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总结(通用17篇)

时间:2023-03-07 11:22:04 工作总结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一段时期的工作已经告一段落,在过往的累积与沉淀中,我们已有了极大的进步与变化,请认真整理一下,并撰写一篇工作总结 。下面是范文狗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总结,多篇合集,全方面满足您的需求,希望能帮到您!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第1篇

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校区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开学初,学校召开了九年级学生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

组长:方跃进

副组长:毕金胜、毕明良、邵树华

成员:程光辉、徐跃文、项新雄、方跃华、徐好生、王中原、毕煌锋、王海燕、毕梓荣、王政善、程泽峰、胡国生、徐柏林、胡国生、徐金辉、程华峰。

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学校由毕明良校长和程华峰老师针对七、八年级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每班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全校师生对702班项跃辉同学进行了献爱心捐款,由于项跃辉同学身患绝症,全校师生共募捐11000多元。

(3)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在学校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乒乓球、篮球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歙县体彩杯篮球锦标赛”,并获得男、女三等奖。在“六一儿童文艺汇演”中,许多节目是留守儿童自编自导的,表演的非常精彩,深受领导、老师、家长的好评。这些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第2篇

近年来,乡妇联在市妇联的指导帮助下,在乡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以及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坚持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整体推进、不断创新的工作思路,在留守儿童关爱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深入调研,准确掌握全镇留守儿童情况

xx年,我乡对全乡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村以校为单位的系统排摸,并分别予以登记造册,做到了家底清、情况明。到目前为止,已为留守儿童建立了档案,为切实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矗其中80%儿童留在家里隔代看护,20%寄托老师和亲戚看护,而隔代看护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如心理不平衡,常常感到自卑、孤独、忧虑、失望;生活无规律,生活习惯相对较差;缺乏学习自觉性和刻苦钻研精神,厌学情绪严重;任性、自私、无组织、无纪律,自控能力差等。

二、制定方案,构建留守儿童关爱网络

乡妇联联合中心校、团委、关工委在全乡开展了“共同托起留守的太阳”为主题的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系列活动,并制定《西外乡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关爱留守儿童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职责,分解落实了任务,动员各方面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学生,构建层层推进、齐抓共管的留守学生关爱网络,努力为留守学生营造健康、快乐、和谐的成长环境。

三、多措并举,大力实施留守学生关爱行动

一是开展结对关护系列活动。积极动员志愿者、教师等社会力量,广泛开展与留守儿童“一对一”结对关护活动,为留守儿童寻找“代表妈妈”,使远离父母的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学有人教、难有人帮”。截至目前,我乡已为多名留守儿童找到了代理妈妈,通过与结对儿童面对面交谈、与结对儿童家长交流、与结对儿童共同生活等方式,在生活、学习、心理上给予“留守儿童”足够的帮助。

二是建立“留守儿童之家”。我想利用楠林村文化站的资源优势,在楠林村文化站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并同团市委、乡团委建立西外乡阳光社区中心,为留守儿童营造一片阳光的成长环境。

三是开展贫困留守儿童帮扶结对活动。在乡妇联及团委的牵头下,我乡每半年还组织一次贫困留守儿童慰问活动。

四是建立“留守儿童”家长教育联系制度。利用定期家长会、重大节假日家长回乡之机对留守儿童家庭进行家访,开展对监护人专门知识的培训和教育,滤布 让他们明确教育子女的职责,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

五是开展“留守儿童”兴趣活动。根据儿童的兴趣爱好,经常组织开展各类趣味活动,如“六一”期间组织留守儿童举办了一场文化演出。通过各种活动,引导留守儿童融入社会大家庭。

六是切实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益。充分利用乡司法所,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一是受理留守儿童的咨询和救助,为留守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法律法规咨询;二是大力开展未成年人维权行动月活动,在加强留守儿童法制教育、增强留守儿童自我保护能力、净化留守儿童成长环境等方面开展工作。

七是强化宣传。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会议等多种形式,宣传报道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进展情况,抓好典型宣传,让全社会都了解关注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动员引导全社会力量都来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舆论和关爱氛围。

我们将在以后工作中,一是继续深入实施留守儿童管理服务工作。重点抓好留守儿童之家创建工作,力争到2010年年底,“留守儿童之家”设施更齐全、管理更完备、活动更丰富;二是继续推进留守儿童扶贫济困行动。争取各方支持,整合社会资源,深入开展关爱贫困留守儿童扶贫济困行动,解决其实际困难;三是继续抓好代理妈妈结对工作。壮大关爱队伍,切实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学习、生活、情感上的帮助;进一步完善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第3篇

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校区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开学初,学校召开了九年级学生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

组 长:方跃进

副组长:毕金胜、毕明良、邵树华

成 员:程光辉、徐跃文、项新雄、方跃华、徐好生、王中原、毕煌锋、王海燕、毕梓荣、王政善、程泽峰、胡国生、徐柏林、胡国生、徐金辉、程华峰。

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学校由毕明良校长和程华峰老师针对七、八年级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每班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全校师生对702班项跃辉同学进行了献爱心捐款,由于项跃辉同学身患绝症,全校师生共募捐11000多元。

(3)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3、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在学校统一组织下,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举办乒乓球、篮球比赛、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歙县体彩杯篮球锦标赛”,并获得男、女三等奖。在“六一儿童文艺汇演”中,许多节目是留守儿童自编自导的,表演的非常精彩,深受领导、老师、家长的好评。这些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以上是我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摸索,还有待进一步创新。留守学生是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全社会都要关爱,学校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就能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第4篇

“留守”的孩子,生活上缺乏关照,精神上缺乏关怀,学习上缺乏管理。同时,由于学校教学任务重,加之“留守学生”队伍日益增大,学校对校外“留守生”的教育和管理鞭长莫及。因此留守学生易出现学习、生活、心理和品行等方面的问题。这引起了学校及社会的关注和重视。特别县教育局及关爱工程办领导高度重视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学校领导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当作大事要事来抓,成立了关爱班子,派专人进行调研工作,对留守学生情况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摸底统计。“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能让留守学生和有父母关爱的孩子一样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让他们在融洽的环境中快乐的学习,愉悦的生活,健康的成长才是我们现代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为此,近一年来,我校在加强留守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方面做了如下一些工作:

一、建立档案,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首先,建立“留守生”专项档案。

通过班主任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信息,摸清各班留守学生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方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电话等),监护人方面(姓名、联系电话),家长方面(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建立“留守生”情况档案。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发现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行为的成因、制定策略、选择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要求班主任努力做到:留守学生不辍学、留守学生在班里学习不掉队、留守学生在校没有严重的违纪现象、留守学生假期无安全事故。并要求各班做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1、班委设立关爱委员,明确职责分工。建立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小组,让班委成为老师的眼睛和耳朵,由于年龄的差距和学生性格的因素,有的留守学生不愿意和老师交流和沟通,却更愿意和同学倾诉和漫谈,所以设立关爱委员和关爱小组有助于老师了解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也更便于老师和留守学生的情感交流,把学校、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融入学生中去。

