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知识点总结(汇总17篇)

时间:2022-12-03 20:44:17 范文大全

考试快到了,你们有没有好好复习?尤其是那些上了中学的学生,中学的数学比大学的数学难多了,下面是范文狗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学知识点总结,多篇合集,全方面满足您的需求,希望能帮到您!

大学知识点总结 第1篇

1、编译预处理不是C语言的一部分,不再运行时间。C语言编译的程序称为源程序,它以ASCII数值存放在文本文件中。

2、每个C语言程序中main函数是有且只有一个。

3、在函数中不可以再定义函数。

4、算法的是一定要有输出的,他可以没有输入。

5、break可用于循环结构和switch语句。

6、逗号运算符的级别最低。

第一章

1)合法的用户标识符考查:

合法的要求是由字母,数字,下划线组成。有其它元素就错了。

并且第一个必须为字母或则是下划线。第一个为数字就错了。

关键字不可以作为用户标识符号。main define scanf printf 都不是关键字。迷惑你的地方If是可以做为用户标识符。因为If中的第一个字母大写了,所以不是关键字。

2)实型数据的合法形式:

2.333e-1 就是合法的,且数据是2.333×10-1。

考试口诀:e前e后必有数,e后必为整数。.

3)字符数据的合法形式::

'1' 是字符占一个字节,"1"是字符串占两个字节(含有一个结束符号)。

'0' 的ASCII数值表示为48,'a' 的ASCII数值是97,'A'的ASCII数值是65。

4) 整型一般是两个字节, 字符型是一个字节,双精度一般是4个字节:

考试时候一般会说,在16位编译系统,或者是32位系统。碰到这种情况,不要去管,一样做题。掌握整型一般是两个字节, 字符型是一个字节,双精度一般是4个字节就可以了。

5)转义字符的考查:

在程序中 int a = 0x6d,是把一个十六进制的数给变量a 注意这里的0x必须存在。

在程序中 int a = 06d, 是一个八进制的形式。

在转义字符中,’x6d’ 才是合法的,0不能写,并且x是小写。

‘141’ 是合法的, 0是不能写的。

‘108’是非法的,因为不可以出现8。

6)算术运算符号的优先级别:

同级别的有的'是从左到右,有的是从右到左。

7)强制类型转换:

一定是 (int)a 不是 int(a),注意类型上一定有括号的。

注意(int)(a+b)和(int)a+b 的区别。 前是把a+b转型,后是把a转型再加b。

8)表达式的考查:

是表达式就一定有数值。

赋值表达式:表达式数值是最左边的数值,a=b=5;该表达式为5,常量不可以赋值。

自加、自减表达式:假设a=5,++a(是为6), a++(为5);

运行的机理:++a 是先把变量的数值加上1,然后把得到的数值放到变量a中,然后再用这

个++a表达式的数值为6,而a++是先用该表达式的数值为5,然后再把a的数值加上1为6,

再放到变量a中。 进行了++a和a++后在下面的程序中再用到a的话都是变量a中的6了。

考试口诀:++在前先加后用,++在后先用后加。

逗号表达式:优先级别最低 ;表达式的数值逗号最右边的那个表达式的数值。

(2,3,4)的表达式的数值就是4。

9)位运算的考查:

会有一到二题考试题目。

总的处理方法:几乎所有的位运算的题目都要按这个流程来处理(先把十进制变成二进制再变成十进制)。

例1: char a = 6, b;

b = a<<2; 这种题目的计算是先要把a的十进制6化成二进制,再做位运算。

例2: 一定要记住,

例3: 在没有舍去数据的时候,<<左移一位表示乘以2;>>右移一位表示除以2。

10)018的数值是非法的,八进制是没有8的,逢8进1。

11)%符号两边要求是整数。不是整数就错了。

12) 三种取整丢小数的情况:

1、int a =1.6;

2、(int)a

第二章

1)printf函数的格式考查:

%d对应整型;%c对应字符;%f对应单精度等等。宽度的,左对齐等修饰。

%ld对应 long int;%lf 对应double。

2)scanf函数的格式考察:

注意该函数的第二个部分是&a 这样的地址,不是a;

Scanf(“%d%d%*d%d”,&a,&b,&c); 跳过输入的第三个数据。

3)putchar ,getchar 函数的考查:

char a = get) 是没有参数的,从键盘得到你输入的一个字符给变量a。

put‘y’)把字符y输出到屏幕中。

4)如何实现两个变量x ,y中数值的互换(要求背下来)

不可以把 x=y ,y=x; 要用中间变量 t=x;x=y;y=t。

5)如何实现保留三位小数,第四位四舍五入的程序,(要求背下来)

这个有推广的意义,注意 x = (int)x 这样是把小数部分去掉。

第三章

特别要注意:c语言中是用非0表示逻辑真的,用0表示逻辑假的。

1)关系表达式:

表达式的数值只能为1(表示为真),或0(表示假)

当关系的表达是为真的时候得到1。如 9>8这个是真的,所以表达式的数值就是1;

2)逻辑表达式:

只能为1(表示为真),或0(表示假)

a) 共有&&

大学知识点总结 第2篇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竺可桢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识记本文所说明的重点是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和“鸣沙”现象的成因,指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解释的;认知本文将说理与叙事结合起来的特点,读来引人人胜,简要说明开头的叙事有什么作用;识别本文主要运用的诠释说明方法。

这是一篇运用科学原理解释沙漠里奇怪现象的说明文。文章着重说明了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和“鸣沙”现象的成因,指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解释的。所以,在学习时,应予注意把握好下面重点内容:

1、写作特色

本文最主要的一个特色是:说理与叙事相结合。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活泼,引人人胜。所以这篇科学小品行文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作者把说理同叙事结合起来,在解释沙漠里奇怪现象的成因时,将古今中外人们的耳闻目睹以及经历、感受等穿插在说理过程中,形成近似于叙事性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介绍“现象”,在解释“现象”的.同时不时插入科学道理的讲述,读来引人人胜。

2、说明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诠释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使因果条件充分,事理逻辑周密,易于被人理解与接受。而且行文较自由,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从而将事理诠释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文的说明中心是解释“海市蜃楼”与“鸣沙”两大怪异见象的成因,作者因此主要运用了诠释说明方法,将形成这些现象的特定条件逐一解释清楚。

《桥的运动》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茅以升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识记文章说明的中心和要点,以及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识别文中所运用的义、列举两种说明方法;识别文中运用比喻说明和引用说明法的地方,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短小精练、析理精深的科学小品,是阐述桥的运动的说明文。作者运用辨证唯物观点和物理学知识,剖析了桥的运动的种.种形式及原因,说明桥无时无刻不在运动,桥的运动就是桥的存在形式。所以在学习本文时,要意识到本课的说明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内容。这是因为本文不仅综合运用了定义、列举、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还使用了引用。其中定义和列举是本文写作中最常用的方法。

定义说明法:如说“桥的运动是桥的存在形式”、“所谓固定就是不在空间有走动”等。

列举说明法:如说“一座桥不论是在有重车疾驰、狂风猛扑、巨浪急冲或气温骤变的时候,或是在风平浪静、无车无人而只是受本身重量和流水过桥的影响的时候”,都有内部分子的运动,则是列举说明方法。

比喻说明法:这种说明方法,可以将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生动,通过通俗易懂的形象描述,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趣味性。如用人坐板凳时力的传递,来比喻车在桥上过时的重量传递,就是运用了比喻说明方法。

引用说明法:这种说明方法可以提高文章的可信性和说服力。文章开头用尾生守约的故事来说明桥的固定性,为文章增添了不少趣味。文末用恩格斯的话来总括桥的运动的实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两者均运用了引用这一说明方法。

《统筹方法平话引子》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华罗庚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根据课文,概括统筹方法的性质、应用要点和作用;认知本文通过简单生活事例来说明复杂科学道理的总体特点;认知本文的图表说明法,简要说明文中三个图表的不同作用。

本文是一篇介绍统筹方法的说明文。文章主要是说明统筹方法的性质、应用要点和作用。本文的特点是通过简单生活事例的分析解剖来说明复杂的科学道理,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难懂为浅显易懂。运用这种事例说明的方法,在学习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问题:

1、统筹方法的性质、应用要点和作用

统筹方法是一种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为广泛。

运用统筹方法来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是应用统筹方法的目的。而合理安排工序,则是关键所在,此为统筹方法的要点。

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出统筹方法“主要是有关时间的问题”,科学地利用时间,一定大有补益,这段点明了统筹方法的作用。

2、写作特色

本文的特点是通过简单生活事例的分析解剖,来说明复杂的科学道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例如文中所举的泡茶喝的例子,就是一种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典型性的例子。普遍性即是所举事例必须是众所周知、通俗易懂的;典型性即是所举事例必须是具有代表性、能说明问题的。

3、说明方法

本文运用了图表说明方法,本文所制的三个图表的依次展开,体现了文章层次内容的不断深化,它们不仅揭示了统筹方法的运用过程,而且收到了使整个说明化繁为简、一目了然的效果。

第一个图表的作用是:标明泡茶喝的全过程、各部分的关系以及其它要素。

第二个图表的作用是:简化工作程序,看出缩短工时的关键。

第三个图表的作用是:用数字代替文字,显示统筹方法的“数字方法”实质。

《菊花》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杨宪益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划分有关段落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认知本文的并列式总体结构和按时间顺序展开的说明方式;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引用”说明法,结合课文,简要说明有关引用材料的作用。

这是一篇介绍菊花的说明文。在学习时需要掌握

1、杨宪益(1925一)是现代翻译家。本文是他的一篇说明文,既是一篇实体事物说明文,又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同时还要注意把握本文文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说明方法是引用说明法。引述典籍、资料,大量运用掌故,是这类说明方法的特征。

2、熟知课文的内容:

比如: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陶渊明是一个有骨气的诗人,他又很喜欢菊花,而菊花又是一种到了秋天才开的花,也像很有骨气,因此后来大家都拿菊花比作有骨气的文人,无形中提高了菊花的身价。

(1)从这里可以看出,自陶渊明时开始,人们对菊花的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从这段文字看,陶渊明为什么能与菊花联系起来?

(3)从这里看,人的骨气为什么能与菊花联系起来?

