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知识点总结(集合16篇)

时间:2023-09-03 14:22:01 范文大全

在我们漫长的学习过程中,无论学习的是什么,都会涉及到一定的知识点,而知识点就是知识体系中最微小的单元,也是最核心的东西,在某些时候,它甚至可以被称为“考题”。掌握了知识点,就能更好地学习了。下面是范文狗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初三知识点总结,多篇合集,全方面满足您的需求,希望能帮到您!

初三知识点总结 第1篇

第一章实数

一、重要概念1.数的分类及概念数系表:

说明:“分类”的原则:1)相称(不重、不漏)2)有标准

2.非负数:正实数与零的统称。(表为:x≥0)

性质:若干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每个非负数均为0。

3.倒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1/a(a≠±1);B.1/a中,a≠0;C.01时,1/a<1;D.积为1。

4.相反数:①定义及表示法

②性质:A.a≠0时,a≠-a;B.a与-a在数轴上的位置;C.和为0,商为-1。

5.数轴:①定义(“三要素”)

②作用:A.直观地比较实数的大小;B.明确体现绝对值意义;C.建立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奇数、偶数、质数、合数(正整数—自然数)

定义及表示:

奇数:2n-1

偶数:2n(n为自然数)

7.绝对值:①定义(两种):

代数定义:

几何定义:数a的绝对值顶的几何意义是实数a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②│a│≥0,符号“││”是“非负数”的标志;③数a的绝对值只有一个;④处理任何类型的题目,只要其中有“││”出现,其关键一步是去掉“││”符号。

二、实数的运算

1.运算法则(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运算定律(五个—加法[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

分配律)

3.运算顺序:A.高级运算到低级运算;B.(同级运算)从“左”

到“右”(如5÷×5);C.(有括号时)由“小”到“中”到“大”。

三、应用举例(略)

附:典型例题

1.已知:a、b、x在数轴上的位置如下图,求证:│x-a│+│x-b│

=b-a.

2.已知:a-b=-2且ab<0,(a≠0,b≠0),判断a、b的符号。

第二章代数式

★重点★代数式的有关概念及性质,代数式的运算

☆内容提要☆

一、重要概念

分类: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

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如,

=x,=│x│等。

4.系数与指数

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

5.同类项及其合并

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6.根式

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含有关于字母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注意:①从外形上判断;②区别:、是根式,但不是无理式(是无理数)。

7.算术平方根

⑴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a≥0—与“平方根”的区别]);

⑵算术平方根与绝对值

①联系:都是非负数,=│a│

②区别:│a│中,a为一切实数;中,a为非负数。

8.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满足条件: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9.指数

⑴(—幂,乘方运算)

①a>0时,>0;②a<0时,>0(n是偶数),<0(n是奇数)

⑵零指数:=1(a≠0)

负整指数:=1/(a≠0,p是正整数)

二、运算定律、性质、法则

1.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法则

2.分式的性质

⑴基本性质:=(m≠0)

⑵符号法则:

⑶繁分式:①定义;②化简方法(两种)

3.整式运算法则(去括号、添括号法则)

4.幂的运算性质:①=;②÷=;③=;④=;⑤

技巧:

5.乘法法则:⑴单×单;⑵单×多;⑶多×多。

6.乘法公式:(正、逆用)

(a+b)(a-b)=

(a±b)=

7.除法法则:⑴单÷单;⑵多÷单。

8.因式分解:⑴定义;⑵方法:A.提公因式法;B.公式法;C.十字相乘法;D.分组分解法;E.求根公式法。

9.算术根的性质:=;;(a≥0,b≥0);(a≥0,b>0)(正用、逆用)

10.根式运算法则:⑴加法法则(合并同类二次根式);⑵乘、除法法则;⑶分母有理化:A.;B.;C..

