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好家风演讲稿(合集19篇)

时间:2023-05-31 10:00:21 演讲稿

本文为大家分享培育好家风演讲稿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培育好家风演讲稿 第1篇

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家风是很重要的一环。家风是构成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有什么样的家风,往往就有什么样的做人做事态度、为人处世伦理。当前的一些不良现象和家风有着很大关系,正家风是一个正本清源之举。特别是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尤应如此。

“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爱儿女,是人之常情,但不能溺爱、偏爱、错爱。有的领导干部为了子女的位子、票子、房子,什么都肯干,拉关系、走后门、傍大款,搞权力寻租,甚至不惜铤而走险,贪赃枉法。有的对子女婚事大操大办,甚至动用警车开道,耀武扬威,招摇过市,收礼敛财,影响恶劣。这些虽属个别现象,但玷污了领导干部形象,败坏了社会风气,疏远了党与群众的联系,损害了党的风气建设。

家风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亦无关父母文化程度,所关涉的乃是父母的德行素养。于党、于国、于家,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当正好家风,在立德修身上管好子女带好头。现在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贪恋权力,妄图子子孙孙永掌大权,极力扶植孩子上位,或者扶植孩子“发家致腐”,完全背离了党的宗旨。这样的干部,其德行素养令人不敢恭维。这样的家风,势必败坏党风政风。领导干部要立家身正,以自己的身端影正言传身教,当好家人的榜样,做好子女的老师,而绝不能以自身失修败德带坏家风、祸害家人。

树立良好的家风,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懂得自己手中的权力并不是个人的私有财产,而是由人民赋予的,是属于人民的,只能用来为人民服务,决不允许为个人和家庭成员谋私利。有的领导干部,违背党性原则,利用手中的权力和影响,为配偶子女谋求不正当的利益。有的领导干部被“枕边风”吹得耳根发软,对种.种违反党性原则的无理要求百依百顺,被家人牵着鼻子走,为不正之风的滋长“保驾护航”。每一个领导干部、共产党员,都应该把个人的私情同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把端正家风与树立良好的党风联系起来,身怀党和国家利益,心存人民群众疾苦,严格要求子女,树立良好家风,真正做一个上不愧党,下不愧民的好党员、好公仆。

中国人历来注重家风,“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治家严,家乃和;居乡恕,乡乃睦。”建设勤俭的家风,关键在于领导干部本人严格要求,廉洁自律,率先垂范。领导干部正了,家风也就正了大半。即便有的家属子女心理不平衡想捞点什么,也未必能得逞,更不敢肆意妄为。当然,家人在建设廉洁文明家庭方面也担负着重要责任,要配合好领导干部的工作,要常吹廉洁勤俭之风,守好廉洁勤俭之门,发挥好应有的作用。良好的家风能够让子孙后代受益无穷。特别是我们党的老前辈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同样让子女受益无穷,也更凸显出现实意义,约束子女用好权力,激励他们更好地心系人民、服务人民,树立良好的家风,党员领导干部应该成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表率,做到家里家外一个样,用党风培养家风、用家风促进党风。

培育好家风演讲稿 第2篇

我的父母很平凡,父亲是个工人,母亲曾务农。他们没有渊博的学识、没有显赫的地位和殷实的财富,但是他们有一颗热情、真诚、善良如金子般的心。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告诉我们:做人无愧于良心,要懂得感恩;做好事不一定是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从一点一滴的小善做起;孝顺父母天降福;不能贪财……给予子女一生享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母亲结婚两个月后,奶奶从老家来看儿媳。父亲外出工作不在,囊中羞涩的母亲偷偷从姥姥那儿借了几元钱,把奶奶领到饭馆,给奶奶要了一份饺子,她声称自己吃过了,让奶奶吃。姐姐和我的心里从小就烙下了孝爱双亲的印记,成家后对待公婆如同自己父母的父母,我的婆婆身患绝症入院后一直都是我和爱人侍奉左右。

儿时我和姐姐在大院门外的沙堆边捡到两盒香烟。结果还没到院里,就听到东厢房二顺妈站在院里大骂:“修房子买的好烟让孩子拿去玩丢了,也不是哪个挨千刀的拾了去不还,今儿不拿出来没完……”母亲拉过我们问明情况,赶快让我们把那两盒烟还给了二顺妈。母亲意味深长对我们说:“记住人一辈子都不能贪财,拾到东西要在原地等着失主来取回,否则你一生也背负着见利忘义的骂名,甚至招来祸患。”如今姐姐已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她通过耐心的教育使一些说谎、顶撞父母、厌学等不良习惯的孩子“改过”。家长带来财物感谢,都被姐姐婉拒,她说:“我只是做了老师应该做的事情。”姐姐和我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守本分做人,追求踏实快乐的生活。

大院里“吹管子”家来了逃荒的大姐,他老婆硬是不肯给大姐一口饭吃,她在院里不停地哭泣。母亲做好饭后,先盛好饭菜给她送去,好几天都如此。后来,她走后我和姐姐把那个碗放到院里,不愿碰它。母亲知道后狠狠批评了我们:“谁都有走窄的时候,可我们的心不能窄了!”让我们知道了行善不能选择挑剔,要做到尽心尽力、表里如一。

母亲有一个好友丈夫早逝,她要养活老母和幼小的孩子,生活十分艰苦。母亲经常帮助他们。父亲知道后对母亲说:“帮人是好事。以后逢年过节,咱家吃肉馅包饺子,你先给她们送过去一半肉馅。”善是可以传递的,4岁那年,我看到看井水的老婆婆总吃棒子面,就央求父亲把仅有的一点淘换来的唐山大米送给她,父亲欣然同意,逢人便表扬我:“我家二闺女,心善又懂事。”

一次,父亲上班途中偶遇邻村一个高中生突发“急性阑尾炎”,父亲赶快拦下拖拉机送他到厂医院立刻手术,保住了那孩子一条命。父母总是善以待人,教导告诉我们做好事不应求回报,默默地行善事才是真善。姐姐20多年来默默帮助了很多学生。非典那年,她班上一学生家长工作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姐姐知道后,就把学生接到家中,照顾他上学吃饭20多天。姐姐说:“老师的工作是一份良心饭,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我就要对他们负责。”

爱的天空博大而宽广,慈祥而温馨,她福泽下代更恩施天下。家庭是最好的学校,父母是最好的老师,好的家风,成就好的民风。

培育好家风演讲稿 第3篇

20XX年父亲离开了我们。父亲去世前那个月发工资的第二天,我去看望父亲,他不在家,家人说他到单位交党费去了。

父亲一直是这样,历来把交党费看做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父亲是一名老党员,1946年在苏北淮安老家参加工作,194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有60多年的党龄。他始终对党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把交党费当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时常对我说,在过去战争年代,入党是每一个革命者神圣的追求,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光荣。他那时参加工作每月津贴才二角钱的长江币,一发下来就全部交了党费。在朝鲜战场上,他每月的津贴一半交党费,一半留作购买牙膏、毛巾等日常用品。

