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工作方案(实用6篇)

时间:2023-03-11 11:00:18 工作方案

本文为大家分享校企合作工作方案相关范本模板,以供参考。

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第1篇

根据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教育厅《关于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的通知》(黔经信园区〔20xx〕40号)、《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通知》(黔经信园区〔20xx〕41号)要求,为进一步建立和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积极推进职业教育改革,有效拓宽职业教育发展途径,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各自的资源和环境,大量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实现学校与企业在资源技术、师资培养、岗位培训、学生就业、科研活动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使中职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市场,服务经济”的职业教育理念,突出“工学结合,校企共生,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校企合作特色,积极探索“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取得实效。

二、目标任务

坚持“紧盯专业、融入行业、服务企业”的思路,到2015年,初步建立与园区产业群及全县各项社会事业相对应的中职教育专业群。在酒店管理、旅游服务、种植、养殖业、农村经济综合管理、农产品加工、电工电子、煤化工等主导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主动与有技能人才需求的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实现合作双赢。

三、基本原则

(一)服务企业原则。通过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举办各类合作模式的学历教育班,开展各类岗位培训。

(二)校企互利原则。加强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主动进园区办学,园区主动提供学生实训条件,围绕面向产业发展、市场需求和扩大就业,切实解决实训基地、实训设备和实训教师问题,促进产业园区加快完善配套措施,提高园区企业入驻率和入驻企业投产达标率,巩固和扩大招商引资成果,实现合作双赢。

(三)统一协调原则。校企合作是双向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县教育局、中等职业学校要主动与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农业示范园及相关企业互动协调,通过科学合理安排,共享园区的软硬件资源,有效解决中职学校建设资金缺口大、学生容量有限、实训条件差、技能型教师短缺等困难。

(四)课程开发原则。在专业设置、课程开发等方面,校企合作双方要达成一致。所设置专业和所开设、开发的课程,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以满足企业需求为前提,课程内容与企业生产相对接,课程教学设计有预设或临设的生产或模拟生产的项目任务。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有利于对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价。

四、组织领导

为切实推进校企合作,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县政府决定成立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指导委员会)。由县政府县长任主任,县政府分管教育、工业工作的副县长任副主任,县教育局、县工能局、县人社局、县招商局、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农业示范园、黔西县中等职业学校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在县教育局,由符培同志任办公室主任,洪大新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日常工作。

五、合作模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在职业学校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招生和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学生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

(二)工学交替模式。企业因用工需要,向职业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并与职业学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准备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工作技能训练,每月或每学期实施轮换。

(三)顶岗实习模式。也称“2+1”教学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职业学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为期一年的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技术人才。

(四)勤工俭学模式。由学校在节假日期间组织有需要的学生到园区企业实施劳动教育活动,获得报酬用于学习,性质与教学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公益劳动一样,属于学校教育活动之一。

(五)课程共同开发模式。根据学校与企业长期合作意向,共同确定培养目标,开设课程,制订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实现深度合作。

(六)岗前培训与非全日制学历教育模式。构建招生即招工、招工即招生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分为岗前培训与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两种形式,对企业急需培训的员工采用岗前培训形式,对企业相对固定使用且符合省、市中职非全日制招生条件的员工采用非全日制学历教育模式。

六、实施步骤

(一)20xx年11月。

中职学校深入园区对实际运作的企业进行调研。

(二)20xx年12月。

中职学校与乌骡坝泰丰园达成种养殖专业、农村经济管理专业、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合作意向,与水西大酒店达成旅游与酒店管理专业的合作意向,与黔西县兴黔建材有限公司初步达成电子专业合作意向,与县卫生局、县中心医院达成护理专业的合作意向。

(三)20xx年1月至2月。

中职学校与乌骡坝泰丰园、水西大酒店、黔西县兴黔建材有限公司、黔西县卫生局及中心医院签订合作协议,落实合作模式。

(四)20xx年3月至6月。

1.按企业需求在教学中融入企业所需技能进行培训,从企业聘请专家或技师到学校上课。

2.安排相关专业学生到企业进行教学实习或顶岗实习。

(五)20xx年7月至2015年7月。

逐步落实与其他相关企业合作协议,切实推动我县专业技能人才培养。

七、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由县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统筹,部门、行业、企业、学校各司其职,形成规范、稳定、灵活的“政府主导、行业指导、校企合作育人”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建立长效合作运行机制。企业自觉、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发展,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形成学校和企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二)积极探索,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各部门、行业、企业、学校要不断深化对校企合作重要性与紧迫性的认识,在中职招生、专业调整、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以学校、企业、学生、社会满意为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做好、做实校企合作。启动试行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通过不断完善,形成职业教育的良好导向。

