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工作总结(推荐8篇)

时间:2023-01-14 10:44:21 工作总结

不知不觉中,工作已完成了一小段,在这一小段时间的积累与沉淀中,我们已有了许多的进步与变化,因此,工作总结是必要的。下面是范文狗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农村文化工作总结,多篇合集,全方面满足您的需求,希望能帮到您!

农村文化工作总结 第1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在此,我代表澧浦镇就我镇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相关情况向大家简要汇报一下。

作为今年省政府的十件实事之一,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既是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也是浙江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基石,是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保障,更是提升农村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对传承和发扬农村地方传统特色文化、提升百姓生活幸福感有重要意义。

澧浦镇的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承载着我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重头戏的乡镇之一。全区首批18家文化礼堂建设中澧浦镇就占3家,其中下宅、长庚两村又定为了我区首批四个样板文化礼堂建设中的两个,建设任务不可谓不重。面对文化礼堂建设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又缺乏经验的客观实际,我镇党委政府带领镇、村干部,统一思想、明确责任,主动克服畏难情绪,振奋精神,始终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通过大家齐心协力,扎实努力,三个村的文化大礼堂如期开工,短短的一个月取得了一些成果,文化礼堂、精神家园作用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如6月21日我镇下宅村文化礼堂基本完成,举行了金东区首台礼仪大戏“敬老礼”,成为了全区四个文化礼堂建设示范村运行启幕的最早一个。

回顾我镇的前一阶段文化礼堂建设情况,之所以取得成效,主要归功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上级领导的关心指导。在我镇的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省、市、区的领导给予了我们最大的关心和支持,多次莅临现场进行精心指导,及时提出宝贵的意见建议,为我镇的文化礼堂建设指出了不足,指明了方向。

二是注重统筹,加强引导。农村文化礼堂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化活动场所,在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标准上,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资源共享,规划统筹。按照省四个基本标准和四个基本原则的要求和区坚持“一堂多能、一室多用”的原则,把文化礼堂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建设和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力求把其建成集学教型、礼仪型、娱乐型、长效型“四型”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礼堂。

三是突出特色,打造精品。除在硬件上按照浙江省统一的“二堂五廊”标准进行建设外,在文化礼堂的软件建设和活动开展上,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一堂一色。如:敬老、孝德是下宅村的一大特色,其文化礼堂建设就紧扣这一文化元素,推出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孝亲敬老礼,做到了礼字当头,古今融汇;独特的村史文化则是长庚村的一大特色,在文化礼堂建设中,该村充分整合已有的资源优势,突出现代舞台元素,力争通过文化礼堂建设重现当前的那段辉煌时光;口溪坑村作为有30年苗木种植历史的苗木专业村,文化礼堂建设上则是以37米的植物文化长廊为一大亮点,是探索文化礼堂建设与该村特色产业发展完美结合的一个最好典范,也是全区文化礼堂本土化、地方化、特色化建设的一个风向标。

文化礼堂建设中的具体做法,因为发的资料的总结里都已经有了,时间关系这里不再重复。借此机会,我代表澧浦镇党委、政府感谢参与我镇文化礼堂建设的宣传部、农办、文体局等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感谢区文联、文化馆的无私援助!感谢下宅、长庚、口溪坑村两委的大力配合!

下步,澧浦镇的文化礼堂建设将继续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定位,严格按照上级的统一要求,坚持设施建设和内容建设同步,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断突出地方特色,丰富内容内涵,力争把文化礼堂建设成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的地标和追梦寻根的殿堂,铸就起农民群众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家园。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农村文化工作总结 第2篇

我局近期开展的全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是按照县政协彝政协办【20xx】13号文件(《关于开展xx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及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的。本次调研工作我局采取以发文件收集情况、电话采集信息、并结合我局了解掌握的工作情况等方式进行的。现就调研后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积极行动、收集数据

1、掌握情况

在接县政协《关于开展xx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后的第二天,我局就组织人员开会作研究,并按照本次调研工作的精神及时拟发了《关于填报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相关数据的通知》至各乡文化站,要求各站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如实填报《xx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统计表》,在各文化站填报的统计报表收讫后,我局就统计报表的数据又作了逐一认真的反馈落实,并对数据显示的情况结合我局掌握了解的情况作了综合分析研究,经分析研究后,大体对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统计数据显示的情况和我局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总体情况不太乐观,属文化站产权站舍2个,共600㎡,且建设不合要求,均建于乡政府院坝内;在建5个站舍,面积1500㎡;其余8个乡均无站舍。各站共有藏书12000余册;工作人员共38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名;村文化室全县共17个,房舍面积257㎡,兼职人员13名,藏书20580册;近三年全县乡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共约197.88万元;近三年各乡开展文体活动约130场次,参加活动人数约25118人次(其中乡镇65场次,参加活动13809人次;村61场次,参加活动11309人次);各乡共有篮球场199块,乒乓桌208张;电视已覆盖2898个村民小组,覆盖农户86565户;乡村文化站共有电脑15台、音响9套、摄像机3台、照相机2台、电视机46台。

二、认真分析研究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情况

在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工作中,我局除发文收集调研情况外,还以电话调研的形式逐一地对各乡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通过电话的进一步调研,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情况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存在站舍及活动场地严重不足问题