参考答案:(1)从延年益寿观念到人格气节象征观念。(2)一是由于陶渊明非常爱菊,(2)是陶渊明与菊花都有骨气。(3)人的骨气是在与恶势力的抗争中显现出来,菊花的骨气是在与肃杀秋霜的抗争中显现出来,两者异质而同构,故可用秋菊象征人的高风亮节。

大学知识点总结 第3篇

《大学语文》共分为五部分: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和附录。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列举事实材料和运用逻辑推理,表明对问题的观点和态度,阐发对事物的理解与认识。各行各业的人们为了接受和表达思想,都需要经常阅读与写作这种文体。教材选录了15篇议论文,其中现代文10篇,文言文5篇。对于这些议论文,考生应能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应能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应能认知文章所用论据的类别;应能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论证方法或驳论方法;应能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拟人或拟物)、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反语、层递等修辞手法,并能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说明文是一种常用文体。它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特别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说明文已成为人们传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交流介绍工作、学习以及日常生活经验、方法的重要文章体裁。教材选录了8篇说明文,通过阅读这些说明文,我们能对说明文这种文体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于这8篇说明文,考生应能归纳文章所说明的中心和要点;应能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应能认知文章的总体结构方式和说明顺序;应能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各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应能识别文中所采用的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修辞手法,并能简要说明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的文体。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以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教材选录了13篇记叙文,其中现代文8篇,文言文5篇。对于这些记叙文,考生应能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应能划分重要段落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应能认知文章的记叙方式;应能识别文中的人物描写方法,并能简要说明这些描写方法的作用;应能认知文中环境描写的类别,并能简要说明这些环境描写的作用;应能认知文中所运用的对比、铺垫、侧面烘托、整体比拟、夹叙夹议、语意双关、象征、暗示、比喻、比拟、排比、对偶、设问、反诘、层递等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并能简要说明这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作用。

我国古代诗歌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从先秦至清,历代留存至今的诗歌(包括词曲)数以万计,且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教材选录了20首诗词(以古代诗词为主),就是为了让考生了解中国古代优秀文化,切实理会诗歌的情感内容、抒情方式及艺术特点。对于诗词部分,考生应能熟读或背诵;应能概括并记忆20首诗词的情感内容;应能认知20首诗词的基本抒情方法和主要表现手法。

总之,以上四部分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以进一步提高考生的语文水平,以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分析一般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范文学习和作文训练,提高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掌握一定的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大学知识点总结 第4篇

一、课程内容概要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以介绍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文章体裁。它有两个显著特点:知识的科学性,表达的客观性。

学习说明文这一单元,应掌握说明文的分类、说明顺序与结构及常见的说明方法。

1、说明文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对说明文进行以下几种分类:

(1)按说明对象划分,可分为两类:实体事物说明文,抽象事理说明文。

前者如《菊花》、《白丝翎羽丹砂顶》、《苏州园林》以及《我们肚子里的食客》四篇文章。后者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桥的运动》和《统筹方法平话引子》四篇。

(2)按文章表达的语体划分,可分为两类:文艺性说明文,非文艺性说明文。

前者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菊花》、《白丝翎羽丹砂顶》和《我们肚子里的食客》《统筹方法平话引子》、《苏州园林》(均为科学小品)。后者如《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桥的运动》。

2、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与结构

A.说明文的说明顺序,概括起来有三种:

(1)时间顺序,如《菊花》。

(2)空间顺序,如《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3)逻辑顺序,如《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B.最常见的说明文结构方式有两种:

(1)总分关系。“总一分”方式,如《苏州园林》:“总一分一总”方式,如《桥的运动》:“分一总”方式,如《白丝翎羽丹砂顶》。

(2)并列关系。如《菊花》。

3、常用的说明方法

(1)下定义法。其公式为:被定义概念=属十种类。如(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中对“物理”的说明。

(2)诠释法(解释法),如《苏州园林》说明花草树木讲究映衬的特点和《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说明“海市蜃楼”的成因。

(3)比较法,如《苏州园林》说明苏州园林建筑布局不讲究对村的特点,就与古代宫殿和近代住房比较。

(4)比喻法,如《桥的运动》用人坐板凳造成板凳变形,比喻说明车过桥上引起“变形”的力学原理。

(5)图表法,如《统筹方法平话引子》运用箭头图表示工序。

(6)数据说明法。

(7)例证法,如《统筹方法平话引子》用烧水泡茶喝的生活事例说明统等方法如何应用的道理。又如《桥的运动》举出车行、风雨、气温、浪打、地震等引起桥变形的例子说明在外因作用下桥的运动。

(8)引用说明法,如《白丝翎羽丹砂顶》介绍丹顶鹤的形态、生活特征时,即引用大量古代典籍和诗词;《菊花》说明菊花的悠久历史,也引用了大量文献资料及诗词、小说等。

二、说明文单元考核的知识要点

1、基本知识要点

1、《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作者钱学森,当代核物理学家。按说明对象分,这是将抽象事理说明文,从文章表达的语体分,属科技说明文。全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运用了“层层推导、条分缕析”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举例说明方法。

2、《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作者竺可帧,现代地理学家、气象学家。按说明对象分,本文属抽象事理说明文,从文章表达的语体看又属于科学小品。本文的说明顺序为逻辑顺序。本文将说理与叙事相结合,主要运用了诠释的说明方法。

3、《桥的运动》,作者茅以升,现代桥梁专家。按说明对象分,这是抽象事理说明文,从文章表达的语体来看,属科技说明文。本文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综合运用了下定义、举例、比喻、引用等说明方法。

4、《统筹方法平话引子》,作者华罗庚,现当代数学家。按说明对象分,本文属抽象事理说明文,从文章表达的语体看,本文属非文艺性说明文。本文通过简单生活事例的分析解剖,来说明复杂的科学道理,运用了举例、图表等说明方法。

5、《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作家、教育家。按说明对象分,本文属实体事物说明文,从文章表达的语体看,属文艺性说明文。全文采取先总后分的结构方式。运用比较、比喻等说明方法。

6、《白丝翎羽丹砂顶》,作者贾祖湾,科普作家。按说明对象分,本文属实体事物说明文,从文章表达的语体分,属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全文采用“分一总”的结构方式,大量采用“引用”说明方法,增强了文章的知识性。

7、《菊花》,作者杨宪益,现代翻译家。按说明对象分,本文属实体事物说明文,从文章表达的语体分,属文艺性说明文。全文总体上采用并列关系的结构方式。每一部分又采取“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本文按照时间顺序逐层展开说明内容。文中多用引用说明法,大量运用掌故,引述典籍、资料。

8、《我们肚子里的食客》,作者高士其,现当代科普作家。按说明对象分,本文属实体事物说明文,从文章表达的语体看,属文艺性说明文。全文按空间顺序说明细菌在人体内寄食的情况。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文学表现手法,把说明对象形象化、人格化。

三、基本知识要点归类

1、关于作者

《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钱学森,核物理学家。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竺可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

《桥的运动》:茅以升,桥梁专家。

《统筹方法平话引子》:华罗庚,数学家。

《苏州园林》:叶圣陶,作家,教育家,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白丝翎羽丹砂顶》:贾祖湾,科普作家。

《菊花》:杨宪益,翻译家。

《我们肚子里的食客》:高士其,科普作家。

2、体裁归类

属于实体事物说明文的有:《菊花》、《白丝翎羽丹砂顶》、《苏州园林》、《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属于抽象事理说明文的有:《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桥的运动》、《统筹方法平话引子》。

属于科学小品(文艺性说明文)的是:《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菊花》。《白丝翎丹砂顶》、《我们肚子里的食客》、《苏州园林》。

属于科技说明文的是:《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桥的运动》。

既属于实体事物说明文,又属于科学小品的有:《菊花》、《苏州园林》。《白丝翎羽丹砂顶》、《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既属于抽象事理说明文,又属于科技说明文的有:《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桥的运动》。

3、结构方式归类

采用了“总一分一总”结构方式说明的文章是:《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统筹方法平话引子》、《桥的运动》。

采用了“总一分”结构方式说明的文章是:《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苏州园林》、《我们肚子里的食客》。

采用了“分一总”结构方式的说明文是《白丝翎羽丹砂顶》。采用了“并列”结构方式的说明文是《菊花》(各部分中又采取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4、主要说明方法

主要的说明方法的采用,各课文如下:

《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定义、举例。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诠释。

《桥的运动》:定义、列举、比喻、引用。

《统筹方法平话引子》:定义、举例、图表。

《苏州园林》:比较、比喻。

《白丝翎羽丹砂顶》:引用。

《菊花》:引用。

《我们肚子里的食客》:比喻、拟人。

四、课文重点与难点

《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钱学森所处的时代背景;识记钱学森自赴美留学后的社会地位和主要成就;根据课文内容,列表说明现代自然学科体系;识记本文着重说明了基础学科与根本的基础学科的关系,强调了基础学科特别是根本的基础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认知本文“总一分一总”的整体结构方式;识别本文综合运用了定义、诠释、举例三种说明方法的含义。

这是一篇介绍现代自然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作者在宏观介绍现代自然科学的体系构成和现代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后,着重说明了基础科学与根本的基础学科的关系,强调了基础学科与根本的基础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故此,在学习本文时,要注意对以下重点内容进行把握:

1、说明的中心

作者在宏观介绍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与基本体系之后,着重说明了基础学科与根本的基础学科之间的关系,并一再强调基础学科尤其是根本的基础学科(即物理与数学)在现代自然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2、文章结构

本文的文章结构是“总一分一总”整体结构方式。首先概说自然科学的重要特点,在此基础上推导出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再由基础学科推进到“最基础”的学科。进而,作者又展开分述,对一般基础学科分门别类地逐一解说,突出基础学科与根本的基础学科的关系;最后,在条分缕析的基础上,作者又用归纳法勾画出以根本的基础学科为支柱的现代科学体系的总体构成。全文纲目清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逻辑严密。

大学知识点总结 第5篇

一、知识要点总括

基本知识要点

1、《秋夜》,作者鲁迅,现当代最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这是一篇写人散文,其总体特点是通过秋夜在后园和室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来抒情写人、还多次运用象征手法。

2、《哭小弟》,作者宗法,当代女作家。文章开头所用的叙述方式是倒叙。文章的总体特点是抒情、叙事、写人相融合。

3、《都江堰》,作者余秋雨,当代艺术理论家,散文家。这是一篇游记,具有较强的思辩色彩,文中多处运用对比手法。

4、《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当代作家。这是一篇记事散文,通过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侧面烘托三种方式来表现母爱。文章写母爱,却落笔地坛,这实质上是一种象征性类比。

5、《毛伶传》,作者侯方域,字朝宗,明末清初的文人。这是一篇人物传记,采用倒叙方式,使文章富于戏剧性的起落变化。

二、单元内容概要

记叙文是一种记载和叙述事件由来,描绘事物和人物情景状态的文章。它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游记、小说、童话、寓言及记叙性的散文等文体。

学习记叙文单元,应当熟识四种叙述方式,熟知人物描写的五种具体方法,了解环境描写的两个方面,掌握记叙文的两种主要抒情方式。

常用的叙述方式有以下五种:

1、叙事

记叙文的叙事要用叙述这种表达方式。叙述应具备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并用一定的人称、以一定的线索,采取某一种叙述方式。

