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实用13篇)

时间:2023-07-25 10:00:08 工作计划

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我们工作已经到了一个新的时期,为了未来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现在就应该着手制定规划。下面是范文狗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小学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多篇合集,全方面满足您的需求,希望能帮到您!

小学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品德教研组以《思品与生活》课程标准、《思品与社会》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课程核心,以“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为基本教学理念,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教研组将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充分发挥“指导、研究、服务”等职能,以学科建设为主线,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全面提升小学品德课程教师队伍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依据学校工作布置,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本学期《思品与社会》的工作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效率,特别强调《思品与社会》课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任务与目标: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能联系周围社会,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科教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练队伍:

1、抓好骨干力量:

抓好骨干力量,创造研究氛围。在继续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基础上,让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而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2、形成教研氛围:

(1)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博客建设,主动提供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

(3)重视听课学习,打破学科的界限,与综合实践、劳技课相结合,实现资源的综合。

(二)抓管理:

1、备课:

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联合备课方式,每个年级可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制定一份备课上传校园网。特别要注重教后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

2、上课:

(1)提出专课专用的要求,并以组内互查、学校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2)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展示。

3、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同时也是学生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鼓励教师在评价时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以利于学生发展,并且有效结合本学期学校制定的评比方法从多方面进行评价。

(三)抓内容

1、低段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的思想情感,使他们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2、中高段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理想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四、具体活动安排:

二月份:制定教研组计划

三月份:参加校级课题教研活动,一课三磨。

四月份:学习《课程标准》。

五月份:品德论文培训。

六月份:教研组总结。

小学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2篇

一、教材的特点:

1、生活。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即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孩子的真实生活为主要来源,主要是熟悉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身边的生活,都是亲切的内容。主要有两种表达方式:一种是孩子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和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在为孩子提供真实的生活资料或情境,组织孩子去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务劳动、照顾自己的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孩子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和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在为孩子提供可以模拟的现实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孩子实施;

再次,与儿童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活动是载体,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活动要童真童趣,要鼓励老师从孩子生活的现实中捕捉主题。也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

第四,这门课的内容不仅来自生活,而且高于生活,顺其自然,顺其自然。教师要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孩子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

本课程面向孩子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老师、孩子的创造力。

第一,整体视野开阔。过去我们只注重学科知识和基本功的培养,现在我们面对的是孩子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孩子生活的一切都和课程有关。

其次,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将新的信息和孩子的实际问题带入课程内容,增强针对性。

第三,教学空间开放。

第四,教学时间的灵活延长是基于学习的需要和实际效果。

3、活动。

首先,课程形式以参与式活动呈现,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的直接参与和充分参与。

其次,通过教学活动实现课程目标。

第三,孩子自己现场参与活动,教师指导活动,将教材内容转化为专题活动。

二、教学措施

1、充分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索、热爱生活的孩子”,这是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取向。子目标的“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四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强调知识和技能学习,忽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强调追求结果,忽视过程和方法的倾向等。全面、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改变老师的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小学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3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学习和贯彻《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县教研室与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目标,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提高教研组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借助网络教研这个平台,寻找与开拓更宽视野的教学研讨活动,使我们学校的品德学科的教学水平能更上一个台阶。

二.工作重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我们品德组作为学校教学研究的基层组织,提出了“拓展学科视野,加强内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课堂生活化,品德教学科学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在课堂中学习,在实践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提升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工作措施:

(一)认真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实施课程改革。

1.校本培训

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作为教研组长,我将带头努力学习,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组不断强化学习教育,一开学,就要求我们每位老师认真研读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2、教研活动

(1)确保每学期一定次数的教研活动,学习教育科学,科研理论,转变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探讨教学方法,互相

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品德组的实际,要积极参加兄弟学校的互动交流,积极发挥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学水平达到最高。

(2)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内加强集体备课,上好校内公开课,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把好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特别要注意教学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渐在反思中进步。重视听课学习,有计划的对教法进行探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上互助课,互相研究,互相探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重视学科育人,促进学生发展

本学期德育综合课程教学要更好地发挥德育综合课程育人功能,成立“校园文明小分队”,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拓展来优化校园活动和环境氛围,强化队员言行举止,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三、以考核评价为载体,形成良好教学氛围

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强化管理,进一步规范教学行为,并力求常规与创新的有机结合,促进教师严谨、扎实、高效、科学的良好教风及学生严肃、勤奋、求真、善问的良好学风的形成。