目前有站舍的乡文化站为龙安乡和奎香乡文化站,站舍面积均为300㎡;两河乡、海子乡、树林乡、钟鸣乡、小草坝乡文化站业务用房在建中,预计年底竣工,面积均为300㎡;尚无工作用房的乡文化站为角奎镇、牛街镇、洛泽河镇、荞山乡、龙街乡、洛旺乡、柳溪乡、龙海乡。户外活动场地各文化站均无。

二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问题

从我局本次调研收集的经费数据显示来看,近三年我县乡村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除工作人员工资外,只有8个乡投入有文化建设经费,投入资金为197.88万元,其中站舍建设150万元为国家扩大内需而投入的,20.48万元为上级各主管部门投入用于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27.4万元为乡自筹用于文体活动的开展、站舍建设等支出的。其余7各乡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为零。由于经费的投入较少,客观上就制约了乡村文化的建设、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和文体活动的开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以及文化站多数人员综合素质的偏低。

三是队伍建设及人员素质问题

建设一支稳定而有综合素质的文化站队伍是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从我局掌握的情况及本次调研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各文化站38名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的28名,40岁以下的30名,专业技术人员23名,工勤人员15名。从文化层次、专业技术职称及年龄结构上来看文化站队伍建设还过得去,但是据我局了解能独立承担起文化站工作的人员不多,而且有部分人员是长期外借,加之文化站人员的进出与业务主管部门是脱节的,客观上就造成了各乡政府在文化站用人上的随意性,从而造成了文化站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由于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了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核心就影响了乡村文化的建设工作。

四是业务工作及活动的开展问题

通过调研及我局所掌握的各文化站建设情况来看,由于受经费、站舍、场地等条件的制约,各文化站业务工作的开展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除少数几个站开通有线电视网络服务工作有一定业务工作要做以外,多数站人员主要是服务于乡的中心工作。从农村文化建设统计表显示的有关业务工作统计数据来看,现有图书的文化站7个,总藏书量仅12000余册,而且能流通阅读的图书不多;村级有17个文化室,藏书20580余册,但是由于管理人员是兼职,加之村一级各项工作也繁杂,所以造成文化室的开放不正常。各乡文化站共有电脑15台、音响9套、摄

像机3台、照相机2台、电视机46台,这些少得可怜的工作设备怎能达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需求。

从近三年各乡开展文体活动统计数据来看也不容乐观,具体情况是乡级开展了各类文体活动65次,参加活动人数13800余人次,村级开展各类文体活动61次,参加活动人数11300多人次。从统计数据得出各乡级每年每乡平均开展文体活动1.44次,村级每年每村开展文体活动仅0.15次。这些数据折射出了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十分薄弱,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十分匮乏。

在送戏送电影下乡方面,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也显得苍白无力,近三年来,除县上组织了8次送戏下乡、5次送电影下乡和今年市上开展的送戏下乡到我县15个乡各进行一场文艺演出外,各乡组织开展的演出活动不足30场次。三年来,有9个乡组织开展送科技知识下乡206次。据调查统计,各乡共有娱乐室11个、篮球场199块、乒乓球桌208张,这些统计数据显示了我县农村文体活动的主要场地在学校。公益性文体活动场所的严重不足,也是影响和制约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我县民族民间节日传统文体活动开展得好的有牛街、洛旺的春节龙灯活动,龙安三乐、奎香松林、荞山猴街、洛旺茶坊等地的赶花山活动,除此之外,苗族集居地的洛泽河铜厂沟、簸箕寨等地的苗族群众在春节期间已形成了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的习俗。据调研统计,各乡有民间文艺队32支,队员500余人,这些队伍就是丰富和活跃我县农村群众文体活动的主力军。

我县文化站的现状可概括为:

一人一站一间房,开展活动靠借场;工作经费无保障,全凭个人想办法;人员全是“万金油”,哪里需要哪里放;队伍建设不稳定,归口部门也无法。

三、解决问题及努力方向

从调研反映出来的农村文化建设问题来看,除农村电视覆盖村民小组的覆盖率已达98%以上和农户电视覆盖率达68%以上情况较好外,农村群众文体活动普遍开展较差,要改变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面貌,我局认为在继续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文化站的建设工作,尤其是在站舍场地建设问题、经费投入与设备增加问题、队伍建设与人员相对稳定和提高素质问题、巩固与发展乡村社团文体组织和民间文艺队的建设等问题上,下功夫,花力气,加大投入,注重建设,完善或改变用人管理机制,人员实行上划归口管理,使文化站留得住人才,逐步建设起一支文化站复合型队伍,从而逐步改变我县文化站目前的人员素质偏低和工作效率不高的状况,为乡村文化站建设与乡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各级党委、政府、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大管理和指导力度,按照《云南省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文化站的建设,做到有章可循,形成依法建设文化站的格局,这样才能保障文化站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才能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总之,通过这次全县性的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工作,我局也进一步地摸清了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与症结所在,我局将这次调研情况作总结,提供县政协作参考进行参政议政,为今后如何加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推动全县经济建设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农村文化工作总结 第3篇