2、施之以爱,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排忧解难

(1)老师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困扰,着重进行矫治和帮助,并及时的给予解决,如留守学生张某同学,母亲60多岁,神志不太清楚,且丧失劳力,生活很困难,学校千方百计给他经济上救助。对于行为习惯较差、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学生,数十次赖心地与他们谈心,使少数留守学生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2)在班上开展爱心排忧解难活动,让学生相互之间提出困难,由老师和有能力帮助的学生一起帮助解决,如班集体开展“一人帮一餐”活动,解决了因父母寄钱不及时而没饭吃的同学的临时生活困难等,使留守学生感到集体的关爱,体验到生命成长的快乐与幸福,消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始终使班级是一个团结,互助,友爱,融洽的大家庭,让学生感觉到温暖。

(3)多表扬,少批评,树榜样。

(4)组织周末兴趣活动小组,让更多的同学和留守学生同度周末,使他们生活愉快、充实,使他们感到家的温馨,爱的延续。

(5)开展青春期教育和咨询活动,帮助他们度过了烦恼的青春期。

(6)通过让留守学生每天统计自己的“三闲”(闲话、闲思和闲事),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能力,使他们把更多的时间精力用于学习和参加有益的活动。

(7)指导留守学生怎样进行品行修养:一是学习自律好榜样;二是铭记自律好警句;三是关键时刻换位想;四是时时事事省自身,做一个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

3、学习上优先辅导。留守学生缺乏倾诉对象,加上敏感又容易受伤害的性情,很容易让他们在学习面前彷徨,忧郁,因此,对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在学习上加以辅导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加强科任老师与学生与班主任的联系与交流,结合“三联三帮”实行了科任教师负责制度:一名老师对班上五名留守学生进行学习上的辅导,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建立进步退步情况表,适时地帮助留守学生学习的进步。

4、生活上优先照顾。领导、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对留守学生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留守学生患病时,及时送他们去诊治,并悉心照料他们;留守学生有压抑时,努力帮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并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加以指导,让他们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班级活动上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使其愉悦身心,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又培养了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从而引导鼓励他们努力学习,自爱自强,做一名合格的社会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营造良好环境,制定管理制度

大力营造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制定学校“留守学生”管理制度。我们力求给每一个留守学生在心理上给予关爱,生活上给予照顾,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留守学生,让每个“留守生”感受到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的平等与真诚。为“留守学生”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定期举行“留守学生”座谈会,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三、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建留守学生教育体系

建立留守学生家长、监护人与学校的联系制度。我们制定了住宿生谈话制度、定期家访制度、电话访问制度、网络谈话制度、书信往来制度等,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和指导外出务工的家长,使其进一步了解对子女生活和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帮助、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

四、校积极开展活动,坚持正面教育引导,促进“留守学生”的管理。

1、开展“五自”教育。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班主任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心育”,力求治本,坚持正面引导、激励、辅以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班级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或个别交流,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提高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勇气。

2、开展 “五个一”活动。具体内容是“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满意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名合格中学生”。

3、提出 “五个一”要求。具体内容是要求外出务工、经商的家长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留守生”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他们长期存在,决定着“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长期性。关注和解决“留守孩子”的问题,关系到这些孩子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我国人口的整体素质,更关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系列的社会工程。学校、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促使他们同非“留守学生”一样,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主人。只要我们以“关爱、尊重、科学”为前提,工作中做到“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采取疏导、启发等方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就一定能够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第5篇

五星镇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为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学习生活环境,我校按照留守儿童之家的工作要求,从校区实际出发,做了一些探索,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开展活动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建立健全家校联系。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与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第6篇

泗洪县双沟实验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地处泗洪县西南岗地区,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的增多,“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随之越来越多。他们的监护人大多以祖父母或亲友为主,他们缺少与父母的沟通,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家庭教育缺失。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不能有效的互补,使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养成上还存在不足,为此我们学校在双沟镇人民政府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多方调研,寻求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

一、召开家长会,摸清情况

每学期开学初,学校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会上除了向家长汇报学校的工作情况,另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向家长了解学生的监护情况。有的学习无人管理,出现疑难问题缺乏指导;有的对学习没有兴趣,成绩普遍不理想;有的心理不太健康,情绪波动大;有的行为习惯差,常有违纪现象。为切实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学校大家庭,我们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之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程。

二、成立关爱小组,加强领导

为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副校长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法制教育,总辅导员负责对留守儿童的思想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教育及生活教育等。确保关爱留守儿童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营造氛围,健全制度

1.营造关爱氛围,感受温暖。

学校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作为师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在校园内、在家访中,在班级内、在团支部中对“留守儿童”充分关注,对他们的学习、生活给予关心,全校师生营造了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尊重“留守儿童”的人格,滋润了他们渴望爱的心灵,达到让留守儿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真正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集体这个大家庭的温暖。

2.健全关爱制度,明确责任。

为了让确保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落到实处,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有《关爱留守儿童帮扶制度》等。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清楚父母姓名、外出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清楚代理监护人的姓名、联系方式,便于老师与家长、代理监护人联系沟通,配合教育。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留守儿童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在每班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由班主任、科任老师与本班留守儿童结帮扶对子。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让教师成为“代理家长”,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5.构建学校、家庭、社区网络体系。

学校联系双南居委会组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520点亮微心愿活动”。活动过程中,双南社区工作人员联合学校辖区困难儿童送文具,实现微心愿。社区工作人员就开学期间应该注意的事项、学习握笔的正确姿势、阅读中良好的习惯等多方面知识进行了普及。本着“真诚、真心、真爱、真行动”的原则,帮助他们解决实际性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他们快乐地成长,培养祖国的下一代有良好品德、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时也表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什么问题或者困难,可以及时到社区寻求帮助。

每月为住校留守儿童提供与父母视频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每月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沟通一次,知晓他们的生活和身心健康状况。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的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科学育儿、科学监护孩子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

四、开展关爱活动,快乐成长

学校制定了留守儿童工作实施方案,开展关爱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特殊关心和监护,全方位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校园里做到对“留守儿童”三个优先:“学习上优先辅导,生活上优先照顾,活动上优先参加。”为留守儿童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1.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定期开放。在双沟镇政府的关爱下建立设施完备的“留守儿童之家”,孩子们可以在留守儿童活动室自主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组织小组讨论、开展合作学习,与教师、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进步,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室真正成了儿童学习活动的乐园。

2.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为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给留守孩子搭建展示才艺的舞台,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学校先后成立象棋、古筝、跆拳道、美术、书法等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在每年的“六一”留守儿童关爱日活动中进行展示,让孩子们在成功时享受到更多的关爱。

3.开展免费体检活动。

在双沟镇人民政府关心下,每年为留守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关爱孩子的健康。每一学年初镇政府安排镇卫计中心医护人员免费为校区全体学生进行体格检查。检查的项目有量血压、量身高、测视力、测肺活量、量胸围、五官检查等,并对儿童建立健康体检档案。医生们一边为孩子检查,一边宣讲着儿童保健知识,极大限度地保证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孩子们在检查中没有丝毫胆怯,有的是感受到的温暖。