按时交纳党费,是父亲几十年养成的一种习惯。1981年他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但单位党组织规定几时交党费,他就几时去,从不拖延。他的腿在战争年代受过伤,行走不方便,但他每次都要坚持亲自去交。有几次党小组长不在,他就等在那里,有时反复去几趟才遇到。党小组长感动地说:“你老人家走路不方便,迟点交不要紧,不用这样来回跑!”父亲笑笑说:“没关系,离休了在家也没事,党费没交心里不踏实。”

他的党费证都是用手帕包好,放在衣兜里。每次去交党费都把钱点好,把整钱换成零钱,怕别人找钱麻烦。每次加工资他都把要增加的党费自己算好加上,他说党费规定了就要交足,该交多少就交多少。有一次他生病在家,打电话叫我去帮他交党费。

父亲把交纳党费当做一种神圣的义务,用一生的行动书写了对党的忠诚。我家5口人,4个党员,一直以来都以父亲为榜样,激励我们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把爱党敬党为党的家风延续下去。

培育好家风演讲稿 第4篇

我的母亲是一名老党员,她常说的话是“做大家都有益的事是最快乐的”。母亲在我们村子里算得上是个通情达理、吃苦能干的女人。只要别家有困难,第一个到场帮忙的肯定是母亲;谁家闹矛盾了,母亲也帮着调解。村民们选举母亲当了村官,母亲一干就是30余年。

母亲对集体的事比对自己家里的事还要认真。有一年冬天,我们村要修拦水坝,母亲作为一村之长,跑上跑下,忙里忙外,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经常见不着人,为了“大家”顾不上“小家”,父亲几乎承担了全部家务。为此,父亲也会发些牢骚。母亲对父亲说:“我是一村之长,我不带头谁来带这个头,村看村,户看户,社员还得看干部嘛!你不知道做大家都有益的事是最快乐的?”母亲这么一说,父亲就没什么话了。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村里修建水库,解决全村200多村民的饮用水和用电问题。县水电局提供钢筋、水泥等材料,村民投工,负责搬运和修建。全村按户分配,每户出一个劳工,不分男女,直到运输任务完成和工程结束为止。

由于村子在山里,不通公路,搬运工程材料需要攀爬近10里的曲折山路。那段时间,我的母亲总是大清早就赶着骡子下山,一天两趟负责搬运,其他的村民基本上都是一天一趟。每次看着归来的母亲,低矮的身躯,背上全是泥水和汗水的混合物,她和家里的骡子一前一后,都喘着粗气,一路走过弯弯曲曲。

终于有一天,父亲忍耐不住了。“你这么不要命干吗?一天两趟,你受得了,大黄(家里骡子的名字)也受不了啊!”父亲大声质问。

“你懂个啥,马上农忙了,不提前搬运完,咱们的水库还修不修了?再说我做的是大家都受益的事呀。”母亲说到 “大家”的时候,一下子仿佛又变得精神了。

父亲生气地跺脚,钻进厨房,边走边说,“你就活活累死吧。以后要还是一天两趟,你自己去,别带大黄啊,它可不是党员。”母亲哈哈大笑,“大黄,做得比我这个党员多……”

第二天,天不亮父亲依然早早起来给母亲热昨晚吃剩的饭菜,然后给大黄喂草料,然后,一切照旧。

那一次,母亲提到“党员”时的神情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我第一次听说了“党员”这个词,也记住了母亲的话——“我是个党员”。母亲情感朴实,尤其对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感到无上光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哪有我们这个幸福的家。”“从小要听党的话,长大要做党的人。”“做大家都有益的事是最快乐的。”这是母亲常挂在口头的话。

一转眼,我参加了工作也入了党,每次临走时,母亲都会告诫我,“男儿就应该顶天立地,多帮助人,坚决不能走歪门邪道。”

“做大家都有益的事是最快乐的。”也成了我的座右铭。受母亲的影响,我手巧、腿勤、一手好活什,邻家有什么事总爱来麻烦我,我不管手边有什么事,都会先放下,随叫随到;只要我在家,总是把胡同扫得干干净净。左邻右舍无人不夸,都说“有其母必有其女,教出的后辈是好样的”。

培育好家风演讲稿 第5篇

家庭是国家和社会的细胞,而对于个人来说,家庭又是一个成长空间、精神母体和责任所在。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家庭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并在具体过程中转化为家风。家风既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传承载体,也是人生成长过程的特殊空间。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家风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许多优秀的思想和优良的品德都是通过家风成为家族基因,成为支撑历史的一片片山脊。

良好家风,党员带头。这不仅是一个党员主动在社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责任和义务,更是党员自身建立一个健康、上进、和睦家庭的要求。一个党员的良好的家风,应从“情、理、法、道、德”这几个层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细化、践行其中。

第一个层次是“情”。情是什么?情是人与人之间、人和自然之间,一种和谐的要求。崇尚勤劳和创造,追求美好的生活,这应该是现代家风应首先具备的。勤劳和创造,本质也就是对生活的热爱,往往也充满对这个家庭和其他家庭的爱。这种爱心,扩大开来,也就是对国家对社会的爱心。一个人爱人生才能对家庭充满爱,从而对国家对社会充满爱。对于一个党员来说,主动把家风建设中的“情”,提升到热爱国家、贡献社会、关心他人、劳动创造上,就显得更加重要。家风首先也是建立在情上,传达的方式也多包含情感。亲人间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在爱的传递中充满温暖和真诚,让生活和信仰更好有机地结合。

第二个层次就是“理”。理是什么呢?通俗地说,便是人与人、与社会、与自然相处的一种科学的关系。这里面又好复杂,有认同度较高的,也有许多有不同看法的。我们常说∶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个“理”确实因不同的人的不同利益、不同出发点、不同个性、不同认识,在具体的问题上,有着千差万别。在一定的范围内,理代表的是一种社会公德。家风中对理的观念的要求和培养,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在社会生活中做到合情合理,能理解别人,友善诚信,这往往也与家风有关。如何认识具体事理,形成讲理的心态,掌握讲理的方法?家风在这上面的影晌巨大而深远。作为一个党员,影响并带动他人的,往往首先便体现在这个“理”上,家风中的“理”,同样是群众所关注的,做好了,才能带头,才能发挥榜样作用。

第三个层次就是“法”。法就是规定一个人在社会中不准做什么的一道高压线。很多的违法案件,从违法者本身来说,往往有思想渊源和行为过程,归根到底,也与家风的失偏和不良有关。法是天秤,而从另外更大范围看,法制是美好生活的平衡物。在一个家庭之中,一个人的违法犯罪,便可能造成一个家庭幸福的倾覆。再从另一个角度看,家风中缺少法的理念,也可能造成家族式犯罪的悲剧。遵纪守法,是良好家风必不可少的部分。形成这部分的良好家风,在于对法制的敬畏,也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教育,更在于处理矛盾中预先警觉一切违法倾向的自警能力的培养。家风在遵纪守法上的作用还是多方面的,合情合理的生活态度,往往在冲动和冷静中起到很大作用。对一个党员来说,更要提高家风建设的标准,自觉把党纪放在国法前,形成廉洁家风、拒腐家门。