我局近期开展的全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是按照县政协彝政协办【20xx】13号文件(《关于开展××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及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的。本次调研工作我局采取以发文件收集情况、电话采集信息、并结合我局了解掌握的工作情况等方式进行的。现就调研后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积极行动、收集数据、掌握情

在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工作中,我局除发文收集调研情况外,还以电话调研的形式逐一地对各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通过电话的进一步调研,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情况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具体情况如下:

1、是存在站舍及活动场地严重不足问题

目前有站舍的乡(镇)文化站为龙安乡和奎香乡文化站,站舍面积均为300㎡;两河乡、海子乡、树林乡、钟鸣乡、小草坝乡文化站业务用房在建中,预计年底竣工,面积均为300㎡;尚无工作用房的乡(镇)文化站为角奎镇、牛街镇、洛泽河镇、荞山乡、龙街乡、洛旺乡、柳溪乡、龙海乡。户外活动场地各文化站均无。

2、是队伍建设及人员素质问题

建设一支稳定而有综合素质的文化站队伍是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从我局掌握的情况及本次调研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各文化站38名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的28名,40岁以下的30名,专业技术人员23名(其中群众系列15名含中级职称人员4名,非群文系列人员8名),工勤人员15名。从文化层次、专业技术职称及年龄结构上来看文化站队伍建设还过得去,但是据我局了解能独立承担起文化站工作的人员不多,而且有部分人员是长期外借,加之文化站人员的进出与业务主管部门是脱节的,客观上就造成了各乡(镇)政府在文化站用人上的随意性,从而造成了文化站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由于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了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核心就影响了乡村文化的建设工作。

3、是业务工作及活动的开展问题

从近三年各乡(镇)开展文体活动统计数据来看也不容乐观,具体情况是乡级开展了各类文体活动65次,参加活动人数13800余人次,村级开展各类文体活动61次,参加活动人数11300多人次。从统计数据得出各乡(镇)级每年每乡(镇)平均开展文体活动1.44次,村级每年每村开展文体活动仅0.15次。这些数据折射出了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十分薄弱,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十分匮乏。

我县民族民间节日传统文体活动开展得好的有牛街、洛旺的春节龙灯活动,龙安三乐、奎香松林、荞山猴街、洛旺茶坊等地的赶花山活动,除此之外,苗族集居地的洛泽河铜厂沟、簸箕寨等地的苗族群众在春节期间已形成了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的习俗。据调研统计,各乡(镇)有民间文艺队32支,队员500余人,这些队伍就是丰富和活跃我县农村群众文体活动的主力军。

农村文化工作总结 第4篇

我局近期开展的全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工作,是按照县政协彝政协办【XX】13号文件(《关于开展××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精神及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的。本次调研工作我局采取以发文件收集情况、电话采集信息、并结合我局了解掌握的工作情况等方式进行的。现就调研后的工作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积极行动、收集数据、掌握情况

在接县政协《关于开展××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调研的通知》后的第二天,我局就组织人员开会作研究,并按照本次调研工作的精神及时拟发了《关于填报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相关数据的通知》至各乡(镇)文化站,要求各站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如实填报《××县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统计表》,在各文化站填报的统计报表收讫后,我局就统计报表的数据又作了逐一认真的反馈落实,并对数据显示的情况结合我局掌握了解的情况作了综合分析研究,经分析研究后,大体对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统计数据显示的情况和我局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县农村文化建设总体情况不太乐观,属文化站产权站舍2个,共600㎡,且建设不合要求,均建于乡政府院坝内;在建5个站舍,面积1500㎡;其余8个乡(镇)均无站舍。各站共有藏书1XX余册;工作人员共38名,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9名(中级职称人员4名);村文化室全县共17个,房舍面积257㎡,兼职人员13名,藏书20580册;近三年全县乡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共约197.88万元(县级以上部门投入170.48万元,乡村自筹27.4万元,大部分资金用于站舍建设);近三年各乡(镇)开展文体活动约130场次,参加活动人数约25118人次(其中乡镇65场次,参加活动13809人次;村61场次,参加活动11309人次);各乡(镇)共有篮球场199块(学校186块),乒乓桌208张(学校200张);电视已覆盖2898个村民小组(覆盖率达98%以上),覆盖农户86565户(覆盖率为68%以上);乡村文化站(室)共有电脑15台、音响9套、摄像机3台、照相机2台、电视机46台。

二、认真分析研究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情况

在农村文化建设的调研工作中,我局除发文收集调研情况外,还以电话调研的形式逐一地对各乡(镇)文化建设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的调研,通过电话的进一步调研,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情况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具体情况如下:

一是存在站舍及活动场地严重不足问题

目前有站舍的乡(镇)文化站为龙安乡和奎香乡文化站,站舍面积均为300㎡;两河乡、海子乡、树林乡、钟鸣乡、小草坝乡文化站业务用房在建中,预计年底竣工,面积均为300㎡;尚无工作用房的乡(镇)文化站为角奎镇、牛街镇、洛泽河镇、荞山乡、龙街乡、洛旺乡、柳溪乡、龙海乡。户外活动场地各文化站均无。