另外,学校定期和不定期举行主题班会、班队活动,校外实践活动、文艺演出等各种活动,组织留守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找到回家的感觉,增强学习、生活的信心,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成长的快乐。

我校在双沟镇党委政府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积极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学校站在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他们要严慈相济,用爱去滋润,用心去呵护,用情去温暖,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的荒漠,走进亲情的绿洲。以后我们将更务实工作,不懈努力做好关爱“留守儿童”工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第7篇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和照顾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在父母目前撒娇、淘气享受父母的惜爱和呵护都暂时成了一种回忆,由于长时间处于这种痛苦的精神境界中,他们常常会产生一种被遗弃的感觉,当他们从电话中或偶尔寄回来的汇款单中感受到父母的存在时,这种感觉会逐渐加剧。

原来性格开朗的他们开始变得情绪低落,有的还变得自私、孤僻,成绩也大幅度下滑,不难发现他们此时最想得到的是来自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我校积极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成立“留守儿童之家”。

一、领导机制及制度建设情况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了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制度。

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了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记录手册,培养了更多的优秀的教师成为“爱心父母”,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失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4、建立健全教师与留守儿童的谈心制度。

学校做到了每月召开一次帮扶教师、留守儿童、监护人或委托监护人的座谈会。

5、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应急机制。

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学校、家长(监护人)之间完备的联系方式和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层层签订了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6、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针对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学校开设了心理教育课,大力开展了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学校积极研究了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了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二、政策性保障性措施出台和落实情况

1、加强了对贫困留守的资助工作。

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给予特别的照顾,将家庭困难的留守儿童纳入到“济难救助”中来,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义务教育。

2、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3、建立健全保障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制度和机制。

4、加强同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深厚良好育人氛围。

5、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

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会议了研讨会、座谈会、定期举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三、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

1、制定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

为了更好地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每个学期都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2、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

3、工作规划或年度计划有创新性工作举措或保障性工作举措。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同时,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将目标落到实处。

四、软硬件建设情况

1、学校建立了专门的活动室。

2、门前挂有“留守儿童之家”标识牌。

3、室内领导小组网络图、工作制度等均已上墙。

4、配备了文体活动器材、图书学习资料,方便留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各种活动记录翔实。

5、学校还悬挂关爱留守儿童的宣传标语,设立宣传橱窗和活动展板,营造浓厚的关爱氛围。

6、成立了由教师、社会人士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关爱留守儿童队伍。

7、亲情电话畅通,电话记录详细。

8、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

9、实行校长负责制和其他人员分工负责制。

10、制定了相关方案、制度、计划/,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信息档案。

五、日常管理和活动开展情况

1、建立和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2、多形式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学校还主动邀请公安、交通、心理咨询等部门专业人士深入校园开展讲座,宣讲法律法规,开展心理疏导,为留守学生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有力保证。

3、组织动员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工作

4、加强道德品格培育。

学校定期组织留守学生观看影片和专题片,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5、抓好健康文化熏陶。

6、开展体质体能锻炼。

学校因地制宜,积极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跳绳、拔河、象棋、围棋等体育比赛,举办留守学生书画作品展,文艺汇演等活动。

7、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独立合作能力。

8、进行心理健康疏导。

学校为留守儿童之家配备了专业的心理教育教师,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主动与留守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对留守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指导与心理疏导。学校开通亲情电话,方便留守儿童和家长及时沟通,通过交流及时排解留守儿童思亲之情。

六、养护工作开展情况

1、设施设备管理规范。

2、财产登记保管制度健全。

3、设施设备运行良好。

4、强化日常管理制度建设。

学校对留守儿童变动情况及时进行了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实行动态管理,做到了底子清,信息准,情况明。学校相关制度上了墙,能按照各项制度要求开展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

七、工作亮点

关爱工作落到实处。学校建立了教师帮扶留守儿童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实行“一对一”帮助机制,每一位“留守儿童”都有一位老师和一名优秀的学生来共同帮助;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悉心辅导,生活上热心照顾,让留守儿童真切地体会到家庭般的温情。充分运用社会资源,组织志愿者与留守学生建立长期联系帮扶制度;利用暑期大家访之机,深入留守儿童家庭详细了解留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通过家长开放日,主动邀请留守学生家长及监护人进入课堂随堂听课,课后与家长及监护人共同探讨关爱工作,深受学生家长的好评。

留守儿童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新的问题,新的挑战。为了祖国的下一代,让我们携起手来,用温暖的亲情、浓浓的师爱、有效的方法点亮孩子心中的灯,照亮他们前行的路。让他们的童年生活不再灰暗、纯真的童心不再孤独。愿他们的生命亦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折射出灿烂的光芒!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第8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较快,农村富余劳动向城镇转移,这就让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中的留守儿童,这一群体需要其他亲人及社会的关爱,我兰田社区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在县妇联、镇妇联的领导、关心支持下,依据自身实际,成立“寸草心”留守儿童之家,现在将我社区留守之家工作总结如下:

一、社区留守儿童现状

我社区共割18个居民小组,981户,总人口3078人,适龄儿童198人,其中留守儿童54人,这些孩子都有隔代监护或者寄居在亲戚家中,这些儿童整年甚至几年见上父母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这些孩子大部分都具有以下特征:

1、营养不良,性格孤僻。

2、成绩落后、厌学,甚至逃学。

3、身心发育不健康。

为了外出务工的家长放心,全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上,同时也让留守儿童感到社会的关爱,让这些孩子身心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们社区在镇党委的领导下,成立“寸草心”留守了儿童关爱小组,并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

二、兰田社区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情况

1、成立关爱小组。

社区每年对全社区的留守儿童进行摸底登记,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社区在镇妇联杨彬主任的指导下,成立的关爱小组,巾帼自愿者,成立“寸草心”留守儿童之家,建立了留守儿童“一帮一”帮扶委员会。

2、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

(1)开放飞“蓝色阅读希望书屋”我们社区儿童站每周一至周五下午四点至六点对所有儿童开放图书室和活动室,让他们结束、看书、增长知识,丰富见闻。

(2)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留守儿童之家为儿童购买篮球、乒乓球、军旗、象棋、羽毛球、五子棋、跳绳等体育器材,让儿童随时能到家园借器材参与体育锻炼。家园还适时开展一些比赛活动,评出优胜者给予奖励,提高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让所有的儿童在社区中能锻炼出健康的体魄。

(3)认真开展家园序列活动。一是开展每周一次的家园活动,让家园铺导员为他们讲法律知识、安全常识、社会规则等,或让儿童们自由讨论活动的内容,自己主持活动;或让儿童在辅导员的陪伴下借书看书;或参与体育锻炼活动等,让每一次活动的丰富多彩,让儿童参与其中,快乐其中。二是开展与国家法定节假日相关的活动,比如中秋节我们开展了“中秋话想念”的活动,让留守儿童通过家园爱心视频,爱心电话与在外务工的服务童话,送去节日祝福及对父母的想念之情,还有重阳节开展“尊老爱老”活动,让儿童为自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送上自己亲手制止的贺卡和节日祝福,还有世界环境日、三八妇女节等活动。让孩子在节日庆祝中明白节日的意义,同时鼓励孩子让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4)开通爱心电话和爱心视频,让孩子能到家园与父母交流,增进感情。家园每周末对孩子开通爱心电话爱心视频,让孩子通过登记就能和父母通上电话,通过与父母约好上网时间就能和父母见一面,这样大大缩短了父母与孩子间的距离,让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心更密切,感情纽带更牢固。