1、自检——管理上,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每位教师对照有关制度,检查自己所有的职业表现是否规范、得体。

2、互观——由组长牵头,组员间互观交流,取长补短,加强随机教研。

四.具体活动安排:

九月份:制定教研组计划

十月份:集体学习讨论:组织教学。

十一月份:参加校本培训

并且组织讨论写好教学反思与案例。

十二月份:撰写品德论文,为参加县级论文评比。

一月份:教研组总结。

小学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4篇

一、本学期工作目标

1、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注重教科研质量,提高教研内容的实效性。

3、重视教研内课题的重建工作,充分调动各位老师参与的热情,使组内课题顺利开展。

4、结合学校的要求,做好本学期思品学科的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主要工作

(一)注重教师常规管理

1、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对每位教师的教案进行具体规范。

2、每周定期召开教研组活动,做到每周都有内容,都有交流,并认真落实学校要求。

3、根据学校的要求,开展组内学科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教研组理论学习,认真完成学校要求的每月反思,每月读书的替代动,并在组内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二)教科研工作

1、做好课题组人员调整工作。课题组组长:王妮成员:常春、严琳

2、做好课题研究的开展工作。以学校的要求为准则,做好十月到十二月份的课题研究公开课。

3、结合组内的实际情况,做好“小百花”及二教龄教师巩固课的准备和开展工作。

三、具体工作开展

1、每周教研组活动:周二第四、五节课。

2、每月第三周:教研组课题交流,并以此写出本月读书心得。

3、每月最后一周:每月反思在上交前在组内会中交流、学习。

4、教案常规管理:教案要求按组内制定的要求书写,每月进行检查或抽查。

5、组内教科研活动开展:每月至少一次的组内听课交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师的课题研究公开课及校“小百花”课。

6、本学期思品课实践活动开展:

(1)二年级课前开展二分钟讲故事活动。通过上学期的实践,决定将讲故事活动安排在低年级,并根据开展情况,在十一月或十二月开展讲故事大赛,丰富学生的活动。

(2)11月份左右:四年级老照片展,以大板报形式,在学校宣传,展示。

(3)五、六年开展“历史上的今天”宣传活动。以小宣传板报的形式,在学校展示,让学生通过此活动记住历史,了解历史。九月份开始准备,十月份开展,并成立宣传小组,分工到人。

(4)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思品组“助乐团”,本着为学校师生服务、为环保事业尽爱心的思想,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培训并管理的小团体。

小学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5篇

一、 指导思想

紧紧围绕区教研室教研计划的精神和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目的,扎扎实实上好道与法治课,开展好各项活动,认真落实教学目标。

二、主要工作

本学期,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三、四、五、六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程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围绕教研主题“ 以‘习’为中心,有效落实国家品德课程 ”,扎实开展校内教研,提高教研活动的成效,进一步提升合作、实践、研讨、反思的教研氛围。

严格按照区教研室要求,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定为周一上午。本学期安排一、二、三年级三位老师分别开一节教研课。

(二)切实提高日常教学活动的质量,重点从备课、上课两个环节入手,进一步提高“三维目标”到位度,关注学习过程的有效性。

(三)积极参加片级、区级层面组织的教学展示活动,虚心向兄弟学习的老师学习。

(四)参加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确保培训质量,适时开展校内推广交流。

三、持续性工作

(一)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品德与社会课,不随意占用,保证学生能在《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社会》课上得到一定的发展。

(二)重视教学研究课工作,为青年教师提供更多教学展示的机会,加强指导,以此作为提高教学研究质量的抓手,提高本教研组教师的'教学水平。

(三)参加好片级、区级层面的教研活动,每次外出听课落实到个人,并且做好记录,有机会适当反馈。

(四)积极参与学校教育科研主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四、主要活动安排

时间

主题

形式

2.14

以‘习’为中心,有效落实部优品德课程

1. 传达学校检验会议精神,组织组内成员商讨教研活动

2. 认真学习组内“六认真”工作安排

3.19周二

以‘习’为中心,有效落实部优品德课程

1. 沈宁老师第一节在二8班执教二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三课“做个开心果”,二年级老师听课。

2. 组内老师评课,进行课堂观察

3. 六认真工作检查。

3.28周四

以‘习’为中心,有效落实部优品德课程

1. 三年级组老师参加听课,沈志英老师三5班第4节课执教“遵守交通规则”