二是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问题

从我局本次调研收集的经费数据显示来看,近三年我县乡村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除工作人员工资外,只有8个乡投入有文化建设经费,投入资金为197.88万元,其中站舍建设150万元为国家扩大内需而投入的,20.48万元为上级各主管部门投入用于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27.4万元为乡(镇)自筹用于文体活动的开展、站舍建设等支出的。其余7各乡(镇)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为零。由于经费的投入较少,客观上就制约了乡村文化的建设、正常业务工作的开展和文体活动的开展,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导致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匮乏以及文化站多数人员综合素质的偏低。

三是队伍建设及人员素质问题

建设一支稳定而有综合素质的文化站队伍是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保障之一。从我局掌握的情况及本次调研的统计数据来看,在各文化站38名人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的28名,40岁以下的30名,专业技术人员23名(其中群众系列15名含中级职称人员4名,非群文系列人员8名),工勤人员15名。从文化层次、专业技术职称及年龄结构上来看文化站队伍建设还过得去,但是据我局了解能独立承担起文化站工作的人员不多,而且有部分人员是长期外借,加之文化站人员的进出与业务主管部门是脱节的,客观上就造成了各乡(镇)政府在文化站用人上的随意性,从而造成了文化站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由于队伍建设的不稳定性,从而影响了人员专业水平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提高,其核心就影响了乡村文化的建设工作。

四是业务工作及活动的开展问题

通过调研及我局所掌握的各文化站建设情况来看,由于受经费、站舍、场地等条件的制约,各文化站业务工作的开展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除少数几个站开通有线电视网络服务工作有一定业务工作要做以外,多数站人员主要是服务于乡(镇)的中心工作。从农村文化建设统计表显示的有关业务工作统计数据来看,现有图书的文化站7个,总藏书量仅1XX余册,而且能流通阅读的图书不多;村级有17个文化室,藏书20580余册,但是由于管理人员是兼职,加之村一级各项工作也繁杂,所以造成文化室的开放不正常。各乡(镇)文化站(室)共有电脑15台、音响9套、摄像机3台、照相机2台、电视机46台,这些少得可怜的工作设备怎能达到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需求。

从近三年各乡(镇)开展文体活动统计数据来看也不容乐观,具体情况是乡级开展了各类文体活动65次,参加活动人数13800余人次,村级开展各类文体活动61次,参加活动人数11300多人次。从统计数据得出各乡(镇)级每年每乡(镇)平均开展文体活动1.44次,村级每年每村开展文体活动仅0.15次。这些数据折射出了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十分薄弱,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十分匮乏。

在送戏送电影下乡方面,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也显得苍白无力,近三年来,除县上组织了8次送戏下乡、5次送电影下乡和今年市上开展的送戏下乡到我县15个乡(镇)各进行一场文艺演出外,各乡(镇)组织开展的演出活动不足30场次。三年来,有9个乡(镇)组织开展送科技知识下乡206次。据调查统计,各乡(镇)共有娱乐室11个、篮球场199块(属学校所有186块)、乒乓球桌208张(属学校所有200张),这些统计数据显示了我县农村文体活动的主要场地在学校。公益性文体活动场所的严重不足,也是影响和制约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我县民族民间节日传统文体活动开展得好的有牛街、洛旺的春节龙灯活动,龙安三乐、奎香松林、荞山猴街、洛旺茶坊等地的赶花山活动,除此之外,苗族集居地的洛泽河铜厂沟、簸箕寨等地的苗族群众在春节期间已形成了开展群众文体活动的习俗。据调研统计,各乡(镇)有民间文艺队32支,队员500余人,这些队伍就是丰富和活跃我县农村群众文体活动的主力军。

我县文化站的现状可概括为:一人一站一间房,开展活动靠借场;工作经费无保障,全凭个人想办法;人员全是“万金油”,哪里需要哪里放;队伍建设不稳定,归口部门也无法。

三、解决问题及努力方向

从调研反映出来的农村文化建设问题来看,除农村电视覆盖村民小组的覆盖率已达98%以上和农户电视覆盖率达68%以上情况较好外,农村群众文体活动普遍开展较差,要改变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面貌,我局认为在继续加大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文化站的建设工作,尤其是在站舍场地建设问题、经费投入与设备增加问题、队伍建设与人员相对稳定和提高素质问题、巩固与发展乡村社团文体组织和民间文艺队的建设等问题上,下功夫,花力气,加大投入,注重建设,完善或改变用人管理机制,人员实行上划归口管理,使文化站留得住人才,逐步建设起一支文化站复合型队伍,从而逐步改变我县文化站目前的人员素质偏低和工作效率不高的状况,为乡村文化站建设与乡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从而推进农村文化建设各项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各级党委、政府、业务主管部门要加大管理和指导力度,按照《云南省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文化站的建设,做到有章可循,形成依法建设文化站的格局,这样才能保障文化站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才能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向纵深发展。

总之,通过这次全县性的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研工作,我局也进一步地摸清了我县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与症结所在,我局将这次调研情况作总结,提供县政协作参考进行参政议政,为今后如何加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发展文化事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推动全县经济建设又快又好发展,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农村文化工作总结 第5篇