(1)叙述人称。主要有第一人称,如《哭小弟》、《我与地坛》等文章。

(2)有的以“题眼”为线索,如《哭小弟》,全文围绕“哭”字着笔。

(3)叙述方式。有顺叙、倒叙(如《哭小弟》)、插叙、分叙(也叫平叙)。

2、写人

写人主要有五种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即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即对话描写)、行动描写(即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写景

景物描写,是对于人物活动或事件展开的特定背景的描写。景物描写可分为两种:社会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前者为时代特征的背景描写,后者则侧重于自然界各种景物的描写。

4、抒情

记叙文有两种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方式。其中,后者可以采取记人寄情、叙事述情、写景寓情、状物抒情、说理言情等多种方式。

5、议论

记叙文中的议论,与议论文中的议论有较大的不同。它与叙述相结合,并在叙述的基础上进行的,一般表现为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和夹叙夹议三种形态。叙事、记人、写景、抒情、议论几种方式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三、知识要点归类

1、关于作者

《秋夜》:鲁迅,现当代最的小说家、散文家之一。

《哭小弟》:宗噗,当代女作家。

《都江堰》:余秋雨,当代艺术理论家、散文家。

《我与地坛》:史铁生,当代作家。

《都江堰》

本保主要考核点是:

余秋雨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概括文章四部分的大意,归纳全文的中心思想;掌握文中采用对比手法的地方,简要说明这些对比的意义;划分文中描绘都江堰水流壮观景象部分的层次,认知各层次的描写着眼点;识别文中所采用比喻、比拟修辞手法,说明它们的比喻意义或比拟作用;认知本文较强的思辨色彩。其中重点掌握:

1、中心思想

这是一篇游记。

本文通过对都江堰壮观的水利工程的描绘,高度评价和赞扬了李冰父子兴修水利,为民造福的行为和举措。

2、划分和解析段落层次

本文可以分为四大部分,其中第二部分中对水流壮观景象的描写是重点。

第一部分,即第一节,将都江堰与长城作对比,得出长城固然伟大,但“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的都江堰却更伟大的结论。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即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国历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是都江堰的观点。

第二层,包括第2—5自然段,分析都江堰比长城更伟大的原因。先说明“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接着在将两者进行对比,指出都江堰虽然在规模上空间上比不上长城的宏大与辽阔,但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驰,而都江堰却“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接着历数都江堰在从三国到抗日战争这段历史期间所起的伟大作用,再次印证都江堰的伟大。然后将两者对比,指出都江堰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并把它比拟为一位用爱心细细浸润儿女,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比起长城的突兀、僵硬和傲慢来,它确实要伟大得多。

第三层,即第6自然段,以一句话再次对都江堰的伟大作用作出肯定性判断。

第二部分,即第二节,描绘都江堰水流的壮观。这一部分为纯记叙的语言,我们可以将它分为两层:

第一层,即第1自然段,写自己开始以为都江堰只是一处水利工程,不会有大大的游观价值。此为欲扬先抑之法,为下文盛赞它的壮观作反衬。

第二层,包括第2—3自然段,对都江堰的水流壮观进行具体而生动的描绘。先在第2自然段用三个含比喻的排比句,“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来写水流的声音,极为形象、生动,这是正面描写;然后再写作者的感觉,“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这是侧面描写。第3自然段极写江水翻卷咆哮的壮观。开始从侧面将江水与海水进行对比,突出它的喧嚣的生命力。接着用汪洋恣肆的文笔对江水进行正面描写:它的运动“极有规矩”,遇到分水堤就“刷地一下裁割为二”,遇到坚坝后,“又根据筑坝者的指令来一番调整”,“突然又撒起野来,猛地翻卷咆哮”,它“就像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这一段大量运作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了江水的巨大声势。

第三部分,即第三节,赞颂和评价李冰父子的伟大功绩,夹叙夹议,具有思辩色彩。它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即第1自然段,承上启下,指出都江堰的一切应归功于李冰。

第二层,包括2至12自然段,运用记叙、议论、抒情、对比等手法,展现李冰的光辉形象。

第三层,包括第13至15自然段,写李冰对后世的影响。由于都江堰一开始就清朗可鉴,所以李冰父子的事业能够延续到后世,他们父子已成为为民造福的象征,最后,作者坚信,只要都江堰不坍塌,“李冰的精魂就不会消散”。

第四部分,即第四节,用夹叙夹议的手法,写横江索桥和二王庙。可划分为两层:

第一层,即第1自然段,写横江索桥的高、险及江流由凌厉锐进到驯服的情景,进一步称赞李冰父子治水的功绩。

第二层,包括第2至5自然段,由二王庙祭扫李冰父子展开议论,希望人民永远纪念李冰父子,从而进一步赞颂李冰精神的伟大。

大学语文学习方法

注重预习,质疑问难。所谓预习,就是在老师讲课之前自己预先学习,预习分近期预习和远期预习,远期预习是指提前一个月,几个月的预习。比如假期中自学整册语文课本;近期预习指课前预习和章节前的一两个星期的预习。

预习最大的好处就是培养自学能力,发现自己知识的缺陷,以利改正,同时有利于认真听课。语文课文的预习可分如下步骤进行,可称作“四遍八步读书法”。

第一遍,跳读。

完成两步任务:

①识记作者及文章梗概

②识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应达到每分钟一千五百字的速度。第二遍,速读。

完成三、四步任务

③复述内容

④理清结构层次,每分钟一千字。第三遍、细读。

完成五、六步任务:

⑤理解字词句;不理解的查查工具书。

⑥圈点摘要重要部分

⑦归纳中心思想。读的速度,一般跟朗读相同,每分钟二百字。第四遍,精读,

完成八步任务

⑧分析文章写作特色的任务。根据需要确定读的速度,或一带而过非重点部分,或仔细推敲品味重点段落关键词语。

这种预习法,不是固定不变的,可灵活掌握,对有的文章可省去某一步或某几步。预习时要在课本上圈点勾画,标出重点、难点、疑问点。

预习的关键是思考,思考文章背后的东西,不要只留于表面,留于浅层次的理解。如遇到百思不得其解的内容可上课认真听讲,认真讨论,也可向老师请教,千万不要担心问题的质量,真正做到“不耻下问”。

大学语文学习技巧

大量阅读,背诵经典,反复练习写作,多观察生活写日记,记下内心感受。

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简称,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此解释概念较狭窄,因为语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艺文(文学、曲艺等),还有很多实用文(应用文)。通俗的说,语言就是说话艺术。

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

大学知识点总结 第6篇

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总是在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场的磁通量的变化。

楞次定律的核心,也是最需要大家记住的是“阻碍”二字。

在高中物理利用楞次定律解题,我们可以用十二个字来形象记忆:“增反减同,来拒去留,增缩减扩”。

楞次定律(Lenzlaw)是一条电磁学的定律,从电磁感应得出感应电动势的方向。其可确定由电磁感应而产生之电动势的方向。它是由_理学家海因里希·楞次(HeinrichFriedrichLenz)在1834年发现的。

楞次定律是能量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具体体现。楞次定律还可表述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

对楞次定律的正确理解与使用分析:

第一,电磁感应楞次定律的核心内容是“阻碍”二字,这恰恰表明楞次定律实质上就是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特殊表达形式;

第二,这里的“阻碍”,并非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场,而是阻碍(更确切来描述应该是“减缓”)原磁场磁通量的变化;

第三,正因阻碍是的是“变化”,所以,当原磁场的磁通量增加(或减少)而引起感应电流时,则感应电流的磁场必与原磁场反向(或同向)而阻碍其磁通量的增加(或减少),概括起来就是,增加则反向,减少则同向。这就是老师总结的做题应用定律“增反减同”四字要领的由来。

楞次定律阻碍的表现有哪些方式?

(1)产生一个反变化的磁场。

(2)导致物体运动。

(3)导致围成闭合电路的边框发生形变。

楞次定律的应用步骤

具体应用包括以下四步:

第一,明确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场在被感应的回路上的方向;

第二,搞清原磁场穿过被感应的回路中的磁通量增减情况;

第三,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的磁场的方向;

第四,运用安培定则判断出感生电流的方向。

高中物理网编辑提醒大家,楞次定律要灵活运用,有些题可以通过“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相对运动”出发来判断。

在一些由于某种相对运动而引起感应电流的电磁感应现象中,如运用楞次定律从“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出发来判断感应电流方向,往往会比较困难。

对于这样的问题,在运用楞次定律时,一般可以灵活处理,考虑到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又是由相对运动而引起的,于是可以从“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相对运动”出发来判断。

大学知识点总结 第7篇

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热传递也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能够改变物体内能的物理过程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

注意: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但是在本质上有区别:

做功涉及到其它形式的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而热传递则只涉及到内能在不同物体间的转移。

[]南京市金陵中学06-07学年度第一次模拟下列有关热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布朗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物体的内能增加,一定要吸收热量

凡是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构想,都是能够实现的

物体的温度为0℃时,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为零

[] 07届1月武汉市调研考试恒温的水池中,有一气泡缓慢上升,在此过程中,气泡的体积会逐渐增大,不考虑气泡内气体分子势能的变化,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D )

气泡内的气体对外界做功 气泡内的气体内能增加

气泡内的气体与外界没有热传递 气泡内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保持不变

[] 20XX年广东卷10、图7为焦耳实验装置图,用绝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将容器包好,重物下落带动叶片搅拌容器里的水,引起水温升高。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C )

这个装置可测定热功当量

做功增加了水的热量

做功增加了水的内能

功和热量是完全等价的,无区别

[] 06年广东东莞中学高考模拟试题固定的水平气缸内由活塞B封闭着一定量的气体,气体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假设气缸壁的导热性能很好,环境的温度保持不变。若用外力F将活塞B缓慢地向右拉动,如图所示,则在拉动活塞的过程中,关于气缸内气体的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B D )

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减小

气体对外做功,气体内能不变

外界对气体做功,气体内能不变

气体从外界吸收热量,气体内能不变

[] 07年天津市五区县重点学校联考一物理实验爱好者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气体压强、体积、温度三量间的变化关系。导热良好的汽缸开口向下,内有理想气体,汽缸固定不动,缸内活塞可自由滑动且不漏气。一温度计通过缸底小孔插入缸内,插口处密封良好,活塞下挂一个沙桶,沙桶装满沙子时,活塞恰好静止。

现给沙桶底部钻一个小洞,细纱慢慢漏出,外部环境温度恒

定,则( B )

绳拉力对沙桶做正功,所以气体对外界做功

外界对气体做功,温度计示数不变

气体体积减小,同时从外界吸热

外界对气体做功,温度计示数增加

[] 20XX年四川理综卷如图所示,厚壁容器的一端通过胶塞插进一只灵敏温度计和一根气针,另一端有个用卡子卡住的可移动胶塞。用打气筒慢慢向筒内打气,使容器内的压强增加到一定程度,这时读出温度计示数。打开卡子,胶塞冲出容器后 ( C )