初三知识点总结 第2篇

牛顿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它包含两层含义

①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

②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定律。

(3)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不一定不受力。

另: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初三知识点总结 第3篇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的研究,得出了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重要结论,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绿色化学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5、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

6、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木材燃烧、铁的生锈等。

7、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还伴随有能量变化,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8、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9、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根本区别是是否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变现出来。通常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等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毒性、助燃性、氧化性、稳定性、金属的活泼性等属于化学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性质。

10、变化与性质的区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而变化是一个动态过程。性质的描述中往往有“能、会、易、难”等字眼。

例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化学性质)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物理性质)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化学变化)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物理性质)E、木棒受力折断(物理变化)F、铁生锈(化学变化)

G、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化学变化)

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12、点燃蜡烛,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初三知识点总结 第4篇

第1章 二次根式

学生已经学过整式与分式,知道用式子可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还会遇到二次根式。二次根式 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式子,探索它的性质,掌握它的运算。

在这一章,首先让学生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

注: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由于二次根式的乘除相对于二次根式的加减来说更易于掌握,教科书先安排二次根式的乘除,再安排二次根式的加减。二次根式的乘除一节的内容有两条发展的线索。一条是用具体计算的例子体会二次根式乘除法则的合理性,并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进行运算;一条是由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得到

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有关内容。例如,让学生比较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又如,通过例题说明在二次根式的运算中,多项式乘法法则和乘法公式仍然适用。这些处理有助于学生掌握本节内容。

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 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 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 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 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 的解法,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3)在介绍因式分解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易于用因式分解法的一元二次方程,引出因式分解法。然后安排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最后对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进行小结。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一节安排了四个探究栏目,分别探究传播、成本下降率、面积、匀变速运动等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初三知识点总结 第5篇

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3、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4、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5、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6、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三角形的稳定性。

7、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8、多边形的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

9、多边形的外角:多边形的一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10、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11、正多边形:在平面内,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正多边形。

12、平面镶嵌: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叫做多边形覆盖平面(平面镶嵌)。镶嵌的条件: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时,就能拼成一个平面图形。

13、公式与性质:

⑴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⑵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性质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⑶多边形内角和公式: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⑷多边形的外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

⑸多边形对角线的条数:①从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条对角线,把多边形分成个三角形、②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初三知识点总结 第6篇

三角形的外心定义:

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即外接圆的圆心。

外心定理:三角形的三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一点。该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三角形的外心的性质:

1、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于一点,该点即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2、三角形的外接圆有且只有一个,即对于给定的三角形,其外心是的,但一个圆的内接三角形却有无数个,这些三角形的外心重合;

3、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

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

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与斜边的中点重合。

在△ABC中

4、OA=OB=OC=R

5、∠BOC=2∠BAC,∠AOB=2∠ACB,∠COA=2∠CBA

6、S△ABC=abc/4R

初三知识点总结 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为了备战20__年中考,必须充分做好复习备考工作,深入分析近年来我市的中考试题及本届学生的实际,及时找出问题,研究对策,对症下药,奋力拼搏,以的决心、最充沛的精力、最有效的措施,确保我校20__年中考再创佳绩。

二、复习安排:

第一阶段:单元复习(1~10周),把初一~初三考点每一单元安排3-4节课时间复习,引导学生对知识系统和结构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讲练结合,明确每一个知识点掌握到哪个程度。

第二阶段:专题复习(11~14周)划分为三个版块即心理与品德、法律知识、国情与责任进行复习,要求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本,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印发相关的复习资料。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热点复习(15~17周),以重大时事为材料,切入书本理论分析社会问题。

第四阶段:冲刺复习(18周),本阶段以提高学生适应能力为主要目的,以模拟训练为主要方式。

三、教学建议:

1、 转变观念,新课改“进头脑”。

要求全体政治老师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超越教材,创造课堂情境,教出兴趣。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联系实践案例,在备课组、教研组活动中通过思维碰撞,使课改的理念真正走进大家的头脑。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市、校教案的征集、教育教学论文的征稿、课题的研究。

2、 改革备课,减负增效“磨好课”。

在制定规划、教学目标时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维设定;备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教学方式的改革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明确重点、难点及其对策,强化支撑点;加强备课组的管理,实施分工合作备课,鼓励提倡电子备课;把解放的时间用于“磨好课”,创设氛围,掀起高潮,力争随堂课好课率达50%以上。