第四个层次就是“道”。道者,事物发展的科学规律。追求科学精神是现代社会的主流,也正是我们现代倡导的家风所需要加强和光大的。在科学技术的物质成就充分彰显的今天,科学精神更具有广泛的社会文化价值。在家风建设中,让科学精神充溢进去,对于培养家庭成员“追求真理,崇尚创新,尊重实践,弘扬理性”的开放、开明、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显得更加重要。家庭的科学精神环境往往对个人的成长起到基础性的作用,一是建立起追求科学的兴趣,二是形成对科学的信仰,三是掌握哲学基本的方法论。家风的影响,可以从一个人的孩提时代就开始了;便具有一个良好环境:倡导不懈追求真理的信念和捍卫真理的勇气,鼓励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鼓励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强调客观验证和逻辑论证相结合的严谨方法,具备经受实验、历史和会实践检验的心理能力。作为一名党员,在家风建设中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既是对自己信仰的坚持,也是一种对真理的推广。假若在家风中不能倡导科学精神,很难相信能在工作中也坚持科学精神。

第五个层次就是“德”。德其实就是人类社会公认的真善美的思想和行为的形而上学,最后归结于一种人生观和社会价值观,然后又体现到人的具体社会生活中。真正的“德”发展方向一是坚持社会责任,二是符合人类发展方向。家庭是国家、社会和个人之间一层重要结构。一方面,本身也是德的具体体现对象;另一方面,也是个人德之生长的重要环境空间。家庭的德的实践形成家风,同时,这种家风又反作用于家庭对个人德之培养的长久影响力,并在新的实践中凝结出新的精神引导和力量。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不仅是孩子成长的摇篮,也是孩子接受的第一课堂。从对人类很多美好品德的认识,并在人生过程中经受磨炼和实践,到努力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千万个家庭对德的要求,提升、凝结,是人们的价值观形成和精神成长的重要起点,是我们国家和社会能够形成核心价值观依托的文化土壤,对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说,是最基础的东西。作为党员,更应自觉在家风建设中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聚集更多的家庭,形成强大的正能量,激发出更加美好的中国梦。

培育好家风演讲稿 第6篇

我的父亲是一个地道传统的农民。

印象中,他终年忙活在田地里,很清闲,所以家中粮仓总是丰盈。父亲说,农人平时多苦一把,仓中有粮,饥年不慌。

记得能下地干活时,父亲就领着我们到地里干活,讲解如何干活才能事半功倍,磨砺我们的耐心和意志。

父亲说,人哄地一年,地哄人三年。上学后,我才悟得读书如同犁地,也是要把每一个知识点不落下,精心钻研,才有好的收成。

父亲常叮嘱我:干工作,一定要用心尽心,切忌浮滑懒惰。

自己结婚后,坐下来跟父亲闲谈,提起婚姻中意见相左,他缓缓地说:“女人一辈子不容易,男人要学着宽容。”?

我的母亲特别能吃苦。

多年的操劳使得她患了很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双腿走路时就像一对圆括号。数九寒天,厨房如同冰库,她就坐在老式的风箱跟前烧火,为上学的我们蒸馒头,“哧嗒哧嗒”地拉风箱声,响过一个冬天又一个冬天。母亲常说:“我们没文化,吃了很多亏,你们要好好读书,把书念成。”

父母这两本深厚绵延的书,其间有高山,流水,良田,更有良知。儿女们只要用心读,那便是家风,民情,教化,国音。

也许若干年之后,我的儿女们会淡忘父祖栽植瓜果桃李的辛苦,但我一定会努力教诲他们:如何津津有味地品尝麦米之香,如何在面对困难时把脊梁挺得更直,如何在天地间把“人”字书写得方正敦厚。

家风是什么?家风是待人接物、为人处事有度有方,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勤俭节约播种爱心。春雨润物细无声,春风如沐化万物,家风就是父母的一言一行,一思一虑。

培育好家风演讲稿 第7篇

我常给儿子糖糖读《弟子规》《颜氏家训》之类的故事。意在培养他的孝顺、仁爱之心。后来发现,收效甚微。现实生活中,他是我们家的土皇帝,我和老公为他为奴为婢,被他呼来唤去。他一会儿让我帮他干这,一会儿命令爸爸为他做那,晚一秒,就耍性子。反过来,你让他帮着捡个东西,他都一百个不情愿。

平时吃东西,都把最好的留给他,渐渐地,他自己也习惯挑最好的,从不顾及爸妈。

我找来动画版的《孔融让梨》给他看。并解读孔融的孝心。隔日,我特意买来梨,洗好装盘,端到儿子面前。他挑个最大的,甚至没想到给爸妈拿一个。我问:“还记得孔融让梨吗?他总是先把好的大的分给家人,自己吃最小的。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大的他吃不了。我就能吃全吃完,你看。”说着咬下一大口。

不由想起我小时候,我们姐弟三个,一家五口,虽然那个时候生活条件没现在好,但一家人无论谁有了好东西都会想着别人,从不会只顾自己吃。“不吃独食”成了我们家一条不成文的一条家规。孩子得到好吃的,要先问问父母吃不吃。

后来,姥姥过来照顾糖糖。我买了烧鸡为她接风。撕下一个大鸡腿:“妈,您吃这个大的。”姥姥疼外孙,转手给了糖糖。他坦然接受。我又撕下另一个:“妈,这个是女儿孝敬您的,一定得吃。”老妈不再推托,她扭头对糖糖说:“看,你妈多孝顺我,你长大了也要孝顺你妈哟。”没想到糖糖立马把鸡腿举到我的嘴边:“妈妈,你吃这个好的,姥姥你看,我也孝顺我的妈妈。”说着得意地冲姥姥笑。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一件事:做给他看。讲再多抽象的道理都不如做一次。这些生动又真实的行为,容易看懂,又容易模仿学习。

于是我们母女约定在糖糖面前“秀”孝顺。比如分包子:“妈,您吃这个大的,肉馅多。”姥姥很配合:“还是我女儿孝顺,真是好孩子。”晚上,我为老妈端上洗脚水。我相信,身教的力量。

不知从何时开始,糖糖也成了小孔融,分好吃的,先给大人分一圈,最后自己再吃。自己喝水时,也会帮我们端一杯。一起去动物园玩,我嘀咕了句腿疼,他立马帮我揉腿。公交车上还要给没座的老人让座……不知不觉,儿子变成了一个孝顺的小暖男。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家庭教育,教给孩子的首要品质就是孝。一个有孝心,有仁爱之心的孩子,是永远不会偏离人生的正确轨道的。

