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合集23篇)

时间:2023-07-03 22:00:18 范文大全

学8年级上册生物知识要点是不要轻易泄气,要打败别人,首先要打败自己,而且要能及时的总结归纳出好的知识要点。下面是范文狗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多篇合集,全方面满足您的需求,希望能帮到您!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篇

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

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国民党军队在李宗仁指挥下,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

(1)时间:1940年8月

(2)地点: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

(3)总指挥:彭德怀

(4)主要目标: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5)地位: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中共七大召开(1945年4月 延安)

(1)主要内容: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重要问题。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历史意义: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战屡败的局面,

洗刷了近代以来的百年民族屈辱,

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2篇

第12课新文化运动 1915年

一、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北洋政府统治下政局混乱,社会动荡“尊孔复古”逆流;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思想的传播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对辛亥革命反思后深刻的认识到,必须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开始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

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蔡元培等 阵地:《新青年》、北京大学

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抨击旧道德,旧文化。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和文化。鲁迅《狂人日记》

提倡民主与科学。(两大口号)陈独秀“德先生”“赛先生”

进行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胡适《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四、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意义

①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②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③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作用④性质:我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⑤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3篇

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做出的努力。

1、背景:

①抗日战争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2、经过:1945年8月---10月10日

3、结果: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但国民党不承认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合法性。

4、意义:

(1)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2)向人民表明了中共争取和平的诚意,团结和教育了广发人民,使国民党 被迫承认和平建国的方针;

(3)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二)人民解放战争

1、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人民军队名称改为人民解放军)

2、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史实。

(1)背景: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二十多万人,大举进攻陕甘宁解放区。

(2)经过:由于众寡悬殊,主动撤离延安;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人民解放军,进行多次战役,粉碎了敌人的进攻。

(3)结果:解放军粉碎了敌人对中原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

(4)胜利原因:中共的正确领导是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3、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

(1)史实:1947年夏,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开始了战略进攻。

(2)影响: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地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的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4、战略决战(了解三大战役)

(1)时间:1948年9月——1949年1月;

(2)名称:辽沈战役(最早)、淮海战役(为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础、盐阜老区革命群众参加服务工作)、平津战役(解放华北全境);东北解放军参加了辽沈、平津战役。

(3)意义: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敌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5、了解南京解放

(1)时间:1949年4月23日

(2)背景:解放军百万雄师,分三路渡江作战,国民党长江防线崩溃。

(3)结果:4月23日,南京解放。

(4)意义(影响):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三)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主要原因

1、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拥护;

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4、国民党政治腐败,失去民心等。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给我们的感悟:

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新民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

2、革命道路的选择要立足本国国情,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4篇

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5篇

1、运动的描述

机械运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

参照物

(1)研究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看这个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当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物体的运动,其结果可能不相同。例如:坐在行使的火车上的乘客,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时,他是运动的,若选择他坐的座椅为参照物,他则是静止的。对于参照物的选择,应该遵循有利于研究问题的简化这一原则。一般在研究地面上运动的物体时,常选择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如房屋、树木等)作为参照物。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也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则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一般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

(1)选择恰当的参照物。

(2)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改变。

(3)若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2、长度时间的及其测量

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m)”。常用的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km=103m;1m=10dm;1dm=10cm;1cm=10mm;1mm=103μm;1μm=103nm。

(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卷尺等。

(3)正确使用刻度尺:为了便于记亿,这里将刻度尺的使用总结为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①“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直线、刻度部分贴近被测长度放置。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正确记录测量结果。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4)长度的估测:受条件的限制,有时需要对长度进行估测,此时可以借助身边的物品进行估测,比如指头的宽度大约为1cm,拳头的宽度大约为10cm等。

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问的单位是“秒(s)”。其他的单位还有“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2)时间的测量工具:秒表、停表、时钟等。

(3)时间的估测:可以借助脉搏的跳动次数等对时间进行估测。

误差

(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在测量中误差总是存在的。误差不是错误,误差不可避免,只能想办法尽可能减小误差,但不可能消除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运动的快慢

知道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时间的大小。(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路程的多少。

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计算公式:v=s/t。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

(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6篇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于蝗虫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2.蝉退是指蝉退去限制身体进一步生长的外骨骼。

3.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7篇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中国的地形(指出上图中所有山脉名称)

台湾山脉的主峰玉山是中国东部最高峰。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海拔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1) 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界线:

河北和山西(太行山) 福建和江西(武夷山) 湖北和重庆(巫山)