温度计示数变大,实验表明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

温度计示数变大,实验表明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加

温度计示数变小,实验表明气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

温度计示数变小,实验表明外界对气体做功,内能增加

[] 07年扬州市期末调研测试如图所示的A、B是两个管状容器,除了管较粗的部分高低不同之外,其他条件相同.将此两容器抽成真空,再同时分别插入两个完全相同的水银槽中,当水银柱停止运动时(设水银与外界没有热交换),比较两管中水银的温度,有 ( A )

中水银温度高

中水银温度高

两管中水银的温度一样高

无法判断

[] 20XX年高考天津理综卷、B两装置,均由一支一端封闭、一端开口且带有玻璃泡的管状容器和水银槽组成,除玻璃泡在管上的位置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将两管抽成真空后,开口向下竖直插入水银槽中(插入过程没有空气进入管内),水银柱上升至图示位置停止。假设这一过程水银与外界没有热交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B )

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B中水银的内能增量

中水银的内能增量大于A中水银的内能增量

和B中水银体积保持不变,故内能增量相同

和B中水银温度始终相同,故内能增量相同

大学知识点总结 第8篇

1、1638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用科学推理论证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一样快;并在比萨斜塔做了两个不同质量的小球下落的实验,证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了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质量大的小球下落快是错误的);

2、1654年,德国的马德堡市做了一个轰动一时的实验——马德堡半球实验;

3、168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

4、17世纪,伽利略通过构思的理想实验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得出结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对物理学的贡献:胡克定律;经典题目: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对)

6、1638年,伽利略在《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运用观察—假设—数学推理的方法,详细研究了抛体运动。17世纪,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法指出: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若没有摩擦,将保持这个速度一直运动下去;同时代的法国物理学家笛卡儿进一步指出:如果没有其它原因,运动物体将继续以同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7、人们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经验,提出“地心说”,古希腊科学家托勒密是代表;而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大胆反驳地心说。

8、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大定律;

9、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10、1846年,英国剑桥大学学生亚当斯和法国天文学家勒维烈(勒维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苞用同样的计算方法发现冥王星。

11、我国宋朝发明的火箭是现代火箭的鼻祖,与现代火箭原理相同;但现代火箭结构复杂,其所能达到的速度主要取决于喷气速度和质量比(火箭开始飞行的质量与燃料燃尽时的质量比);俄国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被称为近代火箭之父,他首先提出了多级火箭和惯性导航的概念。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我国已成为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第三个国家。

12、1957年10月,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世界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东方1号”带着尤里加加林第一次踏入太空。

13、20世纪初建立的量子力学和爱因斯坦提出的狭义相对论表明经典力学不适用于微观粒子和高速运动物体。

14、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开普勒三定律;牛顿于1687年正式发表万有引力定律;1798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体现放大和转换的思想);1846年,科学家应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并观测到海王星。

选修部分:(选修3—1、3—2、3—3、3—4、3—5)

二、电磁学:(选修3—1、3—2)

1、1785年法国物理学家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并测出了静电力常量k的值。

2、1752年,富兰克林在费城通过风筝实验验证闪电是放电的一种形式,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并发明避雷针。

3、1837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最早引入了电场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表示电场。

4、1913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精确测定了元电荷e电荷量,获得诺贝尔奖。

5、1826年德国物理学家欧姆(1787—1854)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

6、1911年,荷兰科学家昂尼斯(或昂纳斯)发现大多数金属在温度降到某一值时,都会出现电阻突然降为零的现象——超导现象。

7、19世纪,焦耳和楞次先后各自独立发现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效应的规律,即焦耳——楞次定律。

8、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电流可以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偏转,称为电流磁效应。

9、法国物理学家安培发现两根通有同向电流的平行导线相吸,反向电流的平行导线则相斥,同时提出了安培分子电流假说;并总结出安培定则(右手螺旋定则)判断电流与磁场的相互关系和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磁场力的方向。

10、荷兰物理学家洛仑兹提出运动电荷产生了磁场和磁场对运动电荷有作用力(洛仑兹力)的观点。

11、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指出:阴极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

12、汤姆生的学生阿斯顿设计的质谱仪可用来测量带电粒子的质量和分析同位素。

13、1932年,美国物理学家劳伦兹发明了回旋加速器能在实验室中产生大量的高能粒子。(动能仅取决于磁场和D形盒直径。带电粒子圆周运动周期与高频电源的周期相同;但当粒子动能很大,速率接近光速时,根据狭义相对论,粒子质量随速率显著增大,粒子在磁场中的回旋周期发生变化,进一步提高粒子的速率很困难。

14、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由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电磁感应定律。

15、1834年,俄国物理学家楞次发表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

16、1835年,美国科学家亨利发现自感现象(因电流变化而在电路本身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现象),日光灯的工作原理即为其应用之一,双绕线法制精密电阻为消除其影响应用之一。

大学知识点总结 第9篇

分子的动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平均值叫做分子 的平均动能.

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大.

温度越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越小.

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分子势能

由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叫分子势能.

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

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在平衡位置时(r=r0),分子势能最小.

分子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体积有关系.

物体的内能

(1)物体中所有分子做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分子平均动能与温度的关系

由于分子热运动的无规则性,所以各个分子热运动动能不同,但所有分子热运动动能的平均值只与温度相关,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相同,则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相同,对确定的物体来说,总的分子动能随温度单调增加。

(3)分子势能与体积的关系

分子势能与分子力相关: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而分子力与分子间距有关,分子间距的变化则又影响着大量分子所组成的宏观物体的体积。这就在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间建立起某种联系。因此分子势能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系,

由于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跟温度有关系,分子势能跟体积有关系,所以物体的内能跟物的温度和体积都有关系:

温度升高时,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加, 因而物体内能增加;

体积变化时,分子势能发生变化, 因而物体的内能发生变化.

此外, 物体的内能还跟物体的质量和物态有关。

大学知识点总结 第10篇

《科学的春天》

这篇讲话稿中,郭沫若除了应用论证方法之外,还应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这是本文的重点,需要全面掌握。在文中,对论证方法的掌握及修辞手法的运用是难点,需要深刻领会。

1、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三种论证方法:归纳论证法、类比论证法、演绎论证法。

(1)归纳论证法。如第2自然段从历史过程和个人经历中归纳出“科学的春天到来了”这一论点,从媳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都变为现实来论证科学需要异想天开。

(2)类比论证法。如第3自然段,作者把十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与我们的时代进行类比,得出我们的时代和科学需要巨人的结论。

(3)演绎论证法。本文有典型的演绎论证法的运用。演绎法通常指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由普遍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如第4自然段中,运用了演绎论证方法论证了我国科学家需要探索精神,具体表现形式是:

大前提:“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和“我国人民历来是勇于探索的”。

小前提在文中被省略了:我国科学家是人,是我国人民的一分子。

结论:我国科学家需要打破陈规、披荆斩棘和开拓道路的精神,也就是需要勇于探索的精神。

2、修辞手法

本文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和引用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比喻。例如“科学的春天”、“初升的太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2)排比。例如“封建王朝摧残它,北洋军阀摧残它,摧残它”,“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论辩力度和感染力。

(3)拟人。例如“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讲话的感召力。

《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王蒙所处的时代背景;识记王蒙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大意,归纳全文的中心论点;简要说明作者所理解的“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的两层意思;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演绎论证法和归纳论证法;识别本文修辞手法上善用排比、反洁、设问的特点。

1、中心论点

本文从半个世纪前鲁迅提出的“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这一命题出发,反其意而用之,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在目前情况下,“费厄泼赖”应该实行。

2、修辞手法

(1)排比,其作用是加强语言气势,使观点的内涵细致、丰富。为使本文有一种毋庸置疑的气势,作者在文中运用了许多排比句。例如:“‘费厄泼赖’意味着和对手的平等的竞赛,意味着一种文明精神,一种道德节制,一种伦理的、政策的和法制上的分寸感,一种民主的态度,一种公正合理、留有余地、宽宏大度的气概,意味着‘三不’主义和‘双百’方针。”

(2)反诘,其作用是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量和论辩色彩。例如:“这难道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吗?”、“不是许多战犯都释放,有的还当了政协委员吗?这岂不是化不能‘费厄”为彼此’费厄‘吗?“等等。

(3)设问,其作用是使论点清晰、突出。例如:“‘费厄泼赖’到底要不要实行?”、“那么要到什么时候呢?”、“什么时候这种可能才变为现实性呢?”

3、论证方法

具体到演绎的方法,主要表现在作者以鲁迅原意中的“费厄泼赖”应该实行,但条件尚不成熟为大前提,以今天实行的条件已经具备与其必要性、可行性为小前提,从而得到了得出了“费厄泼赖”应该实行的结论。这是运用了演绎法。

《论气节》

本文阐述了“气”与“节”的概念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历史演变,论证了气是敢作敢为、积极,节是有所不为、消极的这一中心论点,成一家之言。作者提倡知识分子应该持有以“气”为主的具有“正义感”和“行动”的新的气节观,表达了他对知识青年的殷切期望。故此,对本文的重点内容进行掌握就非常必要,尤其是在了解上述观点之后,还应该注意把握好以下问题:

1、本文创作的历史背景

本文写于1947年,是一篇讲演稿,当时全国还没有解放。1948年,朱自清一家陷入饥荒,但他毅然拒绝了美国的粮食,宁愿饿死,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他用自己的“行”实践了他的“言”。

2、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对应词语的应用

本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是归纳法,但作者在进行论证时,又应用了大量的对应词语,从而体现了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统一,体现了作者注意判断与分析的写作特点,这是本文的难点内容,需要掌握。

(1)论证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归纳论证方法。文章首先从“气”与“节”这两个独立概念的历史演变中归纳出“气”是战斗的、“节”是消极的论点。接着通过列举历的“士”与今日知识分子在气节问题上的种.种表现,归纳出“气是敢作敢为、积极的和节是有所不为、消极的”这一结论。从而从气节的理论和节气的实践这两个方面阐明了论点。

(2)对应词语的应用。本文中使用了较多具有对应关系的词语,使中心论点更加鲜明。例如:“气”是敢做敢为的、积极的、动的、变化的,“节”是有所不为的、消极的、静的、不变的:“礼”的精神是“节”,跟“和”配合着,“乐”的精神是“和”,跟“节”配合着:“忠节”表现在犯颜直谏,甚至牺牲殉国,造就的是失败的英雄,“高节”表现在不愿和在朝的人合作,逃避现实,造就的是明哲保身的自了汉和虚无主义者:“气重于节”是说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集团参加了维新运动或革命运动,“节重于气”是说“五四”以后的知识分子获得独立地位,成为自由职业者。