改革开放30年来,在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支持下,我县的.广大农村得到了又快又好地发展。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农民生活不断提高,居住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的新型农民更向往科学,需要文化知识,需要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乡村文化建设已经成为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一项民心工程。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乡村文化建设工作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全县文化软实力,切实解决农村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解决农民自办娱乐活动有效开展的问题,县委、县政府领导熟知民情,深解民意,在强力推进我县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的同时,根据我县实际,明确提出加大投入,促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瞄准目标,努力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县,把农村文化建设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着力解决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问题。XX年,把乡镇文化站建设和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列为为民所办20件实事之一。确定了11个乡镇文化站内部设施建设和100个村级文化大院建设目标。县政府还专门出台了〔XX〕40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xx县文化工作的意见》,把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设纳入政府考核目标,纳入财政预算。今年5月份,县委、县政府又专门召开了全县宣传文化工作会议,对农村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了具体细致的安排部署。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多次把农村文化建设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合理解决在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四大班子领导时刻想着农村,挂念着农民,关心着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设的每一个进度,县委书记王敬林,县长张生伟,宣传部长石艳辉,在百忙之中专程到文化站和文化大院视察工作,提出具体性的建设指导意见。9月份,全国政协和文化部巡视组到我县视察农村文化工作,观看了县城图书馆、文化馆、城关镇后峪村的文化大院之后,给予了高度赞扬。省文化厅杨丽萍厅长视察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时,对“两馆”及村级文化大院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各级领导的关心为我县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二、加强对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的督导工作

XX年,县委、县政府把1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00个村级文化大院建设确定为全县重点工程,建立目标责任制,纳入全县重点目标管理,县、乡、村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具体的考核考证办法。实行月督查,季总结,半年通报,年终考核,奖优罚劣。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县长张生伟带领政府班子成员认真检查了五头马头、磁涧礼河、城关后峪等村的文化大院建设,县政府目标办月月看计划,月月要进度,并派专人到各乡文化站和文化大院检查工作,落实乡、村文化建设的目标完成情况。文化局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全力搞好文化站和文化大院的建设工作,成立了专门督查组,从今年6月份开始,深入乡镇和文化大院督检指导工作,前期对所有乡镇文化站和文化大院进行普遍摸底排查,掌握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设的一手资料,按照各自的不同情况拿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进入7月份,派出专门督导组对建设情况进行定期督导检查,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具体指导图书分类,大院管理,专业辅导工作,总之,强有力的督导检查,促进了农村文化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献策献力,全力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

农村文化建设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县、乡、村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积极为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设献策献力,由于多方的大力支持,在我县11个乡镇中,在原有五头、铁门、石井单独成院的文化站的基础上,今年新建了南李村乡和曹村乡文化站,新建的文化站建筑面积都在300平方米以上,单独成院,内设图书室、阅览室、娱乐室、多功能培训室。室外有电影放映场地和健身娱乐场所。其它乡镇文化站,虽然暂时与乡政府部门合署办公,但办公用房目前已基本够用。并且,乡镇领导采取积极措施,向上级争取资金,力争XX年全部建成单独成院的文化站。今年,由于政府加大了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目前,我县所有文化站,室内配制了图书3000册,书柜10组,彩电1台,电脑1台,dvd1台,投影仪1部,乒乓球案1付,内部设施已基本健全。另外,我县一些乡镇文化站还建设了室外健身娱乐广场,增添了设施,石井乡还建起了演出舞台。眼下,文化站建设工作还在继续,宽带正在安装,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正在建设之中。

今年的村级文化大院建设,各村根据情况,分别采取投资新建,与村室共享,闲置校舍再改造利用的方法,经过努力,目前已按标准要求,100个村级文化大院全部建成。文化大院具备图书室、娱乐室和文化资源共享室,多数村建了室外健身娱乐场所,并配制了健身器材,有条件的村还盖起了演出舞台,所有文化大院室内配制图书XX册以上,书柜8组,部分村还配备了投影仪,文化大院的建成为群众文化娱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四、有效利用文化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设符合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需要。在乡文化站和村文化大院建成之后,农民积极利用文化场所开展多项有益活动,乡文化站开设了农民技能培训班,开办时事要务专栏和书法展览等,村文化站成了农民集会、看书、娱乐的好去处。特别是近年来,我县连年举办广场文化活动,今年,我县积极开展了牡丹花会狂欢月和激情夏日唱响xx广场文化活动160场,并把活动引进军营、景区,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而在广场文化活动的带动下,农民也自发开办多样的文化活动,采用健身操、拔河比赛、赛诗会、生活小知识竞赛等方法,办起了多种自娱自乐节目,有的还办起了业余剧团,利用农闲和节日时间自演自赏,使文化大院真正成为农民群众健身娱乐的主阵地。

总之,文化站和文化大院建设符合民情,符合发展规律,既是落实党中央号召,又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一大工程,我们将加大力度,进一步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工作。

农村文化工作总结 第6篇

先进示范村文化建设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村以提升村级文化建设水平为着力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了“一二三四”工程,即突出一个重点,凝聚两种力量,着力三个方面,做到四个结合,新农村文化建设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群众的参与率、满意率大幅攀升。