(三)协同合作,加强学校专业群与园区产业群的有效对接。各部门、行业、企业、学校要在硬件设施、软件资源等方面加强互动协调,实现资源共享。学校专业设置要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市场,服务经济”的职业教育理念,面向园区设置,并按园区需要进行调整,要真正建成适应园区发展的专业群。

(四)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结合我县中职教育的现状,县教育局、中职学校要把深化教学改革摆在最突出的位置,及时进行彻底的、全新的、大规模的改革。要高度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开展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育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五)加强培训,建设一支适应职业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县教育局要针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性和层次性,对教师任职培训进行全面、整体考虑,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并分步实施。对文化基础课教师,重点要在有用、实用上下功夫,在教材活用、教学模式变革上下功夫,在让学生满意上下功夫。同时,要引导文化基础课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对专业课教师,除要求教好课程外,要求他们积极到企业参观学习、参加相关企业运作,以提高实践能力,更新教学内容。

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第2篇

校企合作是中职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根据20xx年学校工作计划,以及充分结合我校当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校企合作工作计划。

一、找准定位,明确方向

坚持走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之路,校企合作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学校生机与活力的根源所在,校企合作规模越大、关系越密切,效益越突出,学校发展的速度越快,步子越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校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厚德强能办学思想为宗旨,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认真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我校及时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培养模式,形成了一校对多企的合作局面,并签订合作协议,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

二、完善培养条件,保证培养质量

(一)提供具有先进水平的'硬件条件。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掌握和应用。学校加大使用教育资金,完善实训条件,进一步强化多媒体、理实一体化教室建设。

(二)提供高水平双师型师资。"打铁还须自身硬",有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如何更好地应用于技能教学,为学生提升能力服务,师资起着决定性作用。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师资培训,举办"双师型"教师活动,组织观摩考察活动、并分期分批安排教师走出学校进修培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聘任企业的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三)采取"订单"模式培养。学校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根据企业提出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学生学完相应的知识,达到相应的技能水平后,输送到企业就业。

20xx年继续推进校企合作,完善校企合作平台,扩大与签定企业合作面的同时将开展以下工作:

三、立足企业需求,扩大企业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规模

(一)结合农业行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应用力度的加大,对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向高层次、多技能、快速应用方向发展的实际,紧紧围绕企业需求与发展,进一步结合企业现场开展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充分利用学校师资、实习设备、场地资源同企业技术资源相结合的优势,建立校企一体的考核评价体系,发挥学校职业技能鉴定站和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的职责功能,开展农艺工、果蔬园艺工、动物防疫员等资格认证,提升校企合作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社会认可度。

(三)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培养满足顶岗实习要求。

(四)扩展培养专业范围,把校企合作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的专业范围进一步扩大,解决小工种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缺乏的现象,使校企合作培养的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满足企业的不同需求。

四、建立机构、搭建平台,深化校企合作内涵

(一)建立由行业、企业参与的教学结合。其职责是:根据市场需求和培养培训目标,制定实施教学计划;搞好课程开发,组织编写校本教材;落实兼职教师和学生实习,指导教学改革。

(二)建立职业教育校外实训基地。通过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校企合作,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实习场所,加快"双师型"教师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为基地企业优先培养高质量的应用型人才创造条件。

(三)鼓励支持行业、企业参与合作办学、办专业以及共建训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建立一批示范性的基地,既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又为企业培养定向人才,实现校企"双赢".

五、合作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就缺口岗位与校方达成培训协议、每年将需要专业人数通报我方,由校方负责招生、培养,学生毕业后择优并与企业双向选择。这样学校的专业设置能够与市场有个良好的对接。

(二)企业为校方提供实践基地。由企业指派人员对学生进行实训。

六、合作的主要措施

(一)与企业商谈合作事项,并拟定有关协议。

(二)分批到企业进行不同岗位的实习。

(三)通过与企业的各种联谊活动增进双方感情,并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四)组织好学生供需见面会,通过企业与学生的双向选择确定好进入合作企业的人选。

(五)对入围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和相应专业技能的强化培训,作好其正式上岗的过渡工作;

(六)组织开展好学生与社会各企事业的就业推荐会。

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第3篇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开展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动该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顺应广东经济发展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我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改变,扩展和密切行业、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相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共同点,建立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制度,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目标。