青海和甘肃(祁连山) 西藏和新疆(昆仑山) 广东和湖南(南岭)

(2) 中华五岳:泰山(山东)、华山(陕西)、衡山(湖南)、恒山(山西)、嵩山(河南)

我国山脉两侧地形区名称

二 、主要地形区

(1) 四大高原 :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冰川广布;

内蒙古高原——开阔坦荡,地面起伏和缓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支离破碎,沟壑纵横,黄土广布;

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石漠化”,地表崎岖,多山间小盆地,俗称坝子

(2) 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最大的内陆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准噶尔盆地——绿洲和垦区,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

柴达木盆地——“聚宝盆”,地势最高的盆地。

四川盆地——紫色,红色盆地,内有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3) 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林业和牧业

(4)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最大,黑土广布;北大仓、黑土地;

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地势低平,春旱最严重。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湖密布,鱼米之乡;地势最低。

(5) 山地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

(6) 山区: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合称山区,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3

(7) 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三、中国的地势

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一二级阶梯分界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大兴安岭-长白山-巫山-雪峰山

四、中国的气候

1、 我国气候特征: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多特殊天气;多旱涝灾害。

2、 我国冬季气温最低处是黑龙江省北部的漠河地区;气温最高处是海南省南部。

夏季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

3、 我国习惯从北到南划分为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这样划分是根据≥10℃的积温来划定。另外,青藏高原为高原气候区。

寒温带:大兴安岭北段及其两侧地区

中温带:准噶尔盆地、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

暖温带:秦岭淮河以北,包括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以及辽宁省南部

热带:云南省西双版纳、广东省雷州半岛、海南省以及台湾省南部

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

4、 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东北部火烧寮,

最少的地方是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5、 科学家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将我国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四种干湿地区类型。

6、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和我国的:

一月份( 0℃ ) 等温线,

(800mm)等降水量线,

(暖温带)与(亚热带 ),

( 湿润)与(半湿润)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一致。

7、 夏季风的影响是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8、 夏季风的进退影响大陆东部雨带的推移

4-5月华南雨季

6-7月江淮雨季

7-8月华北雨季,东北雨季,西南雨季

夏季风实力弱的年份:锋面雨带长期滞留在南方,则南涝北旱

夏季风实力强的年份:锋面雨带快速推移到北方,滞留时间长则北涝南旱

9、我国气候类型: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E高山高原气候 (西部高原山地表现出明显的垂直气候特征。)

我国是唯一一个拥有三种季风气候的国家。

10、回答问题:我国为什么没有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等气候类型?

答:地中海气候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而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温带海洋性气候位于中低纬度地区大陆的西岸,且终年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而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岸,且仅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

11、特殊天气:主要有寒潮、梅雨、台风、沙尘暴等。

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

干旱是对我国农业生产影响最大、最常见且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气候灾害。

中国的河流

一)、外流区为主

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内流河。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1、 外流区

(1) 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

注入太平洋:黑龙江、乌苏里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闽江、珠江、澜沧江

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怒江。

注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2)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是珠江;结冰期最长的河流是黑龙江

(3) 京杭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运河。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经过6个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5大水系。

2、 内流区

(1) 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

3、 我国的主要湖泊

(1) 青藏高原湖区:青海湖是我国最大咸水湖,也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2) 东部平原湖区:鄱阳湖(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二)滚滚长江

三 )滔滔黄河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8篇

第一课

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导致白银外流,物价上涨;军队战斗力削弱;威胁到清政府统治。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关天培死守虎门炮台)

鸦片战争

1、1840年6月—1842年8月

2、《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第二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瑷珲条约》割占领土面积最大)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6、太平军抗击洋枪队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农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第三课 左宗棠收复x疆

1、陕甘总督左宗棠“塞防”与“海防”并重,力主收复x疆;

2、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x疆军务,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

3、1878年,除伊犁外,x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4、1884年在x疆设立行省。

第四课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1、时间:1894年—1895年。

2、黄海大战:邓世昌牺牲(“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3、结果:①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在华开设工厂(标志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由产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侵略程度更深一层,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4、“台湾今已归日本”说明《马关条约》已经签订,台湾已经割让给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是说颐和园里还在继续进行慈禧太后的“万寿庆典”。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清王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

第五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英、美、日、法、德、意、奥)

1、义和团运动性质:反帝爱国运动

2、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并占领北京。

3、《辛丑条约》(1901年)的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亿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影响:《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四次大规模侵华战争给我们的深刻教训:落后就要挨打。

