方法。

(2)“按题型”专题复习:根据中考题目类型,分为选择、填空、作图、实验、计算等专题,进行专门练习,使复习纵横交错,从整体上掌握复习重点。

第三轮:模拟测试,强化训练。

经过前两轮的复习,无论从知识的掌握,还是从解题能力的培养都会有所提高,但在临考前心理上很不稳定,因此要进行必要的适应性训练或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正确率。模拟试卷较多,应注意信息搜集分析,找出共性,突出考点,针对性训练,从中发现哪些题型有所欠缺,训练不够,哪些知识有所遗漏,都应及时调整复习对策。

复习课的适度紧张是完全必要的,但物极必反,复习课的密度过大,造成学生的过度疲劳则不会有好的效果。易出现“复习疲劳综合症”。所以在最后冲刺阶段要注意把学生的心理状态调整好,把握节奏,愉快复习,对待学生的心理问题,要努力做好针对性的疏导工作,力争使学生能以较好的竞技状态进入考场,发挥出他们的最佳学习和复习水平,努力做到“该得的一分不能少,能得的一分不能丢。”当然要想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

中考物理总结 第19篇

一:简单机械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注:支点一定是杠杆上的某一点)

2.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成:F1L1=F2L2或写成。

3.三种杠杆:(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费力,但省距离。(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3)等臂杠杆:L1=L2,平衡时F1=F2。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定滑轮)

4.定滑轮特点:不省力,但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实质是个等臂杠杆)

5.动滑轮特点: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二、简单的运动

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

2、参照物

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3、判断物体静止或运动,以及运动情况的方法

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参照物,再看参照物与被判断物体之间位置的变化情况。

4、相对静止

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5、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

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6、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在匀速直线动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速度公式:v=s/t

速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1m/s=3.6km/h

7、平均速度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叫物体在这段路程

的平均速度。求平均速度必须指明是在哪段路程或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8、测平均速度(实验)

原理:v=s/t

测量工具:刻度尺、停表(或其它计时器)

9、用v=s/t变形公式,解答物理计算题(计算路程与时间)

计算过程中,要写清楚公式、原理;所有的数值和结果都要带上单位。

中考物理总结 第20篇

这次期中考试,我校高一备课组自行命题。范围是《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题型是选择题10题共40分,实验题2题共14分,计算题4题共46分。考虑到这是升上高中后的第一次大型考试,试题相对较容易,平均分期望值为60分左右。但由于我们复习时间比较紧张,学生基础薄弱,考试结果年段平均分为52。7,没有达到了我们的要求,需要我们继续改进教学方法。

学生答卷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1基本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不透彻

不少学生还没有顺利地实现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学习方法还用初中的那一套,死记硬背公式,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上,似懂非懂。从选择题的答题情况分析,可看出部分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不透彻,胡乱猜选答案;从计算题第8,9,13题的答题看出学生对匀变速运动的基本公式理解不清,运用不熟练,解题时乱套公式;从计算题第10题的答题看出学生对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没真正理解,第16小题对追击问题不熟练,不懂得抓住关键点来计算。今后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一些初中的过时的学习方法要敢于抛弃,探索适合于自己高中学习的正确的学习方法。特别是要不断对学生强调学物理重在理解,不要把物理变成"无理"。

2实验题做得不理想

实验题中一道是根据纸带分析运动性质并求速度,另一道是考查打点计时器测定加速度的实验器材,两题通过率都较低。今后我们的

实验课教学要讲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讲清实验原理,步骤,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等,争取把每个实验课堂过关,提高实验能力。

3分析物理过程的能力较差

这次考试发现学生对运动过程的分析比较混乱。例如计算题第14题空降兵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第15题是研究竖直上抛运动特点;第16题刚好相遇的临界点是刚要追上时两车速度相同。许多学生不能正确分析以上三题的运动过程。今后解运动学问题时,要求学生认真审题,明确物理图景,画出物理过程示意图,再运用所学过的运动学公式解题。

4解题不够规范

第13,14,15,16题计算题,解答时没有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有的学生甚至连"解"字都没写。我们今后教学中解题规范要常抓不懈,减少考试中不必要的失分。