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为企业服务是学校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成败和成功率的高低。学校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积极为企业开展培训,急企业之所急。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双方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权优先选拔留用学生,有权根据学生能力对学生就业进行部分淘汰。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双项活动,校企双方的利益与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必须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考评。

4、校企互动原则

学校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学校讲座。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理论知识,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三、领导组织机构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以各科室正、副科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式及步骤;

2、领导、组织校企合作的实施工作;

3、建立、完善校企合作的相关制度、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保证持续提高。

四、基本任务

根据学校的要求,每一专业方向要至少建立两至三家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该行业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同行业领先的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接受教师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讲学、培训;

4、共同参与人才的培养;

5、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

6、其它方面的合作。

五、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是是否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是否双方满意。以下是几种合作模式。

1、“订单”合作模式

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具体设有定向委培班、企业订单班等。

2、工学交替模式

是企业因用工需求,向学校发出用人订单,并与学校密切合作,校企共同规划与实施的职业教育。其方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在合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期实施轮换。学分制专业为企业员工优先录取,实施阶段性教学。

3、教学见习模式

是学生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解合作单位的产品、生产工艺和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到合作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与学习;并安排学生实地参与相关工作、亲自动手制作产品、参与产品管理,较为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第4篇

为进一步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方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改革,激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创新活力,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现代化强区,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和五中全会精神,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强区战略,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校企合作、共建共赢”的基本原则,汇聚创新要素,强化政策支持,紧紧抓住实施“强省会”战略重大机遇,对标全市“五个中心”建设和“五个济南”的工作思路,积极融入“新十字”发展格局,聚力“七个新提升”“九个强区突破”,为加快打造“四个历城”、推动省会东部现代化强区建设贡献科技力量。

二、总体目标

驻区高校、科研院所是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的策源地,智力资源的集聚地,辖区企业自主自发的科技创新水平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组建校企政科技研发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就是进一步强化政府引导作用,调动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创业积极性,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有效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建立校企政协同发展的工作体系,推动高校、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要素向本土企业集聚,科研成果向本土企业转移转化,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区域科技研发的活跃度。

三、工作任务

(一)平台载体建设

积极探索构建适合历城的联合创新模式,搭建形式多样的联合体承载平台。政府积极发挥双向互联的纽带作用,承接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源外溢和服务企业需求;企业进一步深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拓展合作空间;高校、科研院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技术升级改造和主导产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各领域的相关企业,共建研发中心、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促进创新要素资源集聚、科创氛围汇聚,加快科技成果的产出。

(二)产业技术转化

联合体统筹协调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有效资源,通过整合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利用,围绕企业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成立不同项目合作组,集中攻克产业发展核心关键技术,进一步形成知识产权或国家和省级技术标准。同时,为加快技术转移和成果的落地转化,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建立小型中试基地,加大对技术、流程、工艺等应用技术项目的研发和产品市场化的力度。全面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知识产权运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有效推动历城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带动全区高质量发展。

(三)人才梯队培养

建立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高校、科研院所联合企业围绕各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培育贯穿校企政合作全链条的技术开发、成果转化、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和团队,逐步建立校企政共育共享人才体系,鼓励企业在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各类专业人才培养点,以多种形式奖励做出重要贡献的科研人员。高校、科研院所可面向企业发展需求,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支持教师到企业兼职工程师,促进双方人才的合理有序流动;吸引高校校友回归组建团队创新创业,与高校师生或科研人员联合创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就地创业就业,凝聚壮大创新创业人才队伍;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创新创业后备力量。

(四)工作职责

区科技局负责牵头联合体的筹建工作,成立专门的工作办公室,对获批建设的联合体进行服务管理,积极落实有关科技、人才及相关惠企政策;高校、科研院所要积极主动为联合体配置优势科研资源,组织与我区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和优秀人才同企业对接,针对企业需求确定技术研发方向、组建研发团队;企业要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和引领产业发展的主体作用,依据企业发展现状和产业发展规划,主动对接高校、科研院所,为高校、科研院所进驻的科技人员提供必要的研发经费、工作场所、科研设备和生活便利等各项保障。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由科技、财政、人社等相关部门及部分街道组成的联合体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阶段性工作,及时解决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相关单位要根据职能定位和任务分工,研究细化方案、强化工作措施,加强政策、资源统筹,建立协同推进机制,有效促进联合体的稳步发展。