第六课 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1、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2、代表人物:中央——恭亲王奕?;地方——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张之洞

3、口号: 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后期以“求富”为口号。

4、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曾国藩)、福州船政局(左宗棠)等。②、创办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李鸿章)、汉阳铁厂(张之洞)、湖北织布局(张之洞)③、筹建海军(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④、兴办新式学堂(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5、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评价: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第七课 公车上书:1895年,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戊戌变法: 1、时间:1898年6月——9月(共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2、人物:光绪帝、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

3、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政治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经济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思想、文化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军事方面:训练新式军队等。

4、失败原因:①维新派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和破坏。

5、谭嗣同的绝命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回答:①“有心杀贼”的贼指的是谁?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②维新派为什么“ 无力回天”? ①维新派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③我们应该向谭嗣同学习些什么?学习为他进步事业不怕流血牺牲的献身精神;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决心和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甘愿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爱国主义精神。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9篇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标志:鸦片战争(1840─1842)。

鸦片战争开始的标志: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战争爆发。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俄国(150多万平方公里)。

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面积最多的不平等条约:中俄《瑗珲条约》。

中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

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亿两白银)。

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标志:1894年威海卫战役。

第一次允许外国在中国开设工厂的条约:《马关条约》。

标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标志: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

标志中国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条约: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

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

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标志:《辛丑条约》的签订。

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的是:洋务运动。

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标志性事件:洋务运动。

洋务派创办的最早的军事企业: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

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军事企业:1865年曾国藩.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

中国近代第一个钢铁企业: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公车上书。

戊戍变法开始的标志:1898年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不甘当亡国奴的皇帝:光绪帝)

戊戍变法失败的标志:戊戍政变。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1894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的中国同盟会。

我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1912年中华民国正式成立。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我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君主专制)结束的标志: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的标志: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改为《新青年》)。

第一次提出“民主”.“科学”口号的人:陈独秀。

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李大钊。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

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爱国运动。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事件: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

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合作后领导了国民大革命)。

北伐战争作战最勇敢的部队:叶挺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是称号)。

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标志(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的事件是: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军旗升起的地方)

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始的标志:南昌起义。

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红军长征开始的标志: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1935年的遵义会议。

长征胜利的标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

日本局部侵华(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1931年“九一八”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实现。

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年12月12日,日本在南京进行长达六个星期的南京大屠杀,共杀害无辜军民30万人以上。

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八路军):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1938年春,台北庄战役(李宗仁)。

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1940年,百团大战(八路军.彭德怀)。

日本投降的标志.抗日战争结束的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抗日战争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开始的标志: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国民政权垮台的标志性: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詹天佑设计建造的京张铁路。(1909年全线通车)

辛亥革命后,颁布剪发辫.易服饰.称先生(君),改变过去不好的社会习俗。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第一个倡导白话文:胡适。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0篇

1.脊椎动物的运动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2.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食物───→细胞───→ATP───→肌肉

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控。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1篇

一、微生物与食品

1、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用于食品和发酵工业。如烤制面包或蒸镘头、酿酒等。

2、醋酸菌:用于酿醋。

3、乳酸菌:用于制酸奶和泡菜。制泡菜时,乳酸菌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分解糖类产生乳酸。

4、大型真菌:如蘑菇、木耳、灵芝等可以直接食用或制药。

二、微生物与疾病

1、寄生在人体表面或体内,使人患病。如艾滋病就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它寄生在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中,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2、菌痢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患病主要是由于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

3、本身致病物质或毒素使人患病:如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素具有致癌作用,毒蘑菇、毒蝇蕈、毒粉褶菌等,被误食后会使人、畜中毒。

三、微生物与医药

1、提供维生素:多数酵母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提供医药用。

2、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素是相应的真菌产生的抗生素;链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是某些放线菌产生的。

四、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1、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菌肥和农药生产方面得到应用。

2、生产沼气;利用秸杆、粪便和产甲烷细菌等产生沼气。

3、用于基因工程:涌过基因工程用微生物产胰岛素、乙肝疫苗、干扰素等。

4、生产动植物产品;今后可由微生物大量生产动植物产品。

5、在采油、冶金、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动物的类群:

1、动物的种类多样,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可以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若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应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鱼类的代表动物是鲫鱼,鱼类的特征是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鱼是靠尾鳍的摆动和躯干部扭动获得前进的动力;调整方向用尾鳍,维持身体平衡用胸鳍、背鳍、腹鳍鳍等。