培育好家风演讲稿 第8篇

我的父亲是一名党员。小时候,父亲对我相当严厉,尤其在做人处事上,教育我要诚实做人,不许说谎,不许拿别人的东西。

我印象最深的事是9岁那年的一天清晨,我和附近一户人家的孩子一起去上学,路过村子中央的老井房时,那孩子发现一个刚刚离开的大哥把帽子遗忘在井台上,就顺手揣进自己怀里。放学后,我正好碰到那个丢了帽子的大哥在寻找他的帽子,我就告诉了他。

不想,这一下惹了大祸,那孩子不但不承认帽子是他拿的,还诬赖说是我拿了交给他的。他的母亲就拖着他,一路打上门来叫骂,父亲气急了,以为我真的拿了别人的帽子还说谎,操起一根皮绳就狠狠打了我一顿。那一顿皮绳让我疼痛难忍,也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地印痕。我曾经埋怨过父亲的不分青红皂白,但是随着时间的移动,我慢慢理解了父亲,他是怕我小小年纪就学会说谎,也怕我变成那种“小时偷针,大了偷金”的人,这是他不能容忍的。

父亲这样要求我,自己也是这样做的,生活中,他做事“钉是钉铆是铆,喇叭是铜锅是铁……”绝不容许半点掺假。

当时,村庄有一个下派的驻队干部,没有务农经验,经常不切实际地要求农民执行上级的指示。正是种麦季节,人们忙得不可开交,驻队干部却要求大家耗费几天时间在场院挖一个七八米的深坑来贮存湿玉米杆,耽误农事不说,贮存的玉米杆到了冬天就发霉腐烂了,根本不能给牲口吃,纯粹是劳民伤财。别人都不敢说,父亲却直言反对。

还有一次,当保管员的父亲发现另一个保管员在库房领取饲料粮时,偷了粮囤里的小麦,父亲追到那人家里,查到那袋粮食,那人抵赖不过,便跟父亲商量,说只要父亲不说,就把那袋粮食跟父亲平分。耿直的父亲还是如实向大队报告了。

父亲从来没有改变自己诚实做人的准则。一辈子都勤勤恳恳、老老实实地做人。为此他吃过苦头,蒙受过委屈,但也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父亲的为人深深地影响着我,诚实是一种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种人格魅力,它会让我们这个世界变得清澈美丽起来。

培育好家风演讲稿 第9篇

父亲生前很严谨也很勤奋,在他64年的生命旅途中,像一架不知疲倦的风车,不停地旋转,人生征程漫漫的烟云飞逝而过。

父亲每日看书学习都睡得很晚,天刚刚亮就又起身劳作了,上班时是这样,退休后赋闲在家也是如此。父亲的知识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他小时候家境贫穷,前后加起来上了不足两年的学堂,后来却做了一辈子文字工作。演讲时口若悬河,引经据典,生动有趣,他还写得一手好字。

父亲常说:“勤能补拙。”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学习,从未间断。他的勤奋无形中影响着我们,我们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积极向上,全家人都加入了党组织,是个名副其实的“党员之家”。

晚睡早起也成了我多年的习惯。在别人还在梦乡时,我就披着满天的星光,迈步在寂静的大学校园,想象着栖鸟的梦呓,呼吸着凌晨空气的清新,倾听着岁月无声无息地揭过的每一页的日历。每逢这时,我就有一种对大地的感恩,文思就会如清泉一样溢出,闪现着留不住的飞逝的岁月片段,灵感涌动,腹稿就这样在脑海形成,于笔端从容地泻出。

如今,我已有了一种无形的紧迫感,不忍心让平淡无奇而又庸常的日子,没有溅起一丝浪花就匆匆逝去;尽管我已过了考虑自己所谓前程和晋职的年龄,岁月已经染白了我的鬓角。我正品尝着不期而来的那杯醇厚的人生老酒,品味着伏案写作的寂寥而又无限充实的日子,在笔耕中享受到了别人少有的乐趣。一张张发表了我的文字的报纸,一份份邮寄而来透着墨香的文学杂志,一本本的获奖证书,这就是我心路的简洁历程,也是我在走过的人生道路上留下的痕迹。

感谢我的父亲,他时常说的那句“勤能补拙”,燃亮了我的人生之路。

其实,在你读书做人的同时,你也在读这个社会;写作的本身,其实就是生命的燃烧;只有当你站直了身体,影子才不会弯下。人的一生可能有很多的遗憾,生命的旅程也一样的有长有短。父亲慈爱勤恳的一生,像一盏温馨、平和、不熄的灯盏,那散发的熠熠光束,让我受到了有益的启迪和震撼。

培育好家风演讲稿 第10篇

在这个物流纵横,世风日下的时代,“家风”俨然成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面孔,每每提及,总有一种恍如隔世之感。一言以蔽之,家风之不传也久矣。

那么,家风究竟是什么?“家风”看到这两个字让我联想到的是种.种严厉的家规!依我之见,家风是一些列在纸上的条条框框,是一把约束人做事情的戒尺!家风,顾名思义,是一个家庭的风气、习俗,是一个家庭代代相传的规矩,是每一个家庭成员都需遵循的祖训,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规则,它不需要列举,更不需要背诵,但是它需要我们的传承

百善孝为先,我们一直在传递。12岁农家少年张俊,8岁那年爸爸因车祸身亡,妈妈离家出走,从此与年幼的弟弟和体弱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我来替爸爸养活你”。"每学期必须拿到一张奖状,回去让奶奶高兴;在学校坚决不能犯错误,免得奶奶伤心。”这些是小张俊对奶奶的承诺,他希望奶奶快乐!在张俊的家里,熏黑的墙上画着一张评比表,上面写着张俊和弟弟张旭的名字,名字后面画的是五角星的图案。张俊说平时他和弟弟谁帮奶奶干一件事就在谁的后面画颗星,每月一评比,看谁得到星星多。这个少年在用真心演绎孝的家风,孝根植我们内心,我们一直在!励志奋斗,我们一直在行动!“你只闻到我的香水,却没看到我的汗水;你有你的规则,我有我的选择;你否定我的现在,我决定我的未来;你嘲笑我一无所有不配去爱,我可怜你总是等待;你可以轻视我们的年轻,我们会证明这是谁的时代。梦想,是注定孤独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质疑和嘲笑,但,那又怎样?哪怕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这是陈欧的正能量,也是我们的率真和勇气!我们会带着社会的历练,奋斗终生。不离不弃,我们一直在!

诚实守信,我们一直在弘扬。不说谎话,不说大话,实事求是,是家里人从小对我的教诲。原来家风一直都在!