大学知识点总结 第11篇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竺可桢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识记本文所说明的重点是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和“鸣沙”现象的成因,指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解释的;认知本文将说理与叙事结合起来的特点,读来引人人胜,简要说明开头的叙事有什么作用;识别本文主要运用的诠释说明方法。

这是一篇运用科学原理解释沙漠里奇怪现象的说明文。文章着重说明了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和“鸣沙”现象的成因,指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解释的。所以,在学习时,应予注意把握好下面重点内容:

1、写作特色

本文最主要的一个特色是:说理与叙事相结合。这样写的好处是生动活泼,引人人胜。所以这篇科学小品行文生动活泼,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作者把说理同叙事结合起来,在解释沙漠里奇怪现象的成因时,将古今中外人们的耳闻目睹以及经历、感受等穿插在说理过程中,形成近似于叙事性文学作品的故事情节,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介绍“现象”,在解释“现象”的同时不时插入科学道理的讲述,读来引人人胜。

2、说明方法

本文主要运用了诠释说明方法。这种说明方法使因果条件充分,事理逻辑周密,易于被人理解与接受。而且行文较自由,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从而将事理诠释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本文的说明中心是解释“海市蜃楼”与“鸣沙”两大怪异见象的成因,作者因此主要运用了诠释说明方法,将形成这些现象的特定条件逐一解释清楚。

《桥的运动》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茅以升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识记文章说明的中心和要点,以及作者采用“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识别文中所运用的义、列举两种说明方法;识别文中运用比喻说明和引用说明法的地方,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

本文是一篇短小精练、析理精深的科学小品,是阐述桥的运动的说明文。作者运用辨证唯物观点和物理学知识,剖析了桥的运动的种.种形式及原因,说明桥无时无刻不在运动,桥的运动就是桥的存在形式。所以在学习本文时,要意识到本课的说明方法是本课的重点内容。这是因为本文不仅综合运用了定义、列举、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还使用了引用。其中定义和列举是本文写作中最常用的方法。

定义说明法:如说“桥的运动是桥的存在形式”、“所谓固定就是不在空间有走动”等。

列举说明法:如说“一座桥不论是在有重车疾驰、狂风猛扑、巨浪急冲或气温骤变的时候,或是在风平浪静、无车无人而只是受本身重量和流水过桥的影响的时候”,都有内部分子的运动,则是列举说明方法。

比喻说明法:这种说明方法,可以将抽象的道理化为具体生动,通过通俗易懂的形象描述,增强文章的可读性、趣味性。如用人坐板凳时力的传递,来比喻车在桥上过时的重量传递,就是运用了比喻说明方法。

引用说明法:这种说明方法可以提高文章的可信性和说服力。文章开头用尾生守约的故事来说明桥的固定性,为文章增添了不少趣味。文末用恩格斯的话来总括桥的运动的实质,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两者均运用了引用这一说明方法。

《统筹方法平话引子》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华罗庚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根据课文,概括统筹方法的性质、应用要点和作用;认知本文通过简单生活事例来说明复杂科学道理的总体特点;认知本文的图表说明法,简要说明文中三个图表的不同作用。

本文是一篇介绍统筹方法的说明文。文章主要是说明统筹方法的性质、应用要点和作用。本文的特点是通过简单生活事例的分析解剖来说明复杂的科学道理,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难懂为浅显易懂。运用这种事例说明的方法,在学习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问题:

1、统筹方法的性质、应用要点和作用

统筹方法是一种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数学方法”,它的实用范围极为广泛。

运用统筹方法来缩短工时,提高工作效率,是应用统筹方法的目的。而合理安排工序,则是关键所在,此为统筹方法的要点。

最后一个自然段,指出统筹方法“主要是有关时间的问题”,科学地利用时间,一定大有补益,这段点明了统筹方法的作用。

2、写作特色

本文的特点是通过简单生活事例的分析解剖,来说明复杂的科学道理,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例如文中所举的泡茶喝的例子,就是一种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典型性的例子。普遍性即是所举事例必须是众所周知、通俗易懂的;典型性即是所举事例必须是具有代表性、能说明问题的。

3、说明方法

本文运用了图表说明方法,本文所制的三个图表的依次展开,体现了文章层次内容的不断深化,它们不仅揭示了统筹方法的运用过程,而且收到了使整个说明化繁为简、一目了然的效果。

第一个图表的作用是:标明泡茶喝的全过程、各部分的关系以及其它要素。

第二个图表的作用是:简化工作程序,看出缩短工时的关键。

第三个图表的作用是:用数字代替文字,显示统筹方法的“数字方法”实质。

《菊花》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杨宪益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划分有关段落层次,概括层次大意;认知本文的并列式总体结构和按时间顺序展开的说明方式;识别文中所运用的“引用”说明法,结合课文,简要说明有关引用材料的作用。

这是一篇介绍菊花的说明文。在学习时需要掌握

1、杨宪益(1925一)是现代翻译家。本文是他的一篇说明文,既是一篇实体事物说明文,又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又称科学小品)。同时还要注意把握本文文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说明方法是引用说明法。引述典籍、资料,大量运用掌故,是这类说明方法的特征。

2、熟知课文的内容:

比如: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陶渊明是一个有骨气的诗人,他又很喜欢菊花,而菊花又是一种到了秋天才开的花,也像很有骨气,因此后来大家都拿菊花比作有骨气的文人,无形中提高了菊花的身价。

(1)从这里可以看出,自陶渊明时开始,人们对菊花的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从这段文字看,陶渊明为什么能与菊花联系起来?

(3)从这里看,人的骨气为什么能与菊花联系起来?

参考答案:

(1)从延年益寿观念到人格气节象征观念。

(2)一是由于陶渊明非常爱菊,

(2)是陶渊明与菊花都有骨气

。(3)人的骨气是在与恶势力的抗争中显现出来,菊花的骨气是在与肃杀秋霜的抗争中显现出来,两者异质而同构,故可用秋菊象征人的高风亮节。

大学知识点总结 第12篇

优先的级别。

c) 注意短路现象。考试比较喜欢考到。

d) 要表示 x 是比0大,比10小的方法。0

3)if 语句

else 是与最接近的if且没有else的相组合的。

4)条件表达式:

表达式1 ?表达式2 :表达式3

注意是当非0时候是表达式2的数值,当为0是就是表达式2的数值。

考试口诀:真前假后。

5)switch语句:

a)一定要注意 有break 和没有break的差别,书上(34页)的两个例子,没有break时候,只要有一个case匹配了,剩下的都要执行,有break则是直接跳出了swiche语句。

b)switch只可以和break一起用,不可以和continue用。

第四章

1)三种循环结构:

a)for() ; while(); do- while()三种。

b)for循环当中必须是两个分号,千万不要忘记。

c)写程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循环一定要有结束的条件,否则成了死循环。

d) do-while()循环的最后一个while();的分号一定不能够丢。(当心上机改错)

2) break 和 continue的差别

记忆方法:

break:是打破的意思,(破了整个循环)所以看见break就退出真个一层循环。

continue:是继续的意思,(继续循环运算),但是要结束本次循环,就是循环体内剩下的语句不再执行,跳到循环开始,然后判断循环条件,进行新一轮的循环。

3)嵌套循环

就是有循环里面还有循环,这种比较复杂,要一层一层一步一步耐心的计算,一般记住两层是处理二维数组的。

4) while((c=get))!=’ ’) 和 while(c=get) !=’ ’)的差别

先看a = 3 != 2 和 (a=3)!=2 的区别:

(!=号的级别高于=号 所以第一个先计算 3!=2) 第一个a的数值是得到的1;第二个a的数值是3。

大学知识点总结 第13篇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 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理解:

(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叙述时要“反”字当头

(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平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平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平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大学物理光学学习方法

一、认真预习,画出疑难。在这个环节中,必须先行学习教程(提前任课教师两个课时),画出自己理解不清,理解不了的部分。预习教材后,如果“没有”疑难,那么马上做教材所配置的练习,帮助画出重点和难点。预习中,自己画出重点和难点,这是非常重要的,是为提高听课效率所应该准备的一个环节。

二、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带着问题进课堂,通过教师讲解,解决预习中的疑难问题;若课堂中没有听懂,尽量利用课间时间,当场解决。

三、回顾教材,再做练习。力争在头脑中回顾教材内容和课堂教学内容,若记忆模糊,则把教材复习一遍;然后做教材配套练习,练习不必太多,一本足矣。

四、参照答案,检验练习。如果作业完成很好,则新课学习可以到此结束;如果做错(或者根本没有思路,没有完成作业),则回归教材,再仔细认真的阅读一遍,接着完成未完成的练习,如果已经得以完成,新课学习到此结束,如果还是无法完成,进入第五步。

五、勤于反思,分析原因。如果参考答案有分析说明,则此时比照分析说明,反思自己为什么做错(或跟本没有思路),找到原因,去除疑点。如果没有分析说明(或分析说明看不懂),则自己不要太费神,寻找外援帮助(例如与同学交流、咨询任课教师或家庭教师)。这里最重要的是,反思为什么做错,找到原因。

大学物理光学学习技巧

1.课前预习可以提高听力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困难是听课的关键,为了减少听力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我们可以弥补旧知识和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预习后对知识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平,预习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倾听集中的过程,而不是抛弃。专注是对课堂学习的奉献,是对耳朵、对眼、对心、对嘴、对手的奉献。如果你能做到这“五到”,就会高度集中,课堂上学习到的所有重要内容都会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确保你们能集中注意力,不偏离对方。我们必须注意课前休息10分钟,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或激烈的辩论或阅读小说或家庭作业,以免课后喘息、幻想、无法平静,甚至大脑开始睡觉。因此,我们应该做好上课前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3.要特别注意教师讲课的开始和结束。在一堂课的开始,老师概括地总结了上一课的要点,并指出这堂课的内容是连接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纽带。最后,教师通常总结一堂课的知识,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方法的概要。

4.做笔记。不会记录,但演讲中的重点,难点,使一个简单的总结记录,写下演讲的要点和自己的感受或创造性思维。审查和消化。

5.我们要认真审视问题,了解实际情况和物理过程,注意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从对方身上吸取教训,提高知识转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知识点总结 第14篇

一、理论基础

力 学

1、运动学

参照系。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相对速度。

矢量和标量。矢量的合成和分解。

匀速及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图象。运动的合成。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2、牛顿运动定律

力学中常见的几种力

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惯性参照系的概念。

摩擦力。

弹性力。胡克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开普勒定律。行星和人造卫星的运动。

3、物体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力矩。刚体的平衡。重心。

物体平衡的种类。

4、动量

冲量。动量。动量定理。

动量守恒定律。

反冲运动及火箭。

5、机械能

功和功率。动能和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引力势能。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弹簧的弹性势能。