5、某同学想做鱼鳍有游泳中的实验,但一时找不到鱼,便用一个模型来代替,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6、(P25)两栖动物的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经变态发育变为幼蛙,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类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等。

7、鸟类的特征:体表被羽毛,前肢变为翼,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8、鸟类适天飞行的特点如下:

(1)身体表面:呈流线型,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翼呈扇面结构,表面积大,可以扇动空气而飞行。

(2)运动系统:骨薄,长骨中空,胸骨突出,称为龙骨突,有发达的胸肌。

(3)呼吸系统:特有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主要靠的结构是气囊。这种呼吸方式的特点是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出肺。

(4)消化系统:食量大,直肠短。

(5)循环系统:心脏功能强劲。这些特点决定了鸟类可以快速而且长久的飞行。

9、哺乳动物的特点:除个别的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点。其代表动物是家兔,家兔体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其作用分别是切断和磨碎食物。肉食动物有发达的犬齿。这些特点都是和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

10、动物种类特别多,但只有两种是恒温动物,它们是鸟类和哺乳类。

11、我们学过的无脊椎动物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分三类:(1)昆虫(2)甲壳动物,如虾、蟹(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12、腔肠动物的特点是有口无肛门。举例海蜇、海葵、珊瑚虫等。

13、蚯蚓的运动是靠肌肉的交替收缩和舒张并在刚毛的辅助下完成的;呼吸是靠湿润的体壁进行的。将两条蚯蚓分别放于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纸板上,运动速度在硬纸板上的快。

14、节肢动物的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外骨骼的作用有二,分别是防止水份的散失和保护身体内部柔软的器官。)

15、昆虫的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怎样背生物才能很快的记住

突破难点

初中生物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识一目了然。

归纳总结

在初中生物新课学习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习。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谐音串记法

(1)细胞的结构中有关细胞膜的记忆:线叶双无心糖。

即:线粒体、叶绿体有双层膜,没有膜结构的是中心体和核糖体。

(2)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易混的单细胞生物区分记忆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蓝(蓝藻)子真核生物:一(衣藻)团(藻)酵母(菌)发霉(菌)了。

口诀记忆

将生物学知识编成“顺口溜”,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例如:判断遗传病的显性或隐性关系:

无(病)中生有(病)为隐性(遗传病)

有(病)中生无(病)为显性(遗传病)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1.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由小到大)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相同)和变异(不同)的特性

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2篇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m,n都是正数)

幂的乘方法则:(m,n都是正数)

整式的乘法

(1) 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平方差公式:

完全平方公式:

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m、n都是正数,且m>n).

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如,(),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a≠0,p是正整数), 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 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

④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整式的除法

单项式除法单项式: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分解因式的一般方法: 提公共因式法 运用公式法十字相乘法

分解因式的步骤:(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

(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

(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

(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

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这章内容知识点较多,表面看来零碎的概念和性质也较多,但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应多准备些小组合作与交流活动,培养学生推理能力、计算能力。在做题中体验数学法则、公式的简洁美、和谐美,提高做题效率。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3篇

第9课 辛亥革命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澧起义:刘道一、蔡绍南;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安庆起义时间:徐锡麟,秋瑾

3、广西起义:孙中山、黄兴;

4、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孙中山、黄兴、赵声。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意义:起义虽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

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进步潮流的闸门。

三、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①终结封建帝制②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制③引发社会生活巨变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4篇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辽沈战役

(1)时间:1948年9月—11月

(2)指挥者:林彪、罗荣桓

(3)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

(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指挥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3)参战军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4)中心:徐州

(5)意义: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规模最大、战果最丰)

平津战役

(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参战军队: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3)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为民族的功臣)

(4)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大战役的胜利,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

(2)南京解放: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绐中国22年(1927-1949)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残余退往台湾,形成台湾与祖国大陆至今分离的局面)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5篇

短语归纳

stay at home待在家里

take the bus乘公共汽车

tomorrow night明天晚上

have a class party进行班级聚会

half the class一半的同学

make some food做些食物

order food订购食物

have a class meeting开班会

at the party在聚会上

potatochips炸土豆片,炸薯条

in the end最后

make mistakes犯错误

go to the party去参加聚会

have a great/good 玩得开心

give some advice给某人提一些建议

go to college上大学

make(a lot of)money赚(许多)钱

travel aroundthe world环游世界

work hard努力工作

a soccer player一名足球运动员

keep…to oneself保守秘密

talk with 与某人交谈

in life 在生活中

be angry at/about 因某事生气

be angry with 生某人的气

in the future在将来

run away逃避;逃跑

the first step第一步

in half分成两半

solve a problem解决问题

school clean-up学校大扫除

ask to do 要求某人做某事

give 给某人某物

tell to do 告诉某人做某事

too…to do 太……而不能做某事

be afraid to do 害怕做某事

advise to do 劝告某人做某事

It’s best (not) to do 最好(不)做某事

need to do 需要做某事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6篇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知识概念