(5)认真开展“一帮一”帮扶活动。“寸草心”家园成立爱现帮扶小组,简历服务职责,落实了具体服务项目,成员由爱心妈妈及镇、社区干部、学校教师等担任爱心辅导员。每位爱心辅导员负责一至两名儿童的帮扶,通过与儿童一起活动、交流、走访儿童家庭等形式及时了解孩子的生活、学习及心理状况,及时为需要帮组的孩子提供帮组。爱心辅导员必须一个月走访儿童两次,并及时填写走访记录。

(6)积极开展社区志愿者----环保小分队活动。社区通过儿童自愿者报名的原则,成立了环保小分队,小分队定期、定时、有组织地到社区捡拾各类垃圾、枯枝烂叶,为社区群众宣传环保知识、“三新”活动,在社区中产生良好的影响。

(7)开展帮贫扶弱活动。社区组织干部及儿童到五保户、残疾人、低保户家里面帮组他们打扫卫生,并与老人谈心。特别市六组的残疾人李素华感动地说:“谢谢社区干部、谢谢孩子们,给你带来快乐”。同时又告诫孩子们要听话,不要贪玩,要认真学习,做有用之人。社区还组织干部及儿童到贫困儿童家中慰问,今年9月17日社区支部书记,社区主任及儿童站负责人部分儿童到在车祸中丧失爷爷儿童邱兰家中送去慰问,社区积极动员周边的爱心人士支援优秀贫困儿童就学等。

由于我们今年才深入开展留守儿童之家活动,还缺乏经验,我们管理还不够完善,所以造成许多工作上的不足和不到位。但是基于儿童需要社区的共同关心,我们家园会一如既往地做好这项工作,努力探索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家园中每一位儿童快乐成长、健康进步。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第9篇

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也是一个难以管理的群体,做好留守儿童的管理、教育、培养工作确实不容易,我们在以前的工作中就对这项工作做了很大的努力。回首走过的路,有一些无奈,但更多的是欢喜,现就从以下几方面对本学期留守儿童工作总结如下。

一、所取成绩

1、所有留守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得到增强,大大减少了留守儿童安全事故的发生。

2、大部分留守儿童懂得孝敬长辈、感恩父母,在家自觉干家务的占大多数。

3、留守儿童学习积极性更高,大部分留守学生学习成绩进步显著。

4、多数留守儿童能积极地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拔河比赛、合唱、各种讲故事等。

5、学好样、讲正气、求进步是留守儿童中的主流,一学期来,留守儿童无一例违法违纪现象,大家远离不良习气,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二、经验交流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第10篇

社会中地区的不平衡的发展,许多的农民到经济较为发达的地方去打工,但孩子又无法跟着走,就留下了一部分孩子在家中。这部分孩子我们称为留守儿童。学校要求对这部分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注。作为班主任的我这本期就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总结如下:

调查本班有那些是留守儿童,充分了解“留守儿童”自身、代管人及其父母的基本情况,了解每个流动留守儿童的性格特点、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初步摸清了流动留守儿童相关信息。

通过调查我发现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绝大多数是年迈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长期缺少父母的监护和教育,加之监护人管理不到位,祖辈们的唠叨,部分留守儿童出现了学习成绩下降、自卑孤僻,不合群,说谎等,因此行为上出现偏差、和作出和学生相违背的行为也是常有的事。

其次对在校留守儿童给予特别关注无论在生活上、学习上、帮扶上对其总是予以优先照顾,多献上一份爱心,想方设法消除其孤寂的心理,让他们与正常的儿童一样健康茁壮成长。如在住宿生安排方面,留守儿童优先;在青春咨询方面,留守儿童优先;在贫困生资助方面,留守儿童优先;在学习辅导方面,留守儿童优先……通过家访、电话联系、召开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

第三组织各种活动,这些孩子大多数跟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往往对孩子宠爱至极,生活中的大小事几乎全部包办,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劳动观念淡漠,劳动技能欠缺,生活处理能力低下。为了增强留守儿童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技能,我们设计了“我有一双巧巧手”劳动技能大赛。通过竞赛,展示孩子基本劳动技能,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

结合班级自身情况积极开展以“爱心传递”为主题的班队会,并充分发挥板报宣传作用,积极关注其中流动留守儿童的可能存在的共性和特性问题,伸出温暖的双手,通过正面引导,逐步化解孩子们心理上的诸多问题,让他们逐步学会理解父母的艰难,学会对父母感恩。 给父母写一封信本是我班开展了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一封信的活动,要求所有“留守儿童”为在外的父母写一封信,信的内容及要求都有具体规定,就内容而言,可根据自己的实际任选,向父母倾诉自己的心里话,向父母回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完后,都把信寄到远方的父母亲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把写得好的书信,在班里读给学生听,同时我们还要求“留守儿童”要经常用书信的形式与父母联系。我们也希望家长也要给孩子回信,用书信架起亲自沟通的桥梁。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第11篇

耿城中心学校位于黄山北大门,地处城乡结合部,95%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在校学生数近千人,留守儿童总在15%左右。从20xx年开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我校高度重视的话题。20XX年留守儿童教育纳入民生工程,学校建立立了留守儿童之家。成立了领导组和工作组。学校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现状,采取针对性措施努力弥补他们因家庭教育的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积极配合政府和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的心灵留住一片阳光。

据学校调查,留守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自觉性不强。行为习惯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部分留守学生心理出现偏差,亲情失落,心理失衡。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学校坚持做到管理上不盲目,教育上不松懈,把“留守学生”的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常规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走近“留守学生”,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防止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儿童”。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强化措施。

一、学校成立留守学生管理领导小组,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建立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与留守儿童监护人定期联系制度。

建立“三知、三多”机制(对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留守学生监护人情况、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家访、校访相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或“代替家长”沟通交流,指导留守学生监护人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共同解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留守儿童每年人员在变、情况也在变。家访了解情况成为关注留守儿童必不可少的环节。组织教师走近“留守儿童”,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直面了解孩子们在家庭中的生活、学习以及情感世界,或成长过程遇到的烦恼。本学年,全校就有70位教师家访350多次,与90多位“代理家长”进行了访谈。

二、充分发挥团队组织作用,培养留守儿童自主、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

融入大集体,学做小主人。我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深入开展“拉手关爱留守少年儿童行动”,采取三对一方式帮助留守儿童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在团队主题活动中感受集体温暖,在手拉手活动中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XX年,少先队组织留守学生事迹报告会、“我和妈妈说说心里话”写信活动,吸引了全校60多位留守学生参与。每月,各少先队中队都组织有留守学生参与的给敬老院老人送温暖活动。让他们在集体大环境中受教育,有感悟。今年,学校还将进一步开展少年儿童雏鹰争章活动,有序组织留守儿童培养自强不息、发奋学习的意识。