3、 提高素质,提供舞台“练内功”。

要求各位政治教师努力学习掌握娴熟的教学推理能力和综合的教学理念;倡导鼓励跨学段、学科听课,加强大家协同作战、教学研究的能力;开展系列的基本功、教研评比活动,为更多的青年教师提供展示的舞台;请相关高级教师、带教老师跟踪听青年教师的课;努力请进名家示范上课、做讲座,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创造走出去的机会。

四、教学措施:

1、改革课堂教学。立足课堂,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益,在复习基础知识的同时,紧扣中考题型、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析,渗透能力。每节课尽量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容量适当,材料、例题典型,代表性强,重视课堂教学小结、题型分析,精讲精练,善于对知识点的归纳梳理。

2、依纲靠本,狠抓双基。在教学中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考纲要求,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时效性,精挑细选,密切与中考接轨。同时,对于每章节的重点基础知识,要求严格,一定要牢固掌握。

3、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引导学生综合应用学过的社会理论和知识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和判断,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教会学生解题要领,答题技巧,使学生学会抓规律、抓方法,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成绩。

4、加强目标分层辅导,切实做好培优扶差工作。对于上层的学生,除了课堂教学外,还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课外辅导材料,引导他们自学,解答他们的疑难问题,让他们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对下层学生,采取低起点、小步子、快反馈、勤纠正的训练方法,及时肯定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鼓励他们战胜学习上的困难,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

5、加强学法指导。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如科学的记忆方法,审题、解题、答题的技巧技能方法,语言表达艺术等等,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应考,以提高学习实效和应考能力。

6、研究中考试题,捕捉中考动向。在教学、组织复习时要重视加强对近三年“中考说明”和中考试卷的研究,总结得失,积累经验,不断改进复习方法,做到专题性复习、选择性训练、拓展性讲评,针对性矫正相结合。同时,注意收集中考的新信息、新材料,关注中考形势,捕捉中考动向,精心编制训练题。

初三知识点总结 第8篇

化学物质颜色

1、白色固体:MgO、P2O5、CaO、NaOH、Ca(OH)2、KClO3、KCl、Na2CO3、NaCl、无水CuSO4;铁、镁为银白色(汞为银白色液态),除了有颜色的固体,其他固体一般为白色。

2、黑色固体:炭粉、铁粉、CuO、MnO2、Fe3O4;注:KMnO4为紫黑色。

3、红色固体:Cu、Fe2O3、HgO、红磷;注:硫磺:淡黄色。

4、溶液的颜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如CuSO4溶液);含Fe2+的溶液呈浅绿色(如FeCl2溶液);含Fe3+的溶液呈棕黄色(如FeCl3溶液),其余溶液一般为无色。(高锰酸钾溶液为紫红色)。

5、具有刺激性气体的气体:NH3(氨气)、SO2、HCl(皆为无色);无色无味的气体:O2、H2、N2、CO2、CH4、CO(剧毒)、空气、稀有气体注: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盐酸、硝酸、醋酸(即醋);氨水;酒精为有特殊气体的液体。

6、有毒的:气体:CO。

化学反应方程式

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

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

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

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

5、氢气还原氧化铜:H2+CuO=△=Cu+H2O

6、木炭还原氧化铜:C+2CuO=高温=2Cu+CO2↑

7、碳还原氧化铁:3C+2Fe2O3=高温=4Fe+3CO2↑

8、铁和硫酸铜溶液:Fe+CuSO4=Cu+FeSO4

初三知识点总结 第9篇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 :自转 /公转

绕什么转 :地轴 /太阳

方向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周期 : 约24小时 /一年

产生的自然现象 :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初一地理上册知识点: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

③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

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⑥《地理图册》中的有关本节内容。

初三知识点总结 第10篇

比热容

1.实验:用两相同的电加热器给M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可以看到:1)在通电相同的时间里,煤油的温度升高得高。2)要使水和煤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则应给水的加热的时间要长一些。

2.结论:质量相同(如:1kg,也叫单位质量)的不同的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如:大家都升高1°C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物理上,把物质的这一种特性叫比热容。

3.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一种物质的温度升高(降低)1°C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a.单位:J/(kg°C)读作:L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b.符号:C如:C水=4.2×103J/(kg°C)

c.意义:1k在温度升高(降低)1°C时,吸收(放出)的热量为4.2×103J

d.比热表:1)水的比热要记住。水的比热很大。

2)水和冰的比热不一样,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的比热一般不同。

3)液体的比热比固体的比热大。金属的比热都较小。

e.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受温度、质量和物体的形状的影响,但要受物态的影响。

f.练习:关于比热容,下列廉洁正确的是:

A.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多。

B.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在的吸收的热量多。

C.比热容的单位为J/kg.