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碰撞。

6、流体静力学

静止流体中的压强。

浮力。

7、振动

简揩振动。振幅。频率和周期。位相。

振动的图象。

参考圆。振动的速度和加速度。

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谐振动的频率。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了解)。

8、波和声

横波和纵波。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波的图象。

波的干涉和衍射(定性)。

声波。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声音的共鸣。乐音和噪声。

热 学

1、分子动理论

原子和分子的量级。

分子的热运动。布朗运动。温度的微观意义。

分子力。

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的势能。物体的内能。

2、热力学第一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

3、气体的性质

热力学温标。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普适气体恒量。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微观解释(定性)。

理想气体的内能。

理想气体的等容、等压、等温和绝热过程(不要求用微积分运算)。

4、液体的性质

流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表面张力系数。

浸润现象和毛细现象(定性)。

5、固体的性质

晶体和非晶体。空间点阵。

固体分子运动的特点。

6、物态变化

熔解和凝固。熔点。熔解热。

蒸发和凝结。饱和汽压。沸腾和沸点。汽化热。临界温度。

固体的升华。

空气的湿度和湿度计。露点。

7、热传递的方式

传导、对流和辐射。

8、热膨胀

热膨胀和膨胀系数。

电 学

1、静电场

库仑定律。电荷守恒定律。

电场强度。电场线。点电荷的场强,场强叠加原理。均匀带电球壳壳内的场强和壳外的场强公式(不要求导出)。匀强电场。

电场中的导体。静电屏蔽。

电势和电势差。等势面。点电荷电场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电势叠加原理。均匀带电球壳壳内和壳外的电势公式(不要求导出)。

电容。电容器的连接。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公式(不要求导出)。

电容器充电后的电能。

电介质的极化。介电常数。

2、恒定电流

欧姆定律。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

电功和电功率。

电阻的串、并联。

电动势。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一段含源电路的欧姆定律。

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

惠斯通电桥,补偿电路。

3、物质的导电性

金属中的电流。欧姆定律的微观解释。

液体中的电流。法拉第电解定律。

气体中的电流。被激放电和自激放电(定性)。

真空中的电流。示波器。

半导体的导电特性。P型半导体和N型半导体。

晶体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三极管的放大作用(不要求机理)。

超导现象。

4、磁场

电流的磁场。磁感应强度。磁感线。匀强磁场。

安培力。洛仑兹力。电子荷质比的测定。质谱仪。回旋加速器。

5、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楞次定律。

自感系数。

互感和变压器。

6、交流电

交流发电机原理。交流电的最大值和有效值。

纯电阻、纯电感、纯电容电路。

整流和滤波。

三相交流电及其连接法。感应电动机原理。

7、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电磁振荡。振荡电路及振荡频率。

电磁场和电磁波。电磁波的波速,赫兹实验。

电磁波的发射和调制。电磁波的接收、调谐,检波。

光 学

1、几何光学

光的直进、反射、折射。全反射。

光的色散。折射率与光速的关系。

平面镜成像。球面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薄透镜成像公式及作图法。

眼睛。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

2、波动光学

光的干涉和衍射(定性)

光谱和光谱分析。电磁波谱。

3、光的本性

光的学说的历史发展。

光电效应。爱因斯坦方程。

波粒二象性。

原子和原子核

1、原子结构

卢瑟福实验。原子的核式结构。

玻尔模型。用玻尔模型解释氢光谱。玻尔模型的局限性。

原子的受激辐射。激光。

2、原子核

原子核的量级。

天然放射现象。放射线的探测。

质子的发现。中子的发现。原子核的组成。

核反应方程。

质能方程。裂变和聚变。

基本粒子。

数学基础

1、中学阶段全部初等数学(包括解析几何)。

2、矢量的合成和分解。极限、无限大和无限小的初步概念。

3、不要求用微积分进行推导或运算。

二、实验基础

1、要求掌握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的全部学生实验。

2、要求能正确地使用(有的包括选用)下列仪器和用具: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天平。停表。温度计。量热器。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万用电表。电池。电阻箱。变阻器。电容器。变压器。电键。二极管。光具座(包括平面镜、球面镜、棱镜、透镜等光学元件在内)。

3、有些没有见过的仪器。要求能按给定的使用说明书正确使用仪器。例如:电桥、电势差计、示波器、稳压电源、信号发生器等。

4、除了国家教委制订的《全日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学生实验外,还可安排其它的实验来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但这些实验所涉及到的原理和方法不应超过本提要第一部分(理论基础),而所用仪器就在上述第2、3指出的范围内。

5、对数据处理,除计算外,还要求会用作图法。关于误差只要求:直读示数时的有效数字和误差;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不做严格的要求);主要系统误差来源的分析。

三、其它方面

物理竞赛的内容有一部分要扩及到课外获得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物理知识在各方面的应用。对自然界、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一些物理现象的解释。

2、近代物理的一些重大成果和现代的一些重大信息。

3、一些有重要贡献的物理学家的姓名和他们的主要贡献。

1.重力

物体的重心与质心

重心: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质心:物体的质量中心。

设物体各部分的重力分别为G1、G2??Gn,且各部分重力的作用点在oxy坐标系中的坐标分别是(x1,y1)(x2,y2)??(xn,yn),物体的重心坐标xc,yc可表示为xc=?GxGiii=G1x1?G2x2???Gnxn?Giyi=G1y1?G2y2???Gnyn , yc=G1?G2???GnG1?G2???GnGi

2.弹力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 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两根劲度系数分别为k1,k2的弹簧串联后的劲度系数可由111=+求得,并联后劲度系数为kk1k2

k=k1+k2

3.摩擦力

最大静摩擦力:可用公式F m=μ0FN来计算。FN为正压力,μ0为静摩擦因素,对于相同的接触面,应有μ0>μ(μ为动摩擦因素)

摩擦角:若令μ0=Fm=tanφ,则φ称为摩擦角。摩擦角是正压力FN与最大静摩擦力F m的合力FN

与接触面法线间的夹角。

拉密定理:三个共点力的合力为零时,任一个力与其它两个力夹角正弦的比值是相等的。

4.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

力矩:力F与力臂L的乘积叫做力对转动轴的力矩。即M=FL,单位:N·m。

平衡条件:力矩的代数和为零。即M1+M2+M3+??=0。

5.刚体的平衡

刚体:在任何情况下形状大小都不发生变化的力学研究对象。

力偶、力偶矩:二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不在一直线上的平行力称为力偶。力偶中的一个力与力偶臂(两力作用线之间的垂直距离)的乘积叫做力偶矩。在同一平面内各力偶的合力偶矩等于各力偶矩的代数和。

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F=0;对任一转动轴合力矩为零,即∑M=0。

大学知识点总结 第15篇

1. 单片机由CPU、存储器及各种I/O接口三部分组成。

2. 单片机即单片微型计算机,又可称为微控制器和嵌入式控制器。

3. MCS-51系列单片机为8位单片机,共40个引脚,MCS-51基本类型有8031、8051和8751.

(1) I/O引脚

(2) 8031、8051和8751的区别: 8031片内无程序存储器、8051片内有4KB程序存储器ROM、8751片内有4KB程序存储器EPROM。

4. MCS-51单片机共有16位地址总线,P2口作为高8位地址输出口,P0口可分时复用为低8位地址输出口和数据口。MCS-51单片机片外可扩展存储最大容量为216=64KB,地址范围为0000H—FFFFH。(1.以P0口作为低8位地址/数据总线;2.以P2口作为高8位地址线)

5. MCS-51片内有128字节数据存储器(RAM),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SFR)。

(1)MCS-51片内有128字节数据存储器(RAM),字节地址为00H—7FH; 00H—1FH: 工作寄存器区,00H—1FH: 可位寻址区; 00H—1FH: 用户RAM区。

(2)21个特殊功能寄存器(SFR)(21页—23页);

(3)当MCS-51上电复位后,片内各寄存器的状态,见34页表2-6。 PC=0000H, DPTR=0000H, Acc=00H, PSW=00H, B=00H, SP=07H, TMOD=00H, TCON=00H, TH0=00H,TL0=00H,TH1=00H, TL1=00H, SCON=00H, P0~P3=FFH

6. 程序计数器PC:存放着下一条要执行指令在程序存储器中的地址,即当前PC值或现行值。程序计数器PC是16位寄存器,没有地址,不是SFR.

7. PC与DPTR的区别:PC和DPTR都用于提供地址,其中PC为访问程序存储器提供地址,而DPTR为访问数据存储器提供地址。

8. MCS-51内部有2个16位定时/计数器T0、T1,1个16位数据指针寄存器DPTR,其中MOVE DPTR, #data16 是唯一的16位数据传送指令,用来设置地址指针DPTR。

定时/计数器T0和T1各由2个独立的8位寄存器组成,共有4个独立寄存器:TH1、TL1、TH0、TL0,可以分别对对这4个寄存器进行字节寻址,但不能吧T0或T1当作1个16位寄存器来寻址。即:MOV T0,#data16 ; MOV T1,#data16 都是错的, MOV TH0,#data; MOV TL0,,#data是正确的。

9.程序状态字寄存器PSW

(1)PSW的格式: PSW

(2)PSW寄存器中各位的含义; Cy:进位标志位,也可以写为C。 Ac:辅助进位标志位。

RS1、RS0:4组工作寄存区选择控制位。

P为奇偶标志位:该标志位用来表示累加器A中为1的位数的奇偶数 P=1, A中1的个数为奇数; P=0, A中1的个数为偶数。

另:使用加法指令时,累加器A中的运算结果对各个标志位的影响: (1)如果位7有进位,则置1进位标志位Cy,否则清0 Cy; (2)如果位3有进位,置1辅助进位标志位Ac,否则清0 Ac;

(3)如果位6有进位,而位7没有进位,或者位7有进位,而位6没有,则溢出标志位OV置1,否则清0 OV。即只要位7和位6中有一个进位,而另一个没进位,OV就置1. 10. MCS-51指令系统的七种寻址方式,熟练掌握各寻址方式。

11.访问MCS-51单片机中:(1)访问片内RAM应使用MOV指令; (2)访问片外RAM应使用MOVX指令; (3)访问程序存储器应使用MOVC指令。

12. MCS-51有5个中断源,2级中断优先级。5个中断源名称及其中断入口地址分别是什么?哪些中断源的中断请求标志位在响应中断时由硬件自动清除?那些中断源的中断请标志位必须使用软件清除?记住各个中断请求标志位,优先级标志位,触发方式标志位。