三、积极开展暑期留守儿童关爱行动。

暑假期间,农村留守儿童基本脱离了学校、老师的有效监管,亲情上缺乏沟通、生活上缺乏照顾、行为上缺乏管教的"三缺"问题更加突出。我校教师采取下村蹲点、上门服务等方式点对点地为留守儿童进行作业和生活辅导。20XX年暑假,我校两次安排30多名业务骨干分头前往全镇5个村小学所在地驻点辅导,有计划、有目的地对60位留守学生学业和心理状态重点给予辅导。科目涉及文、数学、英语、心理教育等。每年开学前,学校党支部还组织党员开展留守儿童慰问行动,捐款捐物资助家庭困难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今年开设了学生心理辅导室,安排专任教师兼职辅导。增加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加大疏导力度,创造条件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创设咨询信箱、亲情热线电话等,及时发现“留守学生”的显性、隐性的心理压力,并进行合理的疏导,跟踪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使留守学生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在一个时间段内逐步得到矫正。

五、认真办好留守儿童之家,开设有意义的群体性活动,为“留守孩子”的发展提供平台。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留守儿童之家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个家。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是学校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学校还要求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给予留守学生特殊的关爱,要针对留守学生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并融入到班集体中去,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留守儿童之家每周定期安排集体活动,诸如读书、下棋、打球、说故事等,在管理员和带队老师的指导下,我校30多名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之家找到快乐,找到进步。除了日常活动,学校留守儿童工作组还在留守儿童之家每月安排一次主题教育活动,有心理辅导讲座,法制教育报告会、留守儿童读书节等。一月一主题,一月一项目。我校是黄山区体育运动项目传统校,学校的文化体育十分丰富,学校文艺汇演、田径运动会,各项读书演讲比赛、科普活动都为“留守儿童”留足了展示的空间,留下了他们欢快、矫健、活泼的身影。新成立的好少年鼓乐队队员大部分都是“留守学生”。特别是在区老干局大力支持下,成立的少年男子门球队,挑选的XX名队员中有6位是“留守学生”,球场上球员们个个神采奕奕,稳健专注。通过活动,许多“留守学生”的性格发生了良好的变化,他们活泼开朗、善解人意、热爱集体、关心体贴同学,团结合作、乐于助人,充分展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六、创新家长学校机制,争当留守儿童教育的宣传员。

两年来,学校邀请镇妇联、区关工委领导共开设留守学生监护人家庭教育培训班三期。将爷爷奶奶们等“代理家长”请进学校,依托“家长学校”这个载体,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专家,同“代理家长”面对面地访谈,了解“代理家长”在教育管理“留守孩子”过程中所面临的现象与问题,给予家庭教育的科学指导,提高监护人的家教水平和监护能力,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充分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之机,举办留守学生家长培训班,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帮助留守学生家长更新家教观念,学习掌握家教知识和方法。要求家长逢年过节应尽量回家看望孩子,增进亲情。暑期若有条件,一定要安排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去“陪工”,加强了解,培养感情。每个星期至少与孩子通一次电话,与孩子保持经常性联系,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沟通、交流、解决孩子的`情感需求。共同处理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出现的焦点问题。

七、开展留守儿童课题研究,系统分析研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XX年,我校申报了市级课题《乡村“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研究》,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坚持长期和阶段性转变学校现有留守儿童现状。目前在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品质培养、心理教育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通过以上教育和管理活动,我校留守学生在校表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好转,校园学习风气也日渐浓厚。今年暑期,学校集中评选表彰了一批优秀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学校是这个链条上一个重要而特殊的一环,时代在发展,情况在变化,学校教育工作要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探索更好的教育方式,让我们大手牵小手,共筑一片蓝天。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第12篇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xx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计划》文件精神的必然要求。根据津教发[20xx]21号)和xx委办发[20xx]48号文件精神,结合xx区各学校实际情况,对片区内各教管中心以及辖区内学校开展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了调研和总结,现就津南片区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摸清现状,分析实情

xx区有法人单位学校x所,共有学生x人,学生%都来自于农村,留守儿童较多。从片区内各校开展“留守儿童”专项调查工作的结果来看:辖区内“留守儿童”总数为x人,占学生总数的%,但这些弱势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却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发展。

二、组织保障,构建网络

1、各教管中心成立“留守儿童专项督导和工作小组”:各教管中心主任任组长、书记(副主任)任副组长,以办公室人员和各校校长为成员,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为了让“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健康成长,各教办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与镇关工委密切配合,争取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探索和尝试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模式,辖区各校构建立了家校联系网络:一是完善留守儿童亲人联系方式,二是寻找代理爸爸和妈妈;三是各校德育处具体负责,各班主任具体实施,师生员工多位一体,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

三、健全制度,创新机制

为了使留守儿童工作规范有序发展,各校也成立了由校长、德育处成员、班主任、科任教师等组成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建立了留守儿童专项督导制度。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制度: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片区各校对留守学生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把留守儿童父母的家庭地址、打工地址、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的住址、联系电话登记在册,建立了成长记录档案,有《留守学生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登记制度》、《结对帮扶制度》、《教师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留守学生个案记录》、《隔代家长培训记录表》等,收集他们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有关评价,实施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定期分析,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成长脉搏。

2、建立关爱留守儿童表彰奖励机制。有的学校开展评选“优秀母亲”、“优秀家长”“教子有方家长”等活动。对那些“遥控”教育孩子有方、指导有力、孩子能力强、学习等各方面优异的父母进行表彰奖励,并请他们介绍经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导向作用。

3、实行留守儿童隔代家长培训制度。学校对留守儿童隔代家长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各学校一学期对留守儿童隔代家长培训一至两次。

四、拓宽思路,活动育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建好“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室内布置做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配置有档案资柜并分班存放本校留守儿童档案袋和电子文档,有一部电话机、一台电视机和有一定数量的艺体器材、有可供阅读的图书,每天安排一名老师轮流值班管理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并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在“家”中开展活动。

Xx小学与xx小学建立了“留守儿童手拉手一帮一对口联系学校”,成为x区首批留守儿童对口联系单位。

2、开通亲情电话。

每所学校都开通了亲情电话,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在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3、落实代理家长。

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位老师必须作一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尤其是做无人监护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4、举办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大多数学校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5、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各校成立多种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6、心理疏导融真情。

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建立校、处、班“三级”心理咨询辅导站,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咨询热线,安排亲情接触课,扫除“留守孩子”心理的阴霾。教师随时洞察学生心理与有心理疾障的学生经常交流,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他们树立起稳定、健康和积极奋发的正常心态。

7、读一本好书。

老师或代理家长指导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每位留守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并分年级段进行评比,陶冶学生的情操。

8、写一封亲情书信。

代理家长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9、过一个快乐的生日party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各校各班建立“留守儿童”学生档案(同生日的人数多时,开特别座谈会),大力开展“留守儿童”赠一张生日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广播室)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生日。老师、代理家长引导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10、主题活动促发展。