D.一桶水的比热容大于一杯水的比热容。

4.热量的计算: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其中:c为该物质的比热容单位一定用J/(kg°C)。M为物体的质量,单位一定用kg.△t为物体升高的温度,单位一定用°C.△t=(t高温-t低温)同样,这个公式,可以应用于放出热量时的计算。只是要把“Q吸”改为“Q放”即:Q放=cm△t,其中△t=(t高温-t低温)

5.公式变形:c=Q吸/m△tm=Q吸/c△t△t=Q吸/cm

Q放=cm△tQ吸=cm△t这两个公式只适用于物态没有发生变化时。

6.理解公式:c=Q吸/m△t

7.这个公式只是利用已知物体的质量、吸收(放出)的热量、变化的温度时计算物体的比热。一定不要认为:C与Q成正比,与m和△t成反比。因为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一个确定的物质而言,它的比热是一定的,它不随物体的温度、形状、体积、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跟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量、和吸收(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7.计算:1)一盆水有25kg,它从25°C升高到了29°C,则这盆水吸收了多少J的热量?

2)一个500g的铝锅内盛有5kg的水,它们从100°C降低到了25°C,则这锅水共放出了多少J的热量?

3)一杯500g20的冷水与杯300g80的热水混合后的温度是多少?是否是冷水上升高的温度就一定等于热水降低的温度呢?而冷水吸收的热量是否等于热水放出的热量呢?

4)冰的比热容为2.1×103J/(kg°C),使100g从–25升高到–5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8.因为C水>C砂石,所以,它们放出或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的温度是不相同的,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由于水的比热大,水温度将高于砂石的温度。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由于砂石的比热小,因而,砂石的温度将高于水的温度。因此,农民常在较冷的夜间往田里加水,而在第二天早上时,便把水放掉。就是利用水的比热大的特性,为禾苗保暖的。而不致于冻死。工业上,也常用水的.比热大的这一特性,用水来作冷却剂。

初三知识点总结 第11篇

一、电功:

1、定义:电流通过某段电路所做的功叫电功。

2、实质: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就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消耗电能)的过程。

3、规定:电流在某段电路上所做的功,等于这段电路两端的电压,电路中的电流和通电时间的乘积。

4、计算公式:W=UIt =P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W= I2Rt= U2t/R

5、单位:国际单位是焦耳(J)常用单位:度(kwh) 1度=1千瓦时=1 kwh=3。6106J

6、测量电功:

⑴电能表:是测量用户用电器在某一段时间内所做电功(某一段时间内消耗电能)的仪器。

⑵ 电能表上220V5A3000R/kwh等字样,分别表示:电电能表额定电压220V;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5A;每消耗一度电电能表转盘转3000转。

⑶读数:电能表前后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内用电的度数。

二、电功率:

1、定义:电流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电流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灯泡的亮度取决于灯泡的实际功率大小。

3、电功率计算公式:P=UI=W/t(适用于所有电路)

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P= I2R= U2/R

4、单位:国际单位 瓦特(W) 常用单位:千瓦(kw)

5、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⑴ 额定电压: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

额定功率: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P额=U额I额=U2额/R

⑵ 1度的规定:1kw的用电器工作1h消耗的.电能。

P=W/ t 可使用两套单位:W、J、s、kw、 kwh、h

6、测量:伏安法测灯泡的额定功率:

①原理:P=UI

②电路图:

三 电热

1、实验:目的:研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那些因素有关。

2、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3、计算公式:Q=I2Rt (适用于所有电路)对于纯电阻电路可推导出:Q =UIt= U2t/R=W=Pt