前面4种都是硬件自动清0,串行中断必须使用软件清除,因为串行接收和发送共享串行中断,在中断处理中必须使用T1和R1判断串行接收还是发送中断。

13. MCS-51的串行口为全双工的异步串行通信口,串行口有几种工作方式?每种工作方式的帧格式和波特率是什么? 串行口有4种工作方式: SM0 SM1 0 0 1 1 0 1 0 1 方式 0 1 2 3 功能说明 同步异位寄存器方式(用于扩展I/O口)波特率固定,为fosc/12 8位异步收发,波特率可变(有定时器控制) 9位异步收发,波特率为fosc/64或fosc/32 9位异步收发,波特率可变(有定时器控制) SM0、SM1:串行口4中工作方式的选择位。 (1)方式0:帧格式及波特率 … D0 D1 D2 D3 D4 D5 D6 D7 … 方式1的波特率是固定的,为fosc/12 (2)方式1:帧格式及波特率

起始位 停止位 方式1的波特率为2SMOD/32×定时器T1的溢出率 (3)方式2:帧格式及波特率

D0 D1 D2 D3 D4 D5 D6 D7 起始位 停止位 方式2的波特率为2SMOD/64×fosc (4) 方式3:帧格式及波特率

D0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起始位 停止位 方式3的波特率为2SMOD/32×定时器T1的溢出率

14. 8255A可扩展3个8位并行I/O口(PA口、PB口和PC口),其中PC口具有按位置 D0 D1 D2 D3 D4 D5 D6 D7 D8 为/复位功能。

15.系统总线(仅了解)

所谓总线,就是连接计算机各部件的一组控制信号。MCS-51使用的是哈佛结构,即并行总线结构(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的空间是截然分开的),按其功能通常把系统总线分为三组:

(1)、地址总线(Address Bus ,简写AB)

地址总线用于传送单片机发出的地址信号,以便进行存储单元和I/O端口的选择。地址总线是单向的,只能由单片机向外送出。地址总线的数目决定着可直接访问的存储单元数目。 MCS-51单片机最多可以扩展64KB,即65536个地址单元,因此,地址总线为16条。

(2)、数据总线(Data Bus,简写DB)

数据总线用于单片机与存储器之间或单片机与I/O之间传送数据。MCS-51单片机是8位字长,所以,数据总线的位数也是8位的。数据总线是双向的,可以进行2个方向的传送。 (3)、控制总线(Control Bus,简写CB)

控制总线实际上就是一组控制信号线,包括单片机发出的,以及从其它部件传送给单片机的。 15.单片机外部扩展存储器地址分配的方法线选法和译码法。外部扩展存储器容量大小的确定方法(1)由该存储器芯片上的地址根数决定,如程序存储器芯片27128有A0—A13共14根地址线,故27128的存储容量=214=16KB;(2)用存储器芯片型号后面的数字÷8 即可得到该芯片的.存储容量,如27128的存储容量=128÷8=16KB; 16.存储器扩展的读写控制:(做最后一题时需要用到)

外扩的RAM芯片既能读出又能写入,所以通常都有读写控制引脚,记为 O E和 W E。外扩的RAM的读写控制引脚分别与MCS-51的R D和 WR引脚相连。

外扩的EPROM在正常使用中只能读出,不能写入,故EPROM的芯片没有写入控制引脚,只有读出引脚,记为OE,该引脚与MCS-51 的PSEN相连。

17.在MCS-51单片机系统中,外接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共用16位地址线和八8位数据线,为何不发生冲突?

外接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虽然共用16位地址线和8位数据线,但由于访问程序存储器时是PSEN信号有效, 而访问数据存储器时是R D或 WR 信号有效。而这些控制信号是由MCS-51执行访问外部外序存储器和或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的指令产生,任何时候只能执行1种指令,只产生1种控制信号,所以不会产生数据冲突的问题。 17. 8段共阴极数码管的断码如何编写。

记两点即可:

(1)共阴极时1为亮0不亮;

(2)abcdef是按照顺时针走的,知道g,dp的位置。

18.单片机晶振频率fosc 与机器周期Tcy的关系式:1Tcy=12/fosc 。

19.编程题

(1)循环程序的编写(即延时程序的编写)(94页 例4—17) 例4-17、50ms延时程序。(注:一条DJNZ指令消耗两个机器周期)

DEL: MOV R7,#200 DEL1: MOV R6,#125 DEL2: DJNZ R6,DEL2 MOV R7,DEL1 RET

(2)中断初始化程序的编写(104页 例5—1,107页 例5—2) 知识点:(1)中断允许寄存器IE

MCS-51的CPU的中断源的开放或屏蔽,是由片内的中断允许寄存器IE控制的。IE的字节地址为A8H,可进行位寻址。

EA ----- ----- ES ET1 EX1 ET0 EX0 EA:中断允许总控制位; ES:串行口中断允许位;

ET1:定时器/计数器T1的溢出中段允许位; EX1:外部中断1中段允许位; ET0:定时器/计数器T1的溢出中段允许位; EX0:外部中断0中段允许位; 注:当上述值置为0时,表示禁止;置为1时表示允许。

大学知识点总结 第16篇

《麦琪的礼物》

欧·亨利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

1.作家作品

欧·亨利是19世纪美国的短篇小说家。欧·亨利的作品主要以“含泪的微笑”的独特艺术风格描写城市里市民和小人物的悲欢和他们真挚的友情与爱情。其中,《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和《最后一片藤叶》都是脍炙人口的短篇佳作。

2.“麦琪的礼物”的含义

传说中,麦琪是指耶稣基督初生时来送礼的三位贤人。一说是东方的三王:梅尔基奥尔(光明之神)赠送黄金以示尊贵;加斯帕(洁白者)赠送乳香象征神圣;巴尔撒泽赠送没药预示基督后来遭受迫害而死。正是这三位麦琪首创了西方圣诞节馈赠礼物的风俗。小说以“麦琪的礼物’’

为题,其含义主要是通过一对年轻的穷夫妻为了给对方买圣诞礼物而牺牲了自己最珍贵的东西的故事表现和赞颂了这对年轻的夫妇之间真挚而美好的爱情。这里,“麦琪的礼物”主要指两位主人公的真情和他们善良、真诚和美好的心灵。

3.主题思想

小说通过这一对穷困的年轻夫妇互赠圣诞节礼物的故事,反映了美国城市下层小人物生活的艰难和他们悲惨的处境,赞美了主人公的善良心地和纯真爱情。

4.人物性格

小说主人公德拉和吉姆是一对贫穷而又彼此相爱的小夫妻。他们是19世纪后期美国下层社会的小人物。他们生活窘迫,租住的公寓和贫民窟差不多。男主人公吉姆连一件大衣和手套也没有,的祖传金表虽然华贵,但只用一条旧皮带来代替表链。女主人公德拉有一头漂亮的金发,但没有合适的发梳相配。与许多平凡的小人物一样,他们生活困顿,但天良都不曾泯灭。

女主人公德拉因丈夫收入微薄,平常不得不为节省钱而掂斤播两,但事后不免脸红和自责。吉姆一直承受家庭的重担,但从无怨言,仍十分达观和幽默。挣钱多的时候,他便在自己的姓名前加个名号,来显示一下身份。两个人虽然生活在贫困中,但却能怡然自乐,用自己的爱心和善良去创造幸福。彼此相亲相爱,体贴人微,在关键时刻,能自我牺牲,以满足对方的愿望。他们对待爱情彼此忠诚、无私:为了在圣诞节互赠礼物,表达真挚的情感,德拉卖掉了自己的'金发,换钱给吉姆买了一条表链,而吉姆则卖掉了祖传的金表,为妻子买了一套精致的发梳。小说的结局是彼此都忍痛割爱所换得的礼物最终派不上用场,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这却揭示了两位主人公纯真、善良、质朴的本性和无私、忠于爱情的品质。

5.虚实结合的线索

首先作者在小说中安排了两条情节线索。一条是写女主人公德拉卖金发为丈夫买圣诞节礼物——金表的表链。另一条是写男主人公吉姆为给妻子买一套精致的玳瑁梳子,卖掉了自己的家传金表。在情节构思上,作者运用了“一明一暗、一虚一实,虚实结合”的结构方法。在小说中,作者先明写女主人公德拉卖金发为丈夫买圣诞节礼物——金表的表链。在这一情节线索中,作者详写女主人公德拉整个心理变化发展的过程和行为过程。第二条情节线:吉姆卖掉了自己的家传金表为妻子买梳子则是暗写。作者没有详细叙述吉姆卖金表、买梳子的全过程,只是用一句话:“我是卖掉了金表,换了钱去买你的发梳的”交代了整个事件的大致情况。采用这种结构方式,其目的一是避免重复和情节冗长不紧凑,二是也为后面的情节作铺垫,更为结尾情节的突转和出乎读者的意料之外制造悬念,以追求达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6.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手法

作者善于通过人物的外部动作和表情的描写来揭示德拉下决心卖金发的心理活动。让读者从小说主人公的神情和动作这些动态的画面去仔细品味其中的含义,透视人物的心灵。

《苦恼》

契诃夫

课文知识要点提示

1.作家作品

契诃夫是19世纪后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小说和戏剧方面的成就而著称。契诃夫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齐名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2.主题思想

这部小说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鳏居多年,又刚刚失去爱子的马车夫姚纳,想找人诉说一下丧子的悲痛,但却屡次遭到周围人的冷眼、蔑视和辱骂,后因找不到倾诉的对象,只得向自己的老马诉说内心的哀痛与苦恼。小说一方面揭示了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和不幸的处境,另一方面也揭露了沙俄社会里人情冷漠、人甚至不如动物通人性的不正常的社会现象,并对黑暗的现实作了深刻的揭露。

3.苦恼的主要原因

小说中主人公姚纳苦恼的具体内容是:姚纳的老伴早已不在人世,的儿子又死了。他想找人诉说一下内心的痛苦,结果偌大一个彼得堡城里竞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肠,最后姚纳只得跟自己的小母马倾诉。姚纳的苦恼主要是心中的苦恼和痛苦无处诉说。作者写的是小人物的苦恼。姚纳的苦恼主要折射出整个社会残酷无情的现实,反映了当时社会人情的冷漠,人甚至不如动物通人性,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小人物得不到关心和尊重的悲剧。整部作品弥漫的是一种悲剧性的气氛:在沙皇等级制度的压迫下,社会底层人民从物质上被剥夺到精神上被摧残,他们处处受压抑,甚至连诉说心声的最低愿望都无法实现,这是时代的悲哀。正如作品中作者写姚纳的一段独白:“连买燕麦的钱都还没挣到呢……这就是我会这么苦恼的缘故了。一个人要是会料理自己的事……让自己吃得饱饱的,自己的马也吃得饱饱的,那他就会永远心平气和。”姚纳的这段独自是小人物的心声,也是对沙皇社会的有力控诉。

4.心理描写

作品中的心理描写十分出色。作者在小说中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既通过环境景物来衬托