各校根据实际坚持开展评“先进寝室、生活自理能手、守纪标兵”的三评活动、演讲比赛,书画大赛,文体节目比赛、“雏鹰争章”、“我自主我快乐”、“争做五心四好少年”、“看谁进步快”的主题演讲活动以及“参观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与黑网吧告别”、“安全在我心中”、“做文明学生”等系列主题活动。

留守儿童是当前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留守儿童,全社会应该共同参与,使留守儿童享受到同其他同学一样的教育和关爱,我辖区用爱与关怀为留守儿童营建了幸福的家园,也推动了各校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后我们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继续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贯彻《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上级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文件精神,切实做细、做实、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引导关爱“留守儿童”健康全面成长。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第13篇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xx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计划》文件精神的`必然要求。根据津教发[20xx]21号)和xx委办发[20xx]48号文件精神,结合xx区各学校实际情况,对片区内各教管中心以及辖区内学校开展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了调研和总结,现就津南片区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摸清现状,分析实情

xx区有法人单位学校x所,共有学生x人,学生%都来自于农村,留守儿童较多。从片区内各校开展“留守儿童”专项调查工作的结果来看:辖区内“留守儿童”总数为x人,占学生总数的%,但这些弱势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却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发展。

二、组织保障,构建网络

1、各教管中心成立“留守儿童专项督导和工作小组”:各教管中心主任任组长、书记(副主任)任副组长,以办公室人员和各校校长为成员,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为了让“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健康成长,各教办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与镇关工委密切配合,争取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探索和尝试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模式,辖区各校构建立了家校联系网络:一是完善留守儿童亲人联系方式,二是寻找代理爸爸和妈妈;三是各校德育处具体负责,各班主任具体实施,师生员工多位一体,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

三、健全制度,创新机制

为了使留守儿童工作规范有序发展,各校也成立了由校长、德育处成员、班主任、科任教师等组成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建立了留守儿童专项督导制度。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制度: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片区各校对留守学生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把留守儿童父母的家庭地址、打工地址、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的住址、联系电话登记在册,建立了成长记录档案,有《留守学生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登记制度》、《结对帮扶制度》、《教师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留守学生个案记录》、《隔代家长培训记录表》等,收集他们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有关评价,实施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定期分析,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成长脉搏。

2、建立关爱留守儿童表彰奖励机制。有的学校开展评选“优秀母亲”、“优秀家长”“教子有方家长”等活动。对那些“遥控”教育孩子有方、指导有力、孩子能力强、学习等各方面优异的父母进行表彰奖励,并请他们介绍经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导向作用。

3、实行留守儿童隔代家长培训制度。学校对留守儿童隔代家长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各学校一学期对留守儿童隔代家长培训一至两次。

四、拓宽思路,活动育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建好“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室内布置做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配置有档案资柜并分班存放本校留守儿童档案袋和电子文档,有一部电话机、一台电视机和有一定数量的艺体器材、有可供阅读的图书,每天安排一名老师轮流值班管理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并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在“家”中开展活动。

Xx小学与xx小学建立了“留守儿童手拉手一帮一对口联系学校”,成为x区首批留守儿童对口联系单位。

2、开通亲情电话。

每所学校都开通了亲情电话,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在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3、落实代理家长。

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位老师必须作一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尤其是做无人监护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4、举办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大多数学校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5、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各校成立多种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6、心理疏导融真情。

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建立校、处、班“三级”心理咨询辅导站,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咨询热线,安排亲情接触课,扫除“留守孩子”心理的阴霾。教师随时洞察学生心理与有心理疾障的学生经常交流,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他们树立起稳定、健康和积极奋发的正常心态。

7、读一本好书。

老师或代理家长指导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每位留守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并分年级段进行评比,陶冶学生的情操。

8、写一封亲情书信。

代理家长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9、过一个快乐的生日party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各校各班建立“留守儿童”学生档案(同生日的人数多时,开特别座谈会),大力开展“留守儿童”赠一张生日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广播室)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生日。老师、代理家长引导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10、主题活动促发展。

各校根据实际坚持开展评“先进寝室、生活自理能手、守纪标兵”的三评活动、演讲比赛,书画大赛,文体节目比赛、“雏鹰争章”、“我自主我快乐”、“争做五心四好少年”、“看谁进步快”的主题演讲活动以及“参观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与黑网吧告别”、“安全在我心中”、“做文明学生”等系列主题活动。

留守儿童是当前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留守儿童,全社会应该共同参与,使留守儿童享受到同其他同学一样的教育和关爱,我辖区用爱与关怀为留守儿童营建了幸福的家园,也推动了各校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后我们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继续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贯彻《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上级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文件精神,切实做细、做实、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引导关爱“留守儿童”健康全面成长。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第14篇

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xx市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计划》文件精神的必然要求。根据津教发[20xx]21号)和xx委办发[20xx]48号文件精神,结合xx区各学校实际情况,对片区内各教管中心以及辖区内学校开展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了调研和总结,现就津南片区开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摸清现状,分析实情

xx区有法人单位学校x所,共有学生x人,学生%都来自于农村,留守儿童较多。从片区内各校开展“留守儿童”专项调查工作的结果来看:辖区内“留守儿童”总数为x人,占学生总数的%,但这些弱势群体的成长与发展却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发展。

二、组织保障,构建网络

1、各教管中心成立“留守儿童专项督导和工作小组”:各教管中心主任任组长、书记(副主任)任副组长,以办公室人员和各校校长为成员,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2、协调社会力量,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为了让“留守儿童”安心学习、健康成长,各教办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与镇关工委密切配合,争取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大力支持,探索和尝试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模式,辖区各校构建立了家校联系网络:一是完善留守儿童亲人联系方式,二是寻找代理爸爸和妈妈;三是各校德育处具体负责,各班主任具体实施,师生员工多位一体,创办了“留守儿童之家”。

三、健全制度,创新机制

为了使留守儿童工作规范有序发展,各校也成立了由校长、德育处成员、班主任、科任教师等组成的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留守儿童志愿者队伍,建立了留守儿童专项督导制度。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制度: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片区各校对留守学生的生活、思想、学习和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摸底,逐一登记造册,把留守儿童父母的家庭地址、打工地址、联系方式、临时监护人的住址、联系电话登记在册,建立了成长记录档案,有《留守学生个人及家庭基本情况登记制度》、《结对帮扶制度》、《教师与留守儿童谈心制度》、《留守学生个案记录》、《隔代家长培训记录表》等,收集他们学习、活动、日常行为表现、情感表现等材料,记录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有关评价,实施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定期分析,准确掌握留守儿童的成长脉搏。

2、建立关爱留守儿童表彰奖励机制。有的学校开展评选“优秀母亲”、“优秀家长”“教子有方家长”等活动。对那些“遥控”教育孩子有方、指导有力、孩子能力强、学习等各方面优异的父母进行表彰奖励,并请他们介绍经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导向作用。

3、实行留守儿童隔代家长培训制度。学校对留守儿童隔代家长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培训,各学校一学期对留守儿童隔代家长培训一至两次。