5班级之间不够平衡

班与班之间平均分最高分与最低分相差约10分。科任老师对弱班要特别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帮助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热情,要做好分层教学,偏爱后进生,针对性辅导和布置作业。

通过这次考试,我们要把以前好的做法要继续坚持,继续加强集体备课,深入研究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开好每周一次的"物理研究课",课后认真评课;编写出较高质量的适用于我校学生的自编练习;注重落实,特别是学生的作业这一块。

中考物理总结 第21篇

一、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工作

教学是我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期,我努力将所学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用活新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物理教学更具特色,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我任教初二年级的1至4班的物理课程。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做好课堂教学“四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认真"设计教案,并结合各班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认真"批改学生作业,使学生对物理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探究科学水平。另外,课后根据得失及时"认真"的写些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

在课堂教学,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努力的寻找器材完成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力求让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较大的作用。

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一学期以来,我到七中听取了几节区级优质课评选、到青岛即墨28中学习,在网络上也结实了几位博友同行,尤其是潘老师的教学随笔,让我受益匪浅。另外,我还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了物理新课程标准,以及相关的文章如《教育的转型与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怎样与新课程同行》等。通过学习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平时有机会我积极参与学校的听课、讲课活动,通过这些学习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三、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顺利完成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

1、对于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还不够深入,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思考得还不够多,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虽然认真学习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物理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物理教学的特色点,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进一步!

中考物理总结 第22篇

1、正确使用刻度尺的“四要”

尺子要放正,视线要垂直,读数要估计,记录要单位

测量仪器要读数,最小刻度要记住;天平游码看左边,量筒水面看底部;

压强计读高度差,上小下大密度计;电流电压先看档,电能表上有小数。

2、质量与密度

质量本是一属性,物体本身来决定;状态、形状和位置,外变不变其大小

一放平,二调零,三调横梁成水平,指针偏哪哪边重,螺母反向高处动”,以及“称物体,先估计,左物右码方便自己;夹砝码须心细,加减对应盘高低

密度一般是一定,温度变化会不同,体积换算勿遗忘,立方厘米对毫升。

3、机械运动

运动和静止,贵在选参照,快慢和方向,相同是静止

“物体有惯性,惯性是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平均速度的计算

运动路线示意图,运动问题更分明;过桥、穿洞要记清,桥长车长为路程;

相遇、追击有诀窍,找好路程列方程;回声激光来测距,距离两倍是路程。

5、二力平衡的条件

一物二力能平衡,方向相反大小等;一条直线是条件,合力一定等于零。

6、力的图示的步骤

一画简图二定点,三定标度四画线,五截线段六画尖,最后数据标尖边。

7、二力合成的特点

二力合成一直线。同向相加反相减,同向方向不改变,反向随着大的变

8、力臂的确定及其画法

找支点,画力线(力的作用),从点(支点)向线(力的作用线)引垂线,力臂就是此线段

9、连通器的特点

连通器,底连通,同液体,同高低。

10、液体内部的压强

液内各方有压强,无论对底或壁上,同深各向等压强,密度深度有影响。不能忘——,ρgh相乘在一堂。

11、阿基米德原理

液物向上向下压力差,浮力大小就是它,浮大重力向上爬,重大浮力深处下,两力相等悬漂啦。要问浮力有多大?ρgV排计算它。


中考物理总结 第23篇

【简析】

公式P=F/S,是计算压强的普遍适用的公式,而P=ρgh是专门用来求液体产生压强的公式,由P=ρgh我们可以看出,在液体的密度一定时,液体产生的压强仅与液体的深度h有关,再根据F=PS不难看出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力是由液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和容器的底面积决定的。

即:液体对容器底部产生的压力:F=ρghs。然而只有柱形容器G液=mg=ρvg=ρghs=F。而容器的形状有很多种,只要不是柱形容器其内部液体的体积v≠hs,所以F≠G液。

容器内盛液体,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和液重G液的关系是:1、柱形容器:F=G液;2、非柱形容器:F≠G液(广口式容器:F〈G液缩口式容器:F〉G液)。

20XX中考物理十大易错重要考点归纳相关

【中考物理总结(实用23篇)】相关文章:

1.中考物理总结(实用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