人物心理,通过刻画神情、语言和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心理,又以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和第三人称对人物夹叙夹议的心理勾画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取得了强烈的艺术效果。小说开头部分首先描写充满冷寂与孤独感的都市夜景,在暮色晦暗中湿雪飘飞的图景主要衬托马车夫姚纳因丧子而抑郁的心情。小说中有多处刻画人物神情、语言和动作的细节。如马车夫姚纳在风雪之夜,“孤独一人时,在街头发呆,他伛下腰,坐在赶车的座位上一动也不动,周身被落下的雪花覆盖,远远看上去像个幽灵。”这样的描写主要表现人物痛苦到了极致、已近乎麻木的心情。此外,作品中有一情节写姚纳内心郁闷痛苦到了极点,不吐露出来就会憋死,这时来了三位年轻人,只愿付20戈比的不公道价钱让姚纳送他们去很远的地方。而姚纳不仅没有为不公道的价钱抱屈,也没有为他们的粗野辱骂和动手打他而感到痛苦,反倒是:“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在这里,无法排遣孤独痛苦感的姚纳连元赖式的羞辱人的话都能接受,这一反常举动从侧面表现他内心渴望与人交流、倾诉心声的迫切的心理状态。最后,作者还以第一人称的内心独白和第三人称对人物夹叙夹议的心理勾画来揭示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如姚纳在寒冷的风雪之夜特别想找人倾诉衷肠,结果接二连三遭到冷眼和辱骂,这时他伫立在街头,打量着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作者在此处以第三人称对姚纳的心理活动进行夹叙夹议的勾画。在这成千上万的人群中竟然没有一个人注意到姚纳、愿意听他倾诉衷曲。作者用了一个十分形象的比喻来形容此时姚纳在面对奔走不停的人群时的内心感受和他所体验到的极度孤独的悲哀,即这时的姚纳因痛苦胸膛快要裂开,他的苦恼已变得无边无际,恰似一江流水,要冲溢出来,一泻千里,淹没全世界。作者的议论和形象的比喻表现出了人物内心苦恼之深,以及无处诉说的极度悲哀感。这为结束部分姚纳向马倾诉衷肠,以第一人称内心独自形式展示人物心理埋下了伏笔。

5.细节描写

小说中,马车夫姚纳想对人倾诉儿子怎样死亡的细节,反反复复多次出现,尤其是结束部分对马倾诉衷肠的细节描写十分感人。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作者主要揭示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贫穷和得不到关心又无处诉说的悲惨处境。这些细节描写把马车夫姚纳为自己因贫穷而无力挽救儿子的生命所感到的那种万般无奈的无助感细腻地表现了出来,同时也把马车夫姚纳因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而未能如愿以偿、只得对马倾诉衷肠的孤苦伶仃的心情也表现得淋漓尽致。

6.对比手法

这部小说出色地运用对比手法,将“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马”的关系加以对照、对比,目的是为了突出人情冷漠的批判主题。

专升本大学语文学习方法

1.线索法

是在老师的指导下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关系,把结构层次作为记忆线索,形成记忆网络。如《醉翁亭记》第三段的线索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狼》的线索为:遇狼——惧狼——御狼——杀狼——评论。利用这条线索,同学们就能正确而快捷地背诵。

2.串连法

(1)层次串连法:对于篇幅较长的课文与段落,可将其分成几个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背、记,最后依次把各部分串连起来。如背诵《春》这篇课文:可先背熟春草图;再背熟春花图;接着把春风图背熟;再背熟春雨图;最后背熟迎春图。然后再把这几幅图画串连起来,一气呵成。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第三、第四段,亦可抓住其内容层次:先历数艰难情状;次说艰难能造就人的原因;最后作结。然后再把三个层次串连成诵。

(2)词语串连法:如背《回忆我的母亲》后面两段,我们可以找出关联词语:母亲现在……

我将……母亲是……只是……但是,正是……报答……尽忠……使……这是……一定……愿……。根据关联词语,串连成诵。

3.支点法

即把课文中或段落中的重点词、句作为记忆支点,利用这些支点检索贮存脑中的文字,毫无差错地背出有关的文段。如背《岳阳楼记》:先抓住警句,作为记忆支点,理清文脉,有助于快速记诵。本文的警句是“先天下”二句,有此抱负才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背《陋室铭》:把第三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为全文支点,再从三个层次理解记诵:

(1)开头以类比方式点题——“陋室德馨”;

(2)隐居生活:A.环境:苔痕……草色……;B.交往:谈笑……往来……;C.生活情趣:……调……阅……,无……无……;

(3)类比作结:何陋之有?可见,支点法与层次串连法结合,会收到更好的记忆效果。

4.欣赏法

有些课文的段落荟萃了许多好词好句,我们常常为之陶醉。欣赏法则是在熟读课文后在字里行间寻觅优美词句,说出理由,感情朗读,相互交流,自赏共赏。如《爱莲说》、《春》、《听潮》等,分别圈画出有关好词佳句,通过听录音或看录像,及多次有声有色的朗读,形成记忆。

专升本大学语文学习技巧

1、注重日常积累:语文考验的是自己肚中的墨水,若是自己没有一定知识累积的话,语文成绩自然不高。所以想要提升语文成绩,平时更应该注重诗词好句的积累。

2、学会理解文章:通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明确课文的内在逻辑,把结构层级作为记忆线索,形成知识网络,更能方便记忆。

3、学会观察周围:写作是源于生活的,最打动人的往往是细节之处。所以平时要多观察生活,写作时多做细节描写,才能真正为作文进行润色,让老师能眼前一亮。

大学知识点总结 第17篇

《科学的春天》

这篇讲话稿中,郭沫若除了应用论证方法之外,还应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这是本文的重点,需要全面掌握。在文中,对论证方法的掌握及修辞手法的运用是难点,需要深刻领会。

1、论证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三种论证方法:归纳论证法、类比论证法、演绎论证法。

(1)归纳论证法。如第2自然段从历史过程和个人经历中归纳出“科学的春天到来了”这一论点,从媳娥奔月、龙宫探宝、《封神演义》上的许多幻想都变为现实来论证科学需要异想天开。

(2)类比论证法。如第3自然段,作者把十六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与我们的时代进行类比,得出我们的时代和科学需要巨人的结论。

(3)演绎论证法。本文有典型的演绎论证法的运用。演绎法通常指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即由普遍性的前提推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如第4自然段中,运用了演绎论证方法论证了我国科学家需要探索精神,具体表现形式是:

大前提:“人的天职在于勇于探索真理”和“我国人民历来是勇于探索的”。

小前提在文中被省略了:我国科学家是人,是我国人民的一分子。

结论:我国科学家需要打破陈规、披荆斩棘和开拓道路的精神,也就是需要勇于探索的精神。

2、修辞手法

本文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和引用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1)比喻。例如“科学的春天”、“初升的太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2)排比。例如“封建王朝摧残它,北洋军阀摧残它,摧残它”,“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力量”,“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等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论辩力度和感染力。

(3)拟人。例如“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讲话的感召力。

《论“费厄泼赖”应该实行》

本课主要考核点是记忆课文作者王蒙所处的时代背景;识记王蒙在历的地位和主要成就;概括文章各部分的大意,归纳全文的中心论点;简要说明作者所理解的“费厄泼赖应该缓行”的两层意思;结合有关段落,简要说明文中所运用的演绎论证法和归纳论证法;识别本文修辞手法上善用排比、反洁、设问的特点。

1、中心论点

本文从半个世纪前鲁迅提出的“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这一命题出发,反其意而用之,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在目前情况下,“费厄泼赖”应该实行。

2、修辞手法

(1)排比,其作用是加强语言气势,使观点的内涵细致、丰富。为使本文有一种毋庸置疑的气势,作者在文中运用了许多排比句。例如:“‘费厄泼赖’意味着和对手的平等的竞赛,意味着一种文明精神,一种道德节制,一种伦理的、政策的和法制上的分寸感,一种民主的态度,一种公正合理、留有余地、宽宏大度的气概,意味着‘三不’主义和‘双百’方针。”

(2)反诘,其作用是增强了语言的说服力量和论辩色彩。例如:“这难道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吗?”、“不是许多战犯都释放,有的还当了政协委员吗?这岂不是化不能‘费厄”为彼此’费厄‘吗?“等等。

(3)设问,其作用是使论点清晰、突出。例如:“‘费厄泼赖’到底要不要实行?”、“那么要到什么时候呢?”、“什么时候这种可能才变为现实性呢?”

3、论证方法

具体到演绎的方法,主要表现在作者以鲁迅原意中的“费厄泼赖”应该实行,但条件尚不成熟为大前提,以今天实行的条件已经具备与其必要性、可行性为小前提,从而得到了得出了“费厄泼赖”应该实行的结论。这是运用了演绎法。

《论气节》

本文阐述了“气”与“节”的概念及两者之间关系的历史演变,论证了气是敢作敢为、积极,节是有所不为、消极的这一中心论点,成一家之言。作者提倡知识分子应该持有以“气”为主的具有“正义感”和“行动”的新的气节观,表达了他对知识青年的殷切期望。故此,对本文的重点内容进行掌握就非常必要,尤其是在了解上述观点之后,还应该注意把握好以下问题:

1、本文创作的历史背景

本文写于1947年,是一篇讲演稿,当时全国还没有解放。1948年,朱自清一家陷入饥荒,但他毅然拒绝了美国的粮食,宁愿饿死,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精神,他用自己的“行”实践了他的“言”。

2、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对应词语的应用

本文的论证方法主要是归纳法,但作者在进行论证时,又应用了大量的对应词语,从而体现了历史方法与逻辑方法的统一,体现了作者注意判断与分析的写作特点,这是本文的难点内容,需要掌握。

(1)论证方法。本文主要运用了归纳论证方法。文章首先从“气”与“节”这两个独立概念的历史演变中归纳出“气”是战斗的、“节”是消极的论点。接着通过列举历的“士”与今日知识分子在气节问题上的种.种表现,归纳出“气是敢作敢为、积极的和节是有所不为、消极的”这一结论。从而从气节的理论和节气的实践这两个方面阐明了论点。

(2)对应词语的应用。本文中使用了较多具有对应关系的词语,使中心论点更加鲜明。例如:“气”是敢做敢为的、积极的、动的、变化的,“节”是有所不为的、消极的、静的、不变的:“礼”的精神是“节”,跟“和”配合着,“乐”的精神是“和”,跟“节”配合着:“忠节”表现在犯颜直谏,甚至牺牲殉国,造就的是失败的英雄,“高节”表现在不愿和在朝的人合作,逃避现实,造就的是明哲保身的自了汉和虚无主义者:“气重于节”是说清末民初的知识分子集团参加了维新运动或革命运动,“节重于气”是说“五四”以后的知识分子获得独立地位,成为自由职业者。

【大学知识点总结(汇总17篇)】相关文章:

1.大学知识点总结(汇总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