4、应用电热器

四 生活用电

(一)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组成部分:低压供电线(火线零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插座、灯座、开关。

2、家庭电路的连接:各种用电器是并联接入电路的,插座与灯座是并联的,控制各用电器工作的开关与电器是串联的。

3、家庭电路的各部分:

⑴ 低压供电线:

⑵ 电能表:

⑶ 闸刀(空气开关):

⑷ 保险盒:

⑸ 插座:

⑹ 用电器(电灯)开关:

(二)家庭电路电流过大的原因:

原因:发生短路、用电器总功率过大。

(三)安全用电:

安全用电原则:不接触低压带电体 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初三知识点总结 第12篇

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初三知识点总结 第13篇

1、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离子。

2、还原氧化铜常用的三种还原剂:氢气、一氧化碳、碳。

3、氢气作为燃料有三大优点:资源丰富、发热量高、燃烧后的产物是水不污染环境。

4、构成原子一般有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5、溶液的特征有三个(1)均一性;(2)稳定性;(3)混合物。

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8、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Ca(OH)2

9、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10、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

11、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12、过滤操作中有“三靠”:(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过滤失败的三个原因:(1滤纸被捅破;(2)滤液高于滤纸边缘;(3)承接容器不干净。

13、三大气体污染物:SO2、CO、NO2

初三知识点总结 第14篇

1. chemical factory化工厂

2. pour… into…把……排放到……

3. in a bad mood处在不好的情绪中

4. manage to do sth.设法去做某事

5. do harm to … / be harmful to…对……有害

6. quite a few相当多

7. no better than同…….一样差

8. in pubic公开地

9. all sorts of各种各样的

10.in many ways在许多方面

初三知识点总结 第15篇

抛物线

y = ax^2 + bx + c (a≠0)

就是y等于a乘以x 的平方加上 b乘以x再加上 c

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 > 0时开口向上

a < 0时开口向下

(a=0时为一元一次函数)

c>0时函数图像与y轴正方向相交

c< 0时函数图像与y轴负方向相交

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

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

(当然a=0且b≠0时该函数为一次函数)

还有顶点公式y = a(x+h)* 2+ k ,(h,k)=(-b/(2a),(4ac-b^2)/(4a))

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

-h是顶点坐标的x

k是顶点坐标的y

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和对称轴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p>0)

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

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

初三知识点总结 第16篇

出师表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崩殂cú恢弘hóng陟zhì罚臧否pǐ

裨bì费yī以遗wèi陛下补阙quē

驽nú钝猥wěi自枉屈以彰zhāng

其咎jiù咨zī诹zōu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引喻失义义:适宜,恰当。

(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遗:给予。

(3)性行淑均淑:善。

(4)以彰其咎彰:表明、显扬。

(5)猥自枉屈猥:辱,这里有降低身份的意思。

(6)咨诹善道诹:询问。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1)诚宜开张圣听古义:开放、扩大;

今义: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

(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痛心和遗憾;今义:深切地憎恨。

(3)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品质恶劣。

(4)由是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由衷感谢。

(5)先帝知臣谨慎古义:认真、慎重;今义:做事小心。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三个),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作.犯科:指为非作歹,违犯法律。

计日而待: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作者开始分析形势,指出不利的客观条件是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有利的主观条件是: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4)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利禄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5)表现作者临危受命的句子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目标是北定中原、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用原文四个短语来回答)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人的志气,而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

(2)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宫廷和相府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提升、惩罚、表扬、批评,(标准)不应当有差别。

(3)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年矣。

后来遇到严重挫折,在兵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有二十一年了。

(4)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希望陛下责成我实现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大业,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讳、允之任也。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出师表》的作者是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2、历有“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是指魏国、蜀国、吴国。

【初三知识点总结(集合16篇)】相关文章:

1.初三知识点总结(集合16篇)

2.政治初三知识点总结(汇总7篇)

3.初三知识点总结数学(通用24篇)

4.初三知识点总结地理(汇总6篇)

5.地理初三知识点总结(汇总6篇)

6.历史初三知识点总结(汇总25篇)

7.人教版初三知识点总结(通用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