一、突出一个重点,大力兴建和改善文化基础设施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是开展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物质载体和基本条件,是新农村文化建设成果和文化事业发展最显著的标志。我村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兴建与改造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点和重要抓手。通过改造传统文化设施、完善基础教育设施、增添现代文化设施三条途径,文化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先后筹资——元对原村篮球场、村小学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个,养老院1个,村卫生室1所,病床7张,建立幼儿园2所(私人)。同时加大了农村图书室、农产品特色产业科技示范、星火科技培训、农村科技服务体系、宽带网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力度。目前,我村图书室、篮球场、乒乓球台、音响设备等群众文化娱乐设施、设备应有尽有,为我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凝聚两种力量,强力推动村委会与村民积极参的积极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村委会的大力推进。为此,村两委班子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文化建设的问题,经反复探讨,在如何发展我村的文化建设问题上达成了一致意见,确立了文化服务业发展的优先地位,并制定了“两问”的具体行动措施。一是问需于民。村两委班子成员分片分组深入全村村民之中进行调查走访,通过走访掌握和了解群众对文化需求情况、需要娱乐方式及村文化能人、文化爱好者的基本情况。二是问计于民,根据群众的需求情况,结合县、乡党委、政府的相关文件精神,我们制定了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通过召开村民会等方式收集整理村民对(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根据群众的建议和意见,我们进行了认真的修定,相继出台一系列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相关的规定。由于采取了两问的措施,凝聚了人心、凝聚了力量,村文化建设的内容、方式及相关规定得到群众广泛的拥护,群众的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空前高涨,使我村呈现出了一派其乐融融的文化景象。

三、着力三个方面,努力在特色资源的挖掘、文化活动的丰富和精神面貌的塑造上下功夫

我村始终把文化特色资源的挖掘、农村文化活动的丰富和现代农村精神面貌的塑造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三个主要着力点。通过挖掘民间文化、积极培育村文化和创造性地发展农家乐文化,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以特色资源培育特色文化,以特色文化创建特色村,以特色村带动特色经济发展,做到了农村经济和农村文化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在文化活动丰富上,结合我村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底蕴、农民自身文化素质的现实情况,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需要,在三定四送(三定即:一是定期播放广播;二是定期开放图书室;三是定期组织开展娱乐活动。四送即:一是送文化下乡;二是送电影下乡;三是送演出文艺节目下乡;四是送科技知识下乡)的基础上,还坚持图书室书籍及时更新,每月组织群众看2场电影,举办专栏宣传新人新事,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要,使得我村文化建设既有内容、形式,又具有精神实质,不断提升了村民的精神境界。

四、做到四个结合,统筹协调各种关系

一是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推进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在不断发展壮大的村经济之上,强大的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也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我们在推动文化建设的同时,把村域经济的发展放在突出的位置。利用本地资源,积极引进资金,争取项目,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全村公路全部硬化;修建21处人畜饮水工程,打机井71口;完善二级提灌站1座,整治山坪塘9口,农田综合整治1万亩;全村农业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突出发展特色经济与特色养殖,支持产业大户发展,辣椒、无公害蔬菜、中药材、花卉等特色种植,长毛兔、生猪等特色养殖在我村已初具规模,并成为我村群众致富的主要方式。鼓励扶持本村村民兴办企业。目前,我村已有××和××等企业13家。大力培植专业合作社等经济合作组织,鼓励个体运输,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村域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1万元,为村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农村文化工作总结 第7篇

一、总体情况

社区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关于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工作要求,弘扬文明风尚,提升农民素质,打造精神家园、繁荣农村文化、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精神文明、塑造美好心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建成文化礼堂。社区文化礼堂,由文化礼堂、公民素质讲习所、村民活动场所组成。主体展示由村史村情、乡风民俗、美好家园、崇德尚贤四个板块组成,突出海岛文化元素,进一步提升海岛文化内涵。

文化礼堂突出思想引导、道德教化、礼仪培训和文化熏陶,是渔农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接受文明洗礼、丰富心灵世界的精神家园。通过文化礼堂这个窗口,向全社会全面展示社区历史文化和各项建设事业的`成就,梳理社区特有的文脉,挖掘本社区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推进农村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为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先进文化奠定基础;同时挖掘、整理社区各类先进事迹,弘扬传统美德,激励村民争做道德正、为人好、本领强、受村民尊敬的人,形成崇尚榜样之风。

二、工作机制

社区文化礼堂建立了各项管理制度并积极实施,确保文化礼堂有序长效运行。

(一)管理制度。成立文化礼堂活动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分别配备一名管理员和信息员。领导小组负责人由社区党总支和社区主要干部担任。活动及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文化礼堂全年活动计划,落实相应资金、设备和师资力量,负责“两堂五廊”的设施完善

等事宜。管理员负责保管和维护“两堂五廊”的硬件设备,保持文化礼堂室内的干净整洁,具体承办相关活动,整理活动内容,保管活动档案资料,解释更新活动照片和“两堂五廊”的展示内容。信息员要协助管理员及时搜集活动资料,记录、整理活动内容,保管活动档案资料,加强活动宣传,并及时更新“两堂五廊”的张贴展示内容。

(二)学习制度。利用学堂场所设备,每月开展一次主题学习。根据社区实际,合理制定全年学习实践计划,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围绕“践行我们的价值观”等开展学习培训、主题实践活动。