家风需要传承。历史上“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展现着良好的家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等教子良言、家风古训仍为世人尊崇。但如今多少富家子弟、官员子女啃老骄奢;多少人因为不想吃亏,争名誉地位甚至可能为争一个公交车座位而“斗智斗勇”;多少人为了利益而制假售假……如果有严格质朴的家风,这样的事情会不会减少一些?

如今的社会岁月改变了时代的面貌,却拭不去铭刻至今的家风。我们承载着祖先的基因,流淌着祖先的血液,享有着祖先的姓氏。祖先能成就的美德,我们是否可以将其延续下去?俗话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要齐家,就要我们传承良好的家风。

好家风,我们一直在;好家风,我传承!

培育好家风演讲稿 第11篇

我的母亲是一名老党员,她常说的话是“做大家都有益的事是最快乐的”。母亲在我们村子里算得上是个通情达理、吃苦能干的女人。只要别家有困难,第一个到场帮忙的肯定是母亲;谁家闹矛盾了,母亲也帮着调解。村民们选举母亲当了村官,母亲一干就是30余年。

母亲对集体的事比对自己家里的事还要认真。有一年冬天,我们村要修拦水坝,母亲作为一村之长,跑上跑下,忙里忙外,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经常见不着人,为了“大家”顾不上“小家”,父亲几乎承担了全部家务。为此,父亲也会发些牢骚。母亲对父亲说:“我是一村之长,我不带头谁来带这个头,村看村,户看户,社员还得看干部嘛!你不知道做大家都有益的事是最快乐的?”母亲这么一说,父亲就没什么话了。记得我很小的时候,村里修建水库,解决全村200多村民的饮用水和用电问题。县水电局提供钢筋、水泥等材料,村民投工,负责搬运和修建。全村按户分配,每户出一个劳工,不分男女,直到运输任务完成和工程结束为止。

由于村子在山里,不通公路,搬运工程材料需要攀爬近10里的曲折山路。那段时间,我的母亲总是大清早就赶着骡子下山,一天两趟负责搬运,其他的村民基本上都是一天一趟。每次看着归来的母亲,低矮的身躯,背上全是泥水和汗水的混合物,她和家里的骡子一前一后,都喘着粗气,一路走过弯弯曲曲。

终于有一天,父亲忍耐不住了。“你这么不要命干吗?一天两趟,你受得了,大黄(家里骡子的名字)也受不了啊!”父亲大声质问。

“你懂个啥,马上农忙了,不提前搬运完,咱们的水库还修不修了?再说我做的是大家都受益的事呀。”母亲说到 “大家”的时候,一下子仿佛又变得精神了。

父亲生气地跺脚,钻进厨房,边走边说,“你就活活累死吧。以后要还是一天两趟,你自己去,别带大黄啊,它可不是党员。”母亲哈哈大笑,“大黄,做得比我这个党员多……”

第二天,天不亮父亲依然早早起来给母亲热昨晚吃剩的饭菜,然后给大黄喂草料,然后,一切照旧。

那一次,母亲提到“党员”时的神情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我第一次听说了“党员”这个词,也记住了母亲的话——“我是个党员”。母亲情感朴实,尤其对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感到无上光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哪有我们这个幸福的家。”“从小要听党的话,长大要做党的人。”“做大家都有益的事是最快乐的。”这是母亲常挂在口头的话。

一转眼,我参加了工作也入了党,每次临走时,母亲都会告诫我,“男儿就应该顶天立地,多帮助人,坚决不能走歪门邪道。”

“做大家都有益的事是最快乐的。”也成了我的座右铭。受母亲的影响,我手巧、腿勤、一手好活什,邻家有什么事总爱来麻烦我,我不管手边有什么事,都会先放下,随叫随到;只要我在家,总是把胡同扫得干干净净。左邻右舍无人不夸,都说“有其母必有其女,教出的后辈是好样的”。

培育好家风演讲稿 第12篇

父亲已是年近90岁的老人了,退休30多年来,父亲每天读书、看报、散步,生活充实而平静。

多年来,我每次回家,父亲总是关切地询问我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情况。在父亲的心里,子女的成长是他最大的牵挂。

当我对生活和人生发出牢骚和不满时,父亲总是对我说,要“让、上、帮、躲”。具体来说,就是“见到荣誉就让,见到困难就上,见到别人有难就帮,见到好处就躲”。如果你做到了这“四个字”,那么,就少了些牢骚和怨言,人就会有一种朝气、一种阳光、一种力量。

起初,我对父亲说的这四个字不以为然,如果做到这“四个字”,那我不就是成傻子了吗?

父亲听后严肃地说道,我愿意有一个这样的傻儿子,而不愿要一个见到荣誉就抢,见到好处就拿,见到事就绕着走,见到问题就躲。处处只会“抢、拿、走、躲”所谓的聪明儿子,我们的家风就是“让、上、帮、躲”,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

按照父亲的教导,我在工作、生活上,处处“让、上、帮、躲”,虽然苦点、累点,但人际关系融洽了,心态变得平和、淡定了,生活中,看到了更多地云卷云舒、花开花落的景致。

父亲意味深长地说,这“四个字”,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安身立命的根本。我没有什么遗产留给你,就只有这“四个字”,子子孙孙都不能忘。

“让、上、帮、躲”这四个字,正是父亲给我们的一笔宝贵的财富,一个人能拥有这“让、上、帮、躲”的品格,就能抵御尘世间任何艰难和险阻,散发出迷人的人格魅力。

培育好家风演讲稿 第13篇

爹的节省,在这儿是出了名的。大家谈到爹,总会说:“你爹啊,准备活到两百岁。”这让我听了,感觉很不好意思。因此,回家后我就告诉爹:“别那么节省了,别人都笑话呢。”

爹不满地说:“笑话能笑话死人啊?”我劝他说,现在不是过去了,有吃有喝的,别再苦了自己。可是,爹听了一言不发,转身走了。过后,仍然像以前一样,一块钱都要算着花;一粒米落在地上,也要捡起来,送进自己的嘴里。一次,在饭桌上,小侄儿剩下了一点饭不吃了,让我吃我坚决不吃。我说:“倒了算了。”爹听了瞪我一眼,把剩饭倒进自己碗里,吃完问我:“我让毒死了没有?”我笑着答不上话来。

在大学,我谈了个女朋友。女朋友假期里要来我家玩,我答应了,猛地想起爹的节省,心里有点慌了。女朋友是大城市人,在家里是独生女,如果去了我家,看见爹那样节省,会笑话我的。我忙打电话告诉娘,一定要告诉爹,千万要注意这点,别让女朋友笑话。不一会儿,娘在电话里告诉我,自己劝了,谁知爹说:“节省怎么啦?节省犯法啊?”娘气坏了,在电话里说:“这家伙我可管不了了。”

后来,在我的劝说下,爹答应了我的要求。我听了,松了一口气。可是,上午吃饭就发生了一件事,让我们下不来台。女朋友吃饭,老爱剩饭。她吃了一半,朝我望望,说吃不完了。我吩咐:“倒进水池中。”爹一听忙伸过自己的碗,让把剩饭倒进他的碗中。女朋友不好意思地望望我,满眼求助。

我忙一笑说:“爹,那咋行?”