(二)加大经费支持

为有效激发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科技创新主动性,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建立高校院所、政府、企业1:2:7联合投入机制,重点扶持政府明确主导产业的科技研发。加强研发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聘请专业的第三方审计单位,对联合体的研发经费进行年度审计,企业非科技研发支出的费用,一律返还政府投入资金。

(三)做好示范引导

对于联合体工作推进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进行提炼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在全区推广应用,发挥示范引导作用,激发更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为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第5篇

根据《xx技术学院20xx年工作要点》的要求,为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拓创新,推进我院校企合作工作深入开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自我、服务社会”的原则,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和创收创效能力提升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不断提高合作质量,实现校企互利双赢,努力开创我院校企合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内涵建设,打造特色品牌,筑巢引凤,吸引企业积极主动与我院合作;科学规范,巩固成果,共建或通过其他形式合作的企业稳定在200个以上,力争年内建成校企合作示范基地10家,实现互利双赢;积极创建市级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三、工作措施及任务分工

(一)提高认识,营造校企合作工作的良好氛围

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要紧紧围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结合人才培养、专业建设、校企共赢的实际,形成全院通力协作,齐抓共管的局面。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要做好政策宣传,理清学院校企合作工作的理念、体制机制和工作状态,将校企合作工作的职责分工进行梳理,形成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协调一致的良好工作氛围。同时,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网站作用,及时将国家政策、工作动态和取得的实效进行宣传推广。

各相关部门和系部要根据职责分工,做好部门校企合作工作安排,定期对校企合作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梳理;同时要加大对校企合作工作的宣传。

(二)建章立制,完善校企合作工作的体制机制

建立以“学院为主导,系部为主体,专业为基础”的工作体系,加强组织领导,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全面开展。

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性文件。做好年度工作安排意见,对全年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并组织实施;研究开展校企合作工作的体制机制,逐步规范校企合作的程序、办法,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及配套的考核办法;探索制定校企合作示范基地评选标准,做到工作有章可循,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完善,不断改进。

各系部要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明确校企合作工作中的职责、任务、目标,完善学生实习的管理办法与管理教师的工作职责等考核制度,逐步形成规范性的校企合作制度文件。

(三)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

1.拓展政企行校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出发点,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主动沟通政府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科研机构等,使我院的校企合作得到全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更好为地方经济服务。

通过成立校友会的形式,充分发挥好校友会的作用,定期走访校友企业,寻找合作项目;同时发挥校友会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推进学院快速发展。

2. 稳定原有合作企业,开拓新的合作市场

(1)对原有合作基地定期进行走访调研,摸清底子,跟进服务;对重点项目进行立项,及时跟踪、回访、调度,加大推进力度。

(2)推进订单培养、专班教育、双主体办学、现代学徒制等合作形式,使校企合作实现新突破。重点加强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山东师创软件工程有限公司、威高集团、三角集团、家家悦集团等省内外知名骨干企业的合作。校企双方共同论证、建设专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学及培训课程,共同建设师资队伍,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共同做好学生就业和质量评价等工作,实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

(3)主动深入中小微企业,积极开展技术研发、工艺改造和产品升级等服务,为企业提供人才和科技的“软”支持,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以真诚的服务获取企业的支持和合作,开创互惠共赢的崭新局面。

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要做好全面调度,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协调解决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各系部负责定期走访企业,收集企业在用人、技术服务、培训服务、合作培养等方面的需求信息,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认真梳理研究,提出可行性方案并组织实施。

3.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构建优质特色示范基地

打造有xx职业学院特色的示范基地标准,创出品牌,让企业熟悉我院、信赖我院,主动争取成为我院的实习示范基地。对评选出的优秀示范基地进行表彰,努力将原有校企合作基地按示范基地标准建设好、培育好、服务好。

招生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制定xx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建设的标准及实施方案,调度示范基地建设进度,保障合作顺利开展。各系部负责在原有的基础上创新合作模式,每个专业年内要建设实训基地不少于三家,各系部年内至少培育或建成一家示范基地。

(四)兼顾多方权益,互利共赢,创效创收

全面平衡学校、企业、学生的关系,以学院发展为目标,使学院科学和谐发展;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使企业真正收益;以学生就业为目的,使学生优质就业。学院相关部门要从了解企业需求和人才标准入手,重新完善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弹性学分制,探索学分制管理办法;从课题立项、技术开发、专利推广、研发革新等多方面入手,推广合作;从校友资助、企业资助、冠名、租用场地、合作专业办学、承办培训等多方面思考,吸引投资。系部要充分利用好生源优势、专业优势等条件,谋发展,求实效。