(三)活动制度。利用文化广场,每月开展一次文化体育活动。根据每年的活动计划,结合“我们的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春泥计划”活动、“学雷锋”活动、礼仪活动等开展形式多样、主题鲜明、富有特色的文化体育活动。

(四)宣传制度。加强对文化礼堂学习活动、文化体育活动的通知、宣传,通过温馨提示栏,发放通知书等方式将学习计划、活动安排、活动内容及时告知居民。对学习课程、文化体育活动以文字、图片、摄影等方式记录并展示出来,进行讲座知识的二次宣传,并展示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五)保障制度。社区每年拨付一定资金用于文化礼堂活动的开展,实行专款专用。专项经费优先用于文化礼堂的设备维护和相关活动所需经费。社区党总支每季度需召开一次文化礼堂活动及管理工作的专题会议,总结、知道和督促学习、活动计划的开展和落实。

三、管理运行

文化礼堂如何管理,如何正常运作,建立健全工作队伍是关键。

(一)建立社区管理员队伍。整合提升现有的网格宣传文化指导员、大学生村官、老年协会等基层文化建设力量,培养一支既能熟练操作、又能组织管理的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骨干队伍。各块工作进行分工,各项管理责任到人。

(二)建立农村宣讲员队伍。以自身素质强、道德素养高、文化修养好为标准,聘请一批德高望重的道德宣讲员和乡风评议员,成立一支5-7人组成的道德宣讲队,定期或根据需要开展适时开展形势政策宣讲、热点问题引导和道德宣讲活动。

(三)建立农村文化志愿者队伍。最大限度地调动农村群众自愿参与的内在积极性,采取多种方式,把更多的党员、干部、知识分子、能人,特别是县里的一些艺术能人吸纳和充实到农村文化志愿者队伍中来,鼓励他们以自己的知识、技能为群众提供公益服务。组织他们利用双休日、农闲日等时间,开展文化宣传、文化教育、文化培训、文化辅导、关爱留守儿童等多项服务。

四、特色亮点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灵魂”在于活动,文化礼堂硬件建设的完成只是基础,后续的软件建设、活动开展才是关键所在。我们重点开展以下几类活动:

(一)庄重肃穆,开展具有教化作用的礼仪活动。结合传统节日、重要节庆假日和村民结婚、参军、入学等特定时节,组织春节祈福迎新、诞生礼、儿童开蒙、重阳敬老、庆祝国庆、成人仪式等富有特色的礼仪活动。

(二)弘扬美德,开展传播道德正能量的评比活动。结合文明村创建,举行好媳妇、好婆婆、好邻里、致富带头人等“最美”系列评选,以评促学,在村里营造崇尚最美人物、争做最美人物的氛围,通过表彰奖励、道德荣誉榜展示、道德讲堂现身说法等多种方式及时宣传身边榜样,传递道德正能量。

(三)陶冶情操,开展汇聚人气的休闲娱乐活动。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参与面广的排舞、体育比赛、文化走亲等各类文体活动。为更好的发挥根雕、剪纸爱好者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社区文化礼堂专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相互切磋技艺。

(四)引领风尚,开展汇聚民智的议事评议活动。举行大事通报、村民选举等活动,把“文化礼堂”成为村民议事集会的重要场所。开展乡风评议活动,定期或根据需要召开道德风尚评议会,召集村民就村里存在的某些不道德、不文明、不和谐现象进行评议,协商解决邻里纠纷,遏制村里的歪风邪气,引领乡风文明。

五、工作成效

自今年10月,我社区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以来,社区上下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形成了居民自觉参与文化礼堂创建工作的良好氛围,举办了“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迎重阳金婚庆典活动、“感谢有你”感恩节系列活动,成效良好,受到了村民们的一致好评。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我社区文化礼堂将办地更加有声有色,真正成为社区百姓们的精神家园。

农村文化工作总结 第8篇

农村文化礼堂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传承乡村优秀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农村广大群众寄托情感、培养情操、提升境界的精神家园。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区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全区人民小康社会的目标,农村经济条件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广场舞、健步走、健美操、乡村公园、健身操等自编自演充满民俗风情的文体节目为农村文化增添色彩。

农村文化礼堂不仅是文体活动场所,更是一个集思想道德建设、文体娱乐活动、知识技能普及于一体的农村文化综合体。建设文化礼堂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筑牢农民群众精神支柱,从更高层面、更大范围来充实农村群众的精神世界。“文化礼堂”是其外在形式,“精神家园”是其内在本质。建设农村文化礼堂既是实现精神富有,打造“精神家园”的有效载体,也是提升农村文化建设水平的重要举措,更是巩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的重要保障。勤劳、质朴的黄岩人,在艰苦奋斗中,创造了辉煌的人文历史,逐步形成有黄岩蜜橘、翻簧竹雕、黄岩乱弹等地方特色的橘乡文化,这为我区“文化礼堂”建设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文化礼堂场所建设的基本要素

文化礼堂的场所建设基本可以概括为“二堂五廊”,具体为礼堂、讲堂、村史廊、民风廊、励志廊、成就廊、艺术廊等板块,也可视情况设置书吧、活动室、民俗馆、书画室等,提高文化礼堂的实用性,使文化礼堂更接地气、更具生命力。