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

(1)“边角边”简称“SAS”

(2)“角边角”简称“ASA”

(3)“边边边”简称“SSS”

(4)“角角边”简称“AAS”

(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

在学习三角形的全等时,教师应该从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出发,引出全等图形进而引出全等三角形。通过直观的理解和比较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奥妙之处。在经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等探索中激发学生的集合思维,启发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集合的真正魅力。

第十二章 轴对称

知识概念

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性质: (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角对等边。

等边三角形角的特点:三个内角相等,等于60°,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有两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在建立在轴对称概念的基础上,能够对生活中的图形进行分析鉴赏,亲身经历数学美,正确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的性质和判定,并利用这些性质来解决一些数学问题。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7篇

生物进化的原因

1.保护色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除了保护色,动物的警戒色和拟态也有助于生物的生存。

2.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3.达尔文与自然选择学说著作《物种起源》,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自然选择的过程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2)自然界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动物的运动

1.脊椎动物的运动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2.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食物───→细胞───→ATP───→肌肉

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控。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变异的原因及类型:

(1)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可遗传的变异。如:用化学药剂处理过的甜菜染色体加倍。

(2)单纯由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如:美容院里做的双眼皮;小时候因外伤脸上留下的疤痕等

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

人工选育(生物变异)、杂交育种(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4.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5.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与野生稻杂交。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用种子繁殖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如:马铃薯用块茎(带芽眼)繁殖;椒草和秋海棠用叶繁殖;竹子用茎繁殖;红薯用根繁殖等

3、自然界中无性生殖方式:植物营养生殖(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等。人工控制无性生殖方式:组织培养(教材P8)、克隆

4、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应用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方式:扦插、嫁接。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5、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嫁接存活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嫁接后植株表现的是接穗的性状。

6、扦插:

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b.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于蝗虫的幼虫,形态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2.蝉退是指蝉退去限制身体进一步生长的外骨骼。

3.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受精。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8篇

1、虎门硝烟:(1)(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道光帝派他到( 广东)禁烟 (2)(1839)年6月,林则徐在(广州)将缴获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全部销毁 (3)意义: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争:

(1)原因:根本原因(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要打开( 中国市场),直接原因:( 林则徐的硝烟活动)

(2)经过:(1840)年6月,战争爆发,英军攻陷浙江(定海)直逼(天津),1841年初,占领(香港岛),结束时间(1842)年

(3)结果:清政府向英军(投降)签订《南京条约》 3、南京条约:(1)时间(1842)年,英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2)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福州)(宁波)(厦门)(上

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贷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3)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

代史的开端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19篇

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5月4日)

(1)背景: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也是导火线)。

(2)斗争中心:北京(前期) 上海(后期)

(3)主力:学生 工人(6月初)

(4)领导人:陈独秀、李大钊

(5)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6)结果:取得初步的胜利,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7)性质: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8)意义: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工人阶级参加斗争并起了巨大的作用。)

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年7月

(2)地点:上海

(3)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4)主要内容:通过了党的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选举成立了以陈独秀为书记的中央局。

(5)中共一大(中共诞生)的意义:中共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20篇

短语归纳

on Saturdayafternoon在周六下午

prepare for为……做准备

go to the doctor去看医生

have the flu患感冒

help my parents帮助我的父母

come to the party来参加聚会

another time其他时间

last fall去年秋天

go to the party去聚会

hang out常去某处;泡在某处

the day after tomorrow后天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前天

have a pianolesson上钢琴课

look after照看;照顾

accept an invitaton接受邀请

turn down aninvitation拒绝邀请

take a trip去旅行

at the end of this month这个月末

look forward to盼望;期待

the opening of… ……的开幕式/落成典礼

reply in writing书面回复

go to the concert去听音乐会

not…until直到……才

meet my friend会见我的朋友

visit grandparents拜访祖父母

study for a test为考试学习

have to不得不

too much homework太多作业

do homework做家庭作业

go to the movies去看电影

after school放学后

on the weekend在周末

invite to do 邀请某人做某事

what引导的感叹句结构:What+a/an++可数名词单数(+主语+谓语)!