2. 六认真工作检查。

5.13

以‘习’为中心,有效落实部优品德课程

1. 组内骨干教师开课

2. 六认真工作检查。

6.10

以‘习’为中心,有效落实部优品德课程

1. 期末工作总结

2. 上交给材料

3. 完成公众号

小学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校青年教师在市教研室组织的评优课活动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今年秋季,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品德与生活教材,三、四、五、六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3、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发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可以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既要有学生的调查记录、自我评价,又有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寄语,可以说是建立学生个人的小小资料档案册。五至六年级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会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带进思品、社会课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课堂教学的新路子。

(二)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应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增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师资的配备上努力实现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相对专业化,即一个年级由一至两位教师负责执教,便于稳定任课教师队伍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要给青年教师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我校小学思品、社会骨干教师队伍。

(三)规范和优化教研制度,提高教研活动实效

根据县局要求,今后应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除时间、数量上保证外,应注重活动质量和实效。积极创设教研氛围,开展说课、研课、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也可以采取教学沙龙、每月议题讨论等形式加强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习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严格教学常规,积极贯彻“五认真”工作要求

在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教学调研、教学工作检查中,总能多多少少发现教学“五认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备课数量不足,品德与社会填图册作业的批改与反馈不够认真。有的教师甚至在品德课上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没有完成学期教学内容。我们应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工作,在品德学科的专课专用、改进备课形式、认真批改作业等方面加强监督与检查。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要充分抓住机遇,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反思与总结,在新的学年里,使我校小学品德、社会学科教学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

各任课教师按备课组制定各年级的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年级组互相听评课。

十月份:

1、上好涵化教育模式课,进行教学评析,写好教学反思。

2、一、二年级老师看《找长处》,写好反思交流。

十一月份:

1、观看优质录象课《规则在哪里》,进行评析。

2、三、四、五、六年级任课老师教学经验经验交流。

十二月份:

1、观看优质录象课《不说话的朋友》,进行评析写好反思。

2、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3、上交省、市、县学会论文评比

一月份:

1、学期工作总结。

2、写好教学回顾与反思。

小学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1、在区域化“创智课堂”理念的`引领下,我教研大组以“儿童哲学——问学课堂”为理念,依托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优质教学环境,聚焦道德与法治课程领导力的建设,进行有效的融合和渗透。通过教研组建设、教师个人成长等方面学习、研究与践行,更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老师的专业发展。

2、结合学校立德树人育人目标,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标准;落实“问学”课堂教学目标——训练思维、激发情感、形成价值;规范教学流程管理,深入开展课堂教学。

二、工作思路

1、基于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管理。认真执行学校课程计划,加强教育教学管理,规范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工作,努力提高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质量。

2、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重视学生的成长规律。深入课堂、围绕质量、潜心研究是教研立足学科的根本,促进教学与评价的融合,明确以评促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20xx年小学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学科在市教委教研室领导下,以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课程为切入点,增强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以统编教材实施为契机,备课规范化,期末整理成档形成校本化备课。

4、继续推进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与学习方式变革试验项目的研究,积极探索课程评价,以数字教材项目推进为抓手,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培养一支校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队伍。

三、关注研究

1、研究领域:研究领域要从单纯以学科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研究,转变为学科“课程-教学-评价”整体性的教学研究。

2、研究方法:研究方法要从基于经验的教学研究,转变为证据与经验相结合的教学研究。

3、研究路径:研究路径要从“自上而下”培训式路径,转向“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参与式路径。

4、研究起点:研究起点要从“理论验证式”教学研究,转向“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式”相结合的教学研究。

四、工作要点

(一)聚焦“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提高教学研究的有效性

1、根据市教研室推进“基于课程标准教学与评价”的实施要求,教研大组加强“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基本要求”“学科评价指南”等文本的研读,通过专题化的教研大组研训活动,进一步提升道德与法治学科“基标”实施的品质。

2、《小学基于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研究与实践》项目:

(1)继续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

(2)聚焦重难点问题展开实践研究。

(3)根据“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路径实践研究”的研究目标与任务,全面实施项目实践研究。

(4)学习领会市教研室“作业、命题评比”的相关要求,充实小学道德与法治“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教学素材资源库。

(二)有序推进一至五年级《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实施,加强教法与学法的研究、培训、指导,转变教学方式。

随着道德与法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道德与法治、道德与法治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本学期,一至五年级全面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道德哲学的相关内容带进课堂。执教广大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网络教研

A、每次区教研活动后,青年教师将课堂实录电子稿和MP3传到六一云盘,将磨课、研课落实到实处。

B、多种形式的教研互补:专题论坛(包括视频课、主题发言视频、主题教研学习资料等);自由互动发贴。(自发问题解答、教研提问等)