校企合作工作任重道远,尤其是20xx年是全面完成学院“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校企合作工作作为学院提出的创收创效的重要渠道,全面改革势在必行。各部门要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努力将校企合作工作做实、做好,实现“学生都抢着来,毕业都抢着要”的美好愿景,为学院的内涵发展和国家级示范校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第6篇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进一步搞好我院的高职教育,实现我院办学思想和培养目标,进一步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的根本转变,在进一步发挥好学校和企业(或行业)作用的同时,加大推进校企合作力度,更好地发挥职业院校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遵照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xx]16号)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并借鉴其它院校的经验,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潜质的培养,加强我院为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潜质,深化校企合作融合度,更新教学理念,依托企业行业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到达“双赢”的目的,提升我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发奋开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校企合作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我院专业综合实力,将继续主动了解本地区和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用心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沟通协商,使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所急需的职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到达供需共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书;明确双方职责,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工要求,制定切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开课计划并与企业共同组织实施教学,对学生进行定向培养;企业带给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必须资金,用于学校添置必需的教学设施、实习实训场地建设、改善食宿等办学条件和学生专项奖学金等方面;学生毕业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后接收学生就业。

(二)顶岗实习模式

透过前两年(1-4学期)在校学习,培养学生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基本素质;第5学期,根据企业需求工种和用工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和实训,在企业实践教师指导下实现轮岗实操培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与要求,提升职业岗位技能,做到与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为顶岗实习奠定坚实基础;第6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拟定就业岗位,以“准员工”身份进行顶岗实际工作,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熏陶,完成毕业设计,为将来的就业铺设道路。在这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和学生管理问题。

(三)见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和见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爱岗位敬业的精神。

(四)职工培训和研发模式出处:

利用学校教师资源、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资源,主动承接企业的职工培训工作及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和技术服务工作建立良好的双方支援体系,互惠互利,互相支持,获取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及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忙。

(五)生产经营模式

利用学校的场地和其他资源优势,主动与企业合作进行相关的项目投资经营。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的优势,解决学校的人才培养的途径和方式,以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办学经费的不足。如实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即可引进企业合作,到达双赢。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课程开发应思考到实现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的教学计划、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备的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以实际工作岗位(群)需求分析为基础,其课程体系、课程资料均来自于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了以工作体系为基础的课程资料体系;二是,课程资料综合化,主要体此刻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三是,课程实施一体化,主要体此刻实施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等三方面的变化。也就是融“教、学、做”为一体,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生生关联,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料相结合,做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三者结合等;四是,课程评价开放化,除了进行校内评价之外,还引入企业及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基于课程开发的基础上实施。教材开发应聘请行业专家与学校专业教师针对专业课程特点,结合学生在相关企业一线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强的教材。教材能够先从讲义入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状况,逐步修正,过渡到校本教材和正式出版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与学校教师共同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讨、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方案和教学资料,带给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九)实施“双百工程”

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教师专业实践潜质。选派骨干教师深入到企业一线顶岗锻炼并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今后的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学资料、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密切接轨。同时学校每年聘请有较高知名度的企业家来校为学生讲课、作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让学生感受校园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为就业做好心理和技能准备。

三、校企合作具体要求(八大心态)

(一)新设置专业务必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设置新专业时,充分调查和预测发展的先进性,在初步确定专业后,应邀请相关部门、用人单位的专家和实际者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现实应用性。

(二)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与教学资料的安排和调整等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教学资料同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能够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内,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术系进行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各院、系、部中全面铺开此项工作。每个专业务必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建设工作。

(四)近三年内,每个专业务必实施1-2门校企合作开发校本教材建设工作,实训教材尽量采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

(五)完善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一线轮训制度,各院、系、部每学年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3个月以上的实践锻炼,严格执行“关于专业课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若干规定”,重点提高教师的专业潜质和实践教学潜质。同时每个专业至少聘请或调进3个以上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

四、保证措施

(一)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学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院、系、部由一名领导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二)合作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带给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企业保证在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三)学院和各院、系、部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中,务必把校企合作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工作。校企合作将作为每年考核各院、系、部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根据各院、系、部校企合作开展的状况和效果,每年评选2-3个系部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单位,从全院评选5-10名教师为校企合作工作优秀工作者,重点评选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将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不突出的单位不得参加全院的先进单位的评选。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开展的状况和效果,将同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选优秀教师等挂钩。

【校企合作工作方案(实用6篇)】相关文章:

1.校企合作工作方案(实用6篇)