四、拓宽思路,活动育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建好“留守儿童之家”。

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室内布置做到温馨、人性化、有文化品位,配置有档案资柜并分班存放本校留守儿童档案袋和电子文档,有一部电话机、一台电视机和有一定数量的艺体器材、有可供阅读的图书,每天安排一名老师轮流值班管理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并利用双休日、节假日组织留守儿童在“家”中开展活动。

Xx小学与xx小学建立了“留守儿童手拉手一帮一对口联系学校”,成为x区首批留守儿童对口联系单位。

2、开通亲情电话。

每所学校都开通了亲情电话,将电话号码公开,为留守儿童在休息时、双休日或节假日与家长联系、沟通提供方便,增进学生与家长的感情。

3、落实代理家长。

每位留守儿童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每位老师必须作一名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尤其是做无人监护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

4、举办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大多数学校每月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教育学生遵纪守法、了解安全常识,让学生身心都健康。

5、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各校成立多种课外兴趣小组,组织“留守儿童”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

6、心理疏导融真情。

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建立校、处、班“三级”心理咨询辅导站,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咨询热线,安排亲情接触课,扫除“留守孩子”心理的阴霾。教师随时洞察学生心理与有心理疾障的学生经常交流,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帮他们树立起稳定、健康和积极奋发的正常心态。

7、读一本好书。

老师或代理家长指导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每位留守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并分年级段进行评比,陶冶学生的情操。

8、写一封亲情书信。

代理家长监督、指导“留守儿童”利用传统节日、长辈生日、寒暑假等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传统美德。

9、过一个快乐的生日party和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各校各班建立“留守儿童”学生档案(同生日的人数多时,开特别座谈会),大力开展“留守儿童”赠一张生日卡、写一篇生日感言、送一句生日祝福(广播室)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简便易行、温馨祥和的活动,让每位“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的生日。老师、代理家长引导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为家庭、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添彩,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

10、主题活动促发展。

各校根据实际坚持开展评“先进寝室、生活自理能手、守纪标兵”的三评活动、演讲比赛,书画大赛,文体节目比赛、“雏鹰争章”、“我自主我快乐”、“争做五心四好少年”、“看谁进步快”的主题演讲活动以及“参观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与黑网吧告别”、“安全在我心中”、“做文明学生”等系列主题活动。

留守儿童是当前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关注留守儿童,全社会应该共同参与,使留守儿童享受到同其他同学一样的教育和关爱,我辖区用爱与关怀为留守儿童营建了幸福的家园,也推动了各校工作的顺利开展。今后我们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继续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贯彻《新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上级有关“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文件精神,切实做细、做实、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引导关爱“留守儿童”健康全面成长。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第15篇

耿城中心学校位于黄山北大门,地处城乡结合部,95%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在校学生数近千人,留守儿童总在15%左右。从20xx年开始,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我校高度重视的话题。20XX年留守儿童教育纳入民生工程,学校建立立了留守儿童之家。成立了领导组和工作组。学校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现状,采取针对性措施努力弥补他们因家庭教育的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并积极配合政府和社会力量,为留守儿童的心灵留住一片阳光。

据学校调查,留守学生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留守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自觉性不强。行为习惯较差,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部分留守学生心理出现偏差,亲情失落,心理失衡。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学校坚持做到管理上不盲目,教育上不松懈,把“留守学生”的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常规工作中,以养成教育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走近“留守学生”,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走进“留守儿童”的内心世界。防止留守儿童成为“问题儿童”。主要采取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教育强化措施。

一、学校成立留守学生管理领导小组,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建立学校班主任、科任教师与留守儿童监护人定期联系制度。

建立“三知、三多”机制(对留守学生基本情况、留守学生监护人情况、留守学生父母外出务工去向及联系电话等方面的知情;多与留守学生谈心交心,多开展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多到留守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奠定基础,形成校内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家访、校访相结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或“代替家长”沟通交流,指导留守学生监护人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共同解决“留守儿童”成长问题。留守儿童每年人员在变、情况也在变。家访了解情况成为关注留守儿童必不可少的环节。组织教师走近“留守儿童”,走进“留守儿童”的家庭,直面了解孩子们在家庭中的生活、学习以及情感世界,或成长过程遇到的烦恼。本学年,全校就有70位教师家访350多次,与90多位“代理家长”进行了访谈。

二、充分发挥团队组织作用,培养留守儿童自主、自立、自强的意识和能力。

融入大集体,学做小主人。我校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深入开展“拉手关爱留守少年儿童行动”,采取三对一方式帮助留守儿童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在团队主题活动中感受集体温暖,在手拉手活动中学会自理、自立、自强,自律。XX年,少先队组织留守学生事迹报告会、“我和妈妈说说心里话”写信活动,吸引了全校60多位留守学生参与。每月,各少先队中队都组织有留守学生参与的给敬老院老人送温暖活动。让他们在集体大环境中受教育,有感悟。今年,学校还将进一步开展少年儿童雏鹰争章活动,有序组织留守儿童培养自强不息、发奋学习的意识。

三、积极开展暑期留守儿童关爱行动。

暑假期间,农村留守儿童基本脱离了学校、老师的有效监管,亲情上缺乏沟通、生活上缺乏照顾、行为上缺乏管教的"三缺"问题更加突出。我校教师采取下村蹲点、上门服务等方式点对点地为留守儿童进行作业和生活辅导。20XX年暑假,我校两次安排30多名业务骨干分头前往全镇5个村小学所在地驻点辅导,有计划、有目的地对60位留守学生学业和心理状态重点给予辅导。科目涉及文、数学、英语、心理教育等。每年开学前,学校党支部还组织党员开展留守儿童慰问行动,捐款捐物资助家庭困难留守儿童生活和学习。

四、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今年开设了学生心理辅导室,安排专任教师兼职辅导。增加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心理矫正等教育内容,加大疏导力度,创造条件开设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课,创设咨询信箱、亲情热线电话等,及时发现“留守学生”的显性、隐性的心理压力,并进行合理的疏导,跟踪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使留守学生的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在一个时间段内逐步得到矫正。

五、认真办好留守儿童之家,开设有意义的群体性活动,为“留守孩子”的发展提供平台。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留守儿童之家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个家。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是学校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学校还要求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给予留守学生特殊的关爱,要针对留守学生的特点,坚持启发、引导的疏导原则,强化行为规范的养成训练,组织班队活动让留守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自我保护、自我生活,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受到教育,并融入到班集体中去,以弥补他们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留守儿童之家每周定期安排集体活动,诸如读书、下棋、打球、说故事等,在管理员和带队老师的指导下,我校30多名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之家找到快乐,找到进步。除了日常活动,学校留守儿童工作组还在留守儿童之家每月安排一次主题教育活动,有心理辅导讲座,法制教育报告会、留守儿童读书节等。一月一主题,一月一项目。我校是黄山区体育运动项目传统校,学校的文化体育十分丰富,学校文艺汇演、田径运动会,各项读书演讲比赛、科普活动都为“留守儿童”留足了展示的空间,留下了他们欢快、矫健、活泼的身影。新成立的好少年鼓乐队队员大部分都是“留守学生”。特别是在区老干局大力支持下,成立的少年男子门球队,挑选的XX名队员中有6位是“留守学生”,球场上球员们个个神采奕奕,稳健专注。通过活动,许多“留守学生”的性格发生了良好的变化,他们活泼开朗、善解人意、热爱集体、关心体贴同学,团结合作、乐于助人,充分展示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六、创新家长学校机制,争当留守儿童教育的宣传员。