娘给爹眨眨眼,提醒地喊道:“他爹!”

爹想起自己的承诺,点点头不说话了。

娘也不说话,显然有些不满。

爹长叹一声,小学生一样检讨说:“我说改的,可一见粮食怎么就忘记了承诺?”过了一会儿,见我们不说话,他又自言自语道,“我啊,有一次险些去讨饭了,只差一步。”

这事我可没听过,顿时瞪大了眼。

女朋友也亮了眼,看来也很感兴趣。

娘也望着爹,看来,爹也没告诉过她。

爹兄妹六个,加上父母,当时是八口人。爹说,那时自己六七岁时,家里实在没粮了,爷爷出去借粮,我的奶奶就带着六个孩子在家等着。爷爷出门,一天一夜没回来。到了晚上,等不回来爷爷,奶奶就在柜中扫啊扫啊,扫了半碗米,带一些米糠。奶奶将这些米下了锅,倒一锅水煮着。兄妹几个馋得围着灶台转。小姑,当时只有两岁,用手蘸了锅边的米汤,放在嘴里吮咂着。奶奶劝:“等等,你爹回来了一块儿吃。”

那一晚,爷爷一直没有回来。爷爷说,他没弄到粮食,晚上回来后趴在后檐窗子上,看见爹的小妹用手指沾着米汤一下一下地咂,爷爷就哭了,他一颗米没沾牙,又向更远的地方走去。第二天上午,他弄了50斤玉米,冰天雪地里跑了回来。他回来时,奶奶带着一群儿女,准备向外走,准备去讨饭。

我听了,默默地不说话。

女朋友听了,也沉默着不说话。

娘红了眼圈说:“过去了,还说这些干嘛啊?”

爹长叹一声说:“一日无粮,心中发慌啊。”爹说,那次的事从此一直刻在他的心上,几十年了,可以贱看任何东西,可他从不敢贱看粮食。爹在粮食面前,小心翼翼了半辈子。

听了爹的话,我和女朋友心中沉甸甸的。爹用自己的故事,给我们上了一堂家风课。

培育好家风演讲稿 第14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良好家风,从我做起。

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受悠久的儒家文化熏陶,形成了我们仁义、宽厚的个性和忠诚国家、孝敬父母的观念。扬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良好家教家风,注重自身修养,注意行为举止,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培育与传承良好家风从我做起。 优良的家风,可以使个人获得进入社会的基本品质,在道德观念上进行自我约束,尤其对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树立道德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独特作用。

家风简单地说就是一个家庭多年构成的为人处世的风尚,或叫家规、家风、精神、品格等,包括家庭成员的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动准则。构建良好的家风最重要的是家长或家庭的主要成员的思想、观念、态度、行动的认识和体现;其次,是家庭的规则,家庭规则虽然大多数没有文字记载和要求,但身教、口传的传统美的'教育非常关键;最后有着良好传统家风的家庭,在中国自古到今最重视的是子女的教育,良好的教育,培养良好的素养,构成良好的思惟方式、处世原则、行动规范,从而代代相传,代有提高,家庭的文化,良好的家风。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的基础性教育,良好的家风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基石。家风是人们在家庭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风格、作风和传统,包括为人处事的态度和行为准则。家风是一种潜在无形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塑造我们的人格,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它对我们的影响是全方位的。

记得小时候,我背着书包去读书,爸妈交代的就是: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和同学打架,别人的东西不能拿。他们还告诉我在外边碰到长辈一定要叫人,小一点的叫哥哥、姐姐;大一点叫叔叔、阿姨,老一点的叫爷爷、奶奶等。礼貌、友爱、诚实是爸妈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家风的一个体现吧。

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平时的学校教育中,家风体现在孩子的言行之中,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个孩子有家教,那个孩子没家教。家教也是一个家风的体现,它是通过孩子的言行表现出来了。家庭教育良好的家庭,孩子的行为习惯作为学校是不大需要操心的,因为家长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已经帮学校教育好了。家风不仅是一些道德教育、礼貌教育、规矩教育,更是对我们的一种规范、一种风气、一种文化,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

如何更好地培育良好的家风家教,应该特别注意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重视优秀传统思想文化资源的发掘和转化。应把家风家教看成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加以保护和发掘,在全国逐步建立起家风家教的文化研究体系;发挥各类先进家庭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开展文明家庭、和谐家庭、学习型家庭等创建活动,结合城乡文明建设带动家风培育;抓好培育公民德行和成人、家长教育。以家风家教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要放在培育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公民道德上;建立家风家教宣传的长效、联动机制。要运用各种方式,多方配合,建立相应的切实有效制度。

树立良好家风要与妇女素质提升相结合。良好家风是人成长进步的起点。树立良好家风要与家庭教育工作相结合。优良的家庭教育孕育着优秀的子子孙孙。回顾历史上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俭”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勤”为曾家之家风。优良的家风形成,往往是通过创立者的建立,和几代甚至数代人的不懈努力,践行而形成的,通过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围,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最为直观、最为直接、最为基本、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践行过程中,铸就了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最为重要的、无以替代的精神财富;它弥漫于整个家庭或家族之中,影响到每一个家庭成员,惠泽于家庭的成员;家风也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撑着家庭的进步与发展。

只有把的良好风气融入到每个家庭的血脉中,不断地规范做人做事的思维和方法,良好家风才能坚实并历经风雨传承下来。只有让良好风气与千家万户共同价值追求相互融合、互为依托、共生共长,才能在全社会激发出崇德向善的正能量。

对于我来说,我家的家风就是“学会做人”。 这里讲的“学会做人”指的是在道德品行做好,不是说要做到最好,但在一般情况下,我都以此来告诫我自己。在为人处事方面,对别人要做到宽容、和善、认真地对待;在生活上,我会做到细心,对每件事都坚持认真地去处理;在道德方面,我时常提醒自己绝不做任何破坏、违反社会规则的事情,我会尽力地做好道德上的小事情,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不要做得最好,但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对待它们。

正是有了良好的家风,我才成了一个合格的家庭成员。有时,我所学到的家风,是从父母的身上借鉴而来的。我觉得在此方面,父母对我的影响是极为重要的。一些好的家风就会养成一些优秀的品质,正是有了这样良好的家风,我们才能更好地成长。

家风如细雨,润物细无声。每一位成年人都要把握好自己的言行,为子女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家风。因为只有正当的家风,才能给未成年人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良好的家风是孩子终身的财富。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培育好家风演讲稿 第15篇