What++名词复数/不可数名词(+主语+谓语)!

help (to)do 帮助某人做某事

be sad to do 做某事很悲伤

see do see

the best way to do 做某事最好的方式

have a surprise party for 为某人举办一个惊喜派对

look forward to doing 期盼做某事

reply to 答复某事/某人

What’s today?今天是什么日子?

What’s the date today? What day is it today?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21篇

第四章:中国的主要产业

一 、农业

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3、目前,中国的谷物、肉类、籽棉、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4、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新型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等。水稻是中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5、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6、中国商品粮基地:

A三江平原

B松嫩平原

C江淮地区

D太湖平原

E江汉平原

F鄱阳湖平原

G洞庭湖平原

H成都平原

I珠江三角洲

7、油菜在中国种植面积最广,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油菜产区;

花生在山东、河南两省相对集中;

甘蔗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广西为最大产区;

甜菜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8、中国的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

四大牧区是: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

9、农耕区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四川、湖南、河南是中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饲养方式由农户分散饲养向专业化生产转变。

二、工业

1、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煤炭、钢铁、水泥、发电量、棉布、汽车、电视机、电冰箱等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2、最大能源的煤炭工业分布:

(1)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山西省是我国产煤最多的省。

(2) 基地:山西的大同、阳泉;河北的开滦、峰峰;河南的平顶山;内蒙古的霍林河;黑龙江的鸡西、鹤岗;贵州的六盘水、江苏的徐州;安徽的淮北、淮南。

3、第二大能源的石油工业分布:

(1) 基地:黑龙江的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和山东交界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陕西和内蒙交界的神府—鄂尔多斯油田

(2) 新疆是未来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4、钢铁工业的分布:钢铁工业大多分布在铁矿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方,如辽宁的鞍山、四川的攀枝花、湖北的武汉;上海宝钢有靠近市场和便利的海运条件。

6、中国基本形成以工业设备、农业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相对合理的机械工业体系,形成辽中南、京津唐、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武汉、重庆等全国性大型机械工业基地。

7、纺织工业已形成包括棉、毛、丝、麻纺织和化纤等行业在内地完整体系。以棉纺织工业最为重要。上海、天津、青岛、石家庄、郑州、西安、武汉等地是主要的棉纺织工业基地。

8、中国初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带。主要有四大密集区:

以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中心的环渤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以上海高新区为中心的沿长江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以深圳高新区为中心的东南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以西安——杨凌高新区为中心的沿亚欧大陆桥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

三、交通运输业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22篇

第二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的产生: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

(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回声:

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

百米赛跑:

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约为)。

人类怎样听到声音: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

耳聋

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骨传导及实例:

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双耳效应: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

频率:

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超声波和次声波:

高于20XX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人耳听觉范围:

20HZ---20XX0HZ

音调:

(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

(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

(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这首歌太高,我唱不上去”、“她是唱女高音的”、“脆如银铃”都是描述音调的。

响度:

(1)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距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震耳欲聋”、“高声呼叫”、“低声细语”、“声如洪钟”、“引吭高歌”、“请勿高声喧哗”、“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曲高和寡”都是描述响度的。

音色:

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闻其声,知其人”、“悦耳动听”描述的是音色。

作用:用来辨别发声的物体是什么,辨别物体是否损坏。

三、声的利用

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

(3)医生用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4)医生用B超为孕妇作常规检查;

(5)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

(6)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物和发现昆虫;

(7)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和鱼群位置。

声音传递能量的实例:

(1)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机械;

(2)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出去人体内的结石。

超声波的应用:

(1)声呐;(定向性好,传播距离远。)

(2)B超;(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

(3)超声波测速器。(易于获得较为集中的声能。)

四、噪声的危害与控制

噪声:

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产生的;

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休息,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分贝:

人们以分贝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符号dB;

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dB;

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噪声的控制:

(1) 防止噪声的产生 或 消声 或 在声源处减弱;

(2) 阻断噪声的传播 或 吸声 或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 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或 隔声 或 在人耳处减弱。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23篇

科技改变生活

(1)轮船、火车的传入:

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后相继传入中国,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也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

(2)电报、照相、电影的传入:

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近代以来,照相和电影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礼仪的变化: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等法令,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取消了“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合集23篇)】相关文章:

1.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合集23篇)

2.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合集10篇)

3.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9篇)

4.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合集16篇)

5.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精选12篇)

6.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集合5篇)

7.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实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