2、落实作业规准,规范三至五年级道德与法治活动练习册的使用,封面有四章,教师逐题批改,以等第制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将3-5年级每一课的作业以备课组的形式进行研讨,然后拍照上传到六一云盘相关文件夹,完善道德与法治资源库的积累;发挥青年教师的作用,积累与教材内容相匹配的数字教材资源。

3、每位教师每学期撰写一篇规范教案。

4、认真做好期末考查工作,正确、规范填写学生成长手册。

小学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8篇

一、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品德与生活教材,三、四、五、六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3.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发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可以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既要有学生的调查记录、自我评价,又有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寄语,可以说是建立学生个人的小小资料档案册。五至六年级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会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带进思品、社会课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课堂教学的新路子。

(二)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应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增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师资的配备上努力实现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相对专业化,一、二年级都是年青教师负责执教,便于 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要给青年教师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我校小学思品、社会骨干教师队伍。

(三)规范和优化教研制度,提高教研活动实效

根据市局要求,今后应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除时间、数量上保证外,应注重活动质量和实效。积极创设教研氛围,开展说课、研课、教课竞赛等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习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 主要活动安排

二月份:

各任课教师按备课组制定各年级的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年级组互相听评课。

三月份:

上好优质课,进行教学评析,写好教学反思。

四月份:

1 观看优质录象课,进行评析。

2 三、四、五、六年级任课老师教学经验交流。

五月份:

1 观看优质录象课,进行评析写好反思。

2 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六月份:

1 学期工作总结。

2 写好教学回顾与反思。

小学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9篇

一、 指导思想: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落脚点,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内外相结合、师生相协调的课堂教学优化模式,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 具体教学研究目标: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及少先队工作计划的安排,结合教科室工作计划,经本教研组老师的集体讨论,本学期拟开展以下主要工作:

1、 低段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

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的思想情感。使他们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2、 中段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要根据小学中段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

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本学期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教学及教研活动:

A、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B、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C、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D、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E、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高段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理想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本学期要在以下方面有重点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1、热爱祖国、2、孝亲敬长、3、团结友爱、4、关心集体、5、文明礼貌、6、遵纪守法、7、勤奋学习、6、热爱科学、 9、勤劳节俭、10、遵守公德、11、诚实守信、12、勇敢坚毅、13、自尊自爱 14、热爱生命 。

六年级按生活圈,培养学生在个人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公共生活、国家民族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三:活动安排:

低段组:本学期将由 老师向全镇思品老师上一堂展示课。围绕的主题是:如何指导学生“健康、安全地生活”。

中段组:本学期拟安排 老师执教一堂示范课,围绕的主题是:“珍爱生命,热爱生活。”

本学期,高段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除了抓好课内,还要向课外延伸。要结合少先队活动,拟开展以下活动:

A、“祖国在我心中”读书征文活动。

B、“我是文明小天使”手抄报比赛。

C、举办“劳动与创造 ”主题班队会比赛。

小学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育部颁发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和准绳,深入学习和贯彻《思品》课程标准,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教研室与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塑造教育文化为主脉,以我校的教育教学现状为根本出发点,围绕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一目标,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研讨氛围,在教师中渗透改革、创新的思想,提高教研组老师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对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建立具有生态理念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以促成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借助网络教研这个平台,寻找与开拓更宽视野的教学研讨活动,使我们学校的品德学科的教学水平能更上一个台阶。

二、研究目标:

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内外相结合、师生相协调的课堂教学优化模式,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三、工作措施:

1.校本培训

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我们每位老师要认真研读了《思品》新课程标准,了解每个年级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帮助教师转变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教师观、教学观、课堂观、质量观。

2、教研活动

(1)确保每学期一定次数的教研活动,学习教育科学,科研理论,转变教育思想,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明确培养目标,探讨教学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学质量。结合品德组的实际,要积极参加兄弟学校的互动交流,积极发挥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学水平达到最高。

(2)认真抓好课堂教学活动,组内加强集体备课,上好校内公开课,通过课后评价和反思把好质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集体备课方式,特别要注意教学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渐在反思中进步。重视听课学习,有计划的对教法进行探讨,形式不拘一格,通过上互助课,互相研究,互相探讨更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使老师们在锻炼中不断成长,提高教师把握教材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