父亲生前很严谨也很勤奋,在他64年的生命旅途中,像一架不知疲倦的风车,不停地旋转,人生征程漫漫的烟云飞逝而过。

父亲每日看书学习都睡得很晚,天刚刚亮就又起身劳作了,上班时是这样,退休后赋闲在家也是如此。父亲的知识就是这样一点点积累和丰富起来的。他小时候家境贫穷,前后加起来上了不足两年的学堂,后来却做了一辈子文字工作。演讲时口若悬河,引经据典,生动有趣,他还写得一手好字。

父亲常说:“勤能补拙。”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学习,从未间断。他的勤奋无形中影响着我们,我们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积极向上,全家人都加入了党组织,是个名副其实的“党员之家”。

晚睡早起也成了我多年的习惯。在别人还在梦乡时,我就披着满天的星光,迈步在寂静的大学校园,想象着栖鸟的梦呓,呼吸着凌晨空气的清新,倾听着岁月无声无息地揭过的每一页的日历。每逢这时,我就有一种对大地的感恩,文思就会如清泉一样溢出,闪现着留不住的飞逝的岁月片段,灵感涌动,腹稿就这样在脑海形成,于笔端从容地泻出。

如今,我已有了一种无形的紧迫感,不忍心让平淡无奇而又庸常的日子,没有溅起一丝浪花就匆匆逝去;尽管我已过了考虑自己所谓前程和晋职的年龄,岁月已经染白了我的鬓角。我正品尝着不期而来的那杯醇厚的人生老酒,品味着伏案写作的寂寥而又无限充实的日子,在笔耕中享受到了别人少有的乐趣。一张张发表了我的文字的报纸,一份份邮寄而来透着墨香的文学杂志,一本本的获奖证书,这就是我心路的简洁历程,也是我在走过的人生道路上留下的痕迹。

感谢我的父亲,他时常说的那句“勤能补拙”,燃亮了我的人生之路。

其实,在你读书做人的同时,你也在读这个社会;写作的本身,其实就是生命的燃烧;只有当你站直了身体,影子才不会弯下。人的一生可能有很多的遗憾,生命的旅程也一样的有长有短。父亲慈爱勤恳的一生,像一盏温馨、平和、不熄的灯盏,那散发的熠熠光束,让我受到了有益的启迪和震撼。

培育好家风演讲稿 第16篇

给自己立规矩,给配偶子女立规矩,带头遵守并督促家人不逾规、不越矩,让好家风成为硬约束

唐代诗人罗隐在《夏州胡常侍》一诗中言道:“国计已推肝胆许,家财不为子孙谋。”意思是说,为官者当献身国事,不要去为子孙谋家财。

焦裕禄堪称当代为官者的典范。当他身居县委书记之职时,大女儿焦守凤中学毕业,想进一个好单位,希望父亲利用职权找找门路,焦裕禄断然拒绝并教育她说:“你跟群众比一比,看是不是大家都能随便到一个好单位?你不能因为是县委书记的女儿就高人一等,你应该到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后来,焦守凤通过招工去了供销社副食品加工厂,在那里卖咸菜、酱油。焦裕禄对家庭子女的教育,展现出艰苦奋斗、不谋私利的家风,值得广大党员、干部学习。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日常生活中积淀形成的风范。“明礼诚信”“互谦互爱”“自立自强”,等等,这些中华民族传承千百年的家训,都是良好家风的体现。

众所周知,一个家庭倘若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家庭成员往往很难形成遵守公序良俗的自觉,很可能在生活工作中行为越矩、招惹祸端。对党员、干部来说,家风连着作风,家风体现官风。好的家风,能培育出好的作风。因此,党员、干部不可简单地将家风视为私事、小事,而是事关个人前途、家庭幸福的大事。

在老百姓看来,领导干部手握公权力,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可能用公权力来为自己或家人谋取方便或利益。一旦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正,其配偶子女就可能在私欲膨胀之下利用领导干部手中的公权力行违纪违法之事,这将导致家风愈加败坏、腐败行为变本加厉。现实中,受不良家风的影响,“家庭群腐”的现象时有发生,查一个带出一片、端一个牵出一窝,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要从子女抓起,用良好的家风来教育下一代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身为领导干部,既是人民的公仆,也是家庭的主心骨,工作和生活中都应处处当表率。要给自己立规矩,给配偶子女立规矩,带头遵守并督促家人不逾规、不越矩,让好家风成为硬约束。

以好家风培育好作风,领导干部还要自觉摆正党性与亲情、家风与党风的关系,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正好家风、管好家人、处好家事。当亲情与党纪国法发生矛盾时,领导干部要把成全公义放在第一位,不被私情、私利、私欲所左右。若做不到这一点,整个家庭都可能陷入贪腐的泥潭中不能自拔,最后毁掉家庭的幸福。

好家风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养成的,它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认同和践行。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做到慎独慎初慎微,即要求家人做到的事情,自己要先做到;家里立下的规矩,任何时候都要遵守,绝不开口子、搞“下不为例”那一套;违背家规、败坏家风的事情,即使再小、再不起眼也不能干,防微杜渐,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养成自觉遵守家规、维护家风的良好习惯。要把好家风当作传家宝,代代相传,这样才能激发“家和万事兴”的活力,增添“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动力。

培育好家风演讲稿 第17篇

一篇《背影》,叫我从少年悟到白鬓。一个身影,叫我从儿时记到如今。

朱自清笔下的那种父子牵挂,父子眷念,并非每个人都能写得出来,却是每个人都具有的真切亲情。

父亲曾是村里的支书,是一个兜里装着钢笔和笔记本儿的人。这是他与其他村民的唯一区别。母亲说,挖村南边的四干河时,老支书被涵洞塌方给砸死了,村里穷得连打口像样的棺材都难,叫谁当谁都不当,父亲就在大家的推举下当了支书。那笔和本儿是乡里开会发的,他看得比啥都重。有一年冬天从冯傅小乡开完会回家,走到离家三里多地的大公河时,天黑透了,父亲在漆黑中掉进了河心的冰窟窿里,到被人发现、救起、抬到家里时,冻得浑身当当响,差点冻死。但他缓过来以后对那个被冰水泡烂了的本子和挣扎中弄折了的钢笔惋惜不已。

父亲自幼受苦,小时候跟爷爷到山西逃荒、要饭,长大了给地主家扛长工打短工,还到开封的一家油坊给人家打过油,土改时跟工作队搞土改当民兵,给八路军抬过担架送过粮,受尽千般苦难,对穷苦人的翻身解放由衷欢喜,对党和毛主席充满感恩,对集体利益竭尽身心。

村西有个地壤叫大墙沟,是我们村地标性的名字。一说大墙沟,没谁不知道的。但我从未见过大墙,只见过沟。有一年麦收,大墙沟上的麦子刚割倒,就突然刮起了黄风,铺天盖地的大风裹着黄沙,把麦子刮得顺沟蹿,很多小孩都趁着大人抢运麦子时,追着沟里的风捡麦子。地里的秩序混乱得像刮大风。一混乱,队长就派人把上了村口,截住捡麦的孩子,把麦子截到生产队的场里去。当时我也捡了一抱,进村时被放了过去。当我抱着麦子跑进家门时,却被撵在身后的父亲炸雷般的吼声给吓蒙了——

“谁叫你去捡的?!”