1.关于场地建设。设施场所是文化礼堂建设的基础,也是开展丰富文化活动的阵地。除了有条件的可以新建外,或把新建村部改造成综合性文化场所,也可由旧祠堂、大会堂、闲置校舍、厂房等改建,或在原有文化设施上扩建;在总体布局上,可以建成独立的综合体,也可分散组合。礼堂建设方面,风格应庄重、大方、美观,体现地域特色。文化礼堂的名称、标识应设置在显著位置,礼堂内要在醒目位置设置国旗以及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务实”“守信”“崇学”“向善”四个核心词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讲堂建设方面,根据各地各村实际,可以单独建设,也可与礼堂合并。文体活动场所建设方面,包括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春泥计划”活动室、文化体育场地等。

2.关于展陈设置。展示展览场所应全景式展示村情村史村貌,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道德文明新风的教育阵地。展示展览可设置于文化礼堂内,也可单独建设。展陈设置主要通过展示窗、文化长廊、展示墙、展览室等载体,以图片、文字、实物或多媒体等形式,展示村情村貌,传承村庄记忆,弘扬风尚文明。在展陈内容上,可以设置村史村情、乡风民俗、崇德尚贤、美好家园等板块。村史村情栏目,展示村庄沿革、文化遗存、物产特产,讲述历史传说、先贤故事,书写乡村巨变、重大活动等。乡风民俗栏目,展示先祖先贤画像、家训族谱、村规民约,展示民风民俗等。崇德先贤栏目,展示历任村支书、村主任照片和功绩,展示“两代表一委员”、道德模范、优秀学子事迹照片等。美好家园栏目,展示村庄风貌图片、村庄发展规划、村民创作的文艺作品等。

二、推进文化礼堂建设的基本途径

1.注重选址规划,扎实推进建设。农村文化礼堂的选址要树立“精神家园”理念,选择交通方便、环境适合、人口集中、村民喜欢聚集的地方。建设前,对现有村部、祠堂、庙宇、公房等进行摸底调查,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召开座谈会,建设选址、规模、内容设置要广泛征求村民群众的意见,为制定建设方案奠定良好基础。

2.抓好两堂五廊,突出村民主体。结合群众生产生活实际,突出功能布局和内容设计,创设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的新平台。一是建设好“两堂和五廊”。各村的“五廊”则展示村民熟知的村庄史及家族史,书写村民身边的故事和人物,陈列村民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二是活动跟进。以“两堂五廊”为基础,开展月主题系列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组织开展“好媳妇”“好婆媳”“最美家庭”、“村民身边好人好事”等评选活动,使最美人物成为文化礼堂的主角。

3.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强大合力。

“文化礼堂”建设必须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的良好格局。一是政府引导。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投入机制。各乡镇街道、村也成立相应组织,负责具体实施。二是成立业务指导小组。乡镇成立业务工作指导小组,对文化礼堂建设进行论证、指导,

为各村建设“文化礼堂”提供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培养和管理,使活动规范化和常态化。四是村民自主。在“两堂”中开展娱乐活动、书画培训、农技讲座,由村民担任主持者、参与者、观看者。四是定期开展各类礼仪活动。可以结合当地风俗实际,开展富有特色的礼仪,比如春节祝福礼仪、结婚礼仪、重阳敬老礼仪、成人礼仪、开蒙礼等礼仪活动。

三、文化礼堂建设需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在布局上要处理好“统”与“分”的关系。在文化礼堂的布局上,首先要强化整体意识,整合村级文化资源,统筹规划利用好村级文化资源,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努力实现村级文化资源布局从分散型向集中型转变,文化礼堂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化,着力提高村级文化场所和设施的综合利用率。同时,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也要注重发挥好每个文化分中心的功能作用,秉承“一堂多能、一室多用、灵活多样”的原则,尽可能合理利用好每一个活动场所、每一条文化长廊、每一件文化设施,提高使用效率,方便农民群众参加活动。

二是在功能定位上要处理好“思想性”与“娱乐性”的关系。要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要求,进一步提升文化礼堂的功能与定位,把农村文化礼堂打造成传播现代文明、弘扬主流价值的新平台,展示村庄形象的新窗口,传承传统文化的新载体,普及科普知识的大课堂,农民文体活动的主阵地。要进一步拓展文化礼堂的功能,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政策宣讲、科学和法律知识普及、生产技能培训等,积极构建农村新的教育引导体系,使农村文化礼堂真正成为对农民有凝聚力、向心力、归属感和自豪感的精神家园。

三是在建设路径上要处理好“标准化”与“特色化”的关系。我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有一套明确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包括对礼堂、讲堂和文化配套设施的建设和布置有一系列比较明确的操作指南。但是,标准和要求并不是一个模子,在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各地既要注重标准要求,更要注重挖掘地方特色。坚持建设标准,是推进文化礼堂建设的基本要求和质量保证,而挖掘地方特色是确保农村文化礼堂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只有抓好主流文化与乡土特色文化的融合,做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结合文章,文化礼堂才能真正焕发魅力,吸引更多的农民参与,才可能有真正具有可持续的动力,成为农民群众安放心灵、陶冶情操的精神家园。

【农村文化工作总结(推荐8篇)】相关文章:

1.农村文化工作总结(推荐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