(3)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创造育人环境。

《思品》是一门以生活为主的课程,处处体现了生活性,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节日课程和游学课程,继续用好“故事妈妈”和“晨光爸爸”,为学生创设环境,形成品牌,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熏陶,养成学生的公众意识,真正发挥品德学科的优势。

四、具体安排:

二月份:

1、教研组共同商讨拟订工作计划,集体备课。

2、制定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

3、严抓学生品德学科的课堂常规管理和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培养。

4、集体学习新课程标准。三月份:

1、继续严抓学生常规,让学生的良好习惯成为学生的自然习惯。

2、围绕组内课题展开业务学习。

3、检查课堂常规。

4、理论学习四月份:

1、品德备课本检查

2、理论学习

3、积极参加区品德教师基本功大赛。

五月份

1、理论学习。

2、检查作业本。

3、教研活动、

六月份:

1、学科教学案例征集、整理

2、各年级组织学生进行复习整理和考核工作。

3、做好本学科期末收尾工作。

4、做好品德教研组的材料整理、汇总小结工作。

小学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落脚点,继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课内外相结合、师生相协调的课堂教学优化模式,切实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率,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

二、具体教学研究目标: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及少先队工作计划的'安排,结合教科室工作计划,经本教研组老师的集体讨论,本学期拟开展以下主要工作:

1、低段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用三条轴线和四个方面组成课程的基本框架,并据此确定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价指标。三条轴线是:儿童与自我,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然;四个方面是: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

求上进”的思想情感。使他们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乐于参与有意义的活动。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2、中段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要根据小学中段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本学期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教学及教研活动:

A、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B、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C、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D、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E、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高段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学校教育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标志之一。它对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文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情感,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使学生在基本的思想观点与道德观念上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了解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树立崇高理想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责任感。

小学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12篇

一、 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校青年教师在市教研室组织的评优课活动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今年秋季,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品德与生活教材,三、四、五、六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3.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发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可以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既要有学生的调查记录、自我评价,又有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寄语,可以说是建立学生个人的小小资料档案册。五至六年级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会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带进思品、社会课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课堂教学的新路子。

(二)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应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增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师资的配备上努力实现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相对专业化,即一个年级由一至两位教师负责执教,便于稳定任课教师队伍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要给青年教师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我校小学思品、社会骨干教师队伍。

(三)规范和优化教研制度,提高教研活动实效

根据县局要求,今后应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除时间、数量上保证外,应注重活动质量和实效。积极创设教研氛围,开展说课、研课、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也可以采取教学沙龙、每月议题讨论等形式加强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习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严格教学常规,积极贯彻“五认真”工作要求

在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教学调研、教学工作检查中,总能多多少少发现教学“五认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备课数量不足,品德与社会填图册作业的批改与反馈不够认真。有的教师甚至在品德课上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没有完成学期教学内容。我们应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工作,在品德学科的专课专用、改进备课形式、认真批改作业等方面加强监督与检查。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要充分抓住机遇,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反思与总结,在新的学年里,使我校小学品德、社会学科教学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 主要活动安排

九月份:

各任课教师按备课组制定各年级的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年级组互相听评课。

十月份:

1 上好涵化教育模式课,进行教学评析,写好教学反思。

2 一、二年级老师看《找长处》,写好反思交流。

十一月份:

1 观看优质录象课《规则在哪里》,进行评析。

2 三、四、五、六年级任课老师教学经验经验交流。

十二月份:

1 观看优质录象课《不说话的朋友》,进行评析写好反思。

2 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3 上交省、市、县学会论文评比

元月份:

1 学期工作总结。

2 写好教学回顾与反思。

小学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 第13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品德教研组将根据教导处及教科室等相关科室工作计划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本学期拟开展的主要工作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教科研水平。

1.组织全组老师学习20xx版新课标;

2.鼓励组内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申报课题;

3.申报县集体课题。

(二)、注重常规落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工作,确保品德学科的专课专用;

2.上好地方课程《金陵文化》,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县赛课。

三、月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制定教研组计划。

三月份

1.参加县教研组长会议;

2.组织全校品德教师学习20xx版新课标;

3.讨论申报县级集体课题。

四月份

1.组织教师网上参加省品德课标培训;

2.尤珍珍老师参加市品德学科骨干教师研究活动。

五月份

1.端云瑶、陶美萍教师参加县级金陵文化赛课;

2.申报县级集体课题;

3.参加三区县品德连片活动。

六月份

1.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市县个人课题申报;

2.组织教师做好期末调研工作。

【小学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实用13篇)】相关文章:

1.小学品德教研组工作计划(实用1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