“送回去!”

听到父亲的吼声,我吓得钻到了屋后的夹道里,父亲追进夹道,夺过麦子,拽下扎巾朝我头摔过来。那时父亲有严重的肺结核,咳嗽得厉害,尤其是寒冷和恶劣天气,往往连咳嗽带喘,呼吸无法平静。因此他围了条扎巾,用来遮挡那直灌口鼻的凉风。

母亲说:“人家的小孩,不是都在捡吗?”

“谁捡咱也不能捡!不是分的,一个籽儿都不能拿!”

父亲雷霆般的呵斥,是在呵斥母亲,更是在呵斥我。呵斥中抱着麦子走出家门,消失在呼呼的狂风中。

看着他躬着腰,夹着麦子,消失在黄风里的身影,我又恨又委屈,泪水顺着脸颊淌。那是父亲唯一的一次打我,也是唯一一次那么大脾气呵斥我。

那时的人笃信大河有水小河满的大河论,直到大河无水小河干了,还未想到大河小河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村里、队里、集体、个人,都穷得不行。一个麦季每人才分几十斤粮食,吃一回蒸馍当过年,人人都把麦子看得金贵。后来想想,父亲如果连自己的孩子都管不住,怎能在众人面前说得起话,挺得起胸?

后来,我参军了。在远隔千里的军营,我时常想起消瘦的父亲,想起家里那快要倒塌的房屋。

我离家前的那年秋天,哗哗啦啦的连阴雨洇透了房顶,把我家东屋上不堪负重的二坡檩压得裂了口。父亲冒雨爬上房顶,揭掉屋瓦,铲掉湿泥,又找来木棍,叫我帮他横托、竖顶,支撑那根随时就会断掉的房檩。还有堂屋的西山墙,土坯已经被风雨蚀透了一个大窟窿,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

家中的危房烙印般烙在心里,每逢雨夜,我都会梦见房屋轰然坍塌的情景,会在房屋的坍塌声中轰然惊醒,一腔惊恐满脸泪,呆呆地想着父亲被压弯了腰,累驼了背的身影;一腔的焦急、无奈、无处诉说的心疼。

如今,父亲已故去多年,但我还是经常想起他消失在风中的那个身影。他那句“不是分的,一个籽儿都不能拿”的话,时刻告诫着我,警醒着我,始终保持清正廉洁、干干净净。

培育好家风演讲稿 第18篇

我的父亲是个党员,党龄比我的年龄还大。父亲是国土部门的一个执法干部,在任期间评比,他几乎年年都榜上有名,优秀共产党员、市县人大代表、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拿了一个又一个奖,同事们都称他是拿奖“专业户”。如今家里存放了一只箱子,里面装的全部都是他那么多年来得到的奖章、证书。

父亲工作非常认真。在土地执法上,父亲以人为本,顾全大局。有一次,某国土资源所报请父亲协查刘某等5人非法占地建房,他了解情况后,采取以宣传教育为主,组织国土资源所、镇驻村干部、当地村干部,多次逐户上门做当事人思想教育工作,宣讲相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政策,并将该市以前开展集中强拆违法建筑的影像资料播放给他们看,尽力争取他们的支持,减少他们的经济损失。通过耐心细致的宣讲和做工作,5名当事人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自行拆除了违法建筑,恢复种植条件。

父亲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党员,在工作岗位上廉洁自律,两袖清风。记得有一次他带领执法队的有关人员,对我县的违法占地进行排查,发现了一起刚刚动工的建筑,超占国家土地300余平方米,经调查,该建筑没有任何手续,执法人员向当事人下发了《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并要求其限期拆除违法建筑。不巧的是这家工地老板是父亲的一个远房表哥,工地老板见势不妙,连忙说“我没有办证,不是想着你在执法队吗?”父亲说“我在执法队,也不能拿着国家的土地送人情啊!我是执法人员,国家的法律法规我不能违背”。当晚工地老板拿着五万元现金给父亲说情:“表弟呀,这点小意思,请你收下,今天的事你就只当没看见,何必那么认真呢?你就帮表哥一把,等工地完工,楼房建成再给你一套三室两厅的房子,你看怎么样?”话没说完,父亲就气冲冲站起来说:“你把钱拿走,我是国家干部、是党员,这种办法在我这里永远行不通。”

父亲为了工作,跑上跑下,忙里忙外,眼睛一睁,忙到熄灯,经常两头不见天,为了“大家”顾不上“小家”,母亲几乎承担了全部家务。为此,母亲也时常发些牢骚。父亲经常对妈妈说:“我是一队之长,我不带头谁来带这个头,村看村,户看户,队员还得看干部嘛!”

父亲对自己是这样,对儿女们也要求非常严格。自我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父亲就总是对我说:“孩子,你现在的工作和现在生活的好日子,一切都是共产党给我们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做人要知恩图报,更要有上进心,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努力向党组织靠拢。”在父亲的鼓励和影响下,工作第二年我就向上级党组织递交了我的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希望像父亲一样做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

培育好家风演讲稿 第19篇

从我爷爷那辈起,我家就有口传的“三要三不要”家规了:要忠厚,不撒谎;要勤快,不懒惰;要节约,不浪费。

我父亲解放初期入党,在村里当了大半辈子干部。大门以外,他是全村致富的带头人;大门以里,他是我家家规的继承者和示范者。

无规矩不成方圆,家规的重要性非同小可。除了“三要三不要”,我家还有一些不成文的规定。尊卑地位,老幼有别。爷爷经常说:“拾根草棒有长短”。一家之口,要有尊卑有序的礼数,下辈孝敬上辈,长辈关爱晚辈。勤俭持家,内外有别。那些年,日子过得紧巴,一家人省吃俭用,一件衣服补了再补,一碗饭吃完了添了再添,一粒米掉在桌子上都要捡起来。对外则要热情大方,以最好的饭菜招待客人。我父亲经常说:“再穷不能穷了来客,再富不能忘了节约”。

身为党员干部的父亲,教育我们要走正道,不做歪歪事;要爱人民爱集体,不能只为自己着想。

有一次,村里一个烈属遗孀生病了,我父亲就将家中仅有的10斤面粉送给这一对相依为命的母子。90岁高龄的爷爷因病住院,父亲带头陪床,爷爷吃喝,父亲一口一口地喂;爷爷大小便,背着去卫生间。后来,父亲公务在身,母亲接替他照顾爷爷。医护人员和病友都以为母亲是爷爷的亲生女儿,对她赞叹不已。

这些都是我家的家规,体现在一言一行之中,教我们如何待人接物,做人做事。

【培育好家风演讲稿(合集19篇)】相关文章:

1.培育好家风演讲稿(合集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