两年来,学校邀请镇妇联、区关工委领导共开设留守学生监护人家庭教育培训班三期。将爷爷奶奶们等“代理家长”请进学校,依托“家长学校”这个载体,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专家,同“代理家长”面对面地访谈,了解“代理家长”在教育管理“留守孩子”过程中所面临的现象与问题,给予家庭教育的科学指导,提高监护人的家教水平和监护能力,更好地履行监护人的责任。充分利用春节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之机,举办留守学生家长培训班,召开“留守学生”家长会,与家长交流,帮助留守学生家长更新家教观念,学习掌握家教知识和方法。要求家长逢年过节应尽量回家看望孩子,增进亲情。暑期若有条件,一定要安排孩子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去“陪工”,加强了解,培养感情。每个星期至少与孩子通一次电话,与孩子保持经常性联系,以便及时了解掌握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沟通、交流、解决孩子的情感需求。共同处理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出现的焦点问题。

七、开展留守儿童课题研究,系统分析研究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XX年,我校申报了市级课题《乡村“留守学生”关爱行动研究》,以课题研究的方式坚持长期和阶段性转变学校现有留守儿童现状。目前在留守儿童生存状况、品质培养、心理教育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通过以上教育和管理活动,我校留守学生在校表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好转,校园学习风气也日渐浓厚。今年暑期,学校集中评选表彰了一批优秀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是一个综合性、全局性、系统性的工作,学校是这个链条上一个重要而特殊的一环,时代在发展,情况在变化,学校教育工作要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探索更好的教育方式,让我们大手牵小手,共筑一片蓝天。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第16篇

根据上级有关关爱留守儿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校留守儿童成长状况及实际需求,更好地发挥团委等组织的实践育人功能,更好地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深入推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我校于学期初制定了善厚中学关爱留守儿童。现将这一学期来工作完成情况作一总结。

一、摸清情况,确立工作目标

我校目前有1*49名学生,父母均在外打工“留守儿童”就有277人,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谆谆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十分地不利。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希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面对现状,我校通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结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暖和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阵地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每班推荐4―5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2―3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把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集体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

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村干部、政府人员、村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起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角色,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5、积极开展文体活动。

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以及周六、周日,由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6、定期安排免费体检。

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校将定期为他们安排免费体检,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健康情况。做到有病早发现,及时治疗。彻底排除他们因病失学、因病致贫的隐患。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

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情况过程跟踪和结果的评选考核,学校积极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治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了考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8、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治理水平。

三、成绩和困难

经过一学期来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现在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但是,留守儿童作为当前的一个社会问题,落实到学校也存在着不少问题,贫困山区的学校如同贫困山区的家庭一样,同样摆脱不了地域的色彩贫,仍然是个大问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开支,学校这个大家庭也负担不起,经费不足,大大制约了“关爱工程”工作的进度和质量,学校那么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缺乏心理教育的老师和相关人员也是制约“关爱工程”的问题之一,对相关人员进行专业的心理教育培训或由专业人员进行指导迫在眉睫。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总结 第17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已成必然,催生出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暨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守在家乡,并且需要其他亲人或委托人照顾的中小学生,为了给这些留守儿童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今年,我校用心响应各级领导的号召,从实际出发,在全校范围内启动了“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现将这段时光的工作状况总结如下。

一、摸清状况,确立工作目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县农民超多外出务工、经商,有许多成功人士已在经济发达地区购置房产安家落户,使超多生源外流,但仍有一部分的农民在外过着低收入的打工生活,无力支付高额的异地借读费用,只好将子女留在本乡由长辈或其他亲戚帮忙看管,我们班像这样的“留守儿童”就有20多人,他们享受不到父母的温暖叮咛,只能在隔辈或亲戚有心却无力的关爱中徘徊,而贫困山区的留守人员,恰恰大多也是老、弱、病、残、文盲、半文盲。这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是多么不利啊。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学生是祖国的期望,“留守儿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与相关领导的关注和极度重视。

应对现状,我校透过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分析与研究,找到了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狠抓落实,全面推广“关爱工程”,把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不断提高广大未成年人的综合素质立为“关爱留守儿童”温暖工程的工作宗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关爱工程”中第一的作用,

二、主要工作措施

1、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学校成立了关爱工程领导小组,制订具体计划,实施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方案,真正地使学校成为了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

2、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每班推荐4—5名典型学生与我校在职教师结对,每位教师结对2—3名学生,帮扶教师经常找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定期家访、关心生活、指导学习,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的成长日记,让留守儿童在教师同学的群众中成长,以对他们缺乏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

3、大力宣传,发动社会力量。关爱留守儿童仅仅依靠微薄的学校是不够的,所以在这次活动中,还发动了关工委工作人员、居委会成员以及退休老师一齐加入到“关爱行动”中来,此举得到了相关人士的热烈支持,纷纷担当了“代理家长”的主角,与孩子们一道,迈向新的明天。

4、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我校对所有学生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摸清了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了每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和联系卡,透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的了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构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5、用心开展文体活动。为了“留守儿童”也能像普通孩子一样健康成长,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我校在周一至周五的午间和下午课后,由结对老师轮流值日在学生活动室和操场组织、安排丰富的问题活动。诸如:课外阅读、学习指导、体育活动等。

6、定期安排免费体检。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我校将定期为他们安排免费体检,对他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及时了解孩子的身体发育状况和健康状况。做到有病早发现,及时治疗。彻底排除他们因病失学、因病至贫的隐患。

7、建立健全检查考核机制。为了切实加强这一工作的有效性和长期性,学校将对师生的结对状况过程跟踪和对其结果进行评比考核,学校用心研究科学考核评估的办法,加强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工作考评制度,定期对学校和教师进行评,作为奖优罚劣的重要依据。

8、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与留守儿童父母或监护人的交流与沟通;加强对贫困留守儿童的资助工作;建立关爱经验交流制度;不定期召开研讨会、座谈会,进行经验交流;不断探索新方法、新措施;不断提高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水平。

三、取得的成绩

经过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已取得了必须的成绩,学生的行为习惯好了,成绩提高了,待人接物礼貌了,自立、自主、自强了……在结对的老师中更是涌现了许多优秀教师。我们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工作,也许此刻还仅仅是起了个头。但是在那么多人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有决心对这项工作进行不断的探索、研究,全力做好这项工程,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总之,留守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就应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留守学生问题,为社会培养出一代合格的接班人,学校有义不容辞的职责,我们要努力探索促使留守学生健康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他们要严慈相济,使留守学生享受到同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和关关爱。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坚韧、独立的个性,构成健全的人格,促使他们健康茁壮的成长。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总结(通用17篇)】相关文章:

1